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剧韵白声调单字音及两字组实验分析.pdf
14页29 京剧韵白声调单字音及两字组实验分析 许 征 0.引言 0.引言 0.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范围是京剧韵白“声韵调”之中的“调” ,不涉及“声”与“韵” 调是指声调,不包含语调的成份研究的内容包括单字调和声调格局,两字组连读调 0.2 调查对象 京剧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本文选取生中的老生、旦中的正旦(又称青衣)和老旦、净中的正净(又称铜锤花脸、黑头)作为调查对象因为老生、正旦、老旦、正净的念白全用韵白,所以适合本实验研究 0.3 主要术语解释 京剧韵白:京剧念白大体分为三种,即韵白、京白和怯口 “京白”接近于北京自然语言形态,但比自然语言更讲究韵律、节奏,具有朗诵的特点主要为部分丑、花旦、泼辣旦和娃娃生等脚色使用 “怯口”是指为突出某些剧中人的籍贯或渲染故事发生地的地方色彩所使用的方言,也称“方言白” ,如苏州白(简称苏白) 、四川白(简称川白) 、山西白、天津白等即是韵白是京剧念白的主要形式,它是根据徽调(徽剧前身) 、楚调(汉剧前身) 、昆曲等地方剧种的语言声调,并融入北京话的声调而形成的、颇具韵律性、节奏性和一定音乐性的特殊的舞台念白老生、小生、武生、正旦、老旦、正净、方巾丑等脚色大都使用这种念白方式。
1.前人研究简况 1.前人研究简况 早在京剧形成初期,一位署名观剧道人的人在他所创作的《极乐世界》自序中提到:二黄(京剧的初名)舞台讲究“楚音” 从行文中可知30许 征 所谓“楚音” 是指湖北方音 (1840)这篇自序不是关于京剧语音的专论,所以没有作进一步阐述,但已涉及到京剧语音问题,可看作是京剧语音研究之滥觞 1930 年代,齐如山先生在〈论戏剧之中州韵有统一语言之能力宜竭力保存之〉一文中认为, “中州韵”是皮黄(京剧早期之名)念白的正音,而不宜用“土音” 他对中州韵的解释是: “盖欲攻至九洲,豫州居中,与七州交界,故名中州所谓中州韵者,盖官音也 ” (1932)但中州韵到底是怎样的语音,未做具体描述其实齐如山提出皮黄以中州韵为正音的初衷是利用戏曲语音来规范、统一和普及中国语言,并没有找出京剧韵白的声调系统和规律 几乎与齐如山同时,张伯驹先生发表〈乱弹音韵辑要〉数篇,并与余叔岩联名印成一书该书为京剧的第一本韵书,旨在指导演唱该书将京剧韵分为“十三辙” ,字分尖团,调分阴、阳、上、去、入但也没有对调值进行描述,只是用文字标示调类 首先明确论述京剧韵白调类,并加以标示的是《戏学全书》 (许志豪、凌善清,1926) ,该书第二章《生角部·老生·念白》一节采用“四角点声”法进行标调。
这对京剧韵白声调研究无疑是一个进步,但因受其使用的标调法的制约,所以未能描绘出京剧老生韵白的调值 较早使用赵元任的“五度值”标调法为京剧韵白记录调值的是罗常培他在〈京剧中的几个音韵问题〉一文中,将京剧字音调值描写为:阴平 35,阳平 51,上声 55,去声 214;其根据是杜颖陶对“北剧”声调的文字描述: 京音大鼓八角鼓各种调子采用北平的四声,至于昆曲皮黄则不 然其阴平仿佛北平的阳平,阳平却仿佛北平的去声(有时尾音 一挑,好像北平的上声) ,上声却仿佛北平的阴平,去声则绝类 北平上声1 罗常培据此以“五度值”标调法标出了京剧韵白的四声调值,但他认为杜颖陶的上述描述“还得经过精密的审核,我们才能接受,所以在这里只能存而不论,留待以后研究” 这说明罗先生确实治学严谨,同时也说明罗先生对描述结果并没有充分的信心,有待做进一步研究 至此之后,姜可瑜、徐慕云、黄家衡、杨振淇等人也都使用“五度京剧韵白声调单字音及两字组实验分析 31 值”为京剧韵白声调标调值如表一: (表一)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杜颖陶,罗常培35 51 55 214 姜可瑜 44 42 24 212 徐慕云,黄家衡55 313 42 35 杨振淇 55 31 45 21 不难看出,上面几位学者所得出的结果差异比较悬殊,这不是因为“五度值”记调法不科学,而是因为当时记录调值主要是依据人耳的听觉,应对比较复杂的京剧韵白声调系统,听觉难免有所误差;完全依靠“口耳之学” ,很难对京剧韵白声调做出客观准确的描述。
使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的新时期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是依靠语音仪器对语音进行实验分析,记录过程由精确的仪器承担但是,实验语音学的研究对象,一段时期内主要集中在自然语言,很少涉及艺术语言直至 1988 年林焘发表〈京剧韵白声调初析〉3,实验语音学的方法才正式用于京剧韵白声调的研究,这表明京剧语音的研究方法有了一个重大的突破但是,由于客观的原因,林焘研究的语料还欠丰富,发音人是林焘本人,并非专业京剧演员,因此还需要作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2.实验设备及语料收集 2.实验设备及语料收集 2.1 实验设备 本研究所使用的实验设备包括硬件与软件两个部分硬件是一台奔腾 3 个人多媒体电脑;软件是“视窗 2000”操作系统下的语音分析软件“桌上语音工作室(专业版) ” (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石锋教授、南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朱思俞教授开发研制) 2.2 京剧韵白发音人 王则昭,女,79 岁,著名老生演员,谭派研究会会长,谭派创始人谭鑫培之子谭小培的亲传弟子本文中称之为“发音人王 1” 张克让,男,52 岁,国家一级演员,专工老生,为四大须生之首马派创始人马连良的封门弟子本文中称之为“发音人张” 32许 征 李经文,女,56 岁,国家一级演员,专工正旦,宗梅兰芳派。
