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似平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专业成长读书心得).doc
3页看似平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读《杏坛爬梳》有感 摘 要:胡军哲老师起点不高,从教不久,却“异军突起”,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笔者认为胡老师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1、耐得寂寞,“青灯黄卷”,静心读书;2、乐为人梯,潜心育人,用情教书;3、“取法乎上”,笔耕不辍,开拓创新;4、谦虚谨慎,志存高远,进取不止关键词:胡军哲 读书 教书 写作近日仔细拜读胡军哲老师所著《杏坛爬梳》,感慨系之胡老师1996年毕业于湖南城市学院历史学专业,刚毕业时在县城一所普通的子弟学校任教,起点比较低然而仅仅过了十余年,胡老师却已“异军突起”,成长为湖南省中学历史教育界的佼佼者,在全国中学历史教学界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学业绩突出,所教学生有多人获长沙市“文科状元”,一批学生升入全国一流高校他也先后荣获长沙市“教学能手”、“教研标兵”、省教育厅直机关“十佳青年”、“感动一中人物”等多种荣誉;科研成果丰富,多篇文章在历史核心期刊发表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胡老师何以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呢?是天资卓越,还是命运垂青?冰心有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读了胡老师的《杏坛爬梳》,你一定会认识到:他的成功凭的是惊人的执着与勤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没有任何侥幸可言,天道酬勤,终于初创了一番事业真是“看似平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啊!笔者在此不揣固陋,略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一、耐得寂寞,“青灯黄卷”,静心读书著名学者范文澜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胡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心甘情愿坐“冷板凳”的人,可以说是一位“书痴” 胡老师在《思考·阅读·写作》一文中指出“泛观博取的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保障”、“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信念,读书是教师的生命所在,读书的力量就是教师的力量!”[1]不是活脱脱一个“书痴”吗?胡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还进一步指出教师读书的门道:1、通过阅读充实学科专业知识——固好本;2、通过阅丰厚文化底蕴——拓好面;3、通过阅读提升教育理念——把好道;他伏膺并实践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读书理念“每天不断地读书,跟学籍接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读点学术著作。
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学科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厚积方能薄发,胡老师的课堂幽默风趣而不失深刻,通俗易懂却又发人深省,用学生的话来说是“简约而不简单”,实源于此二、乐为人梯,潜心育人,用情教书 “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胡军哲老师认为“爱是教育最动人的景色”,他在《简约·爱·创造》一文中充满感情地写道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留言簿中提到我对他们充满关心与爱护,同时也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说老师为工作倾注得太多,提醒我要注意保重自己的身体(我在学生高考后就病倒了)”[3]可见胡老师与学生的感情之深胡老师指出:“教学是艺术,艺术需要用心灵和情感去浇灌心与心的交汇,情与情的碰撞必定会绽放出最美丽的火花他在《用心,用情感受中学历史教学》的讲座中谈到“历史教师上课一定要充满激情,讲求文采,注重艺术要把学生当作‘人’来看待,不能随意剥夺他们的话语权和知情权‥‥‥千万不可以知识的权威和道德的标准自居来训诫学生‥‥‥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仅仅是一个引路人,有‘情感’的历史课堂不是‘训兽场’,而是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地方。
[4]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了爱与尊重,教育才会获得成功,教师才会取得成就胡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威信,长沙一中校园里到处都有他的“粉丝”,正印证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一段话:“你对孩子是全心全意,还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孩子们心中清清楚楚只有把爱播撒到学生的心中,他们的心中才有你的位置三、“取法乎上”,笔耕不辍,开拓创新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自2008年第1期至第12期止,开辟“走进名师”栏目,以自传体的形式先后展现了李惠军、王雄、李建红、束鹏芳、全仁经‥‥‥陈伟国、孔繁刚十位名师的精彩人生及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胡老师在《思考·阅读·写作》中写道“我是抱着一颗虔诚和崇敬的心来品味他(她)们的文字并感受其灵魂的我与他(她)们素不相识,但读来是那样的亲切,仿佛自己已完全成了其学生[5] 可见,胡老师有一双“取法乎上”的“慧眼”,是一位善于“ 站在名师的肩膀上眺望”的人从教以来,胡老师就坚持教、研结合,以研促教,勤于笔耕,硕果累累胡老师认为,坚持不懈地写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胡老师毫无保留地道出了写出高水平作品的“秘笈”:1、角度要“新” 2、思考要“深” 3、案例要“实” 4、表达要“活”。
言简意赅,高屋建瓴啊!更难能可贵的是,胡老师对名家、名师、权威相信而不迷信,借鉴而不拘泥在《历史教学与求真、求实的关系问题》一文中,胡老师对他所崇敬的当代著名学者葛剑雄先生的一些观点提出了大胆的质疑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此之谓也胡老师刻苦钻研,在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了“联系·渗透·点评·检测——文科综合历史一轮复习四步教学法”效果良好,广受好评四、谦虚谨慎,志存高远,进取不止我久闻胡老师的大名,品读了多篇他发表的文章,但缘吝一面直到今年因购买胡老师所著《杏坛爬梳》才有了些联系收到胡老师所寄的新作时,诧异于信封上整整齐齐、方方正正的正楷字,打开书一翻,扉页上也工工整整地写着“彭辉老师指正字如其人,折射出的是胡老师谦虚谨慎的性格品质《历史教学》杂志主编任世江老师欣然为《杏坛爬梳》亲自作序,任老师在序言中写道:“提携青年,培养新人是杂志的责任,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当编辑的愿意给作者‘抬轿子’,但是,能坐上轿子的人一定是像军哲这样勤奋的老师‥‥‥我相信军哲的潜力,相信他若干年后一定会有超载这本书的水平 任老师对军哲的肯定、喜爱、期待溢于言表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胡老师出生于山区,成长于逆境,有吃苦耐劳的韧性,热爱教育事业,常怀向学之心,常怀感恩之念。
在《困学苦旅,重知厉行》一文中,他热情呼吁:“ 让我们以书会友,以文会友,以网会友,行万里路,破万卷书!力求做一个有思想、有境界、有涵养的中学历史老师我们洞察昨天亦着眼未来,我们关注历史也领悟人生‥‥‥我们珍爱自我亦心系天下[6] “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其志可嘉啊!胡老师的座右铭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诸君共勉之![参考文献]:[1] [3] [4] [5] [6] 胡军哲:《杏坛爬梳》,长沙:岳麓书社,2011年3月出版,第217、182、172、208、227页[2]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7月出版,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