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44679028
  • 上传时间:2023-03-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0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 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 3: 1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 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 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 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 9: 3: 3: 1四种 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 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 占9/16 ;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 ;单杂合子占2/16 X 4=8/16 ;双杂合子占4/16 ; 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 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 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 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 的优良品种记忆点:1 .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 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的数量比接近于3: 12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 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 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 代3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 现型二基因型+环境条件4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 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 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 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 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 成时为止。

      ⑵ 有丝分裂: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 完成DN的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 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 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3)减 数分裂: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 分裂两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 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1.细胞中没有同源 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记忆点:1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 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 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 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 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 .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 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1)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 XX),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Oo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 X染色体的 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 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作 用发生时,X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 1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如 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 等遗传)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一女儿一外孙③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患病,其母、女至少为携带者(3) 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如抗VD句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①女性患者多 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世代连续现象③男性患者,其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4) Y染色体上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致病基因为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 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5)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之间的关系: 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伴性遗传从本质上说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记忆点: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 XY型,另一种是ZW型伴性遗传的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 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 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四、基因的本质(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①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 是以DNA乍为遗传物质的有DNA勺生物(细胞2构的生物和 DNAW毒),DNA 就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艾滋病毒、SARSW毒、禽流感病毒等)没有DNA只有RNA RNAt是遗传物质。

      ②证明DNA1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想:设法把 DNAffi蛋白质分开,单独地、 直接地去观察DNA勺作用DN吩子的结构和复制 ①DN的子的结构a.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甘酸(由磷 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b.脱氧核甘酸长链:由脱氧核甘酸按一定的顺序 聚合而成c.平面结构:d.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e.结构特点:多样 性、特异性和稳定性②DNA勺复制a.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b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c.条件:模板(DN砌子的两条 链)、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甘酸)、酶(解旋酶,DNAK合酶,DN啦接酶等), 能量(ATB d.结果:通过复制产生了与模板 DNA-样的DN的子e.意义: 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基因的结构及表达 ①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协子片段,基因 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信使 RNA勺过程翻译:在核糖体中以 信使RNA为模板,以转运RNA为运载工具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 质分子记忆点:1 . DNA^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 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

      2. 一切 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 DNA又含RNAffi只含DNA的生物遗传物 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 DN的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 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 实现的5 . DN砌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 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在两条互补链中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喋吟碱基之和 =密呢碱基之和整个 DNA分子中, 与分子 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6 .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 DNA的缘故7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基因在染 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甘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即:基因的脱氧核甘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9 . DNA分子的脱氧核甘酸的排 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甘酸的排列顺序,信使 RNA中核糖核甘酸的排 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 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 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RNAk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 3: 1氨基酸的密码子 是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 RNA上的碱基转录和翻译过程中严 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注意:配对时,在 RNA± A对应的是U 10 .生物 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 性状生物的变异 ⑴基因突变 ①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②基因突变的特点: a.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b.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c.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d.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e.基因 突变是不定向的③基因突变的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基因突变的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⑤人工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 通过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可以大幅度 地改良生物的性状染色体变异 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添、倒位、易位如:猫叫综合征C ②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包括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和以染色体组的形 式成倍地增加减少。

      ③染色体组特点: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 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c、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一整套基因④二倍体或多倍体:由 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 倍体;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均为单倍体(可能 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⑤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 原理:当秋水 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 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⑥多倍体植株特征: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 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⑦单倍体植株特征: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单倍体植株获得方法:花药 离休培养单倍体育种的意义: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需二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