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ppt

61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91998447
  • 上传时间:2024-09-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37MB
  • / 6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七章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萜类和挥发油 本章内容第一节 萜类  第一节 萜类          第二节 挥发油 第二节 挥发油 概述概述理化性质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提取分离 第一节 萜类 一、概一、概 述述: : 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异戊而成,基本碳架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结构特征的化合物开链萜烯分二烯单位结构特征的化合物开链萜烯分子式具有(C子式具有(C55HH88))n n通式萜类化合物多通式萜类化合物多数具有双键、共轭双键、甲基、偕二甲基数具有双键、共轭双键、甲基、偕二甲基等许多是含氧衍生物,如醇、酮、醛、等许多是含氧衍生物,如醇、酮、醛、酸、酯及苷,其次还有含氮的衍生物,少酸、酯及苷,其次还有含氮的衍生物,少量含硫的衍生物量含硫的衍生物 二、生源二、生源二、生源二、生源 异戊二烯法则异戊二烯法则: : 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异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或其衍生物戊二烯的聚合体或其衍生物。

      异戊二烯异戊二烯 § 将一些天然萜类物质(柠檬烯)的蒸汽经氮将一些天然萜类物质(柠檬烯)的蒸汽经氮气稀释后,在低压下通过灼热的铂丝网时,均能气稀释后,在低压下通过灼热的铂丝网时,均能产生得率很高的异戊二烯;反之将异戊二烯加热产生得率很高的异戊二烯;反之将异戊二烯加热到到280℃280℃时,每二分子异戊二烯可发生反应生成时,每二分子异戊二烯可发生反应生成二戊烯(单萜)后来随着对萜类化学研究的深二戊烯(单萜)后来随着对萜类化学研究的深入表明,许多萜类化合物的碳架结构无法用异戊入表明,许多萜类化合物的碳架结构无法用异戊二烯的基本单元来划分二烯的基本单元来划分 § §HOOC-CH2-C-CH3-CH2-CH2OHCH3OH甲甲戊二羟酸戊二羟酸戊二羟酸戊二羟酸 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类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碳原子数碳原子数碳原子数碳原子数存在形式存在形式存在形式存在形式单萜单萜单萜单萜10 10 挥发油挥发油挥发油挥发油倍半萜倍半萜倍半萜倍半萜   1515    挥发油挥发油挥发油挥发油二萜二萜二萜二萜   2020树脂、苦味素、植物醇树脂、苦味素、植物醇树脂、苦味素、植物醇树脂、苦味素、植物醇二倍半萜二倍半萜二倍半萜二倍半萜2525海绵、植物病菌、昆虫代谢物海绵、植物病菌、昆虫代谢物海绵、植物病菌、昆虫代谢物海绵、植物病菌、昆虫代谢物三萜三萜三萜三萜3030皂苷、树脂、植物乳汁皂苷、树脂、植物乳汁皂苷、树脂、植物乳汁皂苷、树脂、植物乳汁四萜四萜四萜四萜   4040植物胡萝卜素植物胡萝卜素植物胡萝卜素植物胡萝卜素多萜多萜多萜多萜7×107×103 3~~~~3×103×105 5橡胶、硬橡胶橡胶、硬橡胶橡胶、硬橡胶橡胶、硬橡胶 (一一) 单萜单萜 单萜(单萜(monoterpenoidsmonoterpenoids)的)的基本碳架由10个碳原子构成,即即2 2个异戊二烯单位,个异戊二烯单位,多是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多具有较强的香多是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多具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是医药、食品及化妆品工气和生物活性,是医药、食品及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业的重要原料 一一般般按按其其结结构构中中的的碳碳环环数数目目分分类类,,可可分分为为无无环环、、单单环环、、双双环环及及三三环环等等结结构构种种类类也有依据单萜的含氧官能团分类的也有依据单萜的含氧官能团分类的 1.链状单萜(链状单萜(acyclic monoterpenoid))  香叶醇 香叶醇 香叶醇 香叶醇 香橙醇香橙醇香橙醇香橙醇香叶醇也叫牻牛儿醇,玫瑰油、香叶天竺葵香叶醇也叫牻牛儿醇,玫瑰油、香叶天竺葵油中均含有此成分,与香橙醇互为几何异构油中均含有此成分,与香橙醇互为几何异构体都是香料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原料.体都是香料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原料.         无环单萜代表化合物 柠檬醛柠檬醛  柠檬醛存在于植物的挥发油中,其中在柠檬草柠檬醛存在于植物的挥发油中,其中在柠檬草柠檬醛存在于植物的挥发油中,其中在柠檬草柠檬醛存在于植物的挥发油中,其中在柠檬草油、川桂叶油和樟叶油中含量较高,多在油、川桂叶油和樟叶油中含量较高,多在油、川桂叶油和樟叶油中含量较高,多在油、川桂叶油和樟叶油中含量较高,多在70707070%以上。

