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六丝状真菌形态特征观察.pdf
2页1 实验六丝状真菌形态特征观察杨明轩生物 111 1102040128 一、实验目的1、观察并描述真菌菌落特征2、掌握制作水压片观察真菌的方法3、区分丝状真菌的军体特征及其形态特点二、实验原理毛霉和根霉都属于真菌的结合菌门菌落生长迅速,表面呈棉花样,初为白色,以后变灰至褐灰色菌丝单细胞无横隔,有分支,多核毛霉无假根;根霉有假根和匍匐死无性生殖产生孢囊孢子孢囊梗直接由菌丝体上长出,孢囊梗顶端膨大形成孢囊,孢囊成熟破裂后,露出囊轴,囊轴基部与孢囊梗连接处称为囊托毛霉无囊托,根霉的假根上方产生孢囊梗孢囊孢子呈球形、卵形或不规则形有性生殖形成接合孢子,常为异宗配合这些结构均可通过水压片进行观察很多青霉、曲霉及镰刀菌尚未发现它们的有性生殖阶段,称为半知菌这三种菌的无性生殖阶段均有特征性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形态和分生孢子着生方式青霉菌落多为灰绿色,菌落质地绒状、絮状、绳状或束状,成熟后表面呈粉末状青霉菌丝可直接分化为分生孢子梗,其顶端具有对称或不对称的扫帚状分枝, 其上着生几轮小梗,小梗顶端着生成串的球状或卵状的绿色分生孢子曲霉菌落呈绒毛状或絮状,表面有同心圆形的轮状带分生孢子梗长在厚壁的足细胞上,不分枝,顶端膨大呈球形、椭圆形或棍棒状顶囊。
其表面着生一层或两层小梗,下层为柱状初生小梗,上层为瓶装次生小梗,顶端着生成串的球状分生孢子镰刀菌菌落呈绒毛状,多为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菌丝分隔有分枝具有两种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其顶端有链状或假头状着生的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其顶端着生镰刀状大型分生孢子多隔,单生或丛生三、实验材料1、菌种:毛霉(Mucor sp.) “+” “-”型菌株、根霉(Rhizopus sp.) 、青霉( Penicilliumsp.) 、曲霉( Aspergillus sp.) 、镰刀菌( Fusarium sp.)2、浮载剂:乳酸酚溶液3、培养基:真菌培养基4、其他:无菌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水、擦镜纸、吸水纸、接种钩四、实验方法1、形态观察(1)直接观察:不打开培养皿盖,将培养皿置于载物台上,在低倍镜下直接观察2)制水压片:取一洁净的载玻片,于中央滴一滴乳酸酚溶液,用接种钩挑取少量菌丝及孢囊与染液中,用两根接种针将其拉松散,再轻轻盖上盖玻片,置于高倍镜下观察桔青霉和黑曲霉要观察足细胞,在挑菌时应当挑取少量培养基)2、毛霉接合孢子观察(1)培养:分别在已经倒好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的平皿背面中央画一条线,于线左右分别标“+”“-” ,然后取相应的毛霉菌株接种,并在26℃恒温箱中倒置培养7 天。
2)镜检:制作水压片,观察2 五、实验结果菌落特征描述菌种毛霉( Mucorsp.)根霉(Rhizopus sp.)青霉(Penicillium.sp)曲霉(Aspergillussp.)镰刀菌(Fusarium sp.)菌丝质地棉絮状絮状绒状绒状绒状正面颜色灰白色灰白色中央灰绿色,边缘灰白色中央褐色,边缘灰白色中央粉红色,边缘白色背面颜色白色白色灰白色灰白色中央粉红色,边缘白色根霉、毛霉、青霉、曲霉和镰刀菌的菌落特征和形态结构差异代表属菌落特征菌丝特征无性繁殖毛霉属表面呈棉絮状,初为白色,后变灰至褐灰色多单细胞无横隔,有分枝, 多核有:孢囊梗,孢子囊,囊轴,囊领孢囊孢子根霉属菌落表面絮状,无色素有:匍匐丝,假根,孢囊梗与假根对生,囊轴、囊托孢囊孢子青霉属正面灰绿色,茸状,成熟后表面呈粉状分生孢子梗扫帚状分枝小梗多轮分生孢子,绿色,球形或卵形曲霉属中央为黑色的孢子,边缘白色,为新生菌丝有同心圆形的轮廓带角变现象孢囊梗、足细胞、顶囊;初生小梗柱状;次生小梗瓶状分 生 孢 子 成 链 状 排列,球形镰 刀 菌属菌落白色、 粉红色或紫红色,绒状,产生紫红色色素菌丝分枝,有分隔厚垣孢子、小型分生孢子链状或假头状;大 型 分 生 孢 子 镰 刀状,单生或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