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以温州大学化学专业拓展课为例.pdf
2页项目 绷 S c ie n c e & T e c h n o lo g y V i sio n 科 技 视界 科技·探索· 争鸣 行 其中化学拓展 1 班为实验组, 化学 2 班为对照组 在实验前期, 对 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摸底测试 , 分别从词汇能力、 语法知识、 阅读能 力、翻译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方面进行了测验.并对测试结果用 S P S S ( 1 3 .O )进行 了分析 通过对测验结果 的比较 ,观测 Ma u c h v ’ S T e s t 0 f S p h e ri c it y , p = . 0 0 . 0 1 :班级 : F ( 1 , 7 8 ) = . 7 6 3 ; p > . 0 1 图 1 化学 1 班和 2 班语言技能水平的比较 从上文图表中的数据分析比较 . 可以明显的看出这两个班的英语 水平相当这为即将开展的实验提供了同等的受试 另外 为了确保实验的有效性. 除了具体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 法外, 两个班的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问都保持了一致 在实验开始时. 化学 1 班的4 1 名学生被分成9 组 , 每组有 4或5 人组成。
化学 1 班的教师采用专业为导向式教学方法 每个单元的主 题都与化学相关: 包括化学与 自然、 化学与生活、 化学反应、 从不同角 度看元素周期表、 化学名家等等. 而且每个单元都相应地设置了组和 个人的学习任务. 组的学习任务以准备与主题相关的话题讨论或演说 为主, 另外还有与化学相关的翻译、 课文分析的活动等, 个人的学习任 务则包含化学词汇考查、 课文段落背诵、 与化学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 听力练习与限时写作练习等每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 各组需要完成 一次讲演 每位学生要求上交一次书面作业而化学 2 班没有进行专 业结合教学 即课文内容并不一定与化学相关, 而且每个单元不布置 相应的学习任务 实验结束时. 同时由相同的教师对化学 1 班和 2 班 的学生进行了E l 语测试和期末测试 . 并且两班同时进行了课程的问卷 调查 2 . 2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2 .2 . 1 实验数据分析 随机抽化学 1 班和 2 班的奇数学号的学生各 2 O 名,对他们的口 语成绩和期末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 得出以下的分析结果 袭 5 化学 1 班和 2 班成绩对比 De s c r ip t iv e St a t is t ic s S t d 斑! 旺 M e a n O 暗 蚺啦 O n N 口 谮 化 芋 1 瓤 8 29 O O O 5 3 4 9 8 6 2 0 化学2 班 7 曰 3 0 O 0 4 . 2 1 9 0 0 2 0 1 _出l 8 0 . 6 O O O 6 2 9 5 3 8 4 0 期寒 化学' 瑟 8 0 8 5 0 0 5 2 2 4 1 8 2 0 化学2 班 7 7 0 0 0 0 董 1 4 5 5 g 2 0 T o t al 7 89 2 t 5 0 4 8 8 ' 黯 4 0 Mu l t i v a r ia t e Te s t s jE fl e e t V a l u e F H ∞ 幽 ●聃 d f E r r o r e l f S 嫱. p n t e f c e ~ t Pt № M . O 9 8 9 9 ∞8 3 B | 2 . 0 0 0 3 7 0 0 . 0 0 0 协 c l J La ton a O O 2 9 。
B §8 3 8 2o o o 3 0 0 0 o o O H o t e $ ∞ T r l ~ e 5 3 80 1 O 9 9 6 9 . 8 3 8 1 20 0 0 3 7 o 0 O 0 0 0 R o y ' s L a r g e s t Ro o t 5 3 8 9 1 0 9 9 6 9 8 3 8 1 20 0 0 3 7 . 0 0 0 0 0 0 班级P ill's T o . 2 7 2 6 ,9 2 3 ~ 2 .∞0 3 7 0 0 0 Io 0 3 W l 体 ’ L ● r 删a 7 2 8 e , S 23 a 2 0 0 3 7 0 0 0 0 0 3 H o t | I I ri g ' s T r l ~ e 3 7 4 8 . 9 2 3 0 2 o o 0 3 7 . o o b 0 3 R o y'= L mg e m t R∞t 3 7 4 6 2 3 a 2 . 0 0 0 3 7 . 0 0 0 , 0 0 3 b b . | 岫 Ii~ le m · . 眚 畦 级 T e s t s o f B e t w e e n - S u b j e c t s E ff e c t s T v ¨ ‘ h■ 口 : 龠柬 ’ 船采 口 斯束 期来 h Rs 一m u I t . dR s q =1 5 2 }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可以看出两个班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化学 1 班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了提高, 高于平均 值, 并且综合成绩也高于化学2 班的学生。
