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pdf

135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76874237
  • 上传时间:2024-08-2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6MB
  • / 1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解决问题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 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解决问题1( 1) 22 + 13 = 35 ( A ) ( 2) 22—6 = 16 (人 )35—6=29 ( 人 ) 16 + 13=29 ( 人)22 + 13-6=29 ( 人) 22-6 + 13=29 ( 人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 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 设计意图工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 、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 、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 、小组交流讨论 1 )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 )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 )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 、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2 2 + 1 3 = 3 5 ( 人)3 5 - 6 = 2 9 ( 人)方法二、2 2 - 6 = 1 6 ( 人)1 6 + 1 3 = 2 9 ( 人)5 、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6 、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 1 ) 2 2 + 1 3 - 6 ( 2 ) 2 2 - 6 + 1 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 、小结 设计意图] 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1 、练习一的第1 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儿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 、练习一的第4 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五、课堂作业 通过学习学生能根据已知解决问题,准确列出算式,个别同学理解有困难,有待练习教学札记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解决问题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 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解决问题2( 1) 54 — 8=46 ( 个 ) ( 2) 8+22=30 ( 个 )46-22=24 ( 个 ) 54-30=24 ( 个)54-8-22=24 ( 个 ) 54- ( 8+22) =24 ( 个)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 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 、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 、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还剩多少个面包?2 、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 、小组交流讨论 1 ) 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 ) 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 ) 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 、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5 4 - 8 = 4 6 ( 个 ) 4 6 - 2 2 = 2 4 ( 个)方法二、8 + 2 2 = 3 0 ( 个 ) 5 4 - 3 0 = 2 4 ( 个)5 、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 1) 54-8 -22 ( 2) 54- ( 8 + 22)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7 、完成练习 第 5 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 、小结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1、练习一的第2 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一的第3 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通过学习学生能根据已知解决问题,准确列出算式,个别同学理解有困难,有待练习教学札记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 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教学重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解决问题2( 1) 2x 6 = 12 (人) ( 2) 4x 3 = 12 (人)12 + 7 = 19 ( 人 ) 12+ 7 = 19 ( 人)2x 6+ 7 = 19 ( 人) 4x 3+ 7 = 19 ( 人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 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 让学生观察画面, 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工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 、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2 、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 、小组交流讨论 1 ) 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 ) 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 ) 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 、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5 、 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6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 1 ) 4 X 3 + 7 = 1 9 ( 2 ) 2 X 6 + 7 = 1 9 ( 3 ) 2 X 8 + 3 = 1 9 .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 、小结 设计意图] 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1 、练习一的第1 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 、练习二的第2 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儿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工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五、课堂作业 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 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 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了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个别同学理解有困难教学札记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解决问题( 练习课)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课本第10, 11页练习二教学目标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教学难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 对位”问题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前儿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工: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1、 投影出示第9页做•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 的?学生交流讨论 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4、 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 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 X 3 X 3 - 2 = 2 5 (个)3 X 3 X 2 + 7 = 2 5 (个 ) 3 X 3 + 3 X 3 + 7 = 2 5 (个 ) . . .【 设计意图工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四、课堂作业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教学札记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平均分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 立 “ 平均分”的概念1、让学生充分经历“ 平均分”的过程,明确“ 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 平均分”的表象2、引导学生感受“ 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平均分( 一)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 受 “ 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1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 )、各小组动手操作(3 )、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 )、学生观察汇报3 )、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 )、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 、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2) 、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 、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 、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工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1、教学例2:把 15个橘子平均分成5 份,怎样分?有儿种分法?( 1) 、论分配方案2) 、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 、学生汇报分法4) 、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分一分:把 8 根小棒平均分成4 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 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 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 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 设计意图工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练习三第2 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 、引导学生观察第3 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⑶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 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用 “ 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课本P13页,例 3 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 平均分”的概念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初步感受“ 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平均分( 二)ooooo oO OOOOO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 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4 ,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5、分组探讨解决“ 租儿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6、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7、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 4里面有儿个4 , 2 4里面有6个4 ,就需要6条船 设计意图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 ' 每4个 人 •组 租 •条 船 ,2 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1、课 本 第1 5页 的 “ 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你能帮小熊分分看 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 一双筷子是儿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 )、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 )、第5题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把1 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把1 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4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 设计意图] 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四、开放题1、学生独立操作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 个木块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 以 摆 ( ) 个长方体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工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 “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 每份分得同样多” ,加深对 “ 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 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五、课堂总结教学札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 ' 每份分得同样多” ,加深 对 “ 平均分”方法的了解。

      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深入探究, 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课堂效果较好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 )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 本P18页,例4 ,练习四第1、2、3题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除 法12+4=31除号读作:12除以4等 于3教学过程一、 复习1、 判断哪组是平均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是怎么平均分的2、 分一分: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3、 有6个梨每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需要几个盘子?二、 新授1、现在老师这里有12根小棒,我想把它平均放在4个盒子里,每个盒子可以放儿根呢?想一想我可以怎样分?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盒子里可以放3根2、我们这样一个一个的分显得很麻烦,像这样,把几个东西,平均分成若干 份,求其中的•份是儿个的过程,我们除了用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外,还能用列算式的方法来解决吗?怎么列式呢?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师:怎么用除法来列式呢?生:124-4=3师:能解释一下什么意思吗?生:把 12个小棒平均分成4 份,每 份 3 个,可以用除法写成12除以4 等 于 3。

      3、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 板书:除法的认识)4、 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 + ” ,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 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这样写出来才漂亮( 板书: + 除 号 ) 请同学们在本上写一个除号,看谁写的好5、 多媒体展示:12+4=3师: ( 逐步解释12、:、4、3 的含义)12根小棒,我们就写成“ 12” ;平均放在4 个盒子里, 就写“ + 4 ” ; 每 盒 3 个, 就写“ = 3 ”( 板书:12+4=3 读作:12除以4 等 于 3) 齐读算式6、刚才我们把12个小棒平均放在4 个盒子里,每盒放3 个,写成除法算式是:124-4=3,那么把这12个小棒平均放在2 个盒子里, 每盒放儿个?除法算式乂怎么写呢?同学们可以拿出自己的小棒分一分,想 一想然后把算式写在本子上生:12 + 2 = 6 谁再把这个算是读一下你知道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吗?7、刚才我们讲的就是18页的例4 只不过老师把小熊猫的竹子换成了小棒,现在同学把例4 自己再看一遍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问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出示20页 第 1题、a、自由读一读 b、指 名 读 一 读 c、随机说一说这些除法算式的含义2、书 做 一 做 pl8 a、用小棒先自己分一分,把分的结果填在括号里,然后 补 充 除 法 算 式 b、说说你是怎么分的算式是什么 3、 书p20的第2题、 看图写出除法算式 这道题的关键是我们要先知道什么?( 有多少个苹果,分给儿只熊)4、书p20的第3题、看图写出除法算式。

      a、说 说 图 意b、用 学 具 分 一 分c、根据分一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d、交流汇报5、用学生手里的小棒,听老师要求分小棒,说算式如12根小棒,平均分2份、3份、4份、6份(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2、你能就生活中某些平均分的现象写出除法算式吗?教学札记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 本 P19页 例 5 , 练习四第4、5、6 题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除 法20 + 4 = 5被 % 数 除 % 需读作:20除以4 等 于 5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例5 情景图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学生自主参与,通 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 )、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 )、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思考:看看例4和例5 ,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些物体或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儿份,就用除法来计算三、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9页的“ 做 - 做 ” ⑴ 、明确要求(2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 )、交流汇报4 )、小结2、挑战园地:(1 )、 练习四第4、5题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 分后再填写算式2 )、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 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 - 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 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四、课堂总结 教学札记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练习课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本P21、2 2页练习四第7、8、9、10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 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 能否举出例子来?2、学生举例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工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1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3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 题1 )、教师巡视(2 )、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看图,进•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 题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1 )、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2 )、全班交流汇报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 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后填写算式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札记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 分 分 ”活动,让学生进•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用乘法口诀求商( 一 )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 本 P23页 例 1 , 练习五第1〜3 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 握 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1)除法计算12+4=3想:4 和 ( )相乘得12三 ( 四)十二,所以商是3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 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二、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 、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 、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 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 那该怎样想呢?4、学生交流想法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6、12 + 3 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8、小结 设计意图] 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

