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古典诗词咏月意象解读-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41358368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2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古典诗词咏月意象解读: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摘要】月亮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十分深邃它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落泊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而月亮本身安宁与静谧的情韵,创造出静与美的审美意境,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关键词】月亮;意象;相思;清高;飘逸;古典诗词 在卷帙浩繁的中国古典诗歌中,吟咏月亮的诗人人俯拾即是古之迁客文人,或远游他乡,或谪居边地,或隐迹江湖,都将自己内心那缠绵悱恻的情愫倾诉给那姣人的月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于醉舞之中邀月对白,在李白的生活里,如果说“酒”是李白借以作短暂狂歌凭物,那么“月”恰是他精神永恒的寄托李白如此,苏轼亦如此 古之大贤大圣为何对月有“情有独钟”?我想,这除了诗歌的外部特点有关外,还跟她内部具有某些足于触发人们潜在审美意识性情,从而成为人们宣泄内心情感的寄托和载体 特征一:阴晴圆缺 月亮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她是缺而圆,盈而亏,周而复始,无始无终。

      然而在这种阴晴圆缺的变化过程中,圆的时候却很短暂,因而也就显得很可贵,而这正好与人间的离合相类似,于是诗人们情不自禁地对月抒怀,写尽人间的悲欢离合苏轼写得好,“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此时,月亮的圆与人间的不团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很难不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诗人王建在客地见到月亮而惦念亲人,他写道: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 十五月圆之夜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霜树上的鸦鹊已进入了梦乡,秋夜的露水冷冷地飘洒下来,沾湿了庭中的桂花,今夜,普天之下的人都在仰望那一轮明月吧,可相望却不能相见!试问,还有什么比对着满月,而亲人分散更惹人愁肠的呢?月儿成了诗人笔下的宠物,也就不足为奇了以上是诗人们用反笔写月,通过着力描绘月的圆满,反衬人间的不团圆,也有一些诗人直接用缺月来写分别柳永的《雨霖铃》写道: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词人曾想:今宵酒醒时,大概是杨柳夹岸,晓风拂面,残月在天,这景物写出了主人公的孤零凄苦,极为形象生动,因而成了传诵千古的名句。

      南唐后主李煜所经历的人生磨难,常人恐更难以想象,在他的这个词人皇帝的笔下,残月被写到了极致:“无言上高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乌夜啼》)也许这如钩的残月的效果比满月更强烈些吧! 特征二:高处不胜“愁” 她的位置处于诗歌意象当中的最高处她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便成了诗人们所追求高远理想的象征,当这种理想难以实现时,月便成了诗人所感叹的一物象因“高”而生愁,因“高”而生怨,因“高”寄托对远方的一种思念李白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的是诗人受排挤,壮志难酬这个“月”就像自己由来已久的壮志诗人因受排挤而痛离长安,自己的抱负可能从此无法实现表面是叹月亮之高,我法登高揽月,实则叹平生之愿将就此搁置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表现了诗人的怅惘和对前途的渺茫 借月抒闺中的愁怨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沈如筠的《闺怨》:“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成了他们的一种寄托和情感的载体,千里与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 试想,同一片月光下,两人身在异处。

      一个凭栏远眺,另一个倚窗泪落他们口中轻轻呼唤对方的名字那是多么为之动容的画面啊故而,许多才情横溢的诗人便据此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作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王勃《采莲曲》)王勃正是借助江上的明月,描写了相思别离之苦 特征三清高飘逸 苍穹之上,万点星辉,一轮明月身处其间,何其耀眼,何其清高,此情此景正契合了文人清高不俗的性情但也正是这种性情,这种不合于世俗的性情,这种超然世俗的性情使诗人们倍感孤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许多诗人归隐田园,隐遁山林,他们把明月引为自己的挚友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写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在自己诗意的田园里,他躬耕自资,苦中作乐,一边挥洒着自己的汗水,一边放飞自己的才气农家生活虽然辛苦劳累,但再也不用看见督邮丑陋的嘴脸,再也不用目睹小人势利的形态隐居南山,虽显孤独,但很清静;虽然贫穷,但很满足满足于荷锄上的一缕清辉,满足于清高飘逸的诗境,这就是他所追求的 综上所述,月给了诗人以美妙的灵感,为他们提供了鲜活的艺术题材,为他们营造了博大阔远的艺术空间试想,如果没有月亮这一意象,诗坛的夜空将一片漆黑,死气沉沉。

      如果没有月亮这一意象,唐诗宋词的创作者们将失去多大的一艺术空间是月给了中国古典诗词以丰富的意蕴我们后人的心灵也从中得到熏陶、感悟和启迪,生活也会因此大放光彩 第 2 页 共 2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