      %以上有一对顺反异构体,反式为有一对顺反异构体,反式为有一对顺反异构体,反式为有一对顺反异构体,反式为αααα型,又称香叶醛,顺型,又称香叶醛,顺型,又称香叶醛,顺型,又称香叶醛,顺式为式为式为式为ββββ型,又称橙花醛它们通常混合共存,但以型,又称橙花醛它们通常混合共存,但以型,又称橙花醛它们通常混合共存,但以型,又称橙花醛它们通常混合共存,但以反式柠檬醛为主反式柠檬醛为主反式柠檬醛为主反式柠檬醛为主 α α型柠檬醛    β型柠檬醛 2.2. 环状单萜 环状单萜①①薄荷烷型薄荷烷型常见的化合物有:常见的化合物有:常见的化合物有:常见的化合物有: 柠檬烯柠檬烯柠檬烯柠檬烯 薄荷酮薄荷酮薄荷酮薄荷酮 辣薄荷酮辣薄荷酮辣薄荷酮辣薄荷酮 桉油精桉油精桉油精桉油精 ②环香叶烷型§存在于藏红花中柱头中的藏红花苷,用酸存在于藏红花中柱头中的藏红花苷,用酸水解脱水可得到藏红花醛,氧化可得到环水解脱水可得到藏红花醛,氧化可得到环柠檬醛 ③卓酚酮型§碳架结构不符合碳架结构不符合异戊二烯规则,有一个七元环的基本结构,存在于崖柏和罗汉柏的心材。

      (2)双环单萜 芍药苷是芍药(芍药苷是芍药(芍药苷是芍药(芍药苷是芍药(Paeonia albifloraPaeonia albiflora)根中的)根中的)根中的)根中的蒎烷单萜苷,在芍药中还有白芍药苷、新芍药苷、蒎烷单萜苷,在芍药中还有白芍药苷、新芍药苷、蒎烷单萜苷,在芍药中还有白芍药苷、新芍药苷、蒎烷单萜苷,在芍药中还有白芍药苷、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结构类似的苷,多具有镇静、镇苯甲酰芍药苷等结构类似的苷,多具有镇静、镇苯甲酰芍药苷等结构类似的苷,多具有镇静、镇苯甲酰芍药苷等结构类似的苷,多具有镇静、镇痛、抗炎活性痛、抗炎活性痛、抗炎活性痛、抗炎活性             芍药苷       芍药苷             樟脑樟脑是最重要的萜酮之一,我国产的是最重要的萜酮之一,我国产的是最重要的萜酮之一,我国产的是最重要的萜酮之一,我国产的天然樟脑产量占世界第一位樟脑在医药上天然樟脑产量占世界第一位樟脑在医药上天然樟脑产量占世界第一位樟脑在医药上天然樟脑产量占世界第一位樟脑在医药上主要用做刺激剂和强心剂,还有局部刺激作主要用做刺激剂和强心剂,还有局部刺激作主要用做刺激剂和强心剂,还有局部刺激作主要用做刺激剂和强心剂,还有局部刺激作用和防腐作用,可用于神经痛、炎症及跌打用和防腐作用,可用于神经痛、炎症及跌打用和防腐作用,可用于神经痛、炎症及跌打用和防腐作用,可用于神经痛、炎症及跌打损伤。

