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doc
11页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实例分析题(请运用所学过的心理学知识,对下列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略规定原理运用恰当、条理清晰、言之有理)1、在美国人们为了保护鹿,就杀掉了鹿的天敌──狼于是鹿的数量剧增鹿们由于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成果体态变得蠢笨,植物由于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调零,继而鹿由于缺少充足的食物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捕获而大批死亡无奈,人们又只有把狼再请进来,鹿们又恢复了蓬勃生机 试分析引狼捉鹿与“磨难教育”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2、甲同窗体现为兴奋,易激动,以奔放不羁为特性;乙同窗体现为克制,胆小、脆弱、悲观、防御等品质,试分析甲乙二位同窗各属什么气质类型,应当如何对其教育3、19,在印度西北部的山区,发现两个“狼孩”当她们回到人间时,仍用四肢行走,膝盖着地,用嘴舔地面上的水;不肯穿衣服,怕强光,深夜嚎叫其中一种名叫卡玛拉的女孩大概七、八,其智力仅相称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6个月婴儿的智力水平这一事例阐明了什么? 4、某校有一名初中生,其特点是:情绪发生慢,心理平衡,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爱思考,喜独居,内心少外露,注意力不易转移,做事心细,认真、仔细、谨慎,习惯做熟悉的工作,适应新环境慢,接受新事物慢。
根据上述特性,判断该气愤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5、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目前在大学校园里,也有相称一批学生吸烟据一项调查,抽烟的比例高达70%,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结合你自己对周边的观测,加以分析,请说出吸烟大学生们种种心态? 6、1968年,美国出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种实验她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将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事实上,罗森塔尔并末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否则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上面这一事例,阐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受到哪些启发? 7、某初中班有两位同窗,甲常常体现为:温柔、合顺,对事物观测敏锐,反映敏感,体验深刻,想象丰富,在活动中不敢体现自己,做事小心谨慎,缺少省略,课堂体现很守纪律而乙生体现为:动作迅速,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爱发脾气,情绪产生快而强,难以自制,理解问题常比别人快,活泼直率,粗心大意,坚持已见。
根据上述特性,判断甲、乙两位同窗的气质类型,并分析两种气质类型积极与悲观因素,而后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8、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夫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座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立即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由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立即行动!”公西华不明白教师为什么对同一种问题予以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故意让她遇事后退一步,冉由畏缩,我是故意鼓励她遇事竭力向前孔夫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根据是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9、电影《青松岭》有这样的情节:车夫钱广每次到下坡转弯处的一棵大树旁就使劲抽打辕马,马便狂奔跑起来后来,车夫换成了万大叔,当她赶车行至大树旁时,并未抽打辕马,马却也狂奔起来,差点儿出了危险辕马狂奔是什么心理现象?它是如何形成的? 10、全班同窗听一位教师授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是完全不同样?为什么? 11、某初中班,有一名女同窗,她在集体中不合群,人们做游戏时,她却一种人独居;她动作缓慢,不敢大声说话,人多场合更甚;她爱好不多,一旦形成,很难变化;她感情内向,好哭、胆小;她很听话,从没违犯纪律。
判断该生的气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12、我们在学习时听听音乐,或室内有钟表滴答声会让我们集中注意,绝对隔音,不仅无关的声音不能从外面传入,并且室内产生的任何声音不能从外面传入,并且室内产生的任何声音也会被吸取,人在这样的环境不仅不能有效地工作,并且会逐渐地进入睡眠状态,这是为什么?(用注意的有关原理解释) 13、“放松而不放纵,忙碌而不盲目”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如果用来形容注意状态它应当属于那一类? 14、请分析如下现象的因素:A、闭着眼睛倾听更清晰;B锋利的声音会使人起鸡皮疙瘩并产生冷觉;C、黄色调产生温暖的感觉,绿色产生凉爽的感觉 15、在军事上,为避免敌人发现目的,要对物体进行伪装二战期间,为保卫莫斯科,在都市上空和四周放起了成千上万的彩色气球;战车和军营用绿色帐篷和绿色树枝遮掩用知觉的原理解释 16、小明是个聪颖性急的孩子,她每次背课文如果刚好读十遍的时候就可以背过,可她到教师跟前就背但是了,如果你是教师你会如何对小明? 17、原苏联心理学家查包洛赛兹做了一种实验:把学生提成两组,叫一组学生用一种装好的圆规画画,用后把圆规拆散,交给另一组学生,让她们把它装配起来 。