      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 的 “ 做一做”第 1题 1 )、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2 )、交流汇报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 题 设计意图工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札记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 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课 本P24页 例2 ,练习五第4〜6题教学目标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应用意识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除法计算4x6=24 ( 棵 )24+4=6 ( 行 ) 24+6=4 ( 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2、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 :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二、探索学习1、教学例2(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 6行, 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 24棵,每行栽了 4棵,可以栽多少行? * 一共栽了 24棵,栽了 6 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说说商是儿,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工展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 题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 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工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 巩 固 “ 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札记展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练习课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 本 P27、28页,练习五教学目标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教学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1、我们学过了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视3、汇报 设计意图工明确学习目标二、展开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 题1 )、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听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 (2 )、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 )、这 3 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 题1 )、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2 )、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1 )、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1 )、出示3 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2 )、学生看图,独立完成3 )、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设计意图工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三、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 题1 )、出示第9 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2 )、独立计算,交流汇报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进行计算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札记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 本 P29页 例 3 , 练 习 六 1〜3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 )1 . 平均分成3 组,每组几人? 2 . 每 组 5 人,可以分成几组?15+3 = 5 ( 人) 15+5=3 ( 组 )18+3=6 ( 人) 18+6=3 ( 组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例3 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 、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 : 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 让学生情绪饱满、 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1、教学例3(1 )、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 * 平均分成3组, 每组几人? * 每组5人, 可以分几组?(3)、 一幅图提出了 3 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4 )、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通过解答这3 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5)、看 ! 乂来了 3 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儿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2、出示课题板书:解决问题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 •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工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三、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完成P29页 “ 作一做” 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3教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工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札记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 本P 3 1页例4 ,练习七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用除法解决实际 问 题 ( 二)1 2 4 - 3 = 4 ( 元 ) 4 X 5 = 2 0 ( 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工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教学例4 1 )、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 )、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 ,应该付多少钱?引导学生得出:12 + 3=4 ( 元 )是 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 :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3、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工多种形式的练习, 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札记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练 习 课 ( 一 )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 本 P32、33页,练习七4〜7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上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二、探索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 题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2、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工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拓展应用1、补充拓展性练习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 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 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

      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 拓展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札记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进•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练 习 课 ( 二)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 本 P34页,练习七8、9、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 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上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二、探索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8 题1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 2 )、交流汇报,集体订正2、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 1 )、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 )、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第1 0题 1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2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 3 )、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工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完题后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三、拓展应用1、补充拓展性练习 略)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札记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整理与复习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 本 P35、36页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3、巩固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4、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目标二、探索学习1、单元知识整理1 )、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2 )、学生回忆在' ' 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 2、单元复习 1 )、复习除法的意义出 示 第 题 主 题 图 :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 )、复习除法计算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 •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 )、复习除法应用题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4 )、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三、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完成P 3 5第1题 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 )、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3、引导学生完成第3题 1 )、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 )、全班交流汇报,评价4、游戏 设计意图工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使学生教学札记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锐角和钝角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 角” “ 边” “ 顶点” “ 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2、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教学重难点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2、 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 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锐角和钝角教学过程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 边 ” “ 顶点” “ 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 ( 直角)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

      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 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 普通的角出现) 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设计意图工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二、 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 板 书 “ 锐角”和 “ 钝角”)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 在锐角的下方板书“ 比直角小”) :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 在钝角的下方板书“ 比直角大”)③、 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 锐角”和 “ 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例:A、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设计意图】 :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2、 自由活动:找一找!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 !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3、出示两道判断题:( 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 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②、写 有 “ 最”的方形宝盒出示两部分的内容 课件板演)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 ()和1个 ( )组成的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 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A、拼一- 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 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工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 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

      四、总结,深化阶段① 、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② 、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五、课堂练习作业p 3 9第1、2、3题 ,小组校对教学札记进一步巩固学生对“ 角” “ 边 ” “ 顶点” “ 直角”的认识, 熟悉比较角的大小 运用板书画•画, 学生读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平移和旋转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3页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平 移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一平移和旋转 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设计意图] 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二、新授课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儿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 1 )说一说分类的理由A :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B :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 )举生活中的实例,进•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 )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3、练 习 ( 课件出示P 4 1页方格图)( 1 )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 ( 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 )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 )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 ( 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 )教师演示,学生回答 (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 (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 )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 )判断哪•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 课件出示课本P 4 3页 第 •题 )( 8 )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 ( 课件出示课本P 4 4页 第4题 )【 设计意图工通过操作并说一说,比一比, 这样手脑并用, 学生效果就更明显。

      二、综合练习1、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 课 本P 4 3页第三题)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工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活动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设计意图工加深对新课的理解,用实践来感知平移、旋转的奇妙教学札记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男一男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 6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能剪出各样图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剪一剪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剪一剪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直入课题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做些什么二、探索新知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 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

      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设计意图工唤起学生对对称图形回忆,有意识地对“ 画”的注意,为下面的探究新知做好准备2、出示投影,看 •看 , 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 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 1 )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a )方 法1 :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b )方 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c )方 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d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 )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 设计意图】 :这是 一 个 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3 )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领悟规律: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

      想 - 想 ,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设计意图工以上做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充分体现新课精神,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三、总结评价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教学札记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练习课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能很快地辨认出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能很快地辨认出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回顾这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回顾,对本单元有整体概念二、出示投影是锐角的在口里画“ 是钝角的在口里画/ \ 口□【 设计意图工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围角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三、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平移1强化, 使学生能比较牢固的建立对锐角和钝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

      联系儿格?哪些是转动?转动的在口里画J? 【 设计意图工针对本课的教学难点,着重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观察,逐渐明确判断的方法四、指导学生及时订正,完成课外作业教学札记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课 本 P48〜50页,例 1 , 练习H第 1、2 题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7、8、9 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例 1、 7X 8=5656 4-8= ( 7) 口诀: ( 七)八五十六56 4-7= ( 8) 口诀:七 ( 八)五十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练习4X5 5 X 8 7 X 9 9 X 47 X 3 6 X 8 9 X 5 8 X 87 X 8 3 X 6 9 X 9 6 X 72、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

