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林打造“一村一警务助理”升级版.docx
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隆林打造“一村一警务助理”升级版 广西隆林县地处滇、黔、桂三省接合部,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各族自治县,全县43万人口中有81%为少数民族,聚众斗殴、移民上访、土地纠纷等问题长期困扰当地为解决农村地区治安防控基础薄弱的现状,依照“政府出资,公安使用〞的原则,隆林县公安局通过统一聘请培训,打造出一支覆盖全县的“一村一警务助理〞队伍作为公安机关在农村地区的特意警务工作辅助力气,负责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并采取有力措施,对这支队伍举行了正规化、专业化、信息化“升级〞 因地制宜、给足保障,打造农村警务助理专业队伍 隆林县共有179个行政村,隆林县公安局共聘请警务助理179人,做到每一个村有一名警务助理警务助理严格依照本地化、民族化、专业化的要求招录,90%成员是少数民族,95%是退伍军人及大中专毕业生,成为专业化的治安“生力军〞同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每年投入600多万元用于警务助理的工资、保险、绩效和装备等方面的保障,使警务助理在村里敢管事、能管事、管得住事,有效破解了基层治安力气年龄偏大、才能偏弱的难题 推行“五必工作法〞,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 为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隆林县公安局在警务助理队伍中推行了“五必工作法〞: 一是“一个务必〞,即警务助理接到指令后务必立刻赶到指定地点采纳工作任务。
二是“两个必宣〞,即警务助理务必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和防盗、抢、骗、火、灾难、交通事故“六防〞宣传活动 三是“三个必见〞,即警务助理务必每月与辖区各类重点人员、吸毒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见面一次以上 四是“四个必知〞,即警务助理对全村住房、人口、机动车和驾驶员、重点人员、重大事件、重大安全隐患务必知晓 五是“五个必有〞,即警务助理务必具有听从指挥安排、敢于担当、驾驶机动车、调解群众矛盾纠纷、统筹和管理全村治安防控工作的才能 推行“1+3〞聪慧警务模式,实现工作全程信息化 “1〞是建立农村警务助理综合管理平台平台设有重要事项通知、案件线索举报、请销假等9个功能版块,使警务助理动一动手指就可以开展日常工作 “3〞是建立“三级农村警务助理群〞村警办、全县农村警务助理为成员的“农村警务助理群〞;派出所民警及该所辖区警务助理为成员的“乡镇警务助理群〞;村警务助理、村“两委〞干部、治安积极分子为成员的“村屯警助理群〞三级农村警务助理群〞成功破解了警务工作在农村地区不易开展的难题,民警利用即可瞬间把握全县每个村屯的动态 建立动态考核机制,提升警务助理晋升发展空间,激发队伍整体活力 建立动态考核机制,成立“村警办〞,主要负责对农村警务助理的动态管理及考核。
考核工作以月为周期,年底由县局“村警办〞结合治安状况及村“两委〞、辖区群众看法等综合评定警务助理考评等次,以此作为绩效奖金分派、评先评优及留任或解聘依据,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警務助理,优先转入辅警队伍,使他们干事有实劲、工作有奔头,大大激发了警务助理的工作积极性 创立轮值轮训机制和“警务助理联勤联动机制〞,提升业务、协作才能水平 每年组织全县警务助理分批次开展轮训,在举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参训人员编入城区武装巡逻和应急处突工作队伍,参与各类警情、应急处突处置,提升警务实战才能按“距离相近、交通便利〞的原则,出台“警务助理联勤联动机制〞,实现邻村协作和平安共建工作经过编组的警务助理队伍,在各敏感节点、重要警务部署期间,依照职责分工安排自行协同派出所做好联勤联动、严防严控工作,全面提高辖区见警率 熊励声是一名长沙理工大学数字媒体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这名苗族小伙成为猪场乡那岩村警务助理后,一向擅长运用“五必工作法〞开展治安防控工作,他十分擅长犯罪嫌疑人模糊影像素描复原和摄影等,辅助民警破获系列盗抢案件1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人,是公安机关一名不成多得的优秀警务辅助人才 刘敬是桠杈镇享义村的警务助理,这名退伍青年利用无人机把全村举行航拍,熟悉每户每物状况,只要看图他就能准确指出每户人员、土地等状况,调解了多起土地山林纠纷案件。
隆林县通过发挥“一村一警务助理〞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了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