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16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68583660
  • 上传时间:2024-07-2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78M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 单 元 围 绕 “ 风趣与幽默”这一主题, 编排了三篇课文, 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 杨氏之子》 是一篇文言文, 描写了主客双方围绕姓氏展开的一场巧妙对话;《 手指》一文, 用拟人化的手法和趣味盎然的语言, 把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写得活灵活现;《 童年的发现》则是以儿童视角描述“ 我”九岁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有趣过程, 俏皮的语言和幽默的自我调侃令人忍俊不禁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风趣的语言除了生动有趣、使人发笑之外, 往往还能让读者在一笑之余有所回味 此前, 三年级上册已经安排过 “ 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等语文要素, 本单元再次聚焦语言, 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风趣, 是对语言感受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 围绕语文要素, 课后题和学习提示在编排上各有侧重:《 杨氏之子》 引导学生通过主客间对话的内容, 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 手指》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语句, 体会作者语言的风趣;《 童年的发现》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趣味, 交流感受。

      分课设计2 1杨氏之子一、学习目标1 . 自主学习字词,学 会 “ 诣” “ 禽” 2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 记 字 形 会 写 “ 梁”“ 诣”“ 禽” 3 个字2 . 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3 .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二、课时分配2课时三、学习过程 第 1课时( 一)导入课题1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节选自《 世说新语》的文言文——《 杨氏之子》 学生齐读课题)2 . 理解题目: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 杨”是姓,“ 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 之”的 意 思 是 “ ……的” 那 “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姓杨人家的儿子” 3 .教 师 介 绍 《 世说新语》 《 世说新语》又 称 《 世说》《 世说新书》 ,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 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杨氏之子》选 自 《 世说新语・ 言语》 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主要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非常简洁,却说得很得体、巧妙,值得回味过渡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小故事, 看一看文中的杨氏之子话说得巧妙在哪里。

      二)初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1 . 读准字音 1 )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2 )再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 )指名读,相机指导重点指导:“ 为设果” “ 儿 应 声 答 日 " ( 根据意思引导学生确定字音)“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 解 文 中 的 “ 家禽”与现在指的意思不同)2 .读准节奏 ( 1 )教师范读梁国/ 杨氏子/ 九岁, 甚聪惠 孔君平/ 诣/ 其父, 父/ 不在, 乃/ 呼儿出为/ 设果,果/ 有杨梅孔/ 指以示儿/ 日:“ 此/ 是君家果 " 儿/ 应声答曰:“ 未闻/ 孔雀/ 是夫子家/ 禽 ”( 2 )学生练读 3 )指名读,教师指导3 . 齐读指导学生读好节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三)再读,理解意思,了解故事1 . 回顾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工具书以及插图等方式理解文言文讲的内容2 . 学生默读思考,试着理解意思3 .小组讨论,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录4 . 全班分享,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注释中没有给出的内容,以及文言句中有省略的内容的句子 1 )甚聪慧:甚 ( 非常)( 2 )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摆放水果)( 3 )孔指以示儿日 孔君平指着什么给孩子看)( 4 )夫子:文中指的是谁?5 . 小组内讲一讲这个文言小故事6 . 点名讲解这个故事,加深理解7 . 带着理解再次自由诵读这篇文言文 8 .齐读课文,读好节奏,读出对内容的理解板书设计:杨氏之子刘 义 庆 《 世说新语》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利用插图第2课时( -)回顾课文,导入新课1 .齐读文章,指名讲一讲这个故事2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杨氏之子》 ,从中感受一下其中的对答之妙 二)深入品读,体会语言的精妙1 . 浏览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围绕哪句话展开故事的,用直线画出来(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2 . 默读文章,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杨氏之子特别聪明,说清你的理由,做好批注3 .班级分享孔 指 以 示 儿 日 :“ 此 是 君 家 果 ”儿 应 声 答 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1)说一说这两句话的意思,为什么从这两句话中感受到了杨氏之子的机智?①同在姓氏上做文章听懂孔君平言外之意杨氏一杨梅一君家果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孔君平一孔雀一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反驳对方,使之无言以对②反应迅速,才思敏捷 儿应声答日" ,不假思索做出回答,几乎是脱口而出,可以看出其思维敏捷③婉转回答,应答得体比 较 “ 孔 雀 / 是 夫 子 家 / 禽 ”和 “ 未 闻 / 孔 雀 / 是 夫 子 家 / 禽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体 会 “ 未闻”的语气委婉联系孔君平的身份,是客人,是长辈,感受杨氏之子如此回答有礼有节 2 )自由朗读,感受杨氏之子的“ 甚聪慧” 3 )齐读再次感悟 4 )试着背诵文章 三)拓展阅读选 自 《 世说新语•言语》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 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1 .试着说说故事的内容2 . 你从哪儿感受到其中的应答之妙拓展阅读: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与同列戏云:“ 水底日为天上日 ”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日:“ 眼中人是面前人 ” 一坐称为的对 北 宋•欧阳修《 归田录》板书设计:杨氏之子杨氏---杨梅 君家果甚聪慧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2 2 手指一、学习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认 识 “ 拇” “ 弦”等14个生字,包括多音字“ 薄[ 正确书写, , 拇, , , , 搔”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 拇指”“ 接触”等9个词语。

