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灯北岛读后感.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青灯北岛读后感 这本名字叫《青灯》的散文集,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今年的其次版,可见第一版已经卖光了,不得已,才再印一版其实,这样的书,本该是用不着犯愁卖的 北岛的散文集并不厚,总共才收入了十几篇文章但是,拿起来,却貌似有些分量 我读书,一般是挑著名气,又是我得意的来读也就是因此,对于一般人的东西,往往是不屑的其实,这样做法,也好也不好好在有的选择,很挑拣,绝不是“剜到篮子里就是菜〞有选择的读书,不但可以读到精品,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却也有不好的一面,对于不知名的的好作品,简单被漏掉像北岛的散文,假如不是儿子从书店买来,推荐给我,我就只知道北岛是个诗人,并且人在海外,首先就有了一层隔膜我虽然有几个诗人朋友,他们诗作的小气,觉得诗歌在这些人手里,几乎不会有(什么)指望,更不要谈出路貌似也就是由这样的认识局限,我对当今的诗歌新作,没有好的看法也就对如今的诗人,有一种偏见也包括只知其名的诗人北岛 然而,对散文,我不但热衷,简直有一种本能的冲动 我对散文有感情,是觉得,她的形式,是自由的我喜欢自由,以为无拘无束,愿意(怎样)就怎样,这样的精神,才是人生本该有的。
散文的这一点,正好对我的心情,合我的脾胃同时,内容没有任何限制,只要与主题相关,什么事情,都可以进来,也都可以成为其中的一点一滴这样也好,(生活)的细节,人生的历程,几乎生活与人生的所有或全部,都是散文的材料,只要调理得好,用得恰倒好处,为烹制出“美味佳肴〞,提供了最适合的基础保障当然,形散神不散,是对散文的原则要求,而文章的内容,与时代紧凑相连,则是对文风的制约 透过北岛的散文,我很明了看到了散文的原则,也看到了散文与时代紧凑相连的特点 在他的笔下,有他学外语的启蒙老师冯亦代夫妇;有他的文友刘羽;有他的朋友“芥末〞;有他的导师魏裴德,等等 文革后期,北岛跟冯亦代先生学外语,由此与冯氏夫妇有了交往时间长了,也就有了感情在那些交往的细节中,他看到了两位高级知识分子对待生活,对待人生,对待时世的变化,有非同一般的看法就是这些看法,对北岛的成长与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回想文友刘羽的人生遭际,给人在生活与人生方面以提醒和启示 他的朋友“芥末〞,生活经历纷繁繁杂,可谓多面人,具有显明的时代特点 我以为,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历史学者魏裴德在这个人身上,使人们看到了,作为学者,到底该怎样治学,该有怎样的治学精神,该如何对待名利,等等。
《青灯》,说的就是魏裴德的事迹把追求学问,作为毕生追求的人,青灯,是最好的象征他曾这样写到:“作为历史学家,他深知权力和声誉被滥用的危险而他只顾在历史的黑暗深处,点亮一盏青灯〞 历史,就是花开几度,就是朝代盛衰,就是青灯伴梦就是这样的情形,作为人,就该“把酒临风〞,开怀畅饮,尽管那后来的陌生人,急不成耐地“砸响〞历史的“门环〞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