      八五十六 三 ()二十七 六 ()五十四 七 ()六十三 二 ()一十八 ()七二十八3、计算下面各题2 4 4 - 6 1 5 4 -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设计意图工复习乘法的相关口诀,为学习除法的求商做好铺垫二、合作探究4、谈话引入新课六 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快解决吗?2、教学例1 1 )、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2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 6 + 8( 3 )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 ( 想乘算除)( 4 )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5、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设计意图工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三、巩固练习6、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4 9页做一做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7、引导学生完成第5 0页 第1、2题 设计意图] 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教学札记让学生学会利用7、8、9 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练 习 课 ( 一)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本第5 1 ~ 5 2页练习十一 3 ~ 7题教学目标1、复习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教学重难点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304-5 494-7 64-1 214-3 4 + 2 44-47X7 3X1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7、8、9的口诀求商,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童话世界去玩一玩,不过还要请小朋友利用我们的本领解决几个数学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上趣味引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展开学习1、用童话故事出示第5 1页 第3题小鸟回家主题图( 1 )学生独立计算( 2 )连线( 3 )汇报每 题计算时所使用到的口诀2、完成第4题吹泡泡( 1 )小八戒吹出了这么多的泡泡太美丽了, 你会用口诀把这些泡泡上的题目算出来吗?( 2 )学生独立计算( 3 )小组交流如何计算。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知识,减轻计算的枯燥性 三 、拓展应用1、引 导 学 生 完 成 第5题( 1)出示题目4 X ( ) = 36 6 X ( ) = 4 2 6 3 + ( ) = 732 + ( ) = 8 4 8 4 - ( ) = 6 9 X ( ) = 5 4( 2)认 真 读 题 感 受 方 程 思 想 3)填空并说说思路2、综 合 应 用 完 成 练 习 十 二 第6题35 4 -7 4 2+6 7 X 7 7 2+8 36 4 -6( ) > ( ) > ( >> ( >> ( )( 1)独 立 计 算 求 出 商 或 积 2 )比 较后再填空3、解决问题 完 成 练 习 十 二 第7题( 1)用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 2)学生自己找信息( 3)解决问题并说说解决办法( 4 )请 学 生 说 说 还 可 以 提 出 什 么 问 题 ,共 同 讨 论 解 决 设 计 意 图 ] 尽 可 能 让 每 位 学 生 都 有 思 考 的 机 会 , 同 时 积 极 开 发 学 生 的 思 路 四 、课堂总结通 过 今 天 的 学 习 我 们 又 能 解 决 哪 些 问 题 了 。

      复 习 用7、8、9的 乘 法 口 诀 进 行 求 商 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教学札记求 商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练 习 课 ( 二)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本第5 2、5 3页练习H8 ~ 12题教学目标1、学生能熟练地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会用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6X3 124-4 354-7 4X4 595 1X714 9 2 1X1 64-3 424-6 2X6 8+2 3X36X4 7X4 1X2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背诵乘法口诀表2、找几句口诀说出它的乘法和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工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二、展开学习1、完成第5 2页 第8题( 1)出示表格( 2)说说商是怎么求的( 被 除 数 +除 数= 商 )( 3)计算并填表( 4 )说说每一题所使用到的口诀2、完成第5 3页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对答案(3 )体会被除数变了要使商不变,则除数也应相应地变化3、完 成 第12题(1 )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2 )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对的多3 )树立加、减、乘、除我都会我能学好口算的信心 设计意图工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三、拓展应用1、完成第9、11题(1 )出示插图仔细观察掌握信息2 )认真分析数量关系(3 )学生讨论并解决书上的问题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工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堂总结:学生能熟练地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教学札记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课 本P54~56页例2、3 ,练习十二第1〜3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 进一步理解“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2、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儿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 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 进一步理 解 “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儿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 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用除法解决问题15 + 5 = 3 35 + 7 = 5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 )苹果有5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梨有多少个?板书:5X3=15(2)喜欢跑步的有6人, 喜欢跳绳的人数是跑步的2倍 , 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板书:6X2=122、组织学生说一说“ 倍”的含义 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就是说梨的个数有3个苹果的个数那么多3、小结:从上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甲数是乙数的X X倍,那就是说甲数有X X个乙数那么多反过来说,甲数有多少个乙数,就是乙数的多少倍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 倍”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为学习求“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教学例2.(1)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用小棒摆的K机 数 一数用了儿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2)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并说说他们摆的小棒是教师根数的几倍?(4) 如果学生再摆 架匕机这时匕机的根数是老师的多少倍。

      5) 总结,引导列式要求这些小棒的根数是老师的几倍,其实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 15里面有3 个 5 , 就 是 说 15是 5 的 3 倍说 明 “ 倍 ”是一种关系,不是单位名称,所 以 3 后面什么也不用写6) 引导学生完成第54页的做一做2、教学例3.(1) 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怎样解决“ 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个问题?(2) 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该问题3)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式,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4) 引导学生完成第55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工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在学习例2 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3三、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56页 1、2、3 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必要时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工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课堂总结教学札记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 一个数是另•个数的儿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 •个数是另•个数的几倍” 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练 习 课 ( 三 )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本第5 7、5 8页练习十二4 ~ 8题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理解“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儿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方法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儿倍的数量关系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2 4 4 - 6 5 6 4 - 8 3 2 + 4 6 X72、口答5 6是7的儿倍? 1 8是6的儿倍?【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 儿倍”的求法二、展开学习1、用投影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 1 )解答兰圆是红圆数目的儿倍?你是怎么想的?( 2 )请你给每一行的圆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 根据你涂的情况你能提 出哪些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己涂, 自L2找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完成表格2、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独立计算,集体校对,通过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一 种 颜 色 圆 片 的 个数另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你能提哪些问题123453、完成练习第6题(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有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3)深化练习如果没有第一个问题你会算第二个问题吗?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工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1、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1)自己观察统计图并完成右边的表格2)解决下面的3个问题(3)发挥学生的想象提出多种问题, 可以是加、 减 、 乘、除多方面的2、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用“ 去年小红几岁?妈妈几岁? ”进行降难指导 设计意图工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课堂总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札记的实际问题的•般解方法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解 决 问 题 ( 两步计算)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课 本P59飞1页,例4 ,练习十三第广5题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3、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教学重难点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 6X24 ( 人)( 2) 6X44-3 244-3=8 ( 人 )=244-3=8( 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投影出示主题图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很多小朋友来到公园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工 通 过 “ 公园游玩”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 的问题与生活实际更加贴近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依次出示两幅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 观察第一幅图得到他们在划船每 条 船 上 有 4 人,一 共 有 6条船还 有 5 条船空着岸边有2 个人 2 ) 观察第二幅图 得出碰碰车每辆可以坐3 个人问题是这么多人要坐儿辆碰碰车?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解答 2 )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 ) 小结算法,板书算法从刚才大家的讨论中我们知道要解决图上的问题必须要先算出“ 一共有多少人? ”板书:6X4=24然后用24 + 3=8 ( 板书)( 4 ) 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你们能将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自己试一试。

      5 ) 讲解综合算式的递等格式讲清书写过程与完整的格式 设计意图11、明确问题和条件为正确地解答问题做好准备2、通过交流解答,掌握该类题目的结构特征三、巩固练习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60页 率 1、2、题 1 )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 2 )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 )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纠正错误2、引导学生完成第3、4、5 题 设计意图] 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答,要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的思考过程四、课堂总结 教学札记让学生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练 习 课 ( 四)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本第61、6 2页练习十三6~8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24・4 564-7 32+8 6X5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24 + 4 564-7 32 : 8 6X 52、6的3倍是多少?3个9是多少?7 2是9的几倍?16里面有几个2?【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简单乘除法的数量关系。

      二、展开学习1、投影出示第6 1页第6题( 1)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问题?买9元一枝的钢笔要花6 3元钱,换6元一枝的钢笔共需要多少钱?他们要买几枝钢笔?讨论两个问题的计算顺序 ( 2 )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钢笔要多少钱你会算吗?试一试2、投影出示第7题( 1 )仔细说说看到了什么?要我们算什么?( 2 )学生尝试练习( 3 )交流解答思路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3、解答第8题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耍我们求什么?你会算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思路,再集体校对 在指导练习时,要培养学生整体读图、读题的习惯,独立思考, 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综合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两种方式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工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题兴趣三、拓展应用解答思考题:一根绳 子 长1 6米,对折后,再对折,每折长儿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画出示意图,使之明白” 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以后”它的总长度与每折长度之间的关系,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设计意图工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