      2 . 默读课文,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3 . 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风趣的语句4 .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二、课时分配2 课时三、学习过程第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 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2 .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的这篇文章《 手指》 ,看看这样普通的事物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 . 了解作者丰子恺( 1 8 9 8 —1 9 7 5 ) , 原名丰润,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 漫画家、作家、书法家和翻译家他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 缘缘堂随笔》《 缘缘堂再笔》《 随笔二十篇》《 甘美的回忆》《 率真集》等 )整体感知1 . 检查预习 1 )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 检查预习字音:窈窕、秽物、薄弱、单薄、琴弦、爱憎字形:搔、貌、享 3 ) 进行字词练习,教师相机指导。

      2 . 浏览课文,想一想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直线画出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3 .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剩下的部分又讲了什么?第 2 至 5自然段围绕这一句具体展开叙述, 分别讲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最后一个自然段阐明了一个道理:“ 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第 一 部 分 ( 第1自然段)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总写)第 二 部 分 ( 第2至5自然段) :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 分写)第三部分( 第6自然段) :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 美丑之分了 ”( 总写)( 三)总结文章就是这样按照总分总的顺序, 先总写 然后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o文章结构严谨,是我们学习写作非常好的例文板书设计:手指不同姿态不同性格 总分总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了解了哪些内容?2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手指》 ,看一看五个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了解特点,品悟写法1 .默读课文,想一想,五根手指姿态和性格各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请同学们做好批注 2 .学生默读批画3 .全班进行交流 1 ) 姿态特点大拇指:姿态不美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食指:不窈窕,直直落落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中指:相貌堂皇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小结: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特点,栩栩如生 2 ) 不同性格大拇指: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 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排比句加强了语势,强调了拇指的肯吃苦,有极强的说服力,赞美了其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品质食指: 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 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囹 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 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排比强调了干活以食指为主、工作复杂,赞美其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精神中指: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其干活不出力,性格很高傲的特点无名指和小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 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设问句一问一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所以无名指和小指是最优美的4. 总结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将五根手指的特点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刻画得栩栩如生 三)感悟道理1 ,再读课文,通过每根手指的特点,你联想到哪些人?2. 作者从这不同姿态和性格的手指中悟出了什么特点?手指的全体, 同人群的全体一样, 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 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以 “ 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比喻修辞手法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浅显易懂 板书设计:手指各 有 所 长 各 有 所 短团结就是力量2 3童年的发现一、学习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会 认 会 写 “ 胚 、祸”等10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 .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3 .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 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二、课时分配1课时三、学习过程( 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1 . 了解作者费奥多罗夫是俄国儿童文学作家, 他是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 一个独特的哲学体系和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大胆的乌托邦的创始人, 也是俄国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费奥多罗夫学问渊深,博览书史2 .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流利2 . 教师重点指导:胚胎、困窘、情不自禁、绞尽脑汁、驱逐3 . 浏览课文,看一看“ 我”的发现是什么,用直线画出相应的句子 1 )“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里 ”( 2 )你从中体会出了 “ 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 骄傲' 自傲)( 3 )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4 . 文中哪个自然段具体写了胚胎发育的规律?“ 哈 !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 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5 . 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边读边进行批画 1 )学生默读思考,进行阅读批画 2 )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3 )班级分享 3 至 1 3 自然段重点写了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 )第一阶段:发现梦中飞行第二阶段:向老师请教,激发了想象力第三阶段:自己观察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答案 汇报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具体段落进行概括提炼 )( 三)结合课文,赏析作者1 . 默读课文,思 考 从 “ 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文中的“ 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 . 交流汇报 1 )“ 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小朋友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人是由细胞构成的... 正好是九个月 2 ) “ 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小朋友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岂止是鸟!……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 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瓜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 “ 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小朋友听完这句话……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四)体会发现被证实后的感受1 . 作者的发现是怎样被证实的?2 . 理解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其一,他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 布鲁诺、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都有过这样的遭遇. . . . .)其二, 他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 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小结: 作者一语双关,语言幽默,用自我调侃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骄傲和愤懑板书设计:童年的发现执着探究富于幻想幽默开朗 习作:漫画的启示一,教学目标1 . 能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和可笑之处2 . 仔细观察图意,体会画家的用意,写清楚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3 . 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学会从不同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写清自己的思考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明确习作内容1 . 本单元习作内容为《 漫画的启示》 2 .漫画的特点 1 )什么是漫画?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 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 2)漫画和其他图画的不同?漫画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也能让我们有所思考,获得生活的启示 二)分析两幅漫画1 .(出示教材中提供的两幅漫画) 认真观察这两幅漫画, 看看画了什么有趣的内容,用简单的话进行描述第一幅漫画呈现的是一人给小树苗浇水, 另一人坐在小树苗下等着乘凉的情景, 图上的提示语是两人间的对话只有当小树长成大树时, 才能给人遮阳, 但那得是好多年以后的事了, 所以坐在刚种的树下等着乘凉就显得特别可笑第二幅漫画呈现了四个身强力壮的人站在“ 母子上车处”候车, 而怀抱婴儿的妇女只能站在一边, 眼巴巴地看着本应属于自己的候车处被挤占2 . 借助漫画的标题和简单的文字,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第一幅漫画嘲讽了那些不想付出劳动, 一心只等着坐享其成的人, 也可以说是嘲讽了这种刚栽下树就想乘凉、 不顾事物发展规律的行为第二幅图上的文字“ 假文盲”是这幅漫画的题目,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那些人并非真的是文盲、 看不懂告示牌上的文字, 而是为了自己方便, 故意不理会应遵守的公共规则 这幅漫画辛辣地讽刺了社会上那些无视规则' 有意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 三)写清漫画内容,写出自己的思考以 《 假文盲》为例。

