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共8页).doc
7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教材分析本学期共六个单元:第一单元 机械运动教材分析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时间的测量 单位:秒(S)、分、时, 1h=60min=3600s,1s=1/60 min=1/3600 h,1min=60s 4、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第四节、平均速度1、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3、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4、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第二单元 声现象教材分析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交谈;4、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5、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6、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4、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第三节 声的利用1、声可以传递信息(应用:回声定位、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2、声可以传递能量(应用:清洗钟表、去除人体内胆结石)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3、控制(减弱)噪声的途径:(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2)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过程中)(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第三单元物态变化教材分析第一节、温度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 单位: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第二节、熔化和凝固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 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②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第三节、汽化和液化:① 汽化:蒸 发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沸腾体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 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第四节、升华和凝华: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第四章 光现象教材分析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1、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都称为光源2、光源的分类:按来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光线: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许多光线在一起称为光束⑴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标明光的传播方向⑵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人们假想的物理模型。
三、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1、影子的形成:2、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3、小孔成像:物体上的光线穿过小孔射到光屏上所成的像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物体离小孔越近,光屏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就越大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挖掘队利用激光准直挖掘隧道、士兵射击瞄准、站队时队列排直、木工检查木块是否平直等四、光的传播速度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用符号c表示,c=3108m/s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在真空中相差不多,也近似为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2/33、光年:指的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光年是距离单位,1光年=9.461015m第二节、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在分界面处有一部分光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所有的物体表面都反射光,人眼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由于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了人眼二、光的反射定律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三、镜面反射和镜面反射:1、镜面反射:射到光滑镜面上的平行光线经反射后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向着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使我们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左右相反即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反射定律第四节、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光人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二、光的折射规律1、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居于法线两侧⑴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⑶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即光线方向颠倒时,光的传播路径不变2、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此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零。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由于折射使水中鱼的位置“升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2、如果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则看到的比实际物体要高3、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往脸盆中倒水,看起来盆底深度变浅;潜入水中的人看岸边的人变高;从厚玻璃砖后看到钢笔“错位”第五节、光的色散一、色散: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它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天上的彩虹就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中的小水珠时发生色散而形成的色散现象表明: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第二,不同的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各种单色光的偏折程度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二、色光的混合: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将这三种色光混合在一起就成了白色光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将这三种颜料混合可以调出自然界的所有颜色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而两种颜料的混合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三、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若某透明物体能让全部色光透过,则它是无色的;若某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它是白色的;若某物体不反射任何色光,则它是黑色的。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教材分析第一节 透镜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教材首先通过两幅插图,介绍透镜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眼镜、放大镜镜片就是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的镜头也都由透镜组成的二)焦点和焦距焦点和焦距是表征透镜特性的基本物理量要根据实验现象使学生了解凸透镜的焦点、焦距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二)投影仪投影仪、幻灯机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三)放大镜放大镜就是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也是课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