      损伤      龙脑龙脑即中药冰片,又称即中药冰片,又称即中药冰片,又称即中药冰片,又称““““樟醇樟醇樟醇樟醇””””,是樟脑的还,是樟脑的还,是樟脑的还,是樟脑的还原产物龙脑是白色片状结晶,有升华性不但有原产物龙脑是白色片状结晶,有升华性不但有原产物龙脑是白色片状结晶,有升华性不但有原产物龙脑是白色片状结晶,有升华性不但有发汗、兴奋、镇痉和防止腐蚀等作用,还有显著的发汗、兴奋、镇痉和防止腐蚀等作用,还有显著的发汗、兴奋、镇痉和防止腐蚀等作用,还有显著的发汗、兴奋、镇痉和防止腐蚀等作用,还有显著的抗氧功能,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抗氧功能,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抗氧功能,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抗氧功能,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良药苏冰滴丸的主要成分就是冰片此外,它还的良药苏冰滴丸的主要成分就是冰片此外,它还的良药苏冰滴丸的主要成分就是冰片此外,它还的良药苏冰滴丸的主要成分就是冰片此外,它还是香料工业的主要原料是香料工业的主要原料是香料工业的主要原料是香料工业的主要原料 (二) 环烯醚萜及其苷类(二) 环烯醚萜及其苷类 1 1 1 1、、、、环烯醚萜苷环烯醚萜苷 它是一类特殊的单萜,多与糖结合形成苷。

      它是一类特殊的单萜,多与糖结合形成苷它是一类特殊的单萜,多与糖结合形成苷它是一类特殊的单萜,多与糖结合形成苷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中药中分布较广,在玄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中药中分布较广,在玄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中药中分布较广,在玄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中药中分布较广,在玄参科、茜草科、唇形科及龙胆科中较为常见,有科、茜草科、唇形科及龙胆科中较为常见,有科、茜草科、唇形科及龙胆科中较为常见,有科、茜草科、唇形科及龙胆科中较为常见,有多种生理活性(利胆、健胃、降糖、抗菌消炎多种生理活性(利胆、健胃、降糖、抗菌消炎多种生理活性(利胆、健胃、降糖、抗菌消炎多种生理活性(利胆、健胃、降糖、抗菌消炎等),目前发现的已达等),目前发现的已达等),目前发现的已达等),目前发现的已达900900900900余种     栀子苷栀子苷存在于栀子(存在于栀子(存在于栀子(存在于栀子(GardeniaGardenia    jasminoidesjasminoides))))中,为其中的主要成分,与栀子的清热泻火及治中,为其中的主要成分,与栀子的清热泻火及治中,为其中的主要成分,与栀子的清热泻火及治中,为其中的主要成分,与栀子的清热泻火及治疗肾炎水肿作用有一定的关系,且有一定泻下作疗肾炎水肿作用有一定的关系,且有一定泻下作疗肾炎水肿作用有一定的关系,且有一定泻下作疗肾炎水肿作用有一定的关系,且有一定泻下作用,其苷元京尼平(用,其苷元京尼平(用,其苷元京尼平(用,其苷元京尼平(genipingenipin)具有显著的促进)具有显著的促进)具有显著的促进)具有显著的促进胆汁分泌活性。

      胆汁分泌活性胆汁分泌活性胆汁分泌活性栀子苷栀子苷 梓醇是地黄(是地黄(是地黄(是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Rehmannia glutinosa)降血)降血)降血)降血糖的有效成分,并有较好的利尿及迟缓性糖的有效成分,并有较好的利尿及迟缓性糖的有效成分,并有较好的利尿及迟缓性糖的有效成分,并有较好的利尿及迟缓性泻下作用泻下作用泻下作用泻下作用梓醇梓醇 2 2、裂环环烯醚萜苷、裂环环烯醚萜苷、裂环环烯醚萜苷、裂环环烯醚萜苷 龙胆苦苷属于裂环环烯醚萜苷,在龙胆及獐龙胆苦苷属于裂环环烯醚萜苷,在龙胆及獐龙胆苦苷属于裂环环烯醚萜苷,在龙胆及獐龙胆苦苷属于裂环环烯醚萜苷,在龙胆及獐牙菜(青叶胆)等植物中均有存在,是龙胆的主牙菜(青叶胆)等植物中均有存在,是龙胆的主牙菜(青叶胆)等植物中均有存在,是龙胆的主牙菜(青叶胆)等植物中均有存在,是龙胆的主要有效成分和苦味成分,味极要有效成分和苦味成分,味极要有效成分和苦味成分,味极要有效成分和苦味成分,味极苦苦,将其稀释至,将其稀释至,将其稀释至,将其稀释至1:120001:12000的水溶液,仍有显著苦味。

