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名师教学教案03.docx
4页语文园地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的对话梳理、总结找书的方法2.能借助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3.能把句子排成一段连贯的话,读一读,再抄下来4.初步了解欧阳绚楷书的用笔、结构等特点,通过对欧体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的欣赏,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5.背诵《观书有感》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的对话梳理、总结找书的方法2.能借助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课前准备1.相关课件2.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作品图片,以及欧楷书法书写视频3.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欧阳询及《九成宫醴泉铭》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的对话梳理、总结找书的方法2.能借助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3.能把句子排成一段连贯的话,读一读,再抄下来教学过程板块一 交流平台1.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交流找书的方法1)引导学生思考:你都读过哪些课外书?平时除了阅读老师、家长推荐的书,自己还会主动找什么书来读?(2)小组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找到自己想读的书的?(3)全班交流分享预设:①我看到同桌在读《绿山墙的安妮》,被书的题目吸引了,于是就向她借了这本书来读。
②我看了电视剧《西游记》,被里面惊险而又曲折的情节所吸引,同时迷上了能上天入地、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所以就去图书馆找了《西游记》这本书来读③在读书交流活动中,通过老师和同学的推荐,我发现了喜欢的书,准备周末去书店买④我在图书馆找书的时候,还发现书架上有其他我感兴趣的书2.让学生自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还有哪些找书的方法预设:(1)可以跟着课文找书读我也是读了《忆读书》后,对文中提到的《三国演义》产生了兴趣,于是就找来读2)在读到感兴趣的书后,再找同类作品来读我是读了《白雪公主》后,对童话故事产生了兴趣,就找来《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来读3)可以找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来读比如我觉得曹文轩的《草房子》写得很感人,便找了他的《青铜葵花》《根鸟》来读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跟着课文找书的方法有哪些好处预设:(1)我觉得跟着课文找书读,很方便、快捷2)我觉得找同类的书读,更容易发现自己喜欢的作品3)找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读,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充分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4.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体会,并制定假期阅读计划板块二 词句段运用活动一:写比喻句1.呈现例句,感悟精妙说一说:出示三个比喻句,默读,交流:三个句子分别把书比喻成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比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和感受说一说)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变教师的讲解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从例句中提炼比喻对象,感受比喻对象的合理贴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经验,说一说比喻对象,并完成仿写练习2.尝试填空,拓展思维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 )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 ),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歌德说:“读一本好书等于和许多( )谈话3.小试牛刀,实践运用仿照例句,自己动笔写一句,还可以挑战双重比喻句的写法4.展示交流,师生共评推选出优秀的比喻句,成为班级的“读书名句”,后面冠以作者的名字活动二:排句成段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内容,与同桌交流段意2.全班交流,梳理思路,排列句序1)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中,哪些句子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哪些句子是在总述提示主要意思?预设:第1、3句讲的是同一个内容,都是说阅读;第2、5句都是讲写作;第4句是在总结、概括主要意思教师点拨:通过寻找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就能发现排序的线索2)学生尝试排序,并交流排序的结果和理由预设:排序的结果是:1、3、5、2、4这段话是按逻辑顺序来排序的,先问答后形象说明,先分述后总述。
3.指导学生朗读排序后的句子,并在练习本上抄写下来教师明确书写要求:工整、美观,有一定书写速度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了解欧楷的用笔、结构等特点,通过对欧体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的欣赏,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2.背诵《观书有感》教学过程板块一 书写提示活动一:我是赏评小高手1.简单介绍欧阳询,出示《九成宫醴泉铭》作品,说说对这幅书法作品的初步感受2.根据交流随机总结:从整体上看,字形竖长,书写齐整、端庄聚焦到部分字,如“田”“方”等字,能感受点画的起收和转折处的一丝不苟;“运”“谢”等字各部件间的巧妙穿插,结构严谨活动二:我是书写小能手选择其中一幅作品,试着用硬笔书写,注意排列布局,做到用笔方正1.同桌互评2.作品展示3.让学生观看欧楷书写视频,欣赏欧楷作品图片,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教师小结:书法是中国最具传统文化色彩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那浸染着墨色芬芳的一撇一捺也早已深深浸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中国书法之美,可以说令人“叹为观止”板块二 日积月累1.初读古诗,自学、检测生字词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预设:①通过查字典我知道了“鉴”读“jiàn”,在这里是“镜子”的意思从插图中可以看到半亩方塘就像一面镜子②借助上下文,我知道“为”在诗中的意思是“因为”,读“wéi”,不读“wèi”③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蒙冲”是古代的一种战舰,这里指大船3)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次朗读,教师提示把握停顿2.合作学习,理解大意引导学生先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意思,再推选代表全班交流预设:(1)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2)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大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原本这样大的船行驶要花费很多推拉的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3.感悟道理,熟读成诵1)引导学生思考:题目是“观书有感”,但是诗中为什么没有提到读书?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书”有什么关系?点拨:想象一下诗中描绘的画面,和读书的感受联系起来,想想它们比喻的是什么预设:①“半亩方塘”比喻的是自己的知识储备,“源头活水”比喻新的知识②“春水生”比喻大量的阅读③第二首诗里作者用行船来比喻学习2)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道理,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点拨:这两首诗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读书的道理第一首诗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汲取新的知识,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方塘中那样,才能使人内心澄明;第二首诗告诉我们只有博览群书,注重积累,做学问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3)引导学生结合这两首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预设:①读书学习的时候,接触到的新知识,能让我感觉视野越来越开阔,思路越来越清晰②我发现读的书越多,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就越顺畅,无论是理解还是表达都觉得很自如4)通过同桌互动、填空读、引读等形式熟读成诵,内化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