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知识点.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02055052
  • 上传时间:2023-09-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48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知识点 学问是认知阅历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实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②学问、技能的驾驭并不必定导致实力的发展,学问技能的驾驭只有达到娴熟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实力的发展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学问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学问点1 科学发展观(选择) 1、三步走的战略是什么? 第一、到1990年时实现国民经济总产值比8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 其次、到20世纪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90年翻一番,实现小康 第三、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生活比较富有,基本实现富民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战略目标 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 (二)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三)实施科学发展观,国家的实施战略是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四)实施科学发展的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实施科学发展观为什么坚持以人为本?(简答) 答:(1)科学发展观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

      (2)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历来提倡的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工作以人为广阔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动身点 (3)之所以坚持以人为本是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满意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须要 (4)共产党人的目标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5、全面发展就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的等全面发展 答:所谓协调发展上述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促进,相互连接,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当代人的须要又要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6、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点 (1)、实施科学发展观的任务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的主要特征有:民主法制,公允正义,充溢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诚信友爱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详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溢活力的社会,既要调动调动一切主动因素,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 其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应当是各方利益能够有效协调的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不同利益分层,这些利益之间有冲突,但总体上又是一样的,所以应当也是能够协调的。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应当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是民主法制健全,诚信友爱的社会 第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7、-的重要思想 答: (1)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 (2)贯彻-关键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途坚持与时俱进 (3)贯彻-的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 (4)贯彻-的本质:坚持执政为民 (5)-的意义: 第一、它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宏大纲领 其次、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事业,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三、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气之源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学问点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党的基本路途 一、史实(选择) 1、马克思说法: c)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d)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 e)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2、列宁的说法:列宁第一次把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成为社会主义,同时把社会主义又分为初级形式的和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

      3、-把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 (1)不发达社会主义 (2)比较发达社会主义 4、1979年9月叶剑英初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幼年时期 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6、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途 7、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阐述了党的初级阶段的系统纲领 二、理论题 1、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其中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破除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提出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 (2)之所以必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因为: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冲突确定的 其次,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确定的,因为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为了歼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这只有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做到。

      第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是改革开放 3、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干脆动力?(简答) 答: (1)、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干脆动力 (2)、所谓改革就是在一个社会制度内部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冲突,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冲突的反应,这种冲突是非对抗性的,完全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来解决的 (3)、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质也是中国的其次次革命,其次次革命有两层含义,其一,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1956年的三大改造来说,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的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方面,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的方面,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其二,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以发展生产力为目标,进行的全面改革其三,社会主义的改革从它的广泛和深刻性方面来说,也是一次全面的改革,并引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 4、简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 (1)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辩证的有机整体,不能将他们机械一割裂。

      (2)三者关系是,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破除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提出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 《2》之所以必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因为: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冲突确定的 其次,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确定的,因为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为了歼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这只有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做到 第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是改革开放 4、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干脆动力?(简答) 答: (1)、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干脆动力 (2)、所谓改革就是在一个社会制度内部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冲突,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冲突的反应,这种冲突是非对抗性的,完全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来解决的 (3)、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质也是中国的其次次革命,其次次革命有两层含义,其一,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1956年的三大改造来说,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的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方面,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的方面,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其二,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以发展生产力为目标,进行的全面改革。

      其三,社会主义的改革从它的广泛和深刻性方面来说,也是一次全面的改革,并引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 5、简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 (1)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辩证的有机整体,不能将他们机械一割裂 (2)三者关系是,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学问点3 1. 简述唯物辨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1)“两点论”,就是在相识困难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冲突,又不忽视次要冲突;在相识某一冲突时,既要看到冲突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冲突的次要方面假如只看到主要冲突和冲突的主要方面,忽视了次要冲突和冲突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一点论”的错误 (2)“重点论”,就是在相识困难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冲突;在相识某一冲突时,要着重把握冲突的主要方面假如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 (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擅长抓住重点。

      2. 为什么说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夫问题? 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夫问题,这是因为: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夫是基本的群众,也是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压迫榨取的主要对象假如农夫不起来参与并拥护中国的民主革命,革命是不会胜利的因此,-明确指出:“农夫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夫力气,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气”,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2)农夫问题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无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但是,假如没有广阔的同盟军,单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就是一句空话在同盟军中,农夫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而且与无产阶级有着自然的联系因此,工农联盟的形成,就成为无产阶级实现其领导权,限度地孤立、打击敌人的首要条件 (3)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夫斗争中国的国情确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而且必需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就要求充分重视农夫问题,解决他们最关切的土地问题,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获得最广阔的人力物力支援 3. 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斗争的问题。

      (2)发展问题是经济问题,首先是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的问题,其次也是发达国家的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是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3)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靠的两大问题,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一种辩证的统一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只是在和平的环境下才能顺当地实现;和平离不开发展,只有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发展,和平力气才能不断地壮大,才有可能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避开世昂大战在这两者之中,发展问题是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 4. 简述党的思想路途的内容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相识论的关系 (1)党的思想路途是指导实际工作的相识路途,其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途的核心 (2)马克思主义相识论是关于人类相识的产生、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