      龙胆苦苷在氨的水溶液,仍有显著苦味龙胆苦苷在氨的水溶液,仍有显著苦味龙胆苦苷在氨的水溶液,仍有显著苦味龙胆苦苷在氨的作用下可转化成龙胆碱的作用下可转化成龙胆碱的作用下可转化成龙胆碱的作用下可转化成龙胆碱龙胆苦苷龙胆苦苷龙胆苦苷龙胆苦苷   龙胆碱  龙胆碱  龙胆碱  龙胆碱     倍半萜类的基本碳架由倍半萜类的基本碳架由15个碳原子构个碳原子构成,即成,即3个异戊二烯单位,大多与单萜类共个异戊二烯单位,大多与单萜类共存于植物挥发油内,是挥发油高沸程存于植物挥发油内,是挥发油高沸程((250℃—280℃)的主要组分,也有低沸)的主要组分,也有低沸点的固体倍半萜的含氧衍生物多有较强点的固体倍半萜的含氧衍生物多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倍半萜活性一般强于的香气和生物活性,倍半萜活性一般强于单萜,是医药、食品、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单萜,是医药、食品、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三三) )倍半萜倍半萜(sesquiterpenoids)         倍半萜类倍半萜类化合物多按其结构中的碳环数目分化合物多按其结构中的碳环数目分化合物多按其结构中的碳环数目分化合物多按其结构中的碳环数目分类,可分为无环(开链)、单环、双环、三环及类,可分为无环(开链)、单环、双环、三环及类,可分为无环(开链)、单环、双环、三环及类,可分为无环(开链)、单环、双环、三环及四环等结构种类。

      四环等结构种类四环等结构种类四环等结构种类 1.1.1.1.链状倍半萜链状倍半萜链状倍半萜链状倍半萜 金合欢醇:存在于金合欢花油、橙花油、香茅中金合欢醇:存在于金合欢花油、橙花油、香茅中金合欢醇:存在于金合欢花油、橙花油、香茅中金合欢醇:存在于金合欢花油、橙花油、香茅中橙花醇:又称苦橙油醇,具有苹果香,是橙花油中   橙花醇:又称苦橙油醇,具有苹果香,是橙花油中   橙花醇:又称苦橙油醇,具有苹果香,是橙花油中   橙花醇:又称苦橙油醇,具有苹果香,是橙花油中   的主要成分之一的主要成分之一的主要成分之一的主要成分之一 2. 2. 2. 2.环状倍半萜环状倍半萜环状倍半萜环状倍半萜 青蒿素:系从中药青蒿青蒿素:系从中药青蒿青蒿素:系从中药青蒿青蒿素:系从中药青蒿( ( ( (菊科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上部分) ) ) )中分离得到的倍半萜中分离得到的倍半萜中分离得到的倍半萜中分离得到的倍半萜内酯过氧化物,为抗恶性疟疾内酯过氧化物,为抗恶性疟疾内酯过氧化物,为抗恶性疟疾内酯过氧化物,为抗恶性疟疾有效成分。

      但水中溶解度差,有效成分但水中溶解度差,有效成分但水中溶解度差,有效成分但水中溶解度差,后制成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后制成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后制成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后制成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钠、蒿甲醚等衍生物用于临床钠、蒿甲醚等衍生物用于临床钠、蒿甲醚等衍生物用于临床钠、蒿甲醚等衍生物用于临床 青蒿素青蒿素            双氢青蒿素(半合成)双氢青蒿素(半合成)  青蒿素研究起因§       20世纪世纪60年代初,美国在东南亚发动侵年代初,美国在东南亚发动侵越战争,恶性疟疾严重影响了美军和越军的越战争,恶性疟疾严重影响了美军和越军的战斗力,应越南政府的要求,在周恩来总理战斗力,应越南政府的要求,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由国家科委与总后勤部牵头,卫的指示下,由国家科委与总后勤部牵头,卫生部、原化工部、国防科委、中国科学院参生部、原化工部、国防科委、中国科学院参加,共同组成加,共同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以此项代号为以此项代号为“523任务任务”,于,于1969年开始年开始研制 青蒿素的发明 §            共调查民间秘方共调查民间秘方共调查民间秘方共调查民间秘方1 1万多个,实验室广筛中草药万多个,实验室广筛中草药万多个,实验室广筛中草药万多个,实验室广筛中草药50005000余种和化合物余种和化合物余种和化合物余种和化合物4 4万多个。

