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地理上教材分析.doc
6页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知 识 结 构课程标准要求 从世界看中国 中国的自然环 境 中国的自然资 源 中国的经济发 展(一)疆域与人口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 资源 (三)经济与文化第一章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1、重点内容: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国土面积, 学会在地图上查阅邻国及其濒临的海洋学会在地图上准确找出 34 个省级行政区,记住简称和行政中心 2、逻辑联系:位置(纬度和海陆)、国土面积、行政区划 3、学习方式:读图分析:做游戏 地理位置:(1)特征:半球位置、大洲与大洋位置、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五带位置等(2)优越性:气候、农业、交通等 国土辽阔:领土四至(季节差异)、陆疆和海疆(资源丰富)、 邻国(发展对外贸易和合作) 34 个省级行政区:三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做填 图游戏(看谁拼得快、说得快)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1、重点内容: 了解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国情和人口国策(国情教育)知道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 2、逻辑联系:人口增长快(计划生育)人口东多西少(自然和社会 经济因素的影响) 3、学习方法:阅读图表(折线图、密度图和柱状图);计算人口密 度;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从学生的感受中认同,而不作学术 推理) 例如:(1)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读图说明晚婚晚育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的意义(2)读图比较我国西北、东南人口分布的差异(3)针对“促进人口向西部迁移的利弊”展开辩论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1、重点内容: 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国情教育)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读图说明我国各民族的地域分布特征 2、逻辑联系: 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3、学习方法:欣赏感受(个人或小组合作)搜集资料景观图片──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分布图──各民族和睦共处,共同促进文化交融和经济发展第二章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中国的自然环环境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1、重点内容: 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认识地形和地势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逻辑联系: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山区面积广大 3、学习方法:归纳总结,读图找规律 ──地形复杂多样(1)地形类型齐全(2)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地势分布特征(1)东高西低(2)三级阶梯界线──地形类型的比例特点(1)山区面积广大(60%)(2)山区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1、重点内容: 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了解我国东西干湿差异认识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 2、逻辑联系:气温(南北差异)+降水(东西差异)──气候复杂 多样 3、学习方法:探究──用气候图和分布图实证分析和推测 例 1 冬夏气温分布(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温度带 的划分(气温差异+农业生产实际)例 2 植被和民居景观(反映干湿地区的分布)年降水量分布 (东南多,西北少)干湿地区的划分(降水与蒸发的匹配)例 3 季风气候(1)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总结季风气候特点(2)读冬夏季风风向,了解季风的成因(3)读图认识季风区分布范围及其影响例 4 气候复杂多样综合分析气温和降水要素 了解我国气候的总体特征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1、重点内容: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我国河湖的基本概况了解黄河各河段的防灾减灾措施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对策 2、逻辑联系:河湖概况水文特征──黄河(水害治理)长江(资源利用) 3、学习方法: 读图分析,体验式地学习(提供问题解决情境)(1)河湖概况内流河和外流河及其分布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汛期、 结冰期)(2)黄河:地上河(成因、表现、危害、治理)(3)长江:水能宝库(干流地形剖面)黄金水道(利用潜力和开发措施)第三章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中国的自然资资源源 第一节 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1、重点内容: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其作用,举例说明我国资源丰 富,人均不足(国情教育) 2、逻辑关系:自然资源(种类和作用)──资源节约和保护──我 国资源国情 3、学习方式:读图讨论;运用数据资料比较,得出结论;撰写小论 文 例 1 图 3.1 自然资源的类型及其用途例 2 图 3.3 保护可再生资源的意义例 3 以国土面积、矿产资源、耕地面积、河流径流量、森林面 积等为例,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一方面要重视 节约和保护资源,另一方面要保证资源供给(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渠 道)第二节 土地资源 1、重点内容: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运用图表说明我国土地资源 的结构特征和分布特征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 观 2、逻辑联系:什么是土地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联系地形、气候)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3、学习方式: 讲练结合;析图找规律例如:读图分析人均耕地不足(与其他国家比较)比例构成不尽合理(难利用土地多)分布不均(耕地和林地集中在季风区)土地资源破坏严重(阅读漫画图 3.15,讨论城市化、生态破 坏、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第三节 水资源 与第二节是姊妹篇 1、重点内容: 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我国是一个贫水国联系气候和河流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举例说明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对策(工程措施) 2、逻辑联系:有限的水资源──水资源短缺──节水、保护我国水 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3、学习方法:归纳、推理;实地调查(节水保水意识和行动)(1)水资源是有限的与水危机(读图 3.16,设立水日(周)的 意义)(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现象:南丰北少;夏秋多,春冬少成因:降水和河流分布状况对策: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第四章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重点内容: 了解铁路线命名方法,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 线,运用地图说明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 举例说明我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及其特点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依据 根据需要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学会设计经济、合理的旅游线 路 2、逻辑联系: 通论(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 面和线(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和铁路、公路干线)点(交通枢纽及其重要作用) 应用(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3、学习方法:读图练习;案例分析 例 1:四大米市 (1)四大米市的位置分布(长江流域)(2)米的源地(气候和生产力)(3)米的售出(市场消费群体)(4)运输条件(大宗物资,当时的生产力) 例 2:基础设施建设(修路)促进五岭县经济发展 (1)五岭县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2)制约五岭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3)解决瓶颈 1:交通建设(4)解决瓶颈 2:项目投资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重点内容:运用资料说明我国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地区分布特征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义和措施举例说明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2、逻辑联系: 农业与生产生活──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地区分布特征)(地区分布的成因(以南北差异为例)(农业发 展的困境和对策) 3、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注意学科横向联系(生物) 例如: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东西对比(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业部门)(2)南北对比(耕地类型、熟制、主要农作物和地形、气候的 关系)(3)山地农业(垂直差异;立体种植)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重点内容: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工业区。
运用资料初步学 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举例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2、逻辑联系:什么是工业──工业的空间分布──高新技术产业 3、学习方式:运用数据、资料,结合读图分析总结;案例分析 例如:工业的空间分布 (1)由面到点的呈现方式面:图 4.26 分布大势点:图 4.27 辽中南地区,图 4.28 沪宁杭地区(2)综合分析地理事物: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资源条件、区位 条件等;过去、现在、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