这些工作完毕后,出其不意地叫两组学生尽量精确地画出她们刚刚用过的圆规成果使用装好的圆规的一组学生画得不精确,漏画了许多重要零件;使用由零件装配成圆规的第二组学生,画得比较对的为什么亲自装配圆规的一组画得改对的? 18、瓦特由壶盖被开水蒸汽顶起的事例发明了蒸汽机鲁班受茅草能割破手指的启发,发明了锯子,上海铁路医院眼科医生受汽车驾驶盘的启发,研制了人工角膜以上发明是不是采用了什么措施解决问题? 19、在体育课上有些学生胆小,不敢做某些危险性的动作这时教师让某个胆大的学生先作示范,胆小的学生看到该动作她人能做,胆子也大起来,觉得自己也能做,也大胆做起来 20、德尼斯等人在孤儿院做过研究,发现留在孤儿院的小朋友智力发展慢、智商平均只有53,而被领养的小朋友智商发展快,平均智商达到80,特别是年龄很小时被领养的小朋友,她们的智商可达到100分析产生以上差别的因素 21、当我们欣赏中国水墨画时仍然会把墨画的荷花和荷叶知觉为水红和墨绿,黑白电视和黑白电影仍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这是为什么? 22、我们刚进入冬天的时候觉得穿毛衣和棉衣很累赘,过一种月就不觉得重了;同一口是井水,你冬天觉得它很温暖,夏天觉得很凉爽,其实温度没有变,这是为什么? 23、学习了舞蹈的人学把戏滑冰比学田径的人要快;学习了短跑的人跳远成绩更好;学会骑自行车的人学摩托车不久,这是为什么? 1、回答要点:根据目前青少年教育现状,应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磨难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应从如下几种方面做起:①树立崇高的抱负和信念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种社会实践活动③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④发挥楷模的教育作用⑤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2、回答要点:①甲属胆汁质,乙属抑郁质②对甲在措施上,严肃批评,触动其思想,又不激怒她们,以防骄傲反映表扬时应恰如其分,不可夸张,以防骄傲教师自己不要暴躁,也教育学生控制自己的任性③对乙措施上要突出关怀体贴,柔和细致,具体协助多表扬鼓励,及时肯定其点滴成绩和进步。
不要公开批评、指责,以增强其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引导她们多参与集体活动,消除疑虑,鼓舞勇气 3、回答要点:人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在发生发展的具有作为心理源的客观现实和作为反映器官的人脑,三者互相作用,才干产生正常的心理这种互相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人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在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 4、回答要点:该生抑郁气质类型要多给预翔、协助、鼓励,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指责、培养其敏锐、机智、自信等良好品质,避免与克服、怯懦、胆小、多疑、孤单等悲观品质 5、回答要点:①从众心理;②消愁心理;③交往心理;④虚荣心理;⑤好奇心理;⑥娱乐消遣心理等等 6、回答要点:“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盼望效应”教师只要对学生布满信心与深情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抱有极大的盼望去教育学生,学生感受到这种盼望,并转化成一定动力,那么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一定会获得迅速发展 7、回答要点:(1)甲属于克制质气质类型;乙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对甲的教育:发物其细心、敏锐、思想深刻,多予以翔、鼓励、少批评、指责,引导积极参与活动,减少或调查。
规定:克服缓慢、忧闷;增强自信、尊、培养活泼,开朗,敢于进取对乙的教育:发物热情、坦率、刚强、勇敢、克服性粗暴、狂妄自大,培养意志力、自控力、冷静、心细等品质教育时,既要能力思想,又要避免产生对立情绪 8、回答要点:(1)学生个性心理面貌存在着差别;(2)只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才干获得良好的效果 9、回答要点:(1)辕马狂奔属于条件反射;(2)是通过多次强化而形成的 10、回答要点:虽然同听一位教师的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不会同样由于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每个人的个体经历、知识经验、个性特性等不同样,不同的人对同一种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虽然是一种人对同一种客观事物在不同步间、地点,不同条件下,也会有不同的反映 11、回答要点:此同窗为抑郁质气质类型教育过程中应发展其认真、心细等特点;克服其缓慢、好哭等特点,培养其胆大、机警、灵活、勇敢等特点 12、答案要点:避免干扰有助于集中故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某些单薄的刺激附加刺激不仅不会干扰人的故意注意,并且会加强故意注意,故意注意的加强提高了神经兴奋水平,太安静的环境减少意志努力的限度,因而减少神经兴奋的水平,反而容易进入睡眠状态,正如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若夫说过:“绝对的死气沉沉的沉寂并不能提高,并且会减少智力工作的效果 13、答案要点:是故意后注意状态,是一种高档类型的注意,状态上是无意注意的轻松,目的上象故意注意的明确,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发明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14、答案要点:感觉的互相作用 15、答案要点:知觉选择的对象和背景区别越小越能辨别,越相似越难辨别 16、答案要点:过度学习的原理解释,学习限度应当是刚好掌握限度的50﹪才干达到纯熟限度可以要小明再读5遍就可以纯熟了 17、答案要点:在教学过程中把识记的对象作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成果,有多种感官的参与,能使学生积极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