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道萨蒂亚斯的人居环境理论体系讲座.ppt

6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5110748
  • 上传时间:2018-09-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03MB
  • / 6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类聚居学与道萨迪亚斯 1,道萨与人类聚居学的基本概念 道萨其人与人类聚居学的创立 社会现实的问题 古代文明的启示 专业研究的局限 2,人类聚居学的框架及主要理论观点 3,人类聚居学事务与道氏的规划实务 人类聚居学的研究启示,人类聚居学----道萨迪亚斯(Ekistics),创立--道萨迪亚斯.希腊建筑师. 希腊建筑师C.A.道萨迪亚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研究人类聚居的理论,又称城市居住规划学、人类环境生态学1965年在希腊雅典成立人类聚居学世界学会Ekistics:是道氏创造的一个词,根据希腊语中“家”和“定居”两个单词变化而来 初期,四十年代用来表示“居住”和“住宅”,后随着思想的逐步深入,赋予此词的含义也随之扩大,在六,七十年代的著作中,“Ekistics”既作为一个学科或一种专业的名称,也用来指人类居住的整个系统,Ekistics 英文意:The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 通常Human Settlement指所有类型的人类生活的地域空间,中文译为“人类聚居”, Ekistics 这门学科即称为“人类聚居学”,道氏生平及理想,C.A.Doxiadis(1913~1975) 1913年,出生于保加利亚的施泰因麦考斯(Steinmacaos) 1935毕业于雅典工科大学,获"建筑工程师"职称; 1936毕业于柏林--夏洛登保大学,获得工科博士学位. 1936担任大雅典地区的总规划师,负责首都雅典及周围地区的规划工作 1945-1950年,担任希腊规划和建设的负责工作,领导完成了全国约3000个村庄的重建. 1950因身患重病,离开政府机构,,1952年,重新回到希腊,创办道萨迪亚斯事务所,承接规划和建筑设计业务. 1950年代,创办"雅典人类聚居学研究中心"(Athens Center of Ekistics)和"雅典工学院"(Ah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从事人类聚居学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1955年,创办《人类聚居学》(Ekistics)杂志.该杂志一直发行至今,对促进全世界的人类聚居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 1963年7月,发起组织一次有关人类聚居问题的国际讨论会,希望这次会议能起到同“雅典会议”相同的划时代的影响.讨论会在希腊古城台劳斯举行,会后发表“台劳斯宣言".此后,每年举行一次台劳斯讨论会,直到1972年才停止. 1965年,在第三次台劳斯会议期间,倡议成立了世界人类聚居学会(World Society of Ekistics).这对扩大人类聚居学的影响起了很大作用. 1975年6月28日,在希腊病逝.,,1936-1951: 第一个阶段.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和规划管理人员,先后在希腊的规划建设部门担任各种行政负责工作. 50年代:第二个阶段,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和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实践工作.,,60年代初--逝世,第三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研究和创立人类聚居学的理论. 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道氏写出了20多部著作,并在希腊和西方其他国家的许多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同时经常应邀在美国和欧洲的许多著名大学讲学.在这些著述和演讲中,道氏以深邃的思辩力,独特的方法,系统地归纳整理了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思想,提出了许多法人深思的理论观点,最终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人类聚居学思想体系,从而使他在国际城市规划和城市科学研究领域中占有了很重要的地位.,学科产生的背景,感受--古希腊城市宜人的生活环境 问题--现代城市生活质量的日益恶化 反思——专业研究的局限 目标--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工业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可谓空前的显著。

      它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以及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另一方面对人类环境的破坏也极度严重,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并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建筑师们关心的仅仅是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空间形状,很少考虑人们在建筑中是否生活满意,工作只涉及城市中心区的纪念碑式的建筑和有钱人的住宅 “对于创造更好的人类生活环境只做出了微不足道的贡献” 城市规划仅涉及城市实体形态,而“没有成为一门科学,它主要是处理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城市问题的一种技巧,而没有能力去面对世界不同地区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问题”,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道萨迪斯( C.A.Doxiaodis )针对当时居住环境的恶化形势以及严重的城市化问题,阐明了两点认识: 一是社会对城市综合体的认识不够,只注意到了简单的城市概念, 二是现代科学导致的过度专业化使各方专家的研究彼此缺少关联,以致缺乏对城市环境的宏观和整体的考察当我们在处理聚居问题的过程中,在过度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时候,我们丢掉了建设聚居地的主要目的:人类的幸福,即人类通过与其它元素之间的平衡发展而获得幸福每一天,我们都在失去一些综合处理聚居问题的能力, 因为我们的专业越分越细;我们越无法从总体上理解聚居问题,也就越忘记了综合的必要性”。

      人类聚居已经不再能使居民们获得满足了.… … 从经济角度来看,许多居民无法在聚居中获得他们的基本需求,他们或是无家可归(如在加各答这类城市),或是住在质量极其低劣的房子里,全球的许多城市和所有乡村都是如此.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人”在城市中已经被遗忘了,许多小镇和乡村中的居民也逐步产生了遗弃之感. 从政治上看,新的社会形态和新的人群尚未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机构. 从技术的观点看,尽管当今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但大多聚居仍缺乏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设施. 从美学的观点看,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看看周围现存聚居的丑陋, --“城市恶梦” “人类聚居正在走向灾难”,,于是,道萨迪斯提出的建立一门以人类聚居环境为完整研究对象的综合学科—人类聚居学( Ekistics )的设想,便成为我们今天颇为重视的“人居环境学”( Science of Hunan Settlement )的源头 一门以建设美好人类生活环境为目的的学科---Ekistics,虽然道萨迪斯当时的提议很有价值,但当时的人们仍未意识到人类聚居问题的严重性即使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有过两次国际性的人居活动,但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巴西会议之后的事情,人类聚居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对人类聚居进行描述性的剖析: 分析聚居的基本特点,聚居之间的相互关系,聚居的演化过程,聚居中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

