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四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3讲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课件.pptx

44页
  • 卖家[上传人]:1518****093
  • 文档编号:560463173
  • 上传时间:2024-06-28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479.42KB
  • / 4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四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3讲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课 标 定 向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3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4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续上表考 向 定 位1古代的商业贸易1)一个“特征”:地区性商业为主2)两个“中心”:东亚中国、地中海贸易3)两大“商路”:陆、海“丝绸之路”4)四大“内容”:商贸、货币、信贷和契约2世界市场和商业贸易1)一个“趋势”:由地区贸易发展为全球贸易2)两大“经济格局”:英国为中心贸易格局、多中心世界贸易格局3)世界市场形成的三大“阶段”: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四大“内容”:商业贸易中心转移,新型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国际贸易格局变化,贸易的种类断增多、规模扩大续上表考 向 定 位3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1)一大“趋势”:经济全球化2)两大“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3)两大“体系”: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知识点1古代的商业贸易(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产生而兴起。

      2发展1)古代中国的商业时期表现商朝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2)古代世界的商业古埃及:商业历史十分悠久,国家控制对外贸易古希腊:各城邦形成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古罗马:海外贸易发达拜占庭帝国:垄断中国丝绸等物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阿拉伯商人:在欧、亚、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秦汉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隋唐到两宋 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元、明、清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续上表3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1)贸易通道:丝绸之路是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2)商贸特点:朝贡贸易是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明清时期,严格规定朝贡贸易3)对外贸易管理:唐宋时期,官府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十三行”4)商业贸易的作用: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1货币1)概况:中国商朝的贝币、古埃及的铜块和银块、小亚细亚的金属铸币2)意义: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成为财富的象征;使商业功能向逐利增财转化。

      2信贷1)世界信贷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放贷等业务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开始兴起货币经营行业,出现了汇票的雏形2)中国信贷春秋时期:实物借贷比较普遍,并出现货币信贷唐代: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明朝中期:钱铺等金融机构盛行清朝: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了庄票1)约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契约广泛使用2)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3)中国,商周时期产生契约;唐宋以后契约应用更加广泛必备拓补1.信贷与契约的区别(1)信贷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特殊形式,是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按期偿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通过转让资金使用权获取收益)2)契约是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2古代中国影响契约精神的因素(1)社会关系:在古代中国契约的执行会受到当事人身份、社会地位、权力等的挤压,不能得到很好地履行2)等级秩序: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难以产生追求平等的契约精神。

      3)经济因素:契约精神孕育于商品交易,中国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影响了契约精神的建立4)思想因素: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忽视个体的独立,个人不能成为利益的主体;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削弱了契约精神的发展动力5)传统习惯:过于强调变通,变通文化的实质是狭隘的实用主义,过度变通的文化会消解契约精神1下图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C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D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解析:唐初时,全国依旧实行均田制,材料只能说明土地租佃现象出现,不能说明土地租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更不能说明均田制被彻底废弃,故A、C两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在敦煌有土地租种现象,并未说明河西走廊农耕经济的起源和发展,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地主和佃户通过订立契约调整双方的土地租佃关系,可见在当时的一些经济活动中人们已经具有契约意识,故D项正确答案:D知识点2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一)世界市场的形成1新航路开辟后:初步形成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 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2)表现: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世界市场2工业革命后:进一步形成1)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产品大量增加,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工厂所需的原材料也需从世界各地获取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2)表现:资产阶级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输出商品、掠夺原料、资本输出,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财富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表现: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1世界商业贸易的变化1)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商业城市的国际贸易地位下降,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1617世纪,在东亚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

      2)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1531年,最早的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后相继为欧洲国家所采用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国家给予特权,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3)商品流通数量和种类增多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东方香料也大量涌入且变为大众化商品奴隶成为贸易的商品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后来美国等国加入4)国际贸易格局变化17世纪英国逐渐控制海上贸易,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打破英国贸易垄断地位,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2近代中国商业的变化1)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了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2)洋务运动期间,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开始走向市场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3)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必备拓补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原因(1)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

      2)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掌握世界殖民霸权3)强大的海军为对外贸易提供了贸易保护2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抢占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解析:这一“革命力量”应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B知识点3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一)世界经济的发展1资本主义的发展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点有所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仍然存在事件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影响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了危机;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增长条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局限并未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经济危机时有发生2.社会主义的发展。

      1)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改革陷入困境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2)中国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发展中国家的发展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获得独立后,都把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2)表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3)前途: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和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经济道路充满挑战必备拓补对市场经济的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市场经济只是经济手段之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一项是()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B进行社会改革,改善生活条件C实行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D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解析: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迎来了黄金时期,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故A项正确。

      答案:A(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1主要问题1)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增速放缓2)世界经济萧条,人们生活困难2解决新贸易体系的建立1)1947年,23国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1995年,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2)服务贸易增长迅速,金融、通信、信息、数据处理等比重提高3)贸易形式发生变化,经济合作方式更多样化4)交易手段发生改变,便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1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2)金融组织名称业务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进行国际收支调整,重建国际货币制度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初期贷款集中在西欧国家,后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2.国际金融的新发展1)新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