
辩论环节的攻击技巧.doc
9页辩论环节的攻击技巧辩论赛自由辩论环节的攻击技巧一:攻击技巧攻击,即在自由辩论中的主动进攻,主动发问这在每个辩论队都是不可无的然而,攻击能不能有效,又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1、攻击的准备这在辩论战略方案确定、 辩词定稿之后就应该着手准备了 一般而言,每位辩手应该根据自己所阐述的内容准备向对方发问的问题,可根据自由辩论时间的长短来准备问题, 日是初次上场, 则应该准备20 个问题左右如果是这样,四个辩手准备的问题就应该大约有 80个,一般有足够的可能坚持到自由辩论结束我们看到,在有的比赛中,有的队员有时间却没有问题可以问,这就是准备不足导致的准备提问的问题,应该从三个层面上进行准备一是现象层面的问题, 又称事实层面问题 这类问题极易引起听众的共鸣,提的好则很容易出彩、出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故做新奇而偏离辩题,那是会产生负效果的自由辩论环节的攻击技巧二是理论层面的问题, 又称论据层面问题 即对本方论点给予引申,对对方的论据予以驳击的问题这类问题,直问要提的尖锐,曲问要问得巧妙,反问要提的适时,逼问要问的机智,其效果就是让对方不好回答又无法回避三是价值层面的问题,又称社会效应层面问题即把对方论点、立场引申,从价值层面、 社会效应层面去延伸它的效应看其是否具备说服力,能否站得住。
这类问题,一是能够扩大自由辩论的战场,给对方造成被动,同时也是争取听众、评委认同的重要侧面当然,如果辩题立场对本方不利, 就应该慎重使用, 以免搬起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这三类问题中,事实层面的问题可包括历史事件、现实事实、国别事实、数字事实等等 ;而理论层面的问题周围除了立场中的论据,也可以延伸达到公理、哲学的层面有了这三个层面的问题准备, 就能够构成立体阵势, 可以打自由辩论的立体战斗,让对方陷入立体包围之中的被动局势就很而已造成我们看到在比赛中,不少辩论队只准备了一个层面的问题 (大多是现象层面的问题 ),只在有趣上花时间,其结果是打击力不强,且问来问去总是流于肤浅的现象之争,有时则又事实引发事实而偏题,变成了一般的语言游戏、提问游戏去了,辩论的深度不容易看到,这就令人遗憾了2、攻击的组织自由辩论中的有效攻击, 应当体现出攻击的有序性, 即看得出轮番上阵的脉络,而其基本, 就是在场上要有主动权,处于控制场面的主动地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场上应该有“灵魂队员” ,或者称为“主力辩手”、“主辩”又哪个辩手来充当这个人物都可以,但是一般又三辩或一辩、二辩来充当有时,四辩也是很好的充当此人物的角色。
他的任务就是要不仅透彻地知道本方的立场, 也要透彻地知道对方的立场,规定陈词一结束就能够发现对方的主要问题, 从而有效的发起进攻灵魂队员的任务是:(1) 有冷静的把握整个自由辩论战斗局势的眼光,攻击务求有效2) 充当场上的指挥员发问不在多,而在精其发问不仅是对对方的攻击,也是对本方立论的揭示和强化3) 承担主动转移战场的任务如在一个层面上问久了,则转向另一个层面发问 ;在一个层面处于被动,僵住了,则要转向另一个层面,开辟新的攻击点和战场4) 对对方提出的危及本方底线、事关要害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化被动为主动5) 对本方误入对方圈套、远离本方、陷于被动之中的局面,要能够晚会并再发起攻击当然,其他队员要主动配合,主动呼应,才能形成整体的力量,这就需要队员之间的默契, 形成“流动的整体意识” 攻击的组织,起要害就在于形成整体的有序流变性 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鸡零狗碎 零碎的攻击谈不上组织,它或许也能够有鳞光耀金的效果,但是对于群体辩论而言,是不可能握有主动权的攻击的组织在上场前可以有如下的检查指标:一是有没有组织者,也就是有没有“灵魂队员” ,其组织、应变能力如何 ?