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巴黎,19世纪的首都》中的 建筑现代性体验.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5882201
  • 上传时间:2018-06-1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58M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ISSUE 2 APR.2011/INTERIOR DESIGN / 62《巴黎,19世纪的首都》中的 建筑现代性体验The Experience of Architecture Modernity in Paris, the capital of 19th century李珊珊 LI Shanshan摘 要: 本雅明研究资本主义现代性一书《巴黎,19世纪的首都》通过对文化幻象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变迁, 提出了现代性的 “恶之花” ——即是现代生活导致人们体验方式的转变 本文论述了 《巴黎, 19世纪的首都》的主要学术思想, 并结合书中抒情诗人的诗歌立场引出对建筑师面对现代性体验的三种立场(迎合, 批判性的介入, 抵抗)的进一步分析关键词: 本雅明, 现代性, 巴黎Abstract: The book written by Walter Benjamin —Paris, the capital of 19th century does a research on cultural illusion of capitalist, and discloses the process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What is more, it shows up the “evil flower” of modern life, which is changing the way of people’s life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academic thought in the book, and combining three standpoints of the lyric poets, it analyzes the corresponding attitude of architect to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catering for the commercial community, critical intervention and standing against.Keywords: Walter Benjamin, Modernity, Paris1. 引言他的心灵和感受力不可阻挡的把他拉向了这座城市的辉煌灯火, 美丽的女人, 奢侈, 它的令人目眩的各种外表和辉煌灿烂的场景的闪烁,同时, 他的无产阶级良心又坚持让他摆脱这些诱惑, 教导他, 这整个灿烂辉煌的世界是堕落的, 空洞的, 邪恶的, 精神空虚的, 压迫无产阶级的, 要受到历史的谴责的。

      他重复的下着意识形态的决心, 要不受巴黎的诱惑——并且要不使他的读者受到诱惑——但他最后还是忍不住要看一下林荫大道或拱廊下的景色…… ——马歇尔•伯曼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用马歇尔•伯曼对本雅明的评述作为引言, 一方面为说明本雅明在本书中表现出的思想特征,更是为了说明本雅明思想的影响力——以至于马歇尔•伯曼在其著作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里不无诚恳的说道, “我的全部工作都是按照本雅明所开创的思路进行的 ” 1925年, 一条著名的 “歌剧院拱廊” 被拆毁,这件事刺激了超现实主义作家阿拉贡, 阿拉贡以歌剧院拱廊为背景写了一部小说 《巴黎的乡下人》 ; 1927年, 旅居巴黎的本雅明读到这部小说,图1作者单位:李珊珊,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图1 本 雅明的拱 廊街,十九世纪资产阶级物欲的温床2011年第2期 / 室内设计 / 63深受触动, 巴黎的拱廊在十九世纪曾被视为现代性的成就和象征, 却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就被抛弃? 文化幻象折射出的是资本生产的过程, 本雅明本身左翼的立场使他产生了通过巴黎拱廊这样一个大都市异化景观来研究19世纪资本主义盛世的计划, 即 《巴黎拱廊研究计划》 。

      从1927年开始到1940年本雅明自杀身亡, 拱廊研究计划延续了十几年, 它成为本雅明生命最后十几年中主要的研究内容, 但这项研究却因为本雅明自杀而未能完成, 只留下两篇提纲和两篇关于波德莱尔的论文, 即本书即将谈到的内容2. 两篇提纲在对拱廊研究的提纲中, 本雅明主要从五个方面对巴黎进行蒙太奇式的描述2.1 傅立叶与拱廊:本雅明首先描述了拱廊 (图1) 出现的条件:纺织品贸易的繁荣以及钢铁开始应用于建筑 本雅明通过傅立叶在乌托邦城市法伦斯泰尔中描绘的拱廊之城, 揭示了拱廊出现这一现象背后透露出的人们对于未来的憧憬和追逐 从中可以看出, 拱廊的产生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集体意识中乌托邦的物化表现, 从某一方面来说, 它的产生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诞生2.2 格兰维尔与世界博览会世博会—一个通廊提供场所的特殊事件,本雅明认为世博会展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成就,同时通过对“现代性的豪华展出”营造一种近乎宗教的感召力, 因此, 它成为了一个拜物教的膜拜地 而拜物教背后的隐秘目的, 就是推崇商品的交换价值, 而使消费者忽略其使用价值 (图2)本雅明对同时代插画家格兰维尔的绘画进行了分析,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 为了营造商品的宗教式感召力, 我们就不能只是将商品作为一种无生命体来与有机世界进行对立, 而应该建立一种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联系, 格兰维尔的荒诞绘画正是表现这样一种人与无生命体的联系。