      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堂总结:教学札记进一步巩固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整 理 和 复 习 ( 一 )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 本P63页 第1题,练习十四的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以及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整 理 和 复 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工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1、教学第6 3页主题图师:你看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 桌 互 相 说 说 题 意 生:咱们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 1 ) 发下•张空白的表格纸( 2 ) 组织学生根据4 5 句乘法口诀写出4 5 道除法算式( 3 )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2 、学生做第6 4 页的第1 题(1)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3 、游戏形式做第6 4 页第2 题(1)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2)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4 、学生独立完成第6 5 页第4 、6 题5 、做第6 5 页中第5 题(1)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2) 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3)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 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 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随堂练习 教学札记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整 理 和 复 习 ( 二)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课 本 P63页 第 2 题,练习十四第7〜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教学重难点利用混合运算并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并用多种解决方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瞧 !这是小明他们班上的体育课的情景图,这个数学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 设计意图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1、教学第63页主题图师:你看懂了什么?生:一个班的学生在上体育课,先玩跳绳,6 人一组,可以分成6 组;再玩丢手绢,9 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师:刚才,你们通过同桌互相说,明白了主题图的意思,知道了所要求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1) 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解决步骤 2) 小组合作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 生:1、分步解答:6 x 6 = 3 6 (人) 3 6 + 9= 4 ( 组)生:2、用综合算式解答:6 x 6 4 - 9= 4 ( 组)师: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要想好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学生自我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 决 问 题 ( 出 示 第6 6页 第8题的主题图)(1)师:夏天到了,同学们可喜欢游泳了,瞧 !游泳池里真热闹!你看到了什么?要求在小组里说一说, 然后指名回答,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学生小组合作提问题(3)小组汇报提问题的情况(4)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板书出来,并组织学生解决以上问题 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工利用情景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3、学生做第6 4页的第3题(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 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议一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2)让学生各自独立进行解答3)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评价等活动,再次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4)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5)看着这一幅情景图,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4、学生独立完成第6 5页 第7题5、第6 6页的第9题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6、做 第6 6页中第1 0题 ( 1) 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

      2) 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3) 师生共同归纳填数的一般思路: 与混合运算的顺序正好相反 ( 如下图)rsrI ——I I —---- 1口 X 口 口 口I I I I匚.口 D D【 设计意图] 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桌,我们一起来分享!教学札记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2011年4月学校查阅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万以内数的认识( 千以内的数的认识)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本第67-68页 例1 ,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 ,并掌握数数方法,掌 握10个一百是一千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拐弯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 — 个地数,io 4' 一是io- - 1 ——F地数,io个 十 是loo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儿?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 到100;1个1个地数,从91数 到99;问:99加1是多少?【 设计意图工通过数、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3、导入:你 会 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二、讲授新课1、出示主题图 1 )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感受大数的意义2 ,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3、教学例1 1 )数一数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 2 )动动脑每组快速数出10 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 )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根据学生所说,大家一齐数,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师: “ 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 个或一、十、百 )( 4 )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 ( 让学生说 出 一 ( 个 ) 、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 设计意图工渗透数数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完成第6 8页 的 “ 做一做” 由男、女生两组分别数第1、2两题,比, 比哪组数得的流畅引导学生小组自行探究操作巡视指导各个小组的活动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小结:大家一•起数意数,1个百、2个百、3个百、4个百……10个 百 ( 一千 )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师提问小结:通过今天的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三、检测练习1、想一想,填一填 1)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二百、( )百、( )百、( )百、( )百 2 )五百五百地数,数到一千五百、( ) o( 3 )三百三百地数三百、( )百、( )百、再 数 ( )百是一千 4 )四百四百地数四百、( )百、( )百,再 数 ( )百是一千( 5 )用3、6、9、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把它写下来 设计意图工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千以内数的认识, 进一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四、布置作业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教学札记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千以内数的读写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课本第69页例2 ,练习十五相应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 深 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不上。

      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教学重难点1、中 间 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2、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三位数的读、写法读出下面各数.234 520 806 721 910 900写出下面各数三 百 六 十 二 四 百 零 四 六百五十七百教学过程一、复习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2、引导学生读一读75 86 90 100 51【 设计意图工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二、讲授新课教学例2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2、教师拨出126师: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师:这是儿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师: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读作:•百二十六3、教师拨出304让学生讨论该怎么读?怎么拨?小组合作学习① 请1人表演,看有什么发现?②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③ 师 :这里十位上•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4 ,教师拨出580o①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②请学生核对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引导小 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样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儿百儿十,末尾的0都不读。

      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这个数请一学生读及时校正806 480 521 600引导学习数的写法刚才这些数该怎么写?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该怎么写?为什么?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小结写数的方法6、师生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该怎样读写千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的操作,合作和交流,自主探究出千以内数的读法、组成和写法培养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巩固练习1、完成第6 9页 的 “ 做一做”第1、2两题同桌互相练习第1题,再请学生读各自独立完成第2题,请两学生板演核对2、说 一 说 :806和480的“ 0”能不能不写? 为什么?在读数时这两个零有什么不同?3、说出以上这几个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工在练习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教学札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不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 例3 ,练习十五第5、6题教学目标1、通 过 “ 比一比”活动,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2、通 过 “ 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1、通过比较、 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2、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1、出示插图, 看图上有两只小鸟在争吵,到底哪只鸟叼来的木棒多?为什么?其实比较数的大小2、出示比一比,在里 填 上 > 或 < o6020 66 O 62 100 O 89 75 O 57【 设计意图】 : 通过复习百以内的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位迁移性的学习千以内的数大小对比较的方法作铺垫二、新课教学活动出示教学例3 : 小鸟叼卡图 10001000( 1 )教师分别拨出100和1000c① 学生写出两个数,个别板演②比较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 设 计 意 图 工 通 过 “ 估 估 ”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让学生回答使其明白:100是三位数,最高位是在百位上,表示一百 1 0 0 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在千位上,表示一千,1 0个一百是一千,所以 1 0 0 < 1 0 0 0 o③ 从这两个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中, 你还知道了什么?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