二是整个队伍与之有没有心悦诚服的默契和感应 ?三是整个队伍对特定的辩题的立场认识是否完全一致, 有没有大的梗阻 ?四是准备了几个层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对付、 支撑多难的场面,能够支持多长时间 ?五是对于非常艰难的、苛刻的尖锐问题,本方研究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好的应对策略 ?六是自由辩论中将会出现的最为险难的局面, 将会一种什么状况 ?本方应该怎么对付 ?把这六个问题都想清楚了, 都有了解决的办法了, 那么攻击的组织也有序了,主动了。
3、攻击的发问攻击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1) 设置两难即设置两难的问题,无论答此或答彼都将陷入被动但是一定要对准话题,不可以做无病呻吟2) 主动引申即将对方的某个事实、某句话加以引申,造成本方主动、对方被动3) 以矛攻盾即将对方论点和论据间的矛盾,这个辩手和那个辩手陈述中的矛盾、 某个辩手陈词中的矛盾、 答这个问题和答那个问题之间的矛盾或其他方面的矛盾予以披露,令其尴尬,陷其于难堪4) 归谬发问即将其论点或论据或其他问题引申归谬,陷其与左右被动,无力自救5) 简问深涵即问题很简单,但涵义很深刻,与辩题密切相关答准确很难,但是答不出来就很丢人,估摸回答却不准确,这也很容易陷入被动6) 撕隙抓漏即将对方的一小道缝隙撕裂撕大,将其明显的漏洞失误给予揭发提问,令其难堪7) 熟事新提人往往对于身边、自身很熟悉的事物却不经意,所谓熟视无睹, 充耳不闻,或非常熟悉却只知道大概却不明白它的详细一般对这类事情提问,也很容易让对方陷入被动8) 逼入死角即把对方的问题逼入死角,再发问,令其难以逃脱9) 多方追问即从几个方向、几个侧面、几个层次上同时问一类问题但是要注意的是, 这类问题必须对准一个核心,即辩论的主要立场和观点,以造成合围的阵势,使对方没有招架的能力,更没有回手的能力。
10) 夹击发问即两个回多个人同时问同一类或一个问题,造成夹击态势,使对方顾此失彼11) 问题同异即面对同一个问题,以不同的角度提问,使对方难以自圆其说,应接不暇12) 异题同问抓住对方的不同问题、不同表述加以归纳,概总而问,从问题的深度与高度上使其无法把握,无力应答13) 反复逼问对本方提出的对方非答不可的问题, 对方闪避了,就可以反复逼问,但是一般不能超过三次,不可以无限发问,那样反会造成无题可问、或令听众厌烦的负面效果14) 辐射发问即一个问题的提出时, 同时威慑到对方四个辩手,犹如子母弹一般这类问题,一般多在哲学或价值层面上发问15) 同义反复即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语言方式 (或角度不同,或问语不同 )发问这类问题,多为辩论的主要立场、观点方面的问题16) 近题遥问即看似很近的事,用远视点来透视和提问对方遥答往往答不得,近答又很难接上,陷入了难以捉摸、无从下手的窘境17) 击情提问即用心理调控的手段,直击对方情绪层,使其激动,印发情绪连动,从而淹没对方的理智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够进行人身攻击与情绪对情绪, 更不可陷入无理纠缠甚至胡搅蛮缠, 那就画虎不成反类犬了18) 布陷发问也就是布置一个陷阱,让对方来钻,或想方设法将之套进去。
其更高技巧就是连环套19) 长抽短吊即忽然提这样的问题忽然又提那样的问题,不离辩题却又忽东忽西,以思维的快捷与急智来取得主动20) 答中之问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对方答问时发现问题 (包括陈词阶段发现的问题 )予以提问,另一种是在自己回答对方问题时的反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