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海市高职教育政校企合作探讨.doc
8页乌海市高职教育政校企合作探讨摘要:政校企合作办学是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 教育改革的方向近年来,随着乌海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乌海市的高职教 育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研究乌海市高职教育政校企合作,逐步解决 技术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等问题,对促进乌海市高职教育事业的全面健康 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长远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因而,对乌海市 高职教育政校企合作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乌海市高职教育政校企合作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是乌海市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近年来,乌海的高 职教育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学院紧紧依托乌海市及周边地区能源、化 工、建材、特色金属冶炼四大主导产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设置学 科专业,逐步形成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专业体系乌海市高职教育政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学校为 企业职工进行技能培训、订单培养等方面校企合作的主要成果是共建了 校外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日臻完善、课程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锻炼了教 师队伍、开拓了学生就业市场当然在获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一些难以解 决的问题,如学校很难找到合适的企业来合作,企业出于安全原因不愿接 纳实习学生等因而乌海高职教育的政校企合作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根 据乌海市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求解决途径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校企合作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共赢机制乌海市目前还处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初级阶段,建立起一个完善的 合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该积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制定适合 乌海地区的校企合作政策,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对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 校企合作给予政策上的引导、支持与鼓励,为校企合作创造政策上的条件, 搭建合作平台,打消合作顾虑,努力提高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做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强有力的推动者第一,要落实政府政策保障政府可以通过设立“校企合作基金”等方式,对校企合作进行引导和 鼓励,从而保证政策保障的落实基金的设立是对校企合作的肯定与支持, 它在调动学校与企业双方的积极主动性方面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 于参与校企合作的教师,可以制定和实施“双师型”教师职称评聘制度, 将参与校企合作作为认定“双师型”教师的一个首要条件,这样可以充分 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可以全面推行职业资 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从而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主动性政府应该实行税收调节政策支持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在政策上要明确 企业有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顶岗实习机会的义务;要引导企业将员工培 训经费的使用转向高职院校,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为学 校和企业的信息沟通创造便利条件,为双方的合作提供切实的帮助;对校 企合作过程中涉及到的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权利、义务做出明确规定, 使之有法可依,避免出现利益纠纷。
与上述各项扶持政策相对应的,政府的各职能部门对校企合作也应岀 台相关政策可以设立校企合作专项经费,用于建立并完善合作渠道,解 决协调院校与企业合作岀现的问题,协助双方建立技术联盟;推广职业资 格证书准入制度和劳动准入制度,促成校企双方合作推动制度的执行另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制定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规 划,对专业人才就业状况、供求关系变化、人才规格变化等信息及时掌握, 并据此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根据市场需求引导专业设置,及时调整 专业方向高职院校还应在职业资格鉴定、职业资格考证培训、职业资格 证书推广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协助各职能部门解决在高职教育方面出 现的问题第二,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高职院校和企业能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进行长期的合作,关键在于 能否实现双赢,使双方都获得一定的利益而能否使校企合作对校企双方 都产生可观的效益,主要取决于校企合作中相关的各种制度是否健全因 而乌海市政府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进而推进乌海市高职教育 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具体而言:第一,政府要建立能够协调校企双方 有关合作事宜的专门管理机构,管理机构要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校企 共建实践基地、校企共同管理顶岗实习学生、校企共同培养“双师型”教 师、校企联合进行科研开发等方面的相关制度。
第二,相关的部门、行业 协会应加强对校企合作的协调,建立起经常联系沟通的制度,进而形成促 进资源与信息流动的服务体系,处理好合作中的各种矛盾,充分发挥行业 协会的领导优势,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多层次稳步开展第三,要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机制校企合作的开展情况如何,不仅要看关于校企合作的管理、培养岀来 的人才的质量等因素,还要看培养岀来的技能型人才的数量、校企合作给 企业带来的成本、产值变化等因素,因而需要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机制对 其进行综合检验与评估就乌海市而言,一方面政府应由专门的管理机构 建立关于校企合作工作开展情况的分别针对学校与企业两方面的评价体 系,从而检验校企合作工作开展得深度、广度、质量;另一方面乌海职业 技术学院应制定各系部乃至各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开展情况的相关评价指 标,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之一二、加强高职院校内部对校企合作的研究和管理乌海市高职院校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建设力度,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研究 和管理,提升学校的竞争力1.建立对行业和企业的调查制度,根据行业及企业的需要来设置专业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应组织教师下行业和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和企 业现在与未来的人才需求,分析服务地方经济需求的专业及人才数量。
