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与防治方案.docx
2页林植物病虫害调查与防治方案身为某片园林区的一名园林养护师,我们需要就当地园林区内的园林植物病,虫害情况制定一份具体的调查与防治方案,具体如下:调查方案1对病害植物病害的诊断是根据得病植物的特征、所处的场所和环境条件,经过调查和分析对植物病害的发生原因、流行条件和为害性等作出准确判断在诊断时,首先要求熟悉病害,了解各类病害的特点诊断首先应从症状入手确定病原类型,即确定是属于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然后再确定侵染性病害中是真菌、病毒、细菌还是线虫或其他病原物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中是营养失衡还是环境不适等其他原因引起最后再鉴定病原,确定它是哪个种、变种或者其他具体原因此外,我们应当观察和了解植物病害在园林区内的群体和个体表现及相关情况观察和了解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群体表现包括病害在整个园林区内如何分布,其时间动态和空间动态如何变化,是个别零星发生还是大面积成片发生,是由点到面发展还是短时间同时发生,发病部位是随即的还是一致的,开始发病时间、株龄和生长发育阶段等个体表现包括症状的局部和整株、地上和地下、内部和外部、病症和病状表现及症状的变化、气味等2对虫害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虫害八大目如等翅目、直翅目、缨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脉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是农业上比较重要害虫。
通常情况下,我们有五点取样、对角线取样、棋盘取样、平行线取样、“Z”字形取样等取样方法其次,对调查记载的数据资料要进行整理、计算、比较、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才能说明问题同时,计算出植物被害率,虫口密度,病情指数以及损失率2防治方案1对病害对于在园林区内越冬和传播的病害,生产和使用无病种子、苗木、种薯以及其他繁殖材料,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传播和压低初侵染数量建立无病留区、培育无病种苗或进行种苗处理等方法可以获得无病繁殖材料,如热力治疗和茎尖培养已用于生产无病毒种薯和果树无病毒苗木收获后清除遗留区间的病株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生长期拔除间区内病株,摘除病叶和消灭发病中心;铲除越冬或越夏的野生寄主、转主寄主和杂草等;施用净肥和深耕深翻土壤;清洗消毒农机具、工具、架材、农膜、仓库等包括改进栽培技术、调节环境因素、优化水肥管理等合理调节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和气体组成等要素,有效地控制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苗床等保护地和贮藏期病害合理调节播种日期、播种深度和种植密度,能有效地减轻某些苗期发生病害合理施肥和灌水,作物生长健壮,抗病性增强,土壤和环境湿度降低,可控制和减轻多种病害的发生此外,合理打权整枝、修剪,及时中耕除草等也是重要的农业措施。
2对虫害植物病虫害防治指导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其基本原理概括起来为“以综合治理为核心,实现对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发现病虫害,应贯彻“治早、治小、治了”的防治方针施用杀虫药对于体壁多毛或硬厚的昆虫,药剂难以进入;上表皮中含有蜡质,影响药剂与虫体的接触,在药剂中加入少量的洗衣粉或其它湿润剂可降低表面张力,增加湿润展布性能,从而提高杀虫效果;由于上表皮的亲脂疏水性,同一种药剂的不同的剂型杀虫效果不同,如油乳剂中的溶剂能穿透蜡层,使药剂易于进入;外表皮和内表皮的性质与,上表皮相反,呈亲水性,所以理想的触杀剂应既是脂溶性的非极性化合物,又必须有一定的亲水性,昆虫体壁的厚度随虫龄增加而增厚,高龄幼虫抗药性较高龄阶段用药,防治效果最佳对于一些害虫,防治害虫的药剂有些是通过害虫的消化道起作用,如胃毒剂和拒食剂胃毒剂的毒力与其在昆虫中肠内能否溶解或溶解度大小有关酸性胃毒剂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度大,因此对碱性中肠液的昆虫就容易杀死还有些害虫,毒气进入虫体与气孔关闭的情况有密切关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昆虫愈活动,呼吸愈增强,气门开放也愈大,在单位时间内进入虫体的药量便相应地增加温度也影响熏蒸剂的理化性状,如蒸气压、扩散力、穿透力等等。
此外,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也会迫使昆虫呼吸加强,引起气门开放,毒气大量进入虫体,从而提高杀虫效果昆虫的气门是疏水性、亲油性的,油剂、油乳剂可大量的通过气门进入虫体或堵塞气门,使昆虫室息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