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九两栖纲.ppt
32页第十九章第十九章 两栖纲两栖纲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及青蛙的形态本章要求掌握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及青蛙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掌握两栖类的分类概况,了解我结构和机能特点,掌握两栖类的分类概况,了解我国的两栖类资源国的两栖类资源 *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一、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一、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 湿度、温度、含氧量、密度湿度、温度、含氧量、密度 二、从水生到陆生面临的主要矛盾二、从水生到陆生面临的主要矛盾 1. 在陆地上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在陆地上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 2. 呼吸介质的改变呼吸介质的改变 3. 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4. 在陆地繁殖在陆地繁殖 5. 维持温度维持温度 6. 适应于陆地的感官和神经系统适应于陆地的感官和神经系统 第一节第一节 代表动物:黑斑蛙代表动物:黑斑蛙 一、生活习性和一、生活习性和外部形态外部形态二、二、内部结构内部结构1.1.皮肤及其衍生物皮肤及其衍生物* 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由表皮和真皮组成* 皮肤裸露,光滑无鳞皮肤裸露,光滑无鳞* 皮肤富于腺体、血管,具呼吸功能皮肤富于腺体、血管,具呼吸功能* 具色素细胞具色素细胞* 皮肤下有发达的淋巴间隙皮肤下有发达的淋巴间隙表皮表皮轻度的角度的角质化化蛙的皮肤蛙的皮肤2.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 头骨头骨 中轴骨中轴骨 脊柱脊柱 青蛙的骨骼系统青蛙的骨骼系统 胸骨胸骨 附肢骨附肢骨 带骨带骨 肢骨肢骨 五趾型附肢!五趾型附肢!蛙的骨骼蛙的骨骼* 脊柱分化程度高:脊柱分化程度高: 颈椎、躯干椎、荐椎、尾椎颈椎、躯干椎、荐椎、尾椎* 颈椎颈椎1枚、荐椎枚、荐椎1枚枚* 椎体类型:单凹型(前凹型、后凹型)椎体类型:单凹型(前凹型、后凹型) 3.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出现了肌肉群出现了肌肉群具有四肢肌肉具有四肢肌肉蛙的肌肉系统蛙的肌肉系统4.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 消化管:口咽腔、食道、胃、肠、泄殖腔消化管:口咽腔、食道、胃、肠、泄殖腔 消化腺:肝脏、胰脏消化腺:肝脏、胰脏 * 口咽腔的结构较复杂口咽腔的结构较复杂同型齿!同型齿!青蛙的口咽腔青蛙的口咽腔蛙捕虫时舌的动作蛙捕虫时舌的动作5.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 幼体用鳃呼吸幼体用鳃呼吸* 变态后用肺呼吸变态后用肺呼吸 呼吸系统组成:鼻、口腔、喉气管室、肺呼吸系统组成:鼻、口腔、喉气管室、肺* 皮肤、口咽腔粘膜亦可呼吸皮肤、口咽腔粘膜亦可呼吸* 呼吸动作:口咽式呼吸呼吸动作:口咽式呼吸蛙的蛙的呼吸器官呼吸器官 6.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 成体心脏二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不完全的双成体心脏二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循环 * 幼体似鱼,心室、心房各幼体似鱼,心室、心房各1个 * 成体具成体具1个静脉窦、个静脉窦、2个心房、个心房、1个心室、个心室、1个动个动脉圆锥 7. 7. 泌尿生殖系泌尿生殖系统蟾蜍的泄殖系统蟾蜍的泄殖系统 * 排泄系统排泄系统排泄器官:肾脏(排泄器官:肾脏(中肾中肾)、皮肤、肺)、皮肤、肺 肾脏肾脏((1对)对)输尿管输尿管((1对)对)泄殖腔泄殖腔((1个)个) 膀胱(膀胱(1个)个)泄殖腔孔通体外泄殖腔孔通体外肾脏肾脏输尿管输尿管泄殖腔泄殖腔体外体外精巢精巢(1对对)输精小管输精小管 (若干若干)卵巢卵巢(1对对)腹腔腹腔输卵管输卵管(1对对)输卵管口输卵管口 (1对对)子宫子宫(1对对)泄殖腔泄殖腔体外体外* 生殖系统生殖系统青蛙的发育各阶段青蛙的发育各阶段8.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脑:脑: * 大脑分化较鱼类明显大脑分化较鱼类明显 * 出现了出现了原脑皮原脑皮 * 中脑视叶发达中脑视叶发达 * 小脑不发达小脑不发达 脑神经:脑神经: 10对对ⅧⅧ第一对第一对脊神经脊神经蛙蟾类的脑蛙蟾类的脑( (A.A.背面;背面;B.B.腹面腹面) )感觉器官:感觉器官: * 侧线器官侧线器官 幼体及水生两栖类幼体及水生两栖类 * 视觉器官视觉器官 * 嗅觉器官嗅觉器官 * 听觉器官听觉器官第二节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一、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一、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1. 1.个体发生需要经过变态。
个体发生需要经过变态 2. 2.皮肤裸露,富有多细胞粘液腺皮肤裸露,富有多细胞粘液腺 3. 3.脊柱分化为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脊柱分化为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 4. 4.幼体心脏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单循环;幼体心脏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单循环;成体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不完全的双循环成体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不完全的双循环 5. 5.成体的排泄器官是中肾成体的排泄器官是中肾 6. 6.多体外受精,卵生,少数卵胎生多体外受精,卵生,少数卵胎生 7. 7.开始出现中耳开始出现中耳 8. 8.大脑顶部出现了原脑皮,脑神经大脑顶部出现了原脑皮,脑神经1010对 9. 9.新陈代谢水平低,为变温动物新陈代谢水平低,为变温动物二、二、两栖类对陆生的初步适应性和不完善性两栖类对陆生的初步适应性和不完善性第三节第三节 两栖纲分类两栖纲分类 现存现存3 3目,约目,约4 2004 200种我国有种我国有280280种 一、无足目一、无足目( (蚓螈目蚓螈目) ) 1. 1.主要特征主要特征 2. 2.常见种类常见种类 二、二、有尾目有尾目( (蝾螈目蝾螈目) ) 1. 1.主要特征主要特征 2. 2.常见种类常见种类大鲵大鲵有尾目的常见种类有尾目的常见种类三、无尾目(蛙形目)三、无尾目(蛙形目) 1. 1.主要特征主要特征 2. 2.常见种类常见种类无尾目的常见种类无尾目的常见种类第六节第六节 两栖类的起源与演化两栖类的起源与演化第四节第四节 两栖类生态两栖类生态第五节第五节 两栖类的经济意义两栖类的经济意义 思考题思考题: : 1. 1.结合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总结动物从水生过渡结合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总结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2. 2.蛙的皮肤是如何适应水、陆两栖生活的蛙的皮肤是如何适应水、陆两栖生活的? ? 3. 3.何谓五指(趾)型附肢?五指(趾)型附肢的何谓五指(趾)型附肢?五指(趾)型附肢的出现有何意义?出现有何意义? 4. 4.两栖类对陆地生活的初步适应性的表现有哪些两栖类对陆地生活的初步适应性的表现有哪些? ? 5. 5.总结两栖类适应陆地生活的不完善之处总结两栖类适应陆地生活的不完善之处? ? 6. 6.叙述两栖类的主要类群及其主要特点叙述两栖类的主要类群及其主要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