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钱松高效栽培技术.docx
4页金钱松高效栽培技术 王 冬 梁 鹏 刘晓菊摘要介绍了金钱松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育苗、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参考关键词金钱松;播种育苗;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S791.23B 1007-5739(2009)03-0057-01金钱松又名金松、水树,是落叶大乔木,属松科,世界五大庭园树木之一,是我国特产树种,地质年代的白垩纪金钱松曾经在亚洲、欧洲、美洲都有分布,更新纪的冰河时代各地金钱松都相继灭绝,唯有中国长江中下游残留少数,成为现今仅存于中国的单属单种特有植物由于其特殊的分类地位,金钱松成为植物系统发育重要研究对象这一宝贵的植物遗产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一带山地,喜光爱肥,适宜酸性土壤由于其树干挺拔、树冠宽大、树姿端庄秀丽、秋季叶色金黄、适应性强、对环境要求不十分严格、对技术粗等优点被世界各国植物园广为引种,树皮深褐色,深裂成鳞状块片枝条轮生而平展,小枝有长短之分叶片条形,扁平柔软,在长枝上呈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15~30枚簇生,向四周辐射平展,秋后变金黄色,圆如铜钱,因此而得名金钱松的花雌雄同株,雄花球数个簇生于短枝顶端,雌花球单个生于短枝顶端。
花期4个月左右,球果10月上旬成熟种鳞会自动脱落,种子有翅,能随风传播木材黄褐色,结构粗略,但纹理通直,又耐潮湿,可供建筑、桥梁、船舶、家具等用材,金钱松的种子可榨油,根皮入药,名为“土荆皮”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播种育苗金钱松结实间隔期较长,一般3~5年结实1次,10月中下旬球果成熟,当种鳞转为淡黄色即可采收种子因含油丰富,不宜曝晒,宜在通风干燥的室内阴干后贮藏金钱松为菌根性树种,宜在海拔500m左右的山地建立永久性育苗基地,或在土内有菌的林间育苗施有机肥45t/hm2,化肥750 kg/hm24月播种,种子先放入40℃温水中(自然冷却)浸一昼夜,捞出阴干再用0.5%福尔马林消毒条播行距为20cm,播种210kg/hm2左右;撒播播种240kg/hm2播后覆土厚约1cm播种2周后幼苗出土,幼苗大部分出土后揭除盖草,20d基本出齐5~7月追肥2~3次林间育苗可不遮荫,大田育苗6~8月间应设荫棚遮荫,以降低土表温度,并保持苗床湿润,以利菌的繁殖,促进苗木生长当年苗高10cm以上,需留床1年,第2年春季萌发前,施有机肥45t/hm2或复合肥60~90kg/hm2,间除衰弱和过密的苗木,保留105万株/hm2。
结合间苗,可分床移植二年生高30cm以上苗移苗时尽量保留根部土,可剪去部分主根,促进侧根生长,可提高成活率5%左右金钱松起苗移栽应多带宿土,随起随栽,保持湿润栽植季节宜早,应于冬季落叶后至翌年春萌动前进行因树性喜光,应予疏植,栽植后每年松土2~3次,培育时不宜修枝2造林于冬季落叶后至第2年萌发前造林常用二至三年生苗木造林造林密度为3 000~3 600株/hm2株行距(1.5~1.7)m×(1.7~2.0)m二年生一级苗高35cm以上,地径0.5cm以上三年生一级苗高50cm以上,地径0.8cm以上块状整地不小于50cm×50cm,深度均不小于20cm栽植穴底径不小于30cm,深不小于30cm3抚育管理金钱松初期生长比较缓慢,可结合间种套种,每年劈草松土抚育2~3次,抚育时,不宜打枝,一般5~6年即可郁蔽栽3 600株/hm2初期生长较为缓慢,每年除草松土2~3次,抚育时不宜打枝,一般5~6年即可郁蔽成林郁蔽后,每隔3~4年进行砍杂、除蔓1次12~15年后,当林分郁闭度达0.9以上,被压木占总株数的20%~30%时,即可进行适当间伐采用下层抚育间伐方式,第1次间伐强度为林分总株数的25%~35%,保留1 800~2 400株/hm2;以后为20%~30%,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不小于0.7,间伐间隔期为10年左右。
培养大径级用材,可在20~25年时再间伐1次,保留900~1 200株/hm2主伐期速生丰产林为30年,一般林分为30~50年金钱松结实间隔期较长,一般3~5年结实1次10月中旬球果成熟,当种鳞转为淡黄色即可采收球果采下后堆于室内,使种鳞自然开裂,不能曝晒脱落下的种子筛选去杂后,堆放于通风干燥的室内阴干,然后袋装干藏每100kg球果可得纯净种子12~15kg,每1kg种子有2.0~2.4万粒4病虫害防冶防治猝倒病用1%硫酸铜液浸种24h,或每100kg种子用1~2kg敌克松拌种;或施硫酸亚铁150~225kg/hm2,或绿享5号菌剂2 000倍液进行防治;及时拔除病、弱苗,最后每穴选留1株壮苗在茎腐病防治上,施用饼肥或生物肥作基肥,可提高苗木的抗病能力;夏季搭荫棚或行间覆土,可有效防止此病发生,如有发病及时用70%百菌清1 000倍液防治在袋蛾防治上,及时摘除袋囊,集中烧毁;对幼龄虫,用90%敌百虫800~1 000倍液喷雾;也可用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等防治5参考文献[1] 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2] 卢锋,朱先富.金钱松栽培技术[J].安徽林业,2002(4):17.[3] 张庆.金钱松育苗技术[J].安徽林业,2008(2):36.[4] 关朝祥.金钱松育苗技术[J].安徽林业,2005(1):26.[5] 魏学智,胡玉熹,林金星,等.中国特有植物金钱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9(S1):73-77.[6] 许绍远,黄婉芳,杨企平,等.金钱松育苗若干问题探讨[J].浙江林业科技,1982(1):1-2,18.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