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茼蒿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doc
1页茼蒿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茼蒿霜霉病是胶东地区茼蒿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近年来,随茼蒿种植面积的扩大,病害发生逐年加重该病发病迅速,严重危害叶片,影响植株生长及产品质量,降低商品价值,影响经济收入 一、为害症状茼蒿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害发生初期,先在植株下部老叶上产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逐渐向中上部蔓延,后期病斑变为黄褐色,病重时多数病斑连成一片,叶片发黄枯死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孢子梗及孢子囊二、病害发生规律茼蒿霜霉病病原菌为卵菌纲盘霜霉属莴苣盘霜霉菌病菌以菌丝体在种子内或秋播越冬菊科蔬菜及菊科杂草上潜伏越冬,或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里越冬翌春,产生孢子囊,借风、雨、昆虫等传到叶片上孢子囊多间接萌发,释放出游动孢子,待形成休止孢子后,产生芽管,以气孔侵入为主茼蒿发病后,病部产生大量孢子囊进行重复侵染病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尤其是温湿度病菌不抗高温,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 6侵染适宜温度为 15病菌侵染需要 85%以上的相对湿度,游动孢子萌发侵入需要叶面有水膜存在因此,茼蒿霜霉病多发生于春末或秋季此时若遇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或雾多,阴雨等气候条件,则病害发生严重。
种植过密、群体过大、氮肥使用过多、茼蒿生长过旺、通风透光不良、灌水过多或排水不良、田间湿度过大,病害发病均重 三、防治方法 1、轮作:选择非菊科蔬菜茬口地种植茼蒿,重病地块应与其他非菊科蔬菜进行 2以上轮作收获后应将病株残体清除出田或棚内,以减少菌源 2、加强栽培管理:种植密度要合理,避免密度过大,株内郁蔽,不利于通风散湿,要重施基肥,增施有机肥追肥应适时合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浇灌时不宜大水漫灌,时间应选择晴天上午浇灌,傍晚或阴天不宜浇水,棚内浇灌后要适时放风排湿大雨过后,要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3、药剂防治 种子处理:播种前可用 35%甲霜灵拌种剂按种子量的 种、或用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 种发病初期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以下种类交替使用:4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 250 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2%克露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或 力克水剂 10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等间隔 7左右喷洒 1 次,连续防治 2棚内保护地种植可每亩使用百菌清烟剂 350 克熏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