      ②对人类聚居基本规律的研究: 研究人类在生活居住方面的需要,聚居的成因,聚居的结构、形式和密度,以及对未来城市的影响和预测 ③研究制定人类聚居建设的计划、方针、政策和工作步骤人类聚居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研究对象--是一门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human srttlement)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注重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 目的: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创造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建筑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仅仅各自研究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侧面, 而人类聚居学则要吸收上述各学科的成果,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类聚居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 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体系和方法,了解和掌握人类聚居的发展规律; 一方面要解决人类聚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创造出良好的人类生活环境只有通过对人类聚居整体的研究,对人类聚居内部各个部分各方面之间关系的研究,才有可能真正地理解人类聚居的规律,从而才有可能创造一个符合人类需要的社会环境 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方面,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而不能如城市规划,地理学,社会学那样只是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个部分或是某个侧面,1,定义,道氏的阐述: “人类聚居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活而使用或建造的任何类型的场所,它们可以是天然形成的(如洞穴),也可以是人工建造的(如房屋);可以是临时性的(如帐篷),也可以是永久性的(如花岗石的庙宇);可以是简单的构筑物(如乡下孤立的农房),也可以是复杂的综合体(如现代的大都市)。

      人类聚居实际上指的是我们的生活系统. 它包括了各种类型的聚落,从简单的遮蔽物到巨大的城市,从一个村庄或城镇的建成区到人们获取木材的森林,从聚落本身到其跨越陆地和水域的联系系统. 由于我们无法以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来识别我们的生活系统.所以可视其为人类聚居的系统,以形象地反应出我们的生活人类聚居的组成,“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在这里,‘人类’这个词限定了聚居的德类型(是人的而不是动物的),同时又传达了这样一个含义,即人类聚居必须使人得到满足据此,人类聚居由两部分组成:内容,容器”,内容,单个的人以及又人组成的社会; 容器,即又自然的或人工的元素所组成的有形聚落及其周围环境,2,分类,根据人类聚居的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各单元间大致呈1:7的比例关系),人类聚居系统划分成15级层次单位:个人、居室、住宅、 住宅组团、 小型邻里、邻里、集镇、城市、大城市、大都会、城市组团、大城市群区、城市地区、城市洲、全球城市这15级单位上下互相联系构成人类聚居系统,要想解决各层次中的问题,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研究 各人类聚居单元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第一层次:个人~邻里—小规模的人类聚居 第二层次:城镇~大城市—中等规模 第三层次:小型城市连绵区~普世城--大规模的人类聚居 最小单元—单个人体 整个人类聚居系统—普世城,3,人类聚居的构成要素,人类聚居主要是指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人类生活环境。

      人类聚居学认为人类聚居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 自然界(Nature) 人(Man) 社会(Society) 建筑物(Shells) 联系网络(Network) 人类聚居学研究上述五项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指整体的自然环境,是聚居产生 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 人类: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 社会:指人类相互交往的体系; 建筑:指作为人类及其功能和活动提 供庇护所的所有构筑物; 支持网络:指所有人工和自然的联系 系统,其服务于聚落并将 聚落联为整体,如道路、 供水和排水系统、发电和 输电设备、通讯设备、以 及经济、法律、教育、和 行政体系等 ---应当注重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正是这些关系才使人类聚居得以生存”,,归纳看: 1,人类聚居是地球上可供人类生活直接使用的,任何形式的,有形的实体环境; 2,人类聚居不仅是有形的聚落本身,也包括了聚落周围的自然环境; 3,人类聚居还包括了人类及其活动,以及由人类及其活动所构成的社会总之,只要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聚居;人类聚居实际上就是整个人类世界本身 五种元素相互联系,便形成人类聚居 人类聚居有大有小,整个世界是一个人类聚居,一个城市是一个人类聚居,城市中的一幢住宅是一个人类聚居,一块平整过的栖息之地也是一个人类聚居。

      人类聚居就是人类为了自身所做出的地域安排,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其主要目的是满足人类生存的需求,… …” ——《为人类聚居而行动》,一切为了人的思想是道氏人类聚居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三,人类聚居的基本事实分析,几种分析方法: 静态的分析 动态的分析 聚居病理分析,,(一)静态分析,1,聚居的分类 按人口规模分--大型聚居,小型聚居 按永久程度分--临时性聚居,永久性聚居 按聚居形成的方式分--自然形成的聚居,规划建成的聚居 按聚居地功能和性质分--乡村型聚居,城市型聚居,几个数据: 根据雅典人类聚居研究中心的研究: 1960年全球共有14092200个人类聚落,聚居占地面积358000k㎡ 以2000人的规模为分界线,当时世界上城市型聚居92200个,人口13.35亿,占地62%;乡村型聚居144000000个,人口16.25亿,占地38%,乡村型聚居,居民生活依赖于自然,通常从事种植,养殖或采伐业; 聚居规模较小,且是内向的; 一般不经过规划,是自然生长发展的; 通常就是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社区基本类型 游牧聚居(临时性聚居)、半游牧(或半永久)、独户永久性聚居(如家庭牧场)、复合永久性牧场(村庄)、半城半村式聚居(城乡结合型中心)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