      1 . 漫画内容写具体 1)读懂漫画中的文字“ 假文盲” ,即他们不是真的文盲,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假装不认识而已 母子上车处” ,即这里是带着孩子的妈妈排队上车的地方 2 )观察图画:图画中有几类人?具体有些什么人?怎样把这些人物写具体?细节描写:语言' 动作' 神态、心理等表现手法:比喻、夸张' 对比等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点面结合,突出重点,顾及全局 3 )说一说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2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漫画的含义 1 )从这幅漫画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 )生活中有没有与漫画中类似的人或事? ( 如公交车上的特设专座. . . . .)( 3 )你是怎样看待的? ( 所见、所闻、 所感)板书设计:漫画的启示 抓住细节写好画面联系生活写好启示第 2 课时( 一)复习习作要求1 . 本次习作是写《 漫画的启示》 ,我们回顾一下怎样才能写好漫画2 .习作要求 1 )仔细观察漫画,看看漫画画的是什么内容,可笑之处在哪里 2 )借助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文字提示,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获得启示 3 )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自己的思考 二)组内交流,互相点评出示点评提示:( 1 )描述漫画内容,写出漫画启示,联系生活思考。

      2 )细节描写以及修辞手法运用让语言更生动 3 )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写好场面1 . 小组共同评议组内同学习作,提出两点优点,一点修改建议2 . 评选出组内习作的最佳片段,并说明理由3 , 评选出最佳习作,共同做好赏析批注,方便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1 . 每组分享最佳片段,全班交流其优点2 , 每组分享最佳习作并进行习作点评 四)修改习作1 . 学生默读习作,根据交流建议进行修改2 . 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和同学一起分享习作成功的快乐板书设计:漫画的启示漫画内容:细节、修辞、点面结合受到的启示:联系生活,写好感悟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