      2 )教师分别拨出2 1 0和1 2 0 o①学生写出这两个数,个别板演②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学生说 这两个数都是由1、2、0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③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让学生说,使其明白:因为百位上的数不同,一个表示二百, 一 个 表 示 •百 ,所以 2 1 0 > 1 2 0 o)( 3 )再请看小鸟叼来的卡片图:4 5 9 O 4 5 6 7 3 0 O 7 8 0 (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 )做一做①比较两数的大小,完成课本第7 0页的第1题 可以先估计一下谁多谁少, 做完后,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② 练 习 课 本 第7 0页的第2题 同桌互说,再请学生说 )( 5 )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① 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方法②请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比较下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得出:第 •种 :位数不同的数,哪个数位数多哪个数就大第二种: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就再看它们的下一位,谁大、谁小,如果第二位也相同,再 看 下 •位 ,直到比出两个相同数位上的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7 0页的第3题 1 )请学生分角色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 )猜一猜,他们家各种了儿棵?( 3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练习十五第4、5两题 1 )独立完成4、5两题的填空 2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填写的3、练习五的第6题 1 )先观察图中的书架,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本书?( 2 )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和方法在这里,可让学生明白,要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先要估算一下一层有多 少本书,再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 设计意图] 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新知的掌握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什么?五、布置作业完成本课的练习题教学札记通过“ 比一比”活动,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通过“ 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万以内数的认识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本第73-74页,“ 做一做” 1、2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 ,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教学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万” , 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27、 37、 47、 57、( ) ( ) ( ) ( ) ( )110 、 210、 310、 410、( ) ( )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375 309 420 200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 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 :通过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二、讲授新课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 1 )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 )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3、教学例4 1 )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 2 ) 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 0 0 0个小立方体,这 儿 有1 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数 一千一千地数 )( 3 )小结并板书一千一千地数,1 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 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②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 到 拨1 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4、教学列5 1 )教师拨出2 3 5 6 ,请学生认出读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如何写出这个数?请•名学生板书 写作:2 3 5 6 )( 2 )师:这 个 数 是 由 ()个千,( )个百,( )个 十 和 ( )个一组成的 3 )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儿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儿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o )【 设计意图工通过自主探究, 掌握数位的顺序, 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5、课堂练习 1 )课本第7 5页 的 “ 做 •做 ”第1题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 )用计数器数数,一 个 , 个地数① 从9 9 4 - 1 0 0 0 ;② 从9 9 9 5 - 1 0 0 0 0 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 )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 )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 )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 4 )记这个表格 同桌互说 )【 设计意图工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 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三、巩固练习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工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学札记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 ” ,单 位 进 一 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万以内数的读写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本第7 5页例6及练习十六第1、2、4题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以内的数( 中间、末尾有0 ) ,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2、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末尾,中间有0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万以内数的读写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万位上是儿就读儿万,千位上是儿就读儿千,百位是儿就读儿百……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在下面的每个数的后面接着写出三个数 1 ) 5 6 9 () () ()( 2 ) 1 9 9 8 () () ()( 3 ) 9 9 9 7 () () ()2、填空 1 ) ’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 一 位 是 ( ) ,第 二 位 是 ( ) ,第三 位 是 ( ) ,第 四 位 是 (),第 五 位 是 () 2 )读出下面的数3 6 8读 作 ( )8 2 0读 作 () 4 0 9读 作 ()5 0 0读 作 () 4 7 5 8读作()( 3 )写出下面各数一百二十三写作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六百写作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四百五十写作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三百零六写作_ _ _ _ _ _ _ _ _ _ _ _五千七百三十写作【 设计意图上通过练习题复习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和数位顺序表,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情况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一台空调大约是3 5 0 0元,学校学生人 数 为1206人,爸爸的工资一个月2630元…… ( 教师把同学们收集的数据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2、观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让学生选用一个数据,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下、几个百、几个十、几个- - 组成的师:这些数同学们都知道它的组成,那你们知道这些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数中有0 ) 这些数怎么读、 写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设计意图】 :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三、讲授新课教学例61、请学生先在下面试读这些数2、请学生读出黑板上的数,教师板书如1206读作:•千二百零六3、师: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数中,有 的0读出来,有 的0不读,教师板书后,让学生发现什么样的0要读,什么样的0不要读 )4、教师分别拨出4305、3003o( 1 )看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请 名 学 生 板 演 2 )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 )说一说你是怎么读、写这两个数的5、小组总结: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怎样写万以内的数?师生小结:我们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有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有儿就读儿千……末尾有的0读不读。

      中间有0的数不管有儿个0都读 个0 设计意图工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的技能,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巩固练习1、第76页 的 “ 做一做” 1 )学生独立完成 2 )请学生核对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7504 8007 9500 32073、写出下面各数四千二百二十 五千零四 七千零六十 八千零五十四( 1 )学生写出这些数 2 )请儿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 )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4、同桌拨数,读写一同学拨数, 一同学在本子上写出写出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 然后再换过来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的是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家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 0” 代表的是儿个0 , 即要弄清前后两个数字所在的数位 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总结读写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六、布 置 作 业 完 成 本 课 的 练 习 题 教学札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本第76页 例7及练习十六第4、5、10题教学目标1、通 过 “ 比一比”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2、通过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 通过比较、 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2、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①8 25 < 24 13 ②24 13 V4 5 93 ③4 998 > 24 13 @ 8 25 < 4 5 93⑤8 25 V4 998 ⑥4 998 > 4 5 93教学过程一、准备活动1、读一读,并说一说,各个数中的“ 5 ”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25 7 105 9 5 791 13 52、填空( )个一是十 )个十是一百,10个 百 是 ( ) ,10个 ( )是一万八百七十二是由(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的8个千、4个十组成的数是() »3、在 228 7、6 5 0、8 0、28 5、6 5 1、79 这几个数中:是两位数的有( )是四位数的有( )最 大 的 数 有 ( ) o最小的数有( ) o【 设计意图工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数的组成、 数位的认识以及千以内数的比较。

      二、学习情景的创设1、看挂图聪聪和妈妈一起去商场买电器,聪聪和妈妈看中了空调和电视机售货员说空调的价格是由3一个千、四个百和三个十组成的你知道空调的价格吗?2、引导学生猜出电视机的价格 售货员又告诉我们电视机的价格比1000少,乂 比5 00多,你还能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提示学生“ 多一些” 、“ 多得多”3、引导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4、今天我们就- 一 起来比•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板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设计意图工通过“ 猜价格”的游戏激发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兴趣,同时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三、教学互动活动( 1)提示:想一想我们下以内不同数位大小数比较的方法自主探究四位数和三位数的大小比较出 示14 3 0和98 0的大小,同时说•说自己是怎么比的?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小组汇报结果14 3 0大 于98 0因 为14 3 0是四位数,而. 98 0是三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也就是不同数位的数比较,数位多的数就大谁来说说聪聪和妈妈能买到什么电器?你是怎么想的?及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比较出数的大小探究四位数与四位数的大小比较出示课件,聪聪正在和另一个小朋友比赛谁读数的速度快,聪聪得了 3 8 6 4分,另外一个小朋友得了 3 5 2 9分。

      2 )小组进行讨论: 怎样比较3 8 6 4和3 5 2 9的大小?汇报得出:因 为3 8 6 4大 于3 5 2 9所以聪聪获得胜利,是先比较千位一样大, 所以比较百位,3 8 6 4的百位是8比3 5 2 9的百位5大, 所 以3 8 6 4大 于3 5 2 9师生总结:比较万以内数的时候,先比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一样从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设计意图工通过活动掌握万以内数位相同的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后练习要求学生独立比较各组数的大小,并集体订正 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理解题意独立比一比汇报比较的结果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出示:5 8 5 0 和 8 6 3 7 2 3 9 和 7 0 0 7 2 1 3 3 和 3 1 4 4 5 4 8 8 和 5 4 5 8独立比较,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工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四、课外练习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2 8 0 3 O 2 8 6 7□ 2 1 > 2 0 1 4 2 9 32 0 4 - 52、找规律,填一填 1 ) 5 9 6、 5 9 7、(( 2 ) 1 7 2 0、 1 7 3 0、(7口0 0 > 7 2 4 0> 4口6 36 4 6 > 6口21 5 + 7 < 口 + 7□ 4 9 > 4 1 32 0 - 2 0 4 - 5 > □-) 、 () 、() 、() 、()) (3 )5000、 5100、() 、() 、( )(4 )1360、 2360、() 、() 、5360、( )(5 )2130、 3240、() 、() 、6570、( )(6)9999、 8888、() 、() 、5555、()教学札记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

      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近似数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课本第77页例8及练习十六第6题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教学重难点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近似数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1、 接着数数1998、 ( ) 、( ) 、( )9997、 ( ) 、( ) 、( )497、( ) ()、(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1001 996 1008()> ()> ( )205 306 402( ) < ( ) < ( )【 设计意图工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二、新课教学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出示例8的主题图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 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 是1500人。

