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隔震装置耐火检测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34页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DBJ53∕T-**-xx建筑隔震装置耐火检测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fireresistancetestingofbuildingseismicisolationrubbersupport(征求意见稿)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筑隔震装置耐火检测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fireresistancetestingofbuildingseismicisolationrubbersupportDBJ53∕T∙**∙xx主编单位:国检测试控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批准单位: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XX年XX月XX日××××××××××××××××××××20xx年昆明本规程是根据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22年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要求,编制组开展了专题调查和研究,总结了国家、行业、我省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了相关建设、设计、监理、施工、检测、高等院校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订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6章和1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仪器设备、检测方法、判定规则和附录本规程由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国检测试控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向国检测试控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地址: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经开区出口加工区浦发路中段国检大厦,邮编:650217,邮箱:ynhxjc@)反映主编单位:国检测试控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仪器设备 64.1 力学性能检测设备 64.2 耐火性能检测装置 75检测方法 115.1 一般规定 115.2 试件设计 115.3 试件安装 115.4 检测方法 116判定规则 14附录A检测报告格式 15本规程用词说明 19引用标准名录 20附:条文说明 21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 12 Terms 23 BasicRequirements 34 Equipments 64.1 MechanicalProperties TestingEquipment 64.2 FireResistanceTesting Device 75 DetectionMethod 115.1 GeneralRequirements 115.2 SpecimenDesign 115.3 SpecimenMounting 115.4 DetectionMethod 116 DecisionRule 14AppendixAInspectionReportFormat 15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19ListofQuotedStandards 20AdditioniExplanationofProvisions 211总则ι.o.ι为贯彻执行国家和云南省建筑工程防震减灾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建筑隔震装置耐火性能检测,统一检测方法及技术规定,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评价正确的原则,为工程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云南省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建筑隔震装置耐火性能检测与判定1.0.3建筑隔震装置耐火性能检测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云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建筑隔震装置elastomericseismic-protectionisola-torforbuildings由多层橡胶和多层钢板或其他材料交替叠置结合而成的隔震支座,包括天然橡胶支座(LNR)、铅芯橡胶支座(LRB)和高阻尼橡胶支座(HDR)2.0.2隔震支座耐火性能fireresistanceofseismicisolationdevice隔震支座在一定时间内满足标准耐火试验中规定的耐火极限和力学性能变化率的能力2.0.3变形deformation结构构件由于结构受力和/或受热作用而引起尺寸或形状方面的任何变化包括构件的挠曲、膨胀或压缩2.0.4变形量deformationamount支座在轴向受力后发生形状和尺寸改变的大小2.0.5变形速率rateofdeformation在单位时间内,支座尺寸的变形量2.0.6约束restrain试件末端、边缘或支承条件,对试件膨胀、收缩或转动(包括因受热和/或机械作业)产生的限制。