      万多个§      1971      1971年年年年1010月终于在经历大量失败后取得中药青月终于在经历大量失败后取得中药青月终于在经历大量失败后取得中药青月终于在经历大量失败后取得中药青蒿抗疟筛选的成功蒿抗疟筛选的成功蒿抗疟筛选的成功蒿抗疟筛选的成功§      1972      1972年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年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年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年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命名为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命名为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命名为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l00%l00%§      1973      1973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              青蒿素是具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青蒿素是具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青蒿素是具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青蒿素是具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正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全新结构类型的抗疟药。

      这充正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全新结构类型的抗疟药这充正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全新结构类型的抗疟药这充正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全新结构类型的抗疟药这充分说明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医药学确有精华,经过分说明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医药学确有精华,经过分说明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医药学确有精华,经过分说明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医药学确有精华,经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是可以为丰富世界医学做出继承发扬、发掘提高,是可以为丰富世界医学做出继承发扬、发掘提高,是可以为丰富世界医学做出继承发扬、发掘提高,是可以为丰富世界医学做出重要贡献的重要贡献的重要贡献的重要贡献的 二萜类二萜类(diterpenoids)(diterpenoids)(diterpenoids)(diterpenoids)是由是由是由是由4 4 4 4个异戊二烯个异戊二烯个异戊二烯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单位构成、含单位构成、含单位构成、含2020202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是高是高是高是高等植物的普遍成分,它们形成树脂,尤其是针等植物的普遍成分,它们形成树脂,尤其是针等植物的普遍成分,它们形成树脂,尤其是针等植物的普遍成分,它们形成树脂,尤其是针叶树树脂中的主要部分。

      叶树树脂中的主要部分叶树树脂中的主要部分叶树树脂中的主要部分 多数二萜烯都呈现有两个或三个环的环状多数二萜烯都呈现有两个或三个环的环状多数二萜烯都呈现有两个或三个环的环状多数二萜烯都呈现有两个或三个环的环状结构在无环的二萜烯中叶绿醇是最重要的组结构在无环的二萜烯中叶绿醇是最重要的组结构在无环的二萜烯中叶绿醇是最重要的组结构在无环的二萜烯中叶绿醇是最重要的组分,它是非常丰富的叶绿素分子的一部分分,它是非常丰富的叶绿素分子的一部分分,它是非常丰富的叶绿素分子的一部分分,它是非常丰富的叶绿素分子的一部分 (四四) ) 二萜类二萜类 1. 1.链状二萜链状二萜 植物醇植物醇, ,与叶绿素分子中的卟啉与叶绿素分子中的卟啉 ( (卟啉卟啉) ) 结合成酯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曾作为合结合成酯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曾作为合成维生素成维生素E E、、K1K1的原料 维生素维生素A1 动物生长所必须的,人体缺乏它,会导致夜盲症食物中含胡罗卜素,可以在体内分解为维生素A,胡罗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2.2.环状二萜环状二萜 双环二萜双环二萜   以含氧衍生物为主。

      多为右松脂烷和松香烷   以含氧衍生物为主多为右松脂烷和松香烷   以含氧衍生物为主多为右松脂烷和松香烷   以含氧衍生物为主多为右松脂烷和松香烷型,是合成聚酯或聚酰胺类塑料的原料型,是合成聚酯或聚酰胺类塑料的原料型,是合成聚酯或聚酰胺类塑料的原料型,是合成聚酯或聚酰胺类塑料的原料 二萜内酯是一类活性很强的成分银杏内酯二萜内酯是一类活性很强的成分银杏内酯二萜内酯是一类活性很强的成分银杏内酯二萜内酯是一类活性很强的成分银杏内酯是是是是银杏叶及根皮银杏叶及根皮银杏叶及根皮银杏叶及根皮的苦味成分,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的苦味成分,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的苦味成分,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的苦味成分,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有效成分病的主要有效成分病的主要有效成分病的主要有效成分                         R1     R2     R3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A    OH     H       H银杏内酯银杏内酯B     OH    OH     H银杏内酯银杏内酯C     OH    OH    OH银杏内酯银杏内酯M      H      OH    OH银杏内酯银杏内酯J      OH     H      OH §              从银杏中可以提取出从银杏中可以提取出从银杏中可以提取出从银杏中可以提取出160160多种有效的药用成多种有效的药用成多种有效的药用成多种有效的药用成份。