      ”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人呢? 为什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小组汇报: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 5 0 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 5 0 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 5 0 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 5 0 0人的差不多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 5 0 6人,他说约有1 5 0 0人是大概就是1 5 0 0人的意思师小结:我 们 把1 5 0 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 准确数” ,而1 5 0 0这个和1 5 0 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 近似数” 边说边板书)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 5 0 6和1 5 0 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2)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是9 9 9 2人,约 是 ( )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个别汇报:A、约 是1 0 0 0 0人,因为我觉得9 9 9 2人 接 近1 0 0 0 0人,B、我写的是“ 约9 9 9 0人”因为9 9 9 2人 和9 9 9 0只相差2。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 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设计意图工通过活动的学习,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感受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时掌握近似数的写法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按照教师的要求,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3、组织活动3 ——猜一猜 1 )( 练习十六第9题)提出题中的要求请大家独立动脑筋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看你们手猜的一样吗?互相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猜 2 )组织进行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猜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猜的?及时肯定回答好的学生,并帮助学生总结应当怎样猜让学生将所准备的卡片,按照教师的耍求摆一摆:将所准备的卡片组成三位数或四位数;读一读:同桌相互读摆出的数;说一说:再互相说一说对方所摆事出的数的组成;比一•比: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设计意图] 通过“ 说一说、 猜一猜” 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近似数与生活的联系三、课外训练1、组织数步游戏——猜价格/( 1 )电视节目“ 幸 运5 2 ”猜商品价格的游戏大家看过吗?其实这样的游戏应用的也是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这样的猜数游戏 (2 )游戏规则: 老师给你一个提示, 比如这个数几千几百的数, 然后就开始猜,老师提示手中的数比你猜的数大还是小。

      同学们再根据这个提示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 3 ) 进行第一轮猜数游戏[ 设计意图] 此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教学札记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整百、整千加减法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本第81页例90教学目标1、 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的方法, 经历交算法的过程2、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 退) 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整百、整千的加减法( 1)口算:900+600 1500—600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出、示准备说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新课1、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看图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 •台 冰 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问: ( 1 )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 )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3 )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想一想. 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黄计鲁图£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新课,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1、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一共花多少钱?各自进行并汇报板书算式:2000+1000=()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先自己独立想- 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板书算式是:2000-1000=() 想一想:( )个 百 加 ( )个 百 是 ( )个百,也 就 是 ( ) ;( )个千减 ( )个 千 是 ( )个千,也 就 是 () o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2、组织活动编题口算活动用这些整百、整下数来进行一次编题口算的活动引导学生说出一些整百、整千的数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2人一组,从整百和整千数中任意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3、出示:80+50 = 130-50=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4、出示 900+600= 9000 +6000= 1500 -600= 1500- 600=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集体校正5、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认真看图,说说图意,自主提问解决问题。

      三、展性练习1、你有几种填法? ( 练习十七第5题 )8口27 >82632、O里 填 上 “ > ” 、气”或 “=20 +80 040 +60 5800- 800 03600 — 3000130+ 700200 +20 700 -90 O 700- 801200 -200 01000+ 200 500 -5 0 0 400 +5090 +50 0200 -60 90 -60 0100 -70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教学札记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 提出加减法问题, 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的方法, 经历交算法的过程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克和千克的认识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课 本 P85〜86页,及 第 88〜89页的第3〜6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 和 1千克的实际质量, 建 立 1克 和 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难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克和千克的认识1 千克=1000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 掂一掂” ,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 )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 )前儿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 )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2、克的认识 1、 )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 们 知 道 1 克、1 「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 )将一个2 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 克祛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 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 、 ) “ 1 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3 、千克的认识 1 、 )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 、 )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 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 、 )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 、 )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 0 0 克,那两袋呢?( 5 、 )板书:1 0 0 0 克1 0 0 0 克和1 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板书 1 0 0 0 克= 1 千克齐读:1 0 0 0 克= 1 千克三、效果测评1 、完成教材第8 8 页第3 题2 、完成教材第8 9 页第4 题3 、完成教材第8 9 页第5 题4 、完成教材第8 9 页第5 题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教学札记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 克和 1 千克的实际质量, 建立1 克和1 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称一称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课本第87〜8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 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 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进, •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称一称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1个 苹 果 ( )克 ( )克( )克 ( )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 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自然引入新课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 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 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 5 ) 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2 、估一估 1 ) 大家能仙•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 ) 称 称 ,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 ) 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三、教学效果测评1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 8 页第1 题2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 8 页第2 题3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 9 页第7 题 设计意图工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领会应用能力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教学札记使学生通过“ 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 课和1 千克的实际质量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口算)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本第91〜9 3页。

      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1、2、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难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⑴ 班 、二(2)班能坐下吗?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23+31 32+39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引导土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口算:50+70 300+600 800-400 30+40200+700 600+400 80+90 80-30说出怎么计算的二、学习情境创设1、春天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安排就一次春游特别行动,你想参加吗?2、播放展示动画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3、可是美丽的鸟岛却在海中央,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 设计意图] 由谈话引发去春游的愿望,抓住孩子的兴奋点,搭建生活平台,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三、师生互动活动1、组织活动1——码头乘船 1 )认真观看,回答问题二年级一斑有2 3人,二年级二班有31人,二年级 三班有32人,二年级四班有39人一艘船限乘6 8人。

      ( 2 )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船时将碰到哪些问题?学习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肯定,引导鼓励拓展思路,尽可能多提出数学问题同时板书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意图工通过活动,让学生去寻找有用信息,收集信息,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重点是口算方法 4 )选择书上例1、例2的问题,加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四个班能合乘一条船吗?我们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说原因2 3 + 3 1 =( 5 )互相交流算法3 + 1 = 4 2 0 + 3 0 = 5 0 5 0 + 4 = 5 42 3 + 3 0 = 5 3 5 3 + 1 = 5 43 1 + 2 0 = 5 1 5 1 + 3 = 5 4( 6 )同学们相到了那么多种方法,真能干!算一算:3 2 + 3 9 = ?怎么算的?说一说 !尝试计算3 2 + 3 9并说说算法 7 )对比两个算式,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提醒:注意进位!( 8 )引导完成 9 )我们知道二年级•班和二班合坐需5 4个位子,现在你能不能独立完成第3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人?( 1 0 )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后,还 剩1 4个座位,你想怎么安排?3 2 - 1 0 = 2 2 2 2 - 4 = 1 8强调退位在头脑中算。

      四、教学效果测评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评议1、练习十九第1题2、练习十九第2题 设计意图工巩固新知的掌握拓展性学习1、练习十九第5题2、把3、6、9、1 2、1 5、1 8、2 1、2 4、2 7填在方格里,每行相加的和都是4 50 五、课题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札记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练习十九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课本第94〜95页教学目标1、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1)二(1)班和二(2)班上船后, 还能上儿人?(2)二(3)班上一些人后, 还剩多少人?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1、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引导学生采用较简捷的方法计算2、引导学生完成“ 算一算” 帮助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评价,表扬计算有进步的学生。

      设计意图】 :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法二、学中做1、组织活动1——买东西出示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 1 )观察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汇报看见的东西和价钱 2 )列式计算58+25=83(3 )提示: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 )要是你来到商店,你会想买些什么?提出要求:小组讨论,选出一个记录员,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5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2、组织活动2——篮球比赛出示练习十九第8题的主题图 1 )你看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吗?自己独立提出问题,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 【 设计意图工通过买东西的活动,复习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二、彳 故 中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1 )说说意图 2 )独立计算 3 )集体订正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题 1 )用讲故事的形式说说图意 2 )解决书上的问题 3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解决吗?3、引导学生完成应用题引导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正确计算 设计意图工在教师引导下,总结所学的知识四、课堂总结要求学生完成数学日记的填写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札记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笔算)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 本9 6页 例3 做 一 做 “ 第1、2题中加法,练习二十第1、2题加法教学目标1、掌握儿百几十加儿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教学重难点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例 3 : 1 8 0 + 3 4 0例 4 : 3 4 0 - 1 8 0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教师出示两位数加的算式卡片,让学生抢答 设计意图上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二、创设问题情境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2、现在搜集矿泉水瓶子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3、出示问题:5 0 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请一个同学板演,其余同学自己在练习上写出算式5、订正算式6、看看这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7、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儿百几十的加法 板书课题)三、探究新知1、现在我们再动动脑,想•想应该怎样计算。