通 过调研职业岗位对某一新专业的能力、知识、素质的要求,确定新专业的 建设方案;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将他们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分 析,进一步指导教学改革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设置上要请行业专家、 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计划修订,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仔细分 析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劳动力市场变化的情况,分析新 的经济增长点、人才的需求,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调整,使专业 设置及教学计划按照企业和社会人才培养要求去制定只有牢牢把握住职 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精诚合作,了解市场的需求,才能办岀特色, 才能培养岀高质量的得到社会认可的人才,进而让社会各方面来支持高等 职业教育,促进高等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开发校企合作课程, 改革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了使乌海市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乌海职业技术学院要 注重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满 足企业的需要,并且要注重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具体而言:一要积极开发 校企合作课程在开发时要围绕校企合作制定好课程标准,注重职业岗位 分析,做好课程整体设计、考核评价等;二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 改革。
学校要与企业密切协作,把教学活动与去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起来,探索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能充分调动学生潜能的新型教 学方法;三要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要加大力 度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得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和管理学生,尽 可能做到车间与教室一体,让学生毕业后真正做到零试用期就业3•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针对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当前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要聘请一些行业专家 和技术能人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这样做一是可以弥补学校实训课教师的 不足二是可以保证教师有较高的实践技能学校即使有“双师型”教师, 但是他们相对于企业的专家来讲,技术方面还是不够成熟,学校聘请这些 专家来做实训教师,可以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三是可以加强学校与 社会的联系由于从企业聘请来的兼职教师要么是企业的负责人,要么是 行业的精英,他们对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有很大帮助四是可以保持学 校师资结构的灵活性,有利于专业调整和提高学校办学效益从企业聘请 兼职教师可以改变学校教师的单一结构,如果把企业的部分车间搬入学 校,还可为学校创造很好的效益另一方面学院应立足培养现有师资,通 过相应的措施支持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习、顶岗锻炼,提高教师 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应鼓励专业教师考取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
三、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主动性,促使企业加强对校企合作 的管理乌海市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合理可行的就业准入制度,对绝大 多数工种推行准入,并制定企业员工培训方面的法律文件,强制推行上岗 持证制度和员工培训制度,进而促使企业主动与高职院校合作,加强对校 企合作的管理企业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办学活动政府要广泛宣传校企合作优秀 的企业,让他们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通过这些企业与院校合作的成功 事例,带动更多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办学活动合作企业一方面要主动 接受高职院校的教师到生产一线进行提高技能的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实 践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请高校教师来工作现场进行理论教学,从而 提高企业专业人员的理论水平企业还要尽可能地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 实习所需的设备和场所,让学生尽可能在现实的工作场所完成提高实践技 能的学习企业还应该选派能工巧匠和高技能的师傅担任高职院校的实训 指导教师,帮助学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为学院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发 挥重要作用第二,主动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校企合作的“双赢”应该是 双方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合作企业要把对专业的需求、对人才知识和技能 等多方面的需求信息及时反馈给高职院校,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调 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提供合理 可行的建议,促使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不断更新教 学理念,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有更扎实的现实依据,在课程设置、教学 模式等方面不断改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第三,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同提高职工素质为了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 和完成职工培训的任务,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都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高职院校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同时可以提供校内实训基地,来帮助企业训 练员工的基本技能;而企业则要有目的地开展岗中培训、现场教学因而 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各类培训计划,主动去找高职院 校合作,做到“按需培养”,这样做不但可以有效降低职工培训的成本, 而且由于培训更有针对性,使得培训质量也能得到较大的保证企业应该 把与高职院校共同合作培养人才作为企业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的、长期的 工作,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人事部门会同高职院校共同完成员工培 训计划的制定,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和优异性第四,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为了调动企业广大职工参与校企合作的 积极性,支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特别是鼓励有经验、技能高的职工勇于 去高职院校承担教学任务,企业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奖励为校企 合作工作做出贡献的部门及职工个人根据职工在校企合作方面所作贡献 的大小,奖励的方式可以有物质奖励,也可以有精神奖励,还可以有职务 晋升政校企合作是办好高职教育,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企业发展 乃至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搞好政校企合作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 方共同努力,政府起着倡导和推动作用,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实施的主 体,三方只有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才能使乌海市高职教育的政校企合作真 正深入发展,取得长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参考文献:[1] 费小平•构筑校企合作联盟,建立长效运行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 究,2010, (12).[2] 柯水云.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09, (3).[3] 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 等教育研究,2010, (3).[4] 喻忠恩.论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角色[J].职业技术教育,2009, (22).[5] 方桐清.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