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王诉杜德利与斯蒂芬案.doc
4页女王诉杜德利与斯蒂芬案女王诉杜德利与斯蒂芬案国际金融法学院国际金融法学院 1162 班班 陈怡陈怡 学号:学号:11120111074一、在这个案件中我认为杜德利与斯蒂芬该被起诉理由如下: 1、 他们的行为不能构成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的概念:按照刑法第 21 条第 1 款的规定,紧急避险,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 合法权益的行为紧急避险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起因条件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是指必须有需要避免的危险存在2.时间条件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是指危险必须正在发生3.对象条件紧急避险的本质特征,就是为了保全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而将其面临 的危险转嫁给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因此,紧急避险的对象,只能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即通过损害无辜者的合法权益保全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4.主观条件紧急避险的主观条件即行为人必须有正当的避险意图5.限制条件紧急避险只能是出于迫不得已所谓迫不得已,是指当危害发生之时, 除了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之外,不可能用其他方法来保全另一合法权益6.限度条件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是指紧急避险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 害。
所谓必要限度,是指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必要损害” 的认定,应掌握以下标准1)一般情况下,人身权利大于财产权益(2)在人身权利中,生命是最高权利(3)在财产权益中,应以财产价值过去时行比较,从而确定财产权利的大小4)当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不能两全时,应根据权益的性质及内容确定权利的大小, 并非公共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 具体理由如下: (1)本案不符合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虽然此案有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即必须有需 要避免的危险存在在本案中,虽然几名船员有因缺水或饥饿死亡的威胁但是本案 不符合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是指危险必须正在发生由案情 知,几名船员虽然面临因饥饿而死的局面,但在本案中尚未有船员因饥饿而死的情况 发生,即只有发生危险的可能,但危险并未发生,该危险只是人们心中的一种预测, 饥饿并不是借口不符合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 (2)本案不符合紧急避险的主观条件紧急避险的主观条件即行为人必须有正当的避 险意图船员出海遇到海上风暴是常见的事情,可以说即使在高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船员出海仍然要做好防范风暴的工作在本案中,从案情四个幸存者(船长杜德里、 助手斯蒂芬、船员布鲁克斯和见习船员帕克)被困在一艘小救生艇上,而全部食物只 有两个萝卜罐头可看出他们实际上并未做好危机准备,在可救命的救生艇上只有两个 萝卜罐头。
(3)本案不符合紧急避险的限制条件紧急避险只能是出于迫不得已所谓迫不得已,是指当危害发生之时,除了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之外,不可能用其他方法来保全另 一合法权益而在本案中杀人并非唯一选择犯罪人犯罪动机是饥饿及其可能带来的 死亡后果但是他们困在海里,海洋有充足的食物来源而且从案情中在第四天他们 抓到一只海龟,又撑了几天,到了 20 日这说明他们有获得其他食物来源的可能也 就是说当危害发生时除了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之外,可能用其他方法来保全另一合 法权益 综上所述,紧急避险成立的必备六个条件中至少有三个符合,故不构成紧急避险的情 况 2、 考虑道德是立法机关而非司法机关本案涉及到法律规则与道德原则的冲突,虽然法 律现实主义认为法律即道德,法律是人制定的,因此受制于人的弱点、缺陷与不完美 但是由此也可看出考虑道德是立法时而不是司法机关 3、 本案犯罪事实并不符合自然法中的一些规定自然法认为在法律和公正之间存在着本 质的关联性从本案案情中三个成年人商量应该所有人应该投票,杀死一个人好让其 他人活下去但事实上只是商量,并没有投票然后在没告知的情况下杀死了那个已 经没有抵抗力男孩这个案件中选择被害人有欠公平。
4、 本案中的犯罪人并非处于自然状态下 卢梭对于自然状态的描绘是在自然状态中,人类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道德上的关系,也 没有人所公认的义务,所以“他们既不可能是善的,也不可能是恶的,既无所谓邪恶 也无所谓异德,自然人有的只是怜悯心和同情心,这种情感使得一切健壮的野蛮人, 只要有希望在别处找到生活资料,就不会去掠夺幼弱的小孩或衰弱的老人艰难得来的 东西” 这种情感的格言就是“要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人” (【释义】道德关系: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通过相应的道德活动所体现的人们之 间特殊利益的关系广泛存在于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集体与集体 之间的关系中,遍及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 霍布斯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体力、智力是相等的,每个人又是十分的自负,当他们对同 一个东西产生兴趣而不能同时拥有时,就会带来争斗 理由如下: (1)根据卢梭的描绘在自然状态中,人类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道德上的关系而明显在本 案中他们之间具有道德关系本案中涉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即男孩与三个成年○1人生命之间就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本案中中犯罪人也认识到了自己与受害人之○2间存在道德关系在案情中杜德里做了祈祷,乞求神的原谅,表明在内心的他承认 道德关系的存在。
(2)根据卢梭的描绘在自然状态中,只要有希望在别处找到生活资料,就不会去掠夺幼 弱的小孩或衰弱的老人艰难得来的东西” 这种情感的格言就是“要人怎样待你, 你就怎样待人” 在本案中,在有希望在别处找到生活资料时,即从海里获得食物 的情况下,掠夺了小男孩的生命 (3)霍布斯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体力、智力是相等的在此案中,小男孩的身体非 常虚弱且未成年,在体力、智力都无法是是相等的 5、 本案中的犯罪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 根据刑法第 20 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 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 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的本质是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正当防卫的客观特征是, 在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二、正当防卫的条件(一)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正当防卫是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行为,以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为 前提因而,现实的不法侵害是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不法侵害应是人实施的不法侵害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如果并不存在不法侵害,但行为人误认为存在 不法侵害,因而进行所谓防卫的,属于假想防卫。
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才使合法权益处于紧迫的被侵害或者威胁之中,才使 防卫行为成为保护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防卫不适时有两种情况:一是事前加害或事前防卫,二是事后加害或事后防卫三)具有防卫意识正当防卫也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行为,具有防卫意识的行为,才可能成立正当 防卫四)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在具备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也具有防卫意识时,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 进行防卫 理由如下: 小男孩并未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即不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而此案中威胁三人生命的是 来自客观条件,并不是人实施的不法侵害更不用说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等二、我认为他们有罪并该被判刑,理由如下: (1)三人犯了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本罪犯罪构成 (1)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2)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 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3)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 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的前提4)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1、行为的非法性,即没有非法阻断的理由 2、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3、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故意杀人的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 后者是指以消极的,应当履行某种特定的作为义务而不履行,使他人死 理由如下: 三人是预谋杀人,即在主观上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案件中杜德里船长找来所有的人,商量是否要以抽签的 形式,杀死那个抽中的人;再次商量应该所有人应该投票,杀死一个人好让其他人活下去 最后,杀死了那个已经没有抵抗力男孩虽然是在一定客观条件下三人犯罪,但这只影响罪的轻重,不能改变罪名成立的事实 (2)如果赦免三人,即判三人无罪,可能构成对法治的伤害 理由如下: 这个案例只是在个别极端情况下发生的,但如果仅从道德上赦免无罪,会造成法律漏洞, 那么可能会有不法分子可以伪造这种极端情况钻法律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