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的翻译思想.ppt
23页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是浙江绍兴人鲁迅是1918年发表年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1898年留学日本,学习医学,后弃医从文,1902年回国五四时期以短篇小说和杂文创作而著名,并产生重大影响1936年去世,有很多人为他发丧,在他遗体上覆盖着一面大旗,上面写着“民族魂”职业:文学作家,杂文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毕业院校: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院体裁:杂文,短篇小说,散文,诗歌代表作品:《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等地位: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有人把鲁迅当做中国的高尔基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主要作品鲁迅先生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故乡》 《野草》论文集:《门外文谈》杂文集:《坟》 《热风集》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南腔北调集》 《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集》《伪自由书》等18部。
人生格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驽小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岂有豪情是旧时,花开活落两由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翻译思想:翻译思想:直译硬译与宁信不顺直译硬译与宁信不顺一一.背景背景二二.直译硬译的内涵与目的直译硬译的内涵与目的三三.宁信不顺的含义与目的宁信不顺的含义与目的四四. 直译硬译与宁信不顺的关系直译硬译与宁信不顺的关系一.背景1.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翻译活动风起云涌,极一时之盛晚清时期随意删改原作译者自主性过度夸大的翻译风气2.中国人素来对自身文化怀有强烈的自信,中国普遍存在的排外情绪,导致当时任何反对国学的行为都会惹来非议和批评的状况出现3.通过对外国作品的翻译帮助我们创造出新的字眼词汇以及句法改进和完善当时的白话文,为中国的语言引进新的表现形式,输人新的表现方法4.意译之风存在随意删改原作译者自主性过度夸大的现象提倡“硬译”是因为想更加忠实于原文也就是对原文的"信"二.直译硬译的内涵与目的1.硬译即“按板规逐句,甚而至于逐字译”。
硬译显然没有任何贬义,而只是把它作为直译的代替说法,“硬”字实际上针对某些句法词法而言的.硬译的目的为更好地保存“原来的精悍的语气”2.一种结合意译的辩证的观点鲁迅的直译是针对“歪译”而言的,而他的“硬译”主要是针对理论书和研究者的四.宁信不顺的含义 “宁信而不顺”一说典型地体现了鲁迅的翻译观,也是理解鲁迅翻译文学的历史价值和意义的关键信”就是忠实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语法结构而“顺”的翻译则是使译文在顺从中国人固有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中归化到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里面 鲁迅主张 宁信而不顺,并不意味着对“顺”的否定他对翻译中“信”与“顺”的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宁信不顺的目的宁信不顺的目的 ( 一) 端正不信之译风( 二) 改造、发展白话文( 三) 要改造社会, 改造国人的思想, 推动新文化运动四.直译硬译与宁信不顺的关系鲁迅一再提到硬译,而这硬译正是宁信而不顺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的体现《出了象牙之塔》 这本书“于本国的微温, 中道, 妥协, 虚假, 小气, 自大, 保守”等世态, 一一加以辛辣的攻击和无所假借的批评一、鲁迅的一生翻译了不少的外国作品 主要是俄、日德法等国的作品。
1.1909年,鲁迅和周作人合作译印俄《域外小说集》 2.1921年他翻译了俄国作家阿尔志跋绥夫的中篇小说《工人绥惠略夫》 《死魂灵》、《毁灭》、《浊流》都是其中翻译的代表作 3.鲁迅还翻译了大量日文版科幻小说,如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两部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 二、 鲁迅介绍、推广了一大批容易为人忽视的小国的进步作家和作品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作家显克微支的作品罗马利亚作家索陀威奴的作品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作芬兰女作家明那·康特的《疯姑娘》保加得亚作家跋佐夫的小说《战争中的威尔柯》荷兰作家望·蔼覃的《小约翰》《小约翰》 鲁迅自己举过一个例子:“务欲直译,务欲直译,文句也反成蹇涩;欧文清晰,我的力量实不足以达之《小约翰》虽如波勒兑蒙德说,所用的是‘近于儿童的简单的语言’,但翻译起来,却已够感困难,而仍得不如意的结果例如末尾的紧要而有力的一句:‘Und mit seinem Begleiter ging er den frostigen Nachtwinde entgegen,den schweren Weg nach der gro ssen,finstern Stadt,wo die Menschheit war und ihr Weh.那下半,被我译成这样拙劣的‘上了走向那大而黑暗的都市即人性和他们的悲痛之所在的艰难的路’了,冗长而且费解,但我别无更好的译法,因为倘一解散,精神和力量就很不同。
然而原译是极清楚的:上了艰难的路,这路是走向大而黑暗的都市去的,而这都市是人性和他们的悲痛之所在宁信而不顺《《死魂灵死魂灵》》 《死魂灵》系鲁迅从德文转译德文转译 德译本与俄文原作之间,本来就有一重“语言层面的问题”; “因为从第三种文字转译而稍微有所出入”之类问题 在郭家申译的《鲁迅翻译研究》中写道:“他希望自己的译文至少与原德译文没有丝毫出入,这样鲁迅的译文中就难免出现了不少很长而且难解长而且难解的句子硬译:一半力求其解,别一半保存原作丰姿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俄国阿尔志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齐宗颐同译《小约翰》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日本鹤见佑辅的杂文集《思想·山水·人物》卢那卡尔斯基《文艺与批评》法捷耶夫《毁灭》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果戈里《死魂灵》高尔基《俄罗斯的童话》契诃夫《坏孩子和别的奇闻》 主要翻译作品1、直译理论的提出暗合了奈达的“功能对等论” (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 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重大革新与方法实践重大革新与方法实践1.鲁迅使翻译文学化了,他又使文学文化化了2.使文化政治化了,使政治意识形态化了 对翻译理论的贡献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一面尽量的输入,一面尽量的消化、吸收,可一面尽量的输入,一面尽量的消化、吸收,可用的传承下去,渣滓就听他剩落在过去里用的传承下去,渣滓就听他剩落在过去里……但是这些情形也当然不是永远的,其中一部分但是这些情形也当然不是永远的,其中一部分建议不顺成为顺,有一部分则因为当地不顺而建议不顺成为顺,有一部分则因为当地不顺而被淘汰,被踢开。
这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判被淘汰,被踢开这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判断——鲁迅全集鲁迅全集147页页进一步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翻译学科进一步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翻译学科的发展和繁荣也具有深远影响的发展和繁荣也具有深远影响.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翻译传统,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翻译传统,弘扬译学民族精神文化就有深远影弘扬译学民族精神文化就有深远影响响对我国翻译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对我国翻译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导意义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对我国翻译事业的贡献对我国翻译事业的贡献鲁迅的翻译鲁迅的翻译研究研究已成为当代翻译已成为当代翻译史显学史显学世界翻译史上的著名翻译家世界翻译史上的著名翻译家卓越的翻译理论家卓越的翻译理论家他的翻译理论与西方译论异他的翻译理论与西方译论异曲同工曲同工 称号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