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doc

74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03722838
  • 上传时间:2024-02-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6KB
  • / 7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10040201201 学 分: 4学分总 学 时: 72学时 适用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先修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与教学要求运动解剖学是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规律,并能运用运动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二、教学内容、形式和时数分配 章次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 学时合计 讲授实验自学1绪论 2 2 2人体的基本构造 66 3运动系统 2815 43 4内脏 122145脉管系 62 86神经系统10107感官668内分泌系统229复习2 2学时合计 7419 93三、教学内容 绪论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构造(自学)第一节 细胞与细胞间质 一、细胞;二、细胞间质第二节 组织 一、上皮组织;二、结缔组织;三、肌组织(在骨骼肌总论中介绍;四、神经组织(在神经总论中介绍。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 一、骨的概述;二、骨连结概述;三、上肢骨及其连结;四、下肢骨和下肢骨连结;五、躯干骨及其连结;六、颅骨及其连结 第二节 骨骼肌 一、骨骼肌总论;二、上肢肌;三、下肢肌;四、躯干肌;五、头颈肌 第三节 肌肉工作分析 一、肌肉配部规律;二、肌肉的协作关系;三、肌肉的工作性质;四、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解剖学因素;五、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第四节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一、动作分析介绍;二、解剖学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三、动作分析举例 第三章  内脏第一节 总论 一、内脏的一般结构;二、腹部的分区和主要脏器体表投影 第二节 消化系统 一、消化管;二、消化腺第三节 呼吸系统 一、呼吸道;二、肺;三、憋气与屏息 第四节 泌尿系统 一、肾;二、输尿管;三、膀胱;四、尿道 第五节 生殖系统 第六节 胸膜、纵隔和腹膜 一、胸膜;二、纵隔;三、腹膜 第七节 体育运动对内脏器官的影响 一、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二、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三、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第四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一、概述;二、心脏;三、血管;四、体育运动对心血管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第二节 淋巴系统 一、总论;二、淋巴管;三、淋巴器官 第五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总论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三、神经系统的基本概念;四、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一、脊神经;二、脑神经;三、内脏神经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二、脑;三、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四、体育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第六章 感觉器官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视器 第三节 位听器 第四节 皮肤 第五节 本体感受器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概述:一、甲状腺;二、甲状旁腺;三、垂体;四、肾上腺;五、胰岛;六、胸腺;七、性腺;八、松果体 四、教学参考书 1、教材 《运动解剖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第二版 2000年 2、参考书 (1)《组织学与胚胎学》  成令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四版 1998年 (2)《系统解剖学》    于频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四版 1998年 (3)《运动解剖学图谱》  顾德明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 五、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30%(包括表现、出勤、作业);2、理论闭卷:70%。

      实 验:实验成绩作为一门课单独考核考试方法: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和课堂作业完成情况打分;考试成绩在完成教学任务后,由教研室出题,统一组织考试的成绩六、说 明 任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和不同专业特点,在教学中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10040201202 学 分: 4学分总 学 时: 72 学时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运动生理学既是一门基础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使学生了解正常人体生理活动的现象、规律及调节机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身体活动对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功能的影响以及基本机理;掌握体育锻炼及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以及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价;并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体育锻炼,并初步掌握评定人体主要身体功能的基本方法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应注意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的教学与实践。

      要注意把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具体的运动实践结合起来,深入浅出,有的放矢,着眼应用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主要身体功能和生理指标的测试方法,更重要的是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学与授课相结合,注意采用答疑、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加强师生的互动性  三:教学内容  绪论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学习目的和任务,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及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的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篇 肌肉活动第一章 肌肉的兴奋与收缩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掌握肌肉收缩的原理、形式和力学特征,了解肌纤维的生理特性及其与运动能力的关系第一节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兴奋性概念;二、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三、兴奋性的评价指标;四、兴奋后恢复过程的兴奋性变化;五、神经肌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六、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播第二节 肌肉收缩的原理一、纤维的微细结构;二、肌肉的收缩机制;三、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第三节    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特征一、肉收缩形式;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三、肌肉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第四节    肌肉结缔组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一、肉结缔组织的组成;二、运动对肌肉结缔组织的影响第五节    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一、电的引导;二、正常肌电图;三、肌电图的测量;四、肌电图的应用第二章   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区分方法、形态特征、代谢特征以及生理特征,了解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第一节    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功能特征一、骼肌纤维的区分;二、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第二节    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一、动员的肌纤维类型;二、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第二篇            氧运输系统第三章 呼 吸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外呼吸的活动规律,掌握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以及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第一节         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二、    肺的容积和肺容量;三、    肺通气量;四、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第二节 气体交换一、交换的动力和过程;二、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三、     氧扩散容量。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二、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三、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四、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第四章      血 液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征,掌握血液的一般功能,以及运动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第一节         概述一、体液的概念;二、血液的组成第二节         血液的功能一、运输功能;二、缓冲pH功能;三、保护和防御功能第五章      血液循环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心肌的生理特征,掌握心动周期的变化、心输出量及影响因素,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掌握动脉血压成因及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以及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第一节   心肌的生理特性一、兴奋性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二、自动节律性;三、传导性;四、收缩性第二节   心动周期及周期中各种变化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三、心音;四、心电图第三节   心输出量和心脏作功一、心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  ;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三、心力贮备和心脏作功量第四节   血管中的血压与血流一、血压和动脉脉搏  ;二、器官血流量和血流速度;三、微循环;四、静脉血流的特征。

        第五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自主神经系统概述  ;二、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三、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四、心血管活动的自身调节;五、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第六章    运动中的氧供与氧耗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氧供和氧耗有关生理现象,掌握最大吸氧量、乳酸阈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评价第一节   吸氧量一、耗氧量与吸氧量;二、最大吸氧量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氧亏一、氧亏;二、运动后过量氧耗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乳酸阈与通气阈一、乳酸阈  ;二、通气阈;三、研究乳酸阈、通气阈的意义  第三篇        肌肉活动与物质能量代谢第七章 物质代谢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的基本规律,掌握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基本代谢特点,代谢废物的排泄机理以及运动对代谢功能的影响第一节 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一、 消化;二、 吸收;三、 肌肉运动对消化与吸收机能的影响第二节 主要营养物质的体内中间代谢简述一、糖代谢  ;二、脂肪代谢  ;三、蛋白质代谢  ;四、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联系;五、水分及无机盐代谢  水分代谢、主要无机盐代谢第三节        代谢尾产物的排泄一、概念;二、肾的泌尿功能  ;三、肾在维持机体内环境态中的作用  ;四、运动对肾泌尿功能的影响。

      第八章      能量代谢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运动时的能量供应及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与方法,以及供能系统在体育教学训练实践中的应用第一节  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一、 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二、人体内能量的去路(转移与利用) 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一、  运动练习的分类  ;二、  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 ;三、  运动时能源物质动用的影响因素  ;四、 能量连续统一体的理论及其运用 第三节  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一、  人体能量代谢的原理与方法;二、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及基础代谢率 ;三、 运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