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pdf
6页精品 父母教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孩子的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但家庭作为儿童的第 一场所,家庭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 的地位,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 起点与基点,而家庭教养方式 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形成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 家长教养方式不同孩子社会性发展也会不同心理学家 艾里克森 认为:父母对幼 儿的态度为幼儿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 由此我们得知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 社会性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引导, 为今后孩子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儿童期 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 重要时期 ,儿童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和体验, 以及 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将影响其一生,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 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能否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时期 的生活经验和教育 父母教养方式比较集中的反应了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是其 教育观念的反映 父母教养方式: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影响孩子的 心理发展 儿童社会性:儿童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 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教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 并以独特的社会个性与人交往,相互影响, 适应周围环境, 由自然人发展成社会 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征。
二、 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不同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不同, 良好的家 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幼 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1. 溺爱型 有的父母过分地爱孩子 , 娇生惯养是最常见的一种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对 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对孩 . 精品 子的干涉过多, 这也不允许去那也不允许做,束缚了孩子的思想, 限制了孩子的 活动所以孩子表现的常常怯弱,生活 . 精品 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是很好,对事物缺乏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够, 子女就会感到痛苦, 但过份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 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对小孩百依百顺 , 任凭其呼风唤雨 , 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和行为也不加以制止, 孩子长年累月处 于这样一种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 有错误也不能纠正 , 不合理的欲望常常在无原 则的纵容下得到满足 , 因而使得孩子养成了任性、 不讲道理的个性 , 孩子的自我中 心意识得到强化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行为表现是自我控制能力差, 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当时的满足,缺乏自信、 毅力和责任感, 具有较强的冲动性 和攻击性,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2、专制型 专制型是教育方式也属于 高控制教育方式 , 专制型这类型的父母对儿童时常 表现出缺乏热情的, 否定的情感反应, 很少考虑儿童的愿望和要求,父母会无条 件的要求儿童遵循自己的规则做事,对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又表示不满,甚至采 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专制型的父母要求儿童绝对的服从自己,孩子的自由是有限 制的,父母希望子女按照他们为其设计好的发展蓝图去成长,希望关注儿童的一 切行为,行动都加以保护监督, 父母采取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往往的出与“为孩 子好”的目的, 对孩子过多干涉, 过分保护,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自我 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成长在这种教育环境 下的儿童常常容易形成自卑、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的人格特征, 由于从小缺乏关爱, 未从父母那儿得到温情, 造成儿童不懂得如何恰当表达自己 的情绪想法,长此以往,将会与家长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 3、放任型 放纵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权威型教育方式的父母一样对儿童,充满积极肯 定的情感,但是缺乏控制表现于家长对孩子既不关心也不提出要求, 这种家长 对儿童是拒绝的 , 对孩子的需求也不做出及时的反应, 更谈不上情感上的支持 , 他 们很少和孩子交流沟通 , 对儿童缺乏管教 , 听之任之。
此种类型下的儿童常有冲动 的攻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有冷漠、叛逆、攻击、自卑、自我控制能力弱、独立 性差的行为倾向 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 很少替别人考虑, 对人缺乏热情与关心 这种放纵型家庭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但由于家 . 精品 长对 . 精品 儿童缺乏基本的关注, 亲子之间交往很少, 长此以往, 容易造成家长与儿童 间情感疏离,家庭产生隔阂 4、民主型 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 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 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地 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 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 在 这种家庭氛围中, 家长对孩子是理解与尊重的, 他们会与孩子心贴心的交流及给 孩子自由的成长的空间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被尊重, 又不乏父 母的引导和要求, 往往成为最独立而有自信的人父母能够平等地对待、 尊重孩 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贴心的帮助,对子女的需要及时做出反应,让子女 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三、家庭中如何有效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水平的不同直接影响家庭教育方式选择出现差异,因此, 父母要正确对待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通过建立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来改善儿 童社会性发展的现状。
1、提高家长社会化教育的意识, 自觉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对孩子实施正确的教育 2、建立民主化的家庭 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父母应把孩子摆在平等的地位上, 听取孩子的意见, 使孩子敢于在父母面前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同时又让孩子克制住自己, 尊敬 父母和长辈并对幼儿宽容民主的引导,可以积极地促进儿童内部控制力的发展及 认知能力的提高 3、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为人父母 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建设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 对孩子的教养态度要严 而不、威而不猛,态度言论前后一致,使他们从小就人自己身上习得尊重人、关 心人、团结人、体谅人等优良品质 . 精品 4、赏识得当、奖惩分明 欣赏、鼓励像阳光空气一样不可缺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家长要学会欣 赏和鼓励,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经常对他们的优势和长处进行称赞, 并鼓励他们虚心学习, 取长补短 作为家长应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帮助她逐步 树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 让她相信自己是有能力、 有希望的, 但是一味的正面赞 赏是极不可取的 当孩子犯错误后, 必须及时进行正确、 客观的批评指正, 耐心、 细致做好疏导工作,让他们明白错在何处,知错能改,在体验中成长。
作为孩子,他们需要的是快乐的童年, 作为家长, 我们更看重他们辉煌的未 来,我们应从各方面来引导和培养孩子,所以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将成为全社会 关心的问题, 只要我们父母和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交往的机会, 使用 正确有效的教养方式, 相信孩子们会健康地成长起来, 成为社会人,完成社会化, 担负起明天的重任!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