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昌宁县36例麻风病联合化疗效果分析.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l****6
  • 文档编号:39089596
  • 上传时间:2018-05-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昌宁县 36 例麻风病联合化疗效果分析作者:赵紫林李加洲张宗启 【摘要】目的获得 2000~2009 年昌宁县麻风病联合化疗(MDT)效果,指导昌宁县麻风病防治工作方法对 2000~2009 年连续 MDT 的麻风病人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治疗麻风病人 36 例其中,多菌型(MB)治愈 31 例,少菌型(PB)治愈 2 例,显著进步 2 例,进步 1 例,有效率 100%但有 2 例 PB 病人在停药 5 年后复发,复发率为 5.56% ;细菌指数(BI)每年平均下降 0.65;结节、斑块、红斑、浸润7~23 个月基本消退结论昌宁县麻风病人采用 MDT 后细菌指数年平均下降数,结节、斑块、红斑、浸润消退时间,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结果接近,但复发率高于 WHO 的调查结果,提示今后的麻风病防治工作,在巩固现行管理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加强治疗结束病人的随访工作 【关键词】麻风联合化疗效果毒副反应 麻风病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在全球广泛流行已 3000 多年,为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之一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主要浸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可致畸、致残,影响劳动力,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学进步,麻风病流行范围日趋缩小,疫情明显下降WHO 调查结果显示,麻风病MDT 开始治疗后,细菌指数(BI)每年平均下降 0.62(中国 0.69),结节、斑块6~12 个月基本消退,红斑、浸润 1~2 年消退;完成 MDT 后复发率为0.01~0.14%(中国 0.39%) 我县 1957 年开始开展麻风病查、治工作,并建立麻风院 1 所,将所发现的病人进行隔离,采用氨本砜单药治疗,在当时对控制麻风病的流行起到了积极作用1987年开始新发现的麻风病人不再住院,采用 WHO 推荐的 MDT 方案进行家庭治疗2为加速基本消灭麻风病的进程,消除麻风病的危害,指导昌宁县的麻风病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 2000~2009 年采用 MDT 方案治疗的 36 例麻风病人进行了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0~2009 年连续 MDT 的麻风病人 1.2 治疗方案 MB 治疗方案:利福平(RFP)600mg,1 次/月,监服;氨本砜(DDS)100mg,1 次/天,自服;氯苯吩嗪(B-663)300mg,1 次/月,监服和 50mg/天,自服,疗程 24 个月。

      PB 治疗方案:RFP600mg,1 次/月,监服;DDS100mg/天,自服,疗程 6 个月[1] 1.3 管理方法 开始联合化疗前进行 1 次临床、皮肤涂片、皮肤病理、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必要时进行心电图及胸透等检查联合化疗期间,每月随访 1 次,多菌型每年做 1次皮肤涂片检查,少菌型完成治疗时做 1 次皮肤涂片检查完成联合化疗的病例在监测期间活动性症状完全消失,且皮肤查菌阳性者待阴性后每 3 个月查菌 1 次,连续 2 次持续为阴性者,以及皮肤查菌阴性者在活动性症状完全消失后皮肤查菌仍为阴性则为临床治愈[2] 2 结果 2.1 年龄与性别分布 36 例麻风病患者为 2000~2009 年连续 MDT 的病人其中,男 25 例,女 11 例年龄 12~81 岁,平均年龄 42.72 岁在这些病例中,15~54 岁年龄段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占治疗病例的 72.22%(26/36),见附表 附表联化病例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3性别 0~14 岁 15~24 岁 25~34 岁 35~44 岁 45~54 岁 55~64 岁≥65 岁合计 男性 134484226 女性 021312110 合计 155796336 2.2 型别分布 36 例麻风病患者中,MB32 例,即瘤型(LL)17 例,中间界线类(BB)5 例,界线类偏瘤型(BL)10 例;PB4 例,即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2 例,结核样型(TT)2 例。

      2.3 细菌指数 36 例麻风病患者中,查菌阳性 34 例,细菌指数(BI)最高 5,最低 2,平均为2.834 例查菌阳性患者,治疗前皮肤查菌指数平均为 2.8,经 1 年治疗降至 2.18,经 2 年治疗降至 1.51,平均下降 0.6534 例菌阳患者中细菌阴转 28 例,平均阴转时间 44 个月;其余 6 例细菌指数持续下降 2.4 治疗效果与毒副反应 2.4.1 治疗效果 在 36 例麻风病患者中,病程为 9 个月~15 年联合化疗采用 MB 治疗方案 32 例,PB 治疗方案 4 例服药 2 年以上患者 32 例,停止联合化疗后,未服其它抗麻风病药物 多菌型治疗方案治愈 31 例,少菌型治疗方案治愈 2 例,显著进步 2 例,进步 1 例,有效率 100%2 例 PB 病人在停药 5 年后复发,复发率为 5.56%结节、斑块7~12 个月基本消退,红斑、浸润 12~23 个月消退 2.4.2 严重不良反应 36 例患者治疗中出现Ⅱ型麻风反应 1 例,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1 例,尺神经损害 2例,Ⅰ级畸残 2 例,Ⅱ级畸残 1 例 2.4.3 毒副反应 436 例患者在服药 3-6 个月时,有 32 例全身出现皮肤颜色加深,尤以面部为甚,其次为四肢。

      半年后,面部浸润较重的病人逐渐加深变红褐色、黑色素沉着时显,患者病情越重,色素沉着越深有 1 例病人皮肤发生鱼鳞样改变,以四肢伸侧最为明显少数患者诉肠胃不适,未见严重胃肠道反应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昌宁县 1987 年开始采用 WHO 推荐的 MDT 方案治疗新发现的麻风病人,并严格按照《麻风病防治手册》进行病人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确保了麻风病人治疗效果 本次 36 例麻风病人 MDT 效果分析说明,昌宁县麻风病人的治疗效果是好的,有效率达 100%;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为 11.11%(4/36);通过 MDT,传染源得到了迅速控制,有效防止了耐药病人的发生 患者经 2 年 MDT 方案治疗后,细菌指数平均下降 0.65,结节、斑块 7~12 个月基本消退,红斑、浸润 12~23 个月消退,与 WHO 的调查结果接近(细菌指数 0.62;结节、斑块,6~12 个月基本消退,红斑、浸润 12~24 个月消退);2 例 PB 病人在停药 5 年后复发,复发率为 5.56%,远高于 WHO 的调查结果(0.01~0.14%),提示提示今后的麻风病防治工作,在巩固现行管理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加强治疗结束病人的随访工作。

      通过对昌宁县 2000~2009 年连续 MDT 的 36 例麻风病人治疗效果回顾分析,为今后的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次麻风病人 MDT 效果分析结果显示,昌宁县的麻风病复发率较高,今后要进一步加强麻风病人的管理工作,特别是治疗结束病人的随访工作,以尽快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贤义,李文忠,陈家琨主编.麻风病防治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78. 5[2]李文忠主编.现代麻风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24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