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台县鱼龙洞景区成功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doc
7页池州论坛 仙侠魔踪 石台县鱼龙洞景区成功跻身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日前,经国家旅游局批准,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授牌,石台县鱼龙洞景区成功跻身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行列 鱼龙洞全长 5000 余米,是华东地区最长的一条地下河,洞体呈藕状,宛如蛟龙曲折蛰伏于山下,洞口像张开的鳄鱼嘴,乳石倒挂、排列如齿,下颌成池,故名“鱼龙洞”洞内钟乳交错,溪水甘碧,有东海、南海、北海、西海“四海”以及莲花宫、月宫、庆喜宫等“十一宫”万只蝙蝠倒挂壁顶,是鱼龙洞一绝鱼龙洞历史悠久,历来为石台八景之一,被誉为“世外桃源”、“天国洞府”绝妙的洞府胜境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前来寻幽探胜,杜牧、李商隐、杜荀鹤等著名诗人都在此留下了精美的诗篇九天仙寓晋级 4A 迎“蝶变涩情小说 www. 池州信息网 图为雨后的九天仙寓上空出现美丽的彩虹保护完好的原始地带、清澈见底的瑶池碧水、飞流直下的多叠瀑布……7 月 17 日下午,记者走进东至县九天仙寓景区,仿佛置身于一座天然的氧吧,步入古老、幽远、神秘的原始森林九天仙寓景区地处皖南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处, 属池州黄湓河与秋浦河的分水岭,与黄山、牯牛降一脉相承,主峰东坞山海拔达 1375 米。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九天仙寓景区共有近百处瀑布,其中有高逾百米的单叠瀑,水流四季不断,加之山高林深气温低,冬季还有外冰内水的冰瀑这些瀑布群群数之多、特色之鲜明,在国内颇为罕见东至县旅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九天仙寓兼融“山水”之灵秀,让旅游开发商格外地“钟情”为科学整合资源,推进景区又好又快发展,去年,东至县将九天仙寓景区(原东至仙寓山景区)对外二次招商,着手进行二次开发和建设今年以来,新‘东家’已投资 3000 多万元,开工建设四星级度假山庄、游客集散中心及停车场、旅游厕所、游步道、标识系统等设施据景区一位负责人介绍,客商除了“硬件”投入之外,还十分注重“软件”建设,加大了对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安全、购物等旅游综合服务管理体系池州论坛 仙侠魔踪 如今,该景区内标识标牌特色鲜明、旅游步道修葺一新、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古树古桥相映成趣,九天仙寓这颗“养在深闺”的皖西南“明珠”正散发出迷人的魅力今年 5 月份,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公告,九天仙寓景区被批准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实现了东至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九天仙寓景区内至今还留有韩世忠梁红玉抗金、明朝郑三俊活动遗址等人文景观十余处。
景区在对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严格保护的同时,还注重保护历史人文景观,将生态与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开发目前,已经邀请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专家课题组牵头开展景区文化发掘与开发,并精心编制建设和发展规划,致力将景区打造成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文化体验、现代农业等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在晋升为“4A”级景区之后又酝酿着新的“蝶变”九华街九华街是一处平均海拔约 640 米的山中盆地,四周青峰耸翠,环山如城面积约 4 平方公里,是九华山的核心景区,为香客游人集散地九华街开发历史悠久,早在东晋隆安年间(公元 401 年),就有天竺名僧杯渡在芙蓉岭下创建茅庵,开创了九华山佛教活动先河涩情小说 www. 池州信息网 唐开元年间,新罗高僧金乔觉来到九华,当地士绅诸葛节等人为他在虎形山下起建寺院,获朝廷赐名“化城寺”,此为九华山开山祖寺金乔觉圆寂后应化为地藏菩萨,僧徒、居士们在神光岭上建起“肉身宝殿”,成为佛教信徒朝拜地藏菩萨的必到之地有化城寺、放生池、无瑕肉身、慈明肉身、祇园寺、旃檀林、百岁宫、东崖禅寺、回香阁、肉身殿等景点多处现九华山景区按五 A 级景区规划,对老九华街上不合理的建筑大量拆除,并且景区的管理部门已全部下迁到山下九华新区,为九华山景区的再次开发打下基础。