      故而格兰维尔的绘画与时尚精神是遥相呼应的以格兰维尔的著名作品 《花样女人》 (图3)为例, 他将花与女人结合在一起, 花代表着女人,同时, 女人又何尝不是花的代替品呢? 而世博会和时尚创造的一切, 都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种浮华的幻境, 使人们沉溺其中, 达到其工业宣传和政治宣传的目的2.3 路易菲利普与居室居室的文化意义的转变: 由于生产分工的细化, 人们的工作场所与居住场所分离开来, 因此,从路易菲利普统治时期开始, 面对现代社会带来的个人痕迹的缺失, 人们将居室当做 一种对个人生活痕迹弥补的最后阵地 但随着现代性的步步紧逼, 新艺术运动对传统居室的破坏导致居室作为归属地的失败, 而在这种情况下, 本雅明认为私人居室已经成为一种虚拟的个人生活框架, 实际是, 人们不得不到办公室和商业中心去寻找个人的归属感(图4)2.4 波德莱尔与巴黎街道 闲逛者: 对闲逛者来说, 人群是一层面纱, 熟悉的城市在它的遮掩下化为一种幻境 城市时而幻化成风景, 时而幻化成房屋 这些后来激发了百货商店的装潢《文化地理学》一书中曾经提到, 为什么百货商店越来越热衷于装潢的问题? 因为居室归属感的破坏, 百货商店利用人们的闲逛性, 用拱廊街这样的建筑来营造一种家一样的室内感, 吸引着闲逛者的目光。

      “百货商店是最后的闲逛场所 ”本雅明进一步通过波德莱尔的作品分析“新奇” 这一概念 本雅明认为, 新奇是以一种独立于商品使用价值之外的品质, 是那种以不断翻新的时尚为载体的虚假意识的源泉 “艺术的最后一道防线应该与商品的最前沿的攻击线相重合 ” 而对于闲逛者来说, 人们希望拥有独特的特征,图2图3图2 1855年巴黎世博会现场图3 格兰维尔绘画作品《花样女人》之《香豌豆》 ISSUE 2 APR.2011/INTERIOR DESIGN / 64因此, 他们不断的追求一种“新奇”的感受 然而, 正如前文所说, “新奇” 只不过是一种不断翻新的时尚, 资本主义的商品逻辑是不断引诱人们追逐“新奇” , 却随时转移翻新 最终的结果是人们追逐新奇, 却永远追逐不到它, 只能弥足深陷, 它成为了闲逛者的“最后一次旅行” 本雅明以 《恶之花》 中 “忧郁与理想 “的标题来举例 (图5) , 揭示了波德莱尔把极端新奇的东西向读者展现为极其古老的东西, 来表现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有朝一日会成为古代性” 2.5 奥斯曼与街垒林荫大道对于资产阶级的意义在于缓解资产阶级对“漂泊不定”的居民的恐惧, 确保这个城市能够免于内战。