实验结果表明, 化学 1 班和 2班学生的口语与期末成绩出现了显著性差异( 班级: F ( 9 . 1 1 7 , 7 . 9 7 2 = 1 ; p < . 0 1 ) , 见表 5 另外 课程实验结束时. 就该课程设置的情况等方面在两个班级 中进行了调查, 共有 7 O 人参加了调查. 收到有效卷 6 2 份 就课程的开 设来看 .有 4 8位学生认为本课程的学习对今后学习和工作方面有一 定帮助, 有 1 O 人表示有帮助, 另外 4 位则认为有一点帮助. 这说明总 体上选修该课程的学生肯定了这门课程的开设 对于该拓展课程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安排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如下 表 6 关于化学拓展课程的满意度情况调查 名称 十分满意 满意 有点 不满意 很不满意 教学材料 1 5 3 0 1 2 4 l 教学活动 l 1 2 8 1 4 5 ’ 4 从本课程的教学材料的满意度调查情况来看. 意见基本上集中在 满意这一块 . 十分满意的有 1 5人, 满意的有 4 5 人 . 有点满意的有 7 人. 看来学生能够较好地的理解教学材料的设置。
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设置表示了满意. 有半数以上的同学 选择了满意的选项 但仍然还有 9 个学生表示了不满 通过调查得知 学生希望教师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 有个人形式的抢答练习. 有 组的表演和展示. 还有即兴的讨论形式等 2 . 2 . 2 讨论 化学 1 班和2 班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 出现了由原先语 言基础相当到综合语言能力出现细微差异的变化.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 教师的深思 专业导向式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能够运用英语去表达 其专业方面的知识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影响, 并通过完成大量的小 组或个人活动、 化学 1 班的语言能力有了提高和增强 . 而且活动内容 涉及面广, 信息量大 在学习的过程中, 8 5 %的学生认为知识面得到了 拓展 . 认识也随之而深化另外, 在完成组活动的过程中, 既学习了知 识 又培养了人际交往、 思考、 决策和应变能力.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 展 - 而且. 拓展课程中 教师设置形式多样的任务. 需要紧密结合课程 的内容进行设置. 并且难度应该适中. 引导学生运用英语描述或讲解 其专业知识或与专业相关的内容 一方面学生在为完成多种多样的任 务活动的过程中. 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激发和培养。
而且 . 在完成 任务的过程中. 他们可以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 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各个小组或个人在完成与专业相关的英 语小组或个人任务同时. 还可促进 自身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 启发 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 有利于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但是对于少部分的学生表示出的不满的意见和看法我们也要引 起重视其中共有 5 人对教学材料的设置提出了不满意的态度. 有 9 人对教学活动表示不满. 这说明教学材料还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空 间, 教学活动需要调整和增加形式进一步了解学生产生不满的原因 以及学生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有助于指导和调整下一轮教学材料. 丰富 教学活动 以使物尽其用. 满足学习的需求 . 更好地为学生双语学习服 务 化学 1 班和 2 班的实验结果表明针对化学 1 班实施的任务型教 学方法是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并且可以帮助学生的 专业 的双语学 习 3 结语 专业结合教学改变了以往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脱轨的局面. 使得专业知识在学习中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语言学习兴趣得到 激发和促进. 从而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增强 然而, 课程开设的时间短。
在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安排等方面仍然 需要加强 学生在双语学习方面存在的特殊困难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 现和解决 ● I 参考文献】 [ 1 ] S t r e v e n s P . E S P a f t e r t w e n t y y e a r s R r e r e a p p r a i s a l [ C ] / / M. T i c k o o ( e d ) . E S P . S t a t e o f t h e A r t S i n g a p o r e S E AME O R e g i o n a l L a n g u a g e C e n t e r , 1 9 8 8: 1 - 1 3 . [ 2 ] R o b i n s o n , P a u l i n e . E S P( E n g l i s h f o r s p e c i f i c p u r p o s e s ) : th e p r e s e n t p o s i t i o n [ M ] . O x f o r d : P e r g a mo n, 1 9 8 0 . [ 3 ,] h tt p : / /b a i k e . b a i d u .c o m / v i e w / 1 3 5 9 1 4 .h t m r [ O L ] .2 0 1 2 — 1 2 — 2 4 . [ 责任编辑: 陈双芹]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V i s i o n科技视界 J 5 7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