牯牛降听泉柔婉轻盈的青褐的石板小路两旁,装饰着点点的红、白、黄的野花,使我想起了优美流畅的序曲,一步步把我们引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台牯牛降的深处,揭示它丰富的蕴含我们在双龙谷通往龙门景区的山路上前行着,这个初夏的午后,天气是极好的,不紧不慢地踏在绿荫的婆娑中沿途处处有曲曲环环的流水,宽如绢缎,窄如细带,细如丝缕,交叉缠绕或娇俏嫣然笑语,或静谧悄然无声,忽而又调皮地溅出朵朵白花山无水而不媚,有水便有了生命的流动牯牛降的水纯净而明澈,书法一样洒脱,舞裙一样飘逸,歌声一样婉转,向人们展现了无声旋律的有形形象水无山而不活,牯牛降漫山遍野的林木是这池州论坛 仙侠魔踪 山泉咕咕的源头,青山与绿水的交融,泉就有了永不枯竭的追求山泉活泼泼的如铃的笑声,使得山径之幽,林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让这历经亿万年沧田变化的牯牛降年轻了许多泉水流淌着,好像在诉说一个悱恻遥远的故事,运动中有静止,流逝中有永恒,人生易老,山川依旧,生命之树长青,生命之泉不也在奔流中永不衰老吗?再往前,水声高了,哗啦啦响成一片,岩石的缝隙里,银水喷溅而出,流水急骤,如瑶琴玉箫、古筝琵琶,一时那管儿、簧儿一起响起转过山腰,却都又齐声凝住了,像是被什么虹吸了一般。
是了,那便是龙门潭了有龙在此,何敢高声?我们便停住了,一群潜水爱好者在龙门潭内忽上忽下,他们是不惧龙的,深幽的潭水让他们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吸引了同伴们的目光就这么坐着吧,在山之间、水之畔,静静地坐着,停住脚步,放松心情,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牯牛降,又好像泉水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思行路中那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峰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贝斯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崖,飞瀑落入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涩情小说 www. 池州信息网 这一路,都是泉声,这泉声,便是牯牛降的灵魂南溪古寨“破茧”待展翅7 月 17 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东至县花园乡的南溪古寨景区,耳闻目睹间,发现当地人对发展旅游有着独特的思考,“保护也是一种建设”成为大多数村民的广泛共识南溪古寨又叫金家村,距东至县城约 25 公里,现为国家 AA 级旅游景区,这里生活着 180 多户、700 多名金氏后裔走进古寨,村口小溪上有 3 座石拱桥,前人称此为“进村三把锁”,桥头一棵千年古樟郁郁葱葱。
村内近百条街弄贯通无阻,均是青石铺路,绝大多数民房是清一色的徽派建筑建于明代的大成祠是金氏宗祠,门楣高大,山墙耸立,占地面积约 1200 平方米,共前后三进村民金长智是祠堂八大首士之一,也是该村金氏文化的传承人,他当起导游带着大家穿巷道、进祠堂、看古宅我们古寨坚持保护优先,目前景点开发尚不多,对外也没有下力气推介据金长智介绍,自南溪古寨始建以来,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观光考察,但是许多村民认为目前古寨文化挖掘得还不够深,发展旅游的各大要素也尚待进一步完善,从长远来看,旅游开发不能急功近利,当务之急还是要切实保护好古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这是优势所在,也是潜力所在池州论坛 仙侠魔踪 “酒香不怕巷子深”,2012 年,南溪古寨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去年,南溪古寨荣膺安徽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今年,南溪古寨又被列入全市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为推进南溪古寨旅游发展,东至县实行“引智”与“引商”并举,邀请池州学院组建专门研究课题组编印《南溪古寨历史文化发掘与开发研究》,并对仙寓山·南溪古寨旅游区进行二次招商,现正在编制《南溪古寨景区总体规划暨部分重要节点详细规划》,计划以匈奴文化、风水文化为核心,以休闲农业、生态观光为基础,通过文化娱乐化、风水游憩化、农业创意化等手段,将南溪古寨打造成一个集匈奴文化体验、古村风水游憩、农业田园创意于一体、融合多元产业要素的江南古村落。
最终目标是创建全国唯一的以古村落为底色、以匈奴部落和风水古寨为特色的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