      因此, 奥斯曼进行了巴黎改造,本雅明分析了巴黎街道改造的目的: 拓宽街道使得修筑街垒成为不可能, 新修的街道将使得军营以最短距离通向工人住宅区 因此人们把这一举措称为 “战略性美化工程” 巴黎被奥斯曼化, 人们用石头制造了资本主义的幻境 (图6) 然而, 在巴黎公社期间, 街垒的再次建立, 这体现出了无产阶级正式从与资产阶级合作的错觉中醒来, 发现了资产阶级掩藏在慈善运动下的坚定的反对无产阶级权利的意愿, 最终, 工人阶级冲破了这种幻境, 对资产阶级进行反抗图6图4图5图7图4 新艺术运动建筑师霍塔建筑作品图5 《恶之花》 封面图6 奥斯曼化的巴黎街道图7 路易斯•康2011年第2期 / 室内设计 / 65正如前文所说, 提纲的五章内容是一种蒙太奇的描述方式, 但从傅立业到奥斯曼, 不难看出提纲中的历史脉络, 然而 《巴黎拱廊研究计划》更是一部“唯物主义文化史” 相对于前三章的物质化描写, 在后两章中本雅明揭示了巴黎梦幻场景背后的精神矛盾: 它一方面是繁华的现代之都, 另一方面也是无产阶级反抗资本剥削的革命中心3. 关于波德莱尔的论文在进行完提纲的书写后, 本雅明进一步对其中关于波德莱尔的作品进行了分析, 整理成了 “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 一文, 这篇论文也揭示了本雅明拱廊研究计划中的核心观点。

      论文中, 本雅明首先提出, 环境对于抒情诗已经越来越不友好 这是因为大众对于抒情诗日益冷淡, 而这种日益冷淡的原因在于读者经验结构的变化 随后本雅明揭示了现代都市生活与前现代生活的重要差别 他借用了普鲁斯特小说里对两种记忆的区分, 一种是意愿性记忆, 你有意识想起的东西, 另一种是非意愿性记忆; 接着, 本雅明又进一步区分了经验与体验 本雅明认为前工业社会的感知模式主要是 “经验”的, 而工业社会则变为 “体验” 的 与古典乡村社会相比, 现代社会时空上的巨大变迁带给人们强烈的外部刺激 本雅明用柏格森和弗洛伊德的理论, 来说明经验对人的心理的影响, 与之相比, 体验实质上是一种震惊的心理感受, 在心理层面是被有意识记忆封存收编 而经验则是一种潜意识波德莱尔被本雅明认为是抒情诗人对现代社会的适应与反抗 正如本雅明笔下的街道的闲逛者一样, 本雅明认为波德莱尔一方面意识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心理的转变, 以一种拥抱它的方式将拥抱震惊体验作为写作根基, 同时, 又用反讽的形式写下了他特有的抒情诗, 以此来表达现代性体验, 他也只能以这样一种并不彻底的方式来减缓, 吸纳这种震惊, 力图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寻找已经消失的经验的灵韵。

      4. 三种对待现代性的态度本雅明在书中描写了三种对待现代性的态度, 而在建筑界, 其实这种态度也同样适用拥抱, 反讽(波德莱尔)表达反思, 批判式介入(库哈斯)坚守, 抵抗(抒情诗人)建筑现象学(路易斯康, 卒姆托)迎合, 追逐(普通大众)虚假的地域主义, 表皮建筑(符号式的表达)图8图9图10图8 路易斯•康设计的金贝尔美术馆室内图9 库哈斯图10 库哈斯设计的CCTV新大楼ISSUE 2 APR.2011/INTERIOR DESIGN / 66建筑现象学的目的在于扫除现代生活对我们造就的种种理所当然的观念, 而用一种感知和光晕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事物本身的重视, 以此来抵抗现代性对当代人的异化和腐蚀 地域主义在这里也带上了批判性的观点, 因为如果地域主义的建筑缺少了对现代性的批判, 对存在感知的重视, 便极为容易走向一种符号的拼贴, 而这正是现代性的代表武器, 所以虚假的地域性其本质是在于创造一种新奇和时尚, 是一种由资本营造的消费幻境 也许我们更应该珍惜路易斯.康作品中的“光晕” (图7、 8) , 因为在这样一个灵光消失的年代, 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 但如同抒情诗人的边缘化角色一样, 抒情建筑师们却也不得不成为建筑界的边缘人。

      库哈斯则更像是波德莱尔一样的转变后的抒情诗人, 他融入这样一种现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