2.0.7承载装置loadbearingdevice用于加载装置和支座的末端之间,保证正确施加荷载的装置2.0.8防火措施firepreventionmeasures设置在隔震支座结构外侧的一种防火构造,采用外包裹形式,与隔震支座一同进行试验,保证隔震支座一直处于耐火状态3基本规定3.0.1当隔震层有耐火性能要求时,应进行隔震装置耐火性能检测耐火性能检测根据防火措施类型的不同分别进行抽样,每种耐火措施类型抽样不少于1个,且用于耐火性能检验的支座不得用于工程3.0.2耐火性能检测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当为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提供依据时,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非建设单位委托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不应作为工程质量验收依据3.0.3检测机构应按有关标准接收、流转、存储、留置或处理隔震装置样品,应有样品唯一性标识3.0.4隔震装置检测机构与建设工程相关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以及隔震装置供应单位不应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3.0.5隔震装置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应为自有设备,不得租用、借用3.0.6隔震装置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应具有工程类专业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工程类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且均具有5年以上质量检测工作经历;报告批准人应取得工程类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经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授权且经资质许可机关考核确认;报告审核人应取得工程类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经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授权。
3.0.7隔震装置检测机构应建立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对检测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能反映样品检测时的情况3.0.8耐火性能检测工作应按图3.0.8的程序进行不合格(⅜¾⅜l¾ )不合格不合格,啊整 防火措施图3.0.8检测工作程序框图3.0.9检测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1检测报告名称;2委托单位名称、工程名称、工程地点;3报告的编号和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4试样接收日期、检测日期及报告日期;5试样名称、生产单位、规格型号、代表批量;6试样的说明和标识等;7试样的特性和状态描述;8检测依据及执行标准;9检测数据及结论;10必要的检测说明和声明等;11检测、审核、批准人(授权签字人)不少于三级人员的签名;12取样单位的名称和取样人员的姓名;13对见证试验,见证单位和见证人员的姓名;14检测机构的名称、地址及通信信息;15检测机构的有效印章3.0.10耐火性能检测技术档案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资料档案应包含检测委托合同、委托单、见证取样记录、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影像资料、检测台账、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目台账、检测设备档案、检测方案、其他与检测相关的重要文件等2技术档案可是纸质文件或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应与相应的纸质文件材料一并归档保存。
3技术档案的影像资料包括检测照片和视频,应能反映实时检测情况、清晰显示样品的规格、检测日期、检测时间等关键信息4技术档案保管期限宜与建筑设计使用年限相同4仪器设备4.1 力学性能检测设备4.1.1 隔震装置力学性能检测设备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和检定或校准证书,且在计量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使用4.1.2 隔震装置力学性能检测设备的安装及工作环境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X温度IOC~35C,波动不大于2℃/h;2相对湿度不大于80%(不结露);4.1.3 磁场干扰;4.1.4 无震动周围无腐蚀性介质;4.1.5 围应留有试验操作和维修空间4.1.6 隔震装置力学性能检测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载波形可为正弦波或三角波,加载频率应不小于0.001Hz;当需进行剪应变加载频率相关性试验时,最大加载频率应不小于2Hz;2压力传感器的准确度应优于或等于0.5级,最大试验荷载对应的测量值宜控制在全量程的20%~80%范围内;3位移传感器测量误差不应大于±0.1%FS,分度值/分辨力应优于或等于0.01mm;4摩擦摆最大加载速度应不低于15Omm/S;5恒定压力下施加剪切位移测定支座的剪切性能,恒定压力允许偏差为±10%,剪切位移允许偏差为±5%;6竖向位移传感器或位移计应对称布置,不少于4个。
4.1.7 隔震装置性能检测结果数值修约应符合表4.1.4的规定表4.1.4隔震装置检测结果数值修约要求检测项目实测值修约偏差修约力值(kN)10.1%位移(mm)0.010.1%刚度(kN/mm)10.1%等效阻尼比(%)().10.1%动摩擦系数0.010.1%4.2 耐火性能检测装置4. 2.1隔震装置耐火性能检测装置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和检定或校准证书,且在计量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使用5. 2.2耐火性能检测装置应包括试验炉、加载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和加载框架,示意见图4.2.2加载框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图4.2.2耐火试验装置示意图6. 2.3试验装置热电偶测得炉内平均温度,按式4.1.2及标准时间一温度曲线图4.2.3的要求对其进行监测和控制:T = 3451g(8r + l) + 20(4.2.3)式中:T炉内的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时间,单位为分钟(min)图4.2.3标准时间一温度曲线4.2.4试验期间的炉内实际时间一温度曲线与标准时间一温度曲线的偏差加应按公式(4.1.4)计算,并控制在表4.2.4的规范范围内yd_21Cde=^-^×∖OO (4.2.4)As式中:de—炉内实际时间-温度曲线与标准时间-温度曲线的偏差(%);A——实际炉内时间一平均温度曲线下的面积;4—标准时间一温度曲线下的面积。
表4.2.4炉内温度偏差控制范围时间偏差范围5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