本文中称之为“发音人李” 康万生,男,57 岁,国家一级演员,专工正净,宗裘盛戎派本文中称之为“发音人康” 王恩才,女,57 岁,国家二级演员,专工老旦,宗李多奎派本文中称之为“发音人王 2” 2.3.发音字表的设计 本文的发音字表一共有两组,分别是:单字表,两字组表发音字表中的每一个字或字组都是从京剧剧本2中选出来的单字表的构成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每个调类选取 10 个例字4,共 40 个例字;两字组表是由阴阳上去四声两两组合而成,一共 16 组, 每组选取 4 个两字词组,共 64 组 2.4 分析过程 “桌上语音工作室(专业版) ”可以将输入的语音进行图形化处理和数字化处理也就是可以分析得出语音的音高(基频) ,调长,音强等数据,同时可以以图形的方式(主要是基频曲线)进行表示,再经过语音分类与数据分类,最终可以得到这个发音人的声调格局 本文对单字调的分析结过包括调长、音高、五度值和声调格局图等内容,对两字组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五度值和变调现象 3.京剧韵白声调格局与单字调描述 3.京剧韵白声调格局与单字调描述 3.0 说明 京剧韵白单字调的实验结果分以下几项:平均音长(单位:毫秒) ,频率值(单位:赫兹)的变化(即,将音节平均取九个点,标出这些点的不同的频率值) ,五度值的变化(即,将音节平均取九个点,标出这些点的五度值) 、调值和声调格局图。
3.1 发音人王 1 (表二)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京剧韵白声调单字音及两字组实验分析 33 193ms 176 174 169 167 165 163 162 160 159 调型特征 五度值(T 值) 55 阴 平 高平调 4.9 4.8 4.6 4.5 4.4 4.3 4.2 4.1 4.1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240ms 120 120 118 116 114 112 108 104 102 调型特征 五度值(T 值) 21 阳平 低降调 1.9 1.9 1.8 1.7 1.6 1.4 1.1 0.9 0.7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255ms 128 131 135 138 143 146 150 156 158 调型特征 五度值(T 值) 35 上声 中升调 2.4 2.6 2.8 3.0 3.3 3.4 3.7 3.9 4.0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155ms 131 129 123 117 111 107 101 96 95 调型特征 五度值(T 值) 31 去声 中降调 2.6 2.5 2.1 1.8 1.4 1.1 0.6 0.2 0.2 3.2 发音人张 (表三)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286ms 172 171 169 168 167 168 167 167 163 调型特征 五度值(T 值) 55 阴 平 高平调 4.3 4.3 4.2 4.2 4.2 4.2 4.2 4.2 4.0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257ms 110 113 117 117 112 105 96 88 84 调型特征 五度值(T 值) 231 阳平 低降调 1.8 1.9 2.1 2.1 1.9 1.5 1.0 0.5 0.3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261ms 115 120 127 135 149 162 177 186 191 调型特征 五度值(T 值) 35 上声 中升调 2.0 2.3 2.6 3.0 3.5 4.0 4.5 4.8 4.9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34许 征 214ms 102 101 98 96 91 89 86 83 82 调型特征 五度值(T 值) 21 去声 低降调。
1.4 1.3 1.1 1.0 0.7 0.6 0.4 0.2 0.1 3.3 发音人李 (表四)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848ms 456 460 459 455 452 451 447 447 445 调型特征 五度值(T 值) 55 阴 平 高平调 4.5 4.6 4.5 4.5 4.5 4.4 4.4 4.4 4.4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813ms 321 345 369 364 339 309 281 259 247 调型特征 五度值(T 值) 341 阳平 中降调 2.5 2.9 3.3 3.2 2.8 2.2 1.7 1.2 0.9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673ms 380 386 387 389 400 418 442 464 486 调型特征 五度值(T 值) 45 上声 中升调 3.5 3.5 3.6 3.6 3.7 4.0 4.3 4.6 4.9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420ms 358 342 316 292 273 255 240 226 215 调型特征 五度值(T 值) 41 去声 中降调 3.1 2.8 2.4 1.9 1.5 1.1 0.8 0.4 0.2 3.4 发音人康 (表五)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260ms 306 306 297 297 297 297 297 297 297 调型特征 五度值(T 值) 55 阴 平 高平调 4.5 4.5 4.3 4.3 4.3 4.3 4.3 4.3 4.3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阳180ms 204 190 172 160 161 176 199 210 214 京剧韵白声调单字音及两字组实验分析 35 调型特征 五度值(T 值) 213 平 降升调 1.8 1.3 0.7 0.2 0.2 0.8 1.6 2.0 2.1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