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蒸汽管道焊接技术措施汇总.docx
8页主蒸汽管道焊接技术措施 编号:SM-ZD-47289 主蒸汽管道焊接技术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主蒸汽管道焊接技术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1.概况简介: 1.1石家庄东方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四厂三期扩建工程1×260t/h煤粉锅炉为东方锅炉集团设计制造的DG260J/9.81-Ⅱ1型超高压数、四角切圆燃烧方式、液态排渣、平衡通风、自然循环全钢构架汽包炉。
锅炉半露天布置单根主蒸汽管道由炉顶标高为4 2.230米集汽集箱的右端引出 1.2本措施适用于石家庄东方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四厂三期扩建工程1×260t/h煤粉锅炉主蒸汽管道的焊接施工 1.3主蒸汽管道的材质、规格及焊接工作量详见附表 2.执行标准: 2.1《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22 2.2《火电施工质量检查及评定标准》(焊接篇)1996版 2.3《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DL/T819-2022 2.4《火力发电厂锅炉、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规程》DL/T868-2022 2.5东方锅炉集团提供的施工图纸 2.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92 2.7《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国电电源(2022)49号 3.焊工要求: 3.1参加施焊焊工必须是按国家经贸委颁发的《焊工技术考核规程》DL/T679-1999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国质检锅(2022)109号的规定, 经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材质、相应位置及焊接方法考试合格者,方有资格参加本措施中规定项目的焊接工作。
3.2参加施焊的焊工上岗前必须经过模拟训练,且经技艺评定合格后方能上岗施焊 4.焊接方法:氩弧焊打底/电焊盖面.(WS/DS) 5.设备材料: 5.1使用ZX7-400ST(G)型逆变电焊机 5.2施工时使用的电焊机必须是经机械部门认证合格的电焊机 5.3 使用-850/200A加长型气冷式氩弧焊把 5.4 使用191A-25L型氩气表,氩气表必须是经计量部门检校合格者 5.5焊接材料选择详见附表 5.6所使用的焊接材料应符合国家(国际)标准,同时必须有出厂材质合格证,凡无合格证或对其质量有怀疑的应按批号抽查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所有合金焊材在使用前须经光谱复查,确认材质无误后方可使用 5.7使用的焊条按使用说明进行烘干,烘干温度300~350℃,恒温2小时,领用时必须放在80~120℃的保温筒内随用随取 5.8氩气在使用前,检查瓶体上有无出厂合格标签,以验证其纯度是否符合GB/T4872-1995的规定,并检查瓶阀有无漏气或失灵现象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氩气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 5.9输送氩气的带子必须是专用的,带子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0米,新带子在使用前先用氩气吹扫干净。
6.焊前准备: 6.1焊工施焊前需经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然后方可施焊,施焊人员严格按照措施中要求进行焊接,不得随意更改焊接过程中,应加强焊接的工艺管理,强调焊工严格执行焊接工艺,设专人控制焊接过程中的质量如层间清理、避免焊工疲劳作业、保证焊接工作环境等、加强监督和检验 6.2露天场所作业时必须搭设苫布棚子用来防风、防雨. 6.3焊接前必须采取充氩保护措施,避免根部氧化 6.4管子组对前需经光谱检验,确认材质无误后方可组对. 6.5管件组装时应垫置牢固,使焊口处于不受力状态,脚手架应尽量满足施焊人员的操作要求 6.6对口前将待焊件坡口内外侧周围10~15mm范围内的油、漆、锈、垢等打磨干净使其露出金属光泽,并检查有无重皮、裂纹等缺陷,如有,必须消除后再重新组对 6.7对口装配时,严禁在管道上焊接临时支撑物,焊口 组对后由施焊人员校核对口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方可施焊在施焊过程中不得碰撞、撬动管件,垂直管件不允许将其自重作用在未焊完的焊口上,以防出现裂纹对口时的支撑及导链等受力设施应等到焊口检验合格后方可拆除。
6.8对接管口端面应与管子中心线垂直其偏斜度Δf≤2 mm,如下图所示: 6.9管件坡口以供方加工的坡口为准,如自行加工执行《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22的要求;对口间隙2~4mm 6.10管件对口时,一般应做到内壁齐平如有错口,局部错口值不应超过管件壁厚的10%,且不大于1mm 6.11施焊前彻底清除将要使用焊丝表面的油、漆、垢、锈等污物 6.12对接焊口两管中心线弯折尺寸a≤3/200 mm如下图所示: 6.13除设计的冷拉口外,其余禁止强力对口,更不允许利用热膨胀法对口,以防引起附加应力 6.14对于打磨后不能马上焊接的焊口,应抹上黄油,以防生锈 6.15施焊前必须进行预热;详见《热处理技术措施》 6.16焊接施工过程包括对口装配,预热、施焊,热处理和检验四个工序,每道工序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否则禁止下道工序施工 7.焊接工艺: 7.1焊接时允许的最低环境温度为0℃ 7.2根据焊接工艺评定焊前必须进行预热预热方法用远红外自动控温法,7.3氩弧打底时预热100~150℃,打底完毕后升温至200~300℃后开始焊接。
层间温度不得高于400℃ 7.4焊接参数的选择:执行工艺评定后的参数 7.5为了减少焊接变形和接头缺陷,采用双人对称焊 7.6严禁在被焊工件表面任意引弧、试验电流或焊接临 时支撑物焊接时引弧应在被焊件坡口内进行 7.7点固焊时,采用“定位块”点固在坡口内,“定位块”选用20钢,点固焊用的焊接材料、施焊工艺、焊工和预热温度的要求与正式施焊时相同,同时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7.7.1?点固焊和施焊过程中不得在管子表面引燃电弧,点固焊后应仔细检查焊点的质量,如发现有缺陷,应将该焊点清除,重新进行点焊不得使用重复熔化的方法消除缺陷 7.7.2点固焊的位置,一般选择在平焊或立焊位置困难位置的焊口,其点固的位置以不影响操作为原则焊点两端焊成斜坡状,以保证接头质量7.7.3点固焊直接在坡口内进行,点固焊为4点,点固焊长度为15~20mm,高度3~4mm 7.7.4焊接到“定位块”时,应将“定位块”除掉,并将焊点用砂轮机打磨,不得留有焊疤等痕迹然后以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观察,确认无裂纹等缺陷后,方可继续施焊 7.8施焊过程中,层间温度应保持在规定的预热温度限内。
7.9氩弧焊打底的根层焊缝自检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次 层电焊的焊接,以防止产生裂纹在焊接过程中应逐层进行检查,经自检合格后,方可焊接次层,直至全部焊接完成 7.10第一编电焊层使用Φ3.2mm焊条,以后各层可使用Φ4.0mm焊条 7.11采用多层多道焊,应符合下列规定: 7.11.1氩弧焊打底层厚度不小于3mm 7.11.2其它焊道的单层厚度不大于所用焊条直径加2 mm 7.11.3单焊道摆动宽度不大于所用焊条直径的5倍 7.12施焊过程中注意接头及收弧质量,接头应熔合良好,收弧时应将弧坑填满,如有缺陷用角向磨光机清除干净后再重新补焊整齐多层多道焊的接头应相互错开10~15mm 7.13水平固定管焊至平焊时,两人不得同时在一处收弧,避免温度过高引起局部过热 7.14焊接完成后及时进行热处理,如不能及时进行热处理应马上进行保温缓冷 7.15热工仪表管座,疏水、排空管座均采用及至二次门内焊口必须采用氩弧焊(或氩弧焊打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