      2、提出要求:( 1 )先独立计算 2 )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3、组织学生汇报因 为1 8 + 3 4 = 5 2 所 以1 8 0 + 3 4 0 = 5 2 0用竖式计算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4、 同学们能想到两种那么好的方法来计算, 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竖对齐, 如果满了十就向前一 位 进o 5 、但是老师还是有个疑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呢?让学生回答: 因为十位上的8 + 4 = 1 2 , 向百位进了 1 , 百位上就是应该是1 + 3 + 1 = 5竖式计算时进的1 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口算1 8 0 + 3 4 0 , 算了 1 8 + 3 4 后要记得在末尾再写上0 同学们很棒,那么你能提醒•下小伙伴们,我们在计算中哪些地方要特别小心吗?四、教学效果测评1 、完成教材第9 7 页 “ 做一做”第 1 、2 题中有关加法的练习1 、完成练习二十第2 题 1 )说说图意 2 )根据图上问题列式计算 3 )根据变化的数据进行计算五、拓展性学习想一想:最小三位数加上最小四位数和是多少?教学札记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力n、减法估算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力(1、减法估算( 教材第9 8页 例5 ,练习二十第5— 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1、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力 口 、减法估算教学过程一、复习近似数1 .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人,2 . 小 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3 . 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4 .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工通过对于近似数的复习引出加减估算的自主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讨论中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二、新知研讨1 .引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你能说一说吗?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下面还是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列表,“ 明明” 乂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试吗?2 .出示问题。

      展示例5如下的数据表,出 示 “ 明明”的问题: “ 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收集矿泉水瓶情况第 周240个 第二周380个 第 三 周192个 第四周219个3 .讨论算法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明明提出的问题,不需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可以了然后教师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估算4 .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 说自己 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交流只要想的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如: 192+219=200+200=400, 192+219=190+220=4105 . 出示问题二问: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再送一次? 让学生结合刚才自己估算得出的结果,回答还需多少个其中可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算出,也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6 . 延伸拓展师: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能估算出结果吗?三、形成应用1 . 完成教材第98页 “ 做一做”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2 . 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第5 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用连线的方式把鱼分装在两个筐里3 . 集体研讨完成练习二十第6、7 题四、课题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札记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几百几十的加、减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综合练习( 教材第9 9 页练习二十第3、4、8、9、10、11、12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以及相应的估算2、使学生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3、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能熟练计算几百几十的加、减2、能运用正确的估算策略进行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估 算792+186 587+412629-348 436-247教学过程一、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练习1. 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 题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650, 200, 160, 280, 4 5 0 ,以开火车的方式要求学生连续计算60+200-160+280-450,集体评价订正2 . 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的第9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把结果直接填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二、笔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1 . 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4 题。

      1)大屏幕出示第4 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读题说一说题中说的是什么? 怎样列式?(2)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00— 150=150(度) ,教育学生要保护自己的视力2 . 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第10题1)大屏幕出示第10题的情景图,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题意,独立列式解答,并指名学生上台板演2)集体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算式? 结果是多少? 然后集体评价订正三、技能训练 1、完成练习二十第11题的估算先让学生独自估算,将结果写在书上,然后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引导其它学生评价该生估算是否合理,使学生理解估算策略的多样性2、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1)完成练习二十第8 题大屏幕出示第8 题情景图引导学生分析出本题中的隐蔽条件: “ 小朋友已看的页码是142-143页”,进而一起估算出结果2)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大屏幕出示第12题情景图,先让学生独立估算学生估算结果后,引导学生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冷饮店叔叔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如,矿泉水比冰棍卖得多,第二天矿泉水要多进些 设计意图工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巩固、深化知识的掌握四、练 习 总 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札记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儿百儿十加减儿百儿十的笔算以及相应的估算。

      使学生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整理和复习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的整理和复习( 教材第102页内容,练习二十一第 1-3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教学过程一、准备学习1.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 教 材 102页 “ 整 理 和 复 习 " 第 1 题 ”) 52+35 86—34 47+3323+69 62—18 70—26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口算步骤) 2 . 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 哪些地方容易出错3 . 口算练习完 成 第 103页练习二十一第1 题 两人一组, 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 们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明白应该怎样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二、基本训练1 . 练习教材第102页 “ 整理和复习”第 2 题 1) 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 题 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 2)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 、归纳总结“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 . 笔算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仿照第2题的形式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然 后2个 同 学 •组 ,相互出数,相互计算三、技能训练1 .集体研讨教材第102页 “ 整理和复习”第3题1)大屏幕出示第3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2)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 聪聪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3)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2、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先独自估算出结果, 然后集体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可结合这一学习内容使 学生了解到上海的“ 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复习总结1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 请你口述 一 遍12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还存在问题吗?教学札记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统 计 ( 一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统 计 ( 一 )( 教 材106、107、108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教学重难点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统 计种 类 小 兔 小 狗 /只 数卜 牛 小 猫教学过程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测量了几次?2、 读一年级刚入学时, 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 ( 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统计表( 1) :体 重 ( 千克)15以 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师:现在我们就用“ 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下刚入学时的体重( 集体活动)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电脑出示统计表( 2 )体 重 ( 千克)15以 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 3) :( 单位:下克)【 设计意图】 :在新课的教学中,创造了学生认识的矛盾冲突,达到激趣探究的 目的,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的复式统计表的作用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6、 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 一年级时,体 重 在 ( )千克的人最多(2)二年级时,体 重 在 ( )千克的人最多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出 示 “ 做一做” ,练习情景图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3、活动、统计数据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 ( 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教学札记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1 答简单的问题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统 计 ( 二)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统 计 ( 二)( 教材 第109、110、111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教学重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统 计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辆 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 播放录像)同学们请年,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数量二、探究新知1、组织记录:( 1)给学生统计表( 记录单)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辆数( 2)组织学生第一次记录:记录完后,问:在观看录像时,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完说明用画“ 正” 字的方法又快乂方便。

      3)第二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问:全部记清的同学举手?(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产生了困难,因此顾此失彼 )讨论:怎样记录才能又快又准确呢?强调说明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种车辆的数量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汇报后,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2、学会制作统计图 ( 1 ) 分组讨论:如果用每个格表示2 辆汽车,最多要画儿个格?太麻烦了,怎么办呢?讨论后得出结论:用 1 个格表示5 辆车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 :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很好地突破了难点2 ) 师生共同完成以一- 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先让学生独立绘制,指名上台涂色绘制,然后共同订正 3 ) 在书上完成例1统 计 图 1、2、3 小题,指名口答 4 ) 组织讨论:20分钟后第•辆车最有可能是哪•种车?为什么?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设计意图工本环节老师充分放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交流合作带来的成功三、形成应用1、独立完成第111页 的 “ 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 题 四、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4 题, 课后从小组为单位调查班里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促进。

      教学札记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 5 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找规律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本第1 1 5 —1 1 6 页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2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找规律教学过程一、观察引入:1 、观察( 出示教科书第1 1 5 页墙面图、地面图)师:小东家厨房装饰得真漂亮,你能发现瓷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a 、每行有几种瓷砖?b 、这儿种瓷砖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1)学生交流(2)揭示课题:找规律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2 、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 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3 、把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 像这样儿个图形按•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

