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docx
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蜕变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蜕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主复习】 一、中央制度蜕变的史实: (一)汉代 汉武帝时——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 设立中朝(内朝):新的决策机构目的: 三公九卿成为外朝:执行机构 (二)唐代 中央:三省六部制 1、三省: ①三省职责: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②三省关系: 2、六部:属于 职责 3、三省六部制作用 (三)宋代 中央:削减宰相权利,实行二府三司制 ①二府:中书门下:掌管 枢密院:掌管 ②三司:名称: 掌管 (四)元代 中央:废三省,实行一省制。
只设 六部归于 只设一省的理由:提高行政效率 二、地方制度蜕变的史实: (一)汉代 地方: 1、汉初 郡国并行制:导致 2、汉武帝时 ①划分13个州,设置刺史:职责 ②针对诸侯国-----推恩令: (二)唐代 唐代后期,节度使权力膨胀,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后蜕变为五代十国的局面 (三)宋代 地方: ①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利 ②派文臣做地方州军长官,削减武夫悍将的权利,并设通判以监视州郡长官 ③设转运使,收地方财权归中央 (四)元代 地方:设行省制度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稳定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蜕变趋势 地方权力不断削减,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在北宋根本解决了地方分权问题) 四、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从汉到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进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②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减,君权不断加强 ③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操纵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④地方官吏务必按照上级,地方按照中央,结果听命于君主 ⑤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但人身操纵严肃,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十足凭借,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重要问题】 一、汉武帝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有何历史影响? 1、了解背景——七国之乱 2、措施:中央 地方 3、影响: 积极: 消极: 二、请问宋初是如何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的?有何作用? 1、背景: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
2、措施: A:收精兵---集中军权: 设立三衙:有统兵权却无发兵权 (撤销 ) 统兵权与调兵权分开, a.中央 皇帝操纵军权 中央设枢密院:有发兵权却无统兵权 b.地方:原那么: B:削实权 分割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军权 设三司,分割财权 削夺地方权力:1.全体州郡属中央2设置通判3文臣任州郡长官 C.制钱谷---收财权 3、作用: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合作探究】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那么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可明矣。
请回复: (1)汉初设置的地方制度与秦朝设置的地方制度的主要识别是什么? (2)柳宗元评论的西汉封国制的理由和结论是否正确? (3)结合史实并从制度的继承性方面说说你的熟悉 【当堂练习】 1.西汉初期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在 A.中央机构 B.地方机构 C.皇帝权力 D.根本目的 2.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操纵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察举制 B.设置刺史 C.取消封国 D创设御史大夫 3.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4.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 A.地方势力的削减 B.三公九卿制的废除 C.决策中枢的转移 D.外戚和宦官专权 5.西汉的七国之乱与唐朝的安史之乱 ①都是地方势力恶性进展的结果 ②都由中央“削藩”直接引起③叛乱平定后,中央集权都得到强化④叛乱都首先在边疆地区爆发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 6.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A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替 B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C.藩镇割据的延续、扩大 D.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 7.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点是 A.全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减相权 C.削减将帅权力 D.削减地方势力 8.以下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①秦始皇建立郡县制②汉武帝公布“推恩令”③唐玄宗设置军镇④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 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
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财政官制? A.汉代 B.唐朝 C.宋初 D.元朝 10.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由于 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展现重大变革 B.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 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D.加强了对地方的操纵 【课后拓展】 1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 工 刑 兵 礼 户 吏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制,凡有重大军事,那么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复: (1)材料—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概括措施指哪些?材料二对此看法如何?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探究答案: (1)西汉地方制度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这是与秦制的主要区别 (2)柳宗元评论的理由根本正确,结论正确 (3)秦朝确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新生事物,在汉初展现反复现象是正常的汉初刘邦分封同姓王,是从确保刘家天下考虑的秦汉确定的封建制继承了三代以来奴隶制天 下为家的传统汉初封国制削减了中央集权,地方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根基此后历代封建王朝根本上都吸取了汉初的教训,没有实行封国制,“秦制之得亦可明矣”的结 论是正确的 点拨: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柳宗元的观点,如“有叛国而无叛郡”指的是什么?“秦制之得亦可明矣”是何意思?通过分析熟悉到,秦朝短命而亡,主要是由于暴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