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持续发展教育与中学地理课程改革.ppt
19页可持续发展教育与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于 蓉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与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渗透n一、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n 1. 环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n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彻尔·卡逊( Rechel Casson)女士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 书,书中批评了制造和滥用农药而引发了对农 村生态环境的破坏 n1968年,来自世界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 家和经济家等学者聚会罗马,成立了一个非政 府性的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该俱乐部发表 了著名报告《增长的极限》 n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在瑞典首都 斯德哥尔摩召开,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 当前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 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通过并发表了举世瞩目 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n1980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出版了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n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出版了《我们共 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
n1992年,巴西里约热 内卢的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大会召开,来自120个国家的首 脑及17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 议的通过了《21世纪议 程》(Agenda 21)n2. 可持续发展教育丰富、发展了环境教 育n1987年4月,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 所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 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马 上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共鸣n联合国于1992年在里约热 内卢召开了“ 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确定了可持续发 展的战略,为迈 向21世纪的人类社会确 定了恰当的道路 n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为了可持 续发展的教育”倡导把环境教育与发展教育、 人口教育等结合,涵盖的范围得以扩展,宏观 的环境教育以扩展到兼顾生活、生产与生态的 可持续发展教育n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教 育规划署,在希腊雅典召开了“环境教育重 新定向以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地区间研讨 会,重点讨论了如何将环境教育重新定位以 面向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n可持续发展教育比环境教育要“更深刻 、更广泛”,是环境教育发展过程中的 一个高级阶段n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关注环境教育的可 持续发展,更将“人”(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放到了重要的地位。
n可持续发展教育更加注重全球的角度 3.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我国的发展n为了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 展道路的决心和态度,我国于1994年颁布了第 一个国家级“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 议程》n1995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 护会议,做出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 决定》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 员会联合颁布了《全国环境教育宣传教育行 动纲要》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与我国中学地理课程 改革1.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 重大意义n可持续发展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相结合,对于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课 程改革,特别是对促进我国中学地理课 程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对中学地理课程 改革的指导作用n中学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课程目 标、课程性质、课程设计思路、内容标 准和实施建议等无不融入了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地理课 程改革中的全面贯彻为中学地理课程注 入了新的活力n2001年教育部制订并颁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第一个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 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供实验区使用 该课程标准认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 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 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 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 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n2003年颁布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地 理课程标准(实验)》,该课程标准对 高中地理课程界定为:高中地理课程与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高中 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 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 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 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 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