      4 、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或别人好的想法说•说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5 、如果你是小小建筑设计师, 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美丽图案?老师和同学 拿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请大家设计一些有循环规律的图案6、展示:口4、★ △ 口 O 、★△口7、让学生按要求去思考,下面的图形应当怎样摆生:这图形是后面的向前循环移动一个位置,所以应该是口 ( ) ★ △ , 与第一个图一样8、出示练习题:a、一只鸭子头像和两只鸟的头像循环排的b、看书第1 1 5页,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工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又巩固了新知,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规律?五、提高练习:出示小黑板:1、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2、上下、下右、右左、左右、上左、下上、 o3、 1 2 34、 4 1 2 3、 34 1 2、教学札记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图形的变化规律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 本 第1 1 6页 例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图形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独立完成( 1 ) 1 4 7 1 0 _ _( 2 ) 4 6 8 1 0 二 二( 3) △ ▲ A _今天我们来学习“ 图 形 的 变 而 律 ” ,示课题)2、请大家看书第1 1 7页,用已掌握的知识把第2题最后一个图的时针和分针画在书上,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3、出示小黑板:第一行贴图片一 :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第二行贴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第三行贴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第四行怎样贴呢?由学生来贴,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贴?4、问: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二、教学新课:5、出示例1、画一画◊ ♦ 口■、♦ 口■◊ 、口_ _ _ _ _ _ _ _ _ _ _ _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认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 6、请同学们尝试,动手画一画7、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8、请学生汇报•下这幅图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1)它们全是四种图形组成的从右边起, 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 一 组中变成第四个图形,第二个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 如此循环排列看成动态的就是图在向前一格一格地移动9、完 成 第1 1 6页 例1下 面 的 “ 做一做 ” ,同组同学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1 0、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应该怎样画?为什么要这样画?【 设计意图】 :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破难点三、教学效果测评:1 1 引 导 学 生 克 龙 绰 习 一 十 匚 中 第1 3颗1 2 :自由设计有规律的图案, 子说说/ 什么要这样设计?它的规律是什么?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规律?五、课堂作业:作业本P 52教学札记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 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 本 第1 1 6页 例2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现、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能合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1、出示情境挂图你们看哪些图案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2、同学们在图上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 找规律”(板书课题)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教学例2a、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b、出示例2的小正方形,你能看出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吗?拿出学具试一试C、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d、括号里应填几?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1)括号里应填1 6 ,再 摆1 6个正方形( 2)我们根据正方形的个数的特点:1 + 1 = 2 , 2 + 2 = 4 , 4 + 3 = 7 , 7 + 4 = 1 11 1 + ( ) =() , 肯定是 1 1 + 5= 1 63、你可以仿照例2的规律自己创造出•些拥有这些规律的图形吗?4、展示你创造出来的规律,并汇报你的规律是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发现新的规律,并找出和原来的规律的不同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进一步了解这些规律的特点,最后再设计活动,创造性地利用规律,巩固新知。

      三、深入探究,应用规律: 5、四人小组讨论,你能找到其中隐藏着的秘密规律吗?6、你找到规律了吗?请告诉大家应该填儿?为什么?7、出示巩固练习题( 1 )括号里的数字是什么?1、 2、 3、 5、 8、 13、 21、 ( ) 、 55(2) 96、 ( ) 、 24、 12、 6、 3【 设计意图工在例2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探究“ 做 - 做 ”的规律,并总结出找规律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四、教学效果测评: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118页4一7题出示课本P118页8的思考题,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仔细思考,认真倾听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不但找出了图形的变化规律,还找出了数字的变化规律每组图形的个数是怎么变化的,就有了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六、课堂作业:作业本p53教学札记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 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表内除法的复习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 本 第119页表内除法,练习二十四第1、2题 。

      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教学重难点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在 ( ) 里填上适当的数424-6= ( ) + 8 4 X 6= () X3 2X () =3X ()7 X () >8X 2 () X 8< 6X5 244- () >24+()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概括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统计2 .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板书:表内除法 设计意图工让学生在亲切、 自然、民主、平等的交谈中自然引入了课题二、复习整理:说说下而各题你是怎样算的? ( 小黑板)324-4 81+9 15 + 5244-6 424-7 404-8244-3 144-2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可挂图出示,小组讨论后学生口答)出示挂图:教材第119页的第1题。

      如果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在O填 上 “ v” “ = ” 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设计意图] 让学生动笔试一试复习表内除法,并同时找找学生的问题,了解学情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除法知识来解决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 第 1、2 题巡视、评改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1、2 题,同桌检查 设计意图工巩固知识及时查漏补缺四、拓展性学习:1. 口算154-5=64-3=164-8=94-3=454-9=564-7=49 + 7=2X4=454-5=56+8=63 + 7=84-2=2 . 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并计算3 . 在O 填 上 “ + ”“ 一, , “ X ” “ 二”使算式成立1606=10804=22103=72005=25609=543005=6教学札记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 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 本 第119、120页 第3〜8题,万的加法、减法的复习,及相应的练习。

      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难点: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使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8469= ( ) + ( ) + ( )5030= ( ) + ( ) + ( ) + ( )4106 = ( ) + ( ) + ( ) + (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同学们,昨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呢?请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2、今天,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法、减法的复习 板书课题)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工通过回忆旧知,自然引入本节内容二、知识整理: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请同学们先来回1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回忆学了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119页 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学生说, 说是怎么做的?3、写一写,再读一读① 千 位 上 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

      ② 二千五百零六4、下面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120页 第4题, 想•想是怎样做出来的5、复习近似数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0页 第5题, 找出这段文字中哪些数是近似数?并画出来再请同学回答6、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120页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 开火车”订正引导学生做教材第120页 第7题先笔算,再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板书,并展示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请各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教材第121页 第8题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处理意见,并在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工让学生紧紧围绕万以内数的认识,开展练习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三、教学效果测评:1、综合练习教材第123、124页 第3飞 题 2、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道和对学生进行帮助四、拓展性学习:在下面各数的前后各写两个相邻的数 ________ 698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299 _______ ________ _ 9998 _ _ _ _教学札记通过复习,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 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课 本 第 121页第9〜12题 “ 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的复习” 教学目标1、复 习 “ 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2、复 习 “ 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教学重难点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 习 “ 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3 0 0 0 克 + 5 千 克 = ()千 克9 千 克 一 2 0 0 0 克 =()千 克4 千 克 义 6 = ( ) 千 克8 1 克;9 = ( ) 克7 千 克 + 5 0 0 克=()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我们现在来做儿道计算题请大家拿出口算卡100+200= 110 - 20=620+100= 120+360=130 - 70= 240 + 70=2000+50= 1000-30=1200-40= 140 - 40=860 - 80= 880+1200=【 设计意图] □算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基础,所以要加强口算训练。

      二、整理复习1、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1页 第 9 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为什么要这样圈?学生根据原来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动手圈2 ) 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判断利用已经学到的知 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3)大家想•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到呢?小组讨论,把没有复习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2、复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小黑板出示)说•说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转现象升降机、观光缆车、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三、拓展性练习( 略)教学札记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 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路 南 区 双 新 小 学 教 案课 题解决问题和统计 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课 本 第 122页 “ 解决问题和统计”教学目标1、复 习 “ 解决问题” ,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2、复 习 “ 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教学重难点复 习 “ 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解决问题和统计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减法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二、复习整理:分别出示教材第122页 第 13、14题的挂图 如果没有,就让学生直接看书)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叙述两幅图的意思,没有说好的请其他同学来补充完整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明:124-3=4 ( 次) 一共要花:6X1=6 ( 角)8X3=24 ( 角)6+24=30 ( 角)或: 6X 1+8X 3=6+24=30 ( 角)1 . 复习统计图出示教材第122页 第 15题大家 起来想一想 第 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用举手的统计方法来试试2 .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根据自己的情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3 .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讨论- - 下,得 到 •个 结 果 ,然后在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得到讨论结果后,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工在复习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在这里发挥学生复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更多自我反思,有利于使复习更有针对性三、教学效果测评: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6、127页 第11〜15题能够填在书上的就填在书上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四、拓展性学习:1 .调查班上昨天的数学作业,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制成统计表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2 .二年级各班存放图书数目如下教学札记复 习 “ 解决问题” ,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复 习 “ 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