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随堂练习.docx
5页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随堂练习一、未分类(共7题)1.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力2.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经历长期演变,显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为(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③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答:“金榜题名时”有人说:“功成名就者”当听到万钢说“畏法度者”时,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4.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D、清朝设置军机处5.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内阁制度日渐成熟B.君臣地位发生变化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6.清代有一位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行事模式:“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依据你的判断他应该在哪一机构中任职A.中书省B.内阁 C.锦衣卫D.军机处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图…明朝内阁大堂旧址图一清朝军机处内景材料二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
―――叶凤毛《内阁小识》材料三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奏议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翰林院撰拟是时南书房为最亲切之地……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俸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矣 ―――赵翼《檐曝杂记》卷一材料四“光荣革命”以后,国王经常召集重要大臣一起开会,以征求他们对一些政治问题的意见当时,因为这种会议在一个小房间(cabinet)中举行,所以人们就称这个会议为内阁会议,意思是在小的密室中举行的会议,小集团成员即内阁成员不过,在1714年以前,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的组织,它只是少数主要大臣参加的会议后来,到了汉诺威王朝时期,国王中很多人不懂英语,往往不参加内阁会议,而且,1714年以后,国王也没否决过内阁的决议于是有的重要大臣就出来主持内阁会议,并把内阁的意见集中起来向国王汇报,这样,他的位置就日益突出,慢慢成为后来A-41"1所称的首相内阁制就这样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 ——《世界史资料丛刊》请回答:(1)假如你是导游,带团参观明朝内阁大堂和清朝军机处旧址。
请你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向游客讲解明朝内阁的职能和清朝军机处的特点,并说说二者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5分)(2)从材料四可以看出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1分)(3)上述四则材料反映了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不同点是什么?对两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不同影响?(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