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导学案.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公西
  • 文档编号:248971648
  • 上传时间:2022-02-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5.0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素养目标】1.梳理教材知识,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辽夏金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辽夏金元的制度建设2.正确认识行省制度,认识元朝对边疆的成功统治,理解其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结合辽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各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本课要旨】1.辽和西夏与北宋并立,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统治,有利于民族间的交往,促进了民族交融2.元朝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度的继承与发展,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3.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导致民族矛盾尖锐,但不同民族的交往和交融进一步发展4.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学习目标】1.了解辽、西夏的建立,认识辽、西夏民族政权的发展及贡献2.概述金的兴起及扩张,认识其政治、经济发展的贡献3.概述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认识元朝的制度建设和民族融合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重点难点】1.重点: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与宋的关系;2.难点:多角度认识辽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特征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流。

      时空坐标】【知识体系】一、辽朝的建立和辽宋对峙1.辽朝的建立(1)兴起: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2)建国: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3)创制: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4)特点: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2.辽宋对峙: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读教材P54《契丹人引马图》:[设问] 根据图片,可得出哪些与契丹人社会生活相关的信息?[提示] 服饰、发型富有北方游牧民族特色;马匹肥壮表明畜牧业发达;铁马鞍制作精巧表明冶铁业发达[思维点拨] 正确认识辽朝的“双轨”政治制度原因: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于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评价: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于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契丹向封建文明过渡,有利于民族交融。

      二、西夏的建立和夏金关系1.西夏的建立(1)起源: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2)建国: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3)建制: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2.夏金关系: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三、金朝入主中原1.起源: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2.建国: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3.征战: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4.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5.建制(1)性质: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2)内容:凡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6.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7.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概念阐释] 猛安谋克制猛安谋克制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完颜阿骨打加以发展,使它同时成了部分较早归附金朝的契丹人的社会基层组织猛安谋克制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四、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统一草原: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2.征战四方: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3.元的建立(1)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3)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4.元的统一(1)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2)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5.巩固措施(1)中央:宰相机构是中书省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①内容:中央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②特点: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③意义: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3)交通①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②相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4)边疆: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元朝还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初东汉隋唐唐末宋元高层政区州道/藩镇路行省中层政区郡郡/国郡州州府/州/军/监路/府/州基层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县注:①元朝的省下有路、州(府)、县,路归省管府和州有的归路管,有的归省管,还有的州归府管县有的归路管,有的归府管,有的归州管 ②明清地方区划名称有所变动,但基本承袭元代[误区警示] 元朝中书省和隋唐中书省权力不同,元朝中书省是最高权力机构,隋唐中书省是中央三省中的一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政令◆读教材P55“金、元、明北京城址变迁图”:[设问] 读图,指出北京城址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提示] 北京城址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是不断扩大;城区附近始终靠近水源;城市格局呈“凸”字轴线形◆读教材P57“元朝形势图(1330年)”:[设问] 与秦朝的郡相比,元朝的行省有何特点?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现实原因。

      [提示] 特点:数量少,管辖范围大现实原因: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五、元朝的民族关系1.蒙古族的形成: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2.回族的形成: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3.民族政策:“四等人制”(1)目的:蒙古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2)内容: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4.元朝民族关系的影响(1)随着时间推移,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却日益严重2)元朝灭亡后,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思维点拨]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地区的经济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有利于民族的交融2)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在元朝已被视为“汉人”3)唐朝以来大量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4)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深化拓展】1、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1)民族政权并立,如辽、北宋、夏的并立;南宋与金的并立2)两宋政权的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多次用兵失败,对辽、西夏、金以“岁币”等方式换取和平3)民族交融是主流,北宋与辽、西夏分别在边境地区开设榷场进行贸易;南宋时大批契丹人、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差别逐渐缩小4)民族间经济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不断向边疆地区扩展2、全面认识元朝的行省制度(1)原因①从历史上看,吸取宋朝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的强干弱枝、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教训②从制度上看,金因地方上战争的需要,设行台尚书省以分任军民之事而历史上,魏晋时期也曾推行过行台制度③从现实原因看,元朝统一中国后,疆域辽阔,需要加强中央对全国的有效管辖和统治④从目的上看,是元朝统治者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而采取的2)内容①全国分设十个行省;另设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②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四级③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是受中央节制3)特点①行省的双重性,既是中央派出机构(流动的中央政府),又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②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势力,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③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4)意义①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②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③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5)缺陷①行省面积过大,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②行省之下还有路、府、州、县四级行政机构,导致官僚系统繁杂,压缩了下级机构的行政空间③行省极力打破山川地理形势,不利于地方经济文化的交流等3、辽金时期政治中心北移的影响从辽、金朝起,政治上的统治重心北移,燕京(今北京)成为此后历朝统治的政治中心,使得长城南北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上完全成为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以空前的规模向北方传入,汉族向北方迁徙也空前增加,极大地改变了草原树海的面貌,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奠定了祖国统一的牢固基础由于此期民族得到南北大调动大迁徙、大融合,改变了民族人口分布的格局,民族意识、中国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契丹人、汉人、党项人、女真人,同是国人,今皆一家,这是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思想基础。

      4、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刑狱等民政事务成宗即位后,行省还具有了领本省军队的权力行省在权力行使上要受到中书省乃至枢密院的节制没有中书省和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一定时期内还有去觐见皇帝,尽述职之责为保证行省官尽职,除由监察机构监督外,元廷还采取了省官互迁和奉旨宣抚的方法元代行省没有重蹈两汉刺史、魏晋都督、唐节度使的覆辙这无疑应主要归功于行省本身权大而不专的机制本课小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历史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一 第三单元 阶段贯通3 魏晋至隋唐时期.pptx 2025历史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一 第二单元 阶段贯通2 秦汉时期.pptx 2025历史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一 第二单元 第4讲 汉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ptx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易错单词汇总(共20类).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词性搭配分类汇总(副词结构+介宾结构).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主题词分析(汽车驾驶+健康行为+惊讶惊奇+旅行方式+饮品种类).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语法复习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知识讲解.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高频动词词块(共288个).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语法复习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知识讲解.doc 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二重点派生词总结.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同义互换(同义词互换+同义词组互换).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高频动词和词块(按字母顺序编排).doc 高中语文2026届高考高频易混易错成语(共九类100个).doc 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参考解答.pdf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第2讲 因式分解.pdf 2025秋初升高衔接新高一数学答案解析-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pdf 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pdf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第1讲 乘法公式.pdf 2025秋初升高衔接新高一数学答案解析-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pdf 重庆市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