      银杏最重要的提取物是银杏内酯与黄酮醇银杏最重要的提取物是银杏内酯与黄酮醇银杏最重要的提取物是银杏内酯与黄酮醇银杏最重要的提取物是银杏内酯与黄酮醇在防治心血管病、抗老防衰、保护肌肤、抗癌、在防治心血管病、抗老防衰、保护肌肤、抗癌、在防治心血管病、抗老防衰、保护肌肤、抗癌、在防治心血管病、抗老防衰、保护肌肤、抗癌、抗菌、抗过敏和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非常抗菌、抗过敏和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非常抗菌、抗过敏和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非常抗菌、抗过敏和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非常神奇的功效,给威胁人类健康的高血压、冠心病、神奇的功效,给威胁人类健康的高血压、冠心病、神奇的功效,给威胁人类健康的高血压、冠心病、神奇的功效,给威胁人类健康的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筑起一道天然屏障脑血管病筑起一道天然屏障脑血管病筑起一道天然屏障脑血管病筑起一道天然屏障§              因此,银杏开发风靡世界,全球兴起银杏热,因此,银杏开发风靡世界,全球兴起银杏热,因此,银杏开发风靡世界,全球兴起银杏热,因此,银杏开发风靡世界,全球兴起银杏热,如银杏叶片提取物被法国、德国列为降血压特效如银杏叶片提取物被法国、德国列为降血压特效如银杏叶片提取物被法国、德国列为降血压特效如银杏叶片提取物被法国、德国列为降血压特效药、天然药品;被日本列为抗衰老、治老年痴呆药、天然药品;被日本列为抗衰老、治老年痴呆药、天然药品;被日本列为抗衰老、治老年痴呆药、天然药品;被日本列为抗衰老、治老年痴呆症特效药品。

      国家科委也将银杏的研究开发列入症特效药品国家科委也将银杏的研究开发列入症特效药品国家科委也将银杏的研究开发列入症特效药品国家科委也将银杏的研究开发列入“ “八五八五八五八五”“”“九五九五九五九五” ”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很多新近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很多新近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很多新近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很多新近的研究集中在一类醇溶性萜类上,其中最重要的的研究集中在一类醇溶性萜类上,其中最重要的的研究集中在一类醇溶性萜类上,其中最重要的的研究集中在一类醇溶性萜类上,其中最重要的是银杏苦内酯和白果内酯这些仅存于银杏中的是银杏苦内酯和白果内酯这些仅存于银杏中的是银杏苦内酯和白果内酯这些仅存于银杏中的是银杏苦内酯和白果内酯这些仅存于银杏中的成份对脑部增加血液循环、降低血粘、减少炎症成份对脑部增加血液循环、降低血粘、减少炎症成份对脑部增加血液循环、降低血粘、减少炎症成份对脑部增加血液循环、降低血粘、减少炎症时的血管损伤有明显的疗效时的血管损伤有明显的疗效时的血管损伤有明显的疗效时的血管损伤有明显的疗效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树皮是分离得到的具有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树皮是分离得到的具有八元碳环的三环二萜成分,具有良好的抗八元碳环的三环二萜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白血病、抗肿瘤活性。

      白血病、抗肿瘤活性 多为五元环,代表性的三萜类为角鲨烯,它被多为五元环,代表性的三萜类为角鲨烯,它被多为五元环,代表性的三萜类为角鲨烯,它被多为五元环,代表性的三萜类为角鲨烯,它被认为是许多三萜烯(如乌散烷、齐墩果烷、羽扇认为是许多三萜烯(如乌散烷、齐墩果烷、羽扇认为是许多三萜烯(如乌散烷、齐墩果烷、羽扇认为是许多三萜烯(如乌散烷、齐墩果烷、羽扇烷)的先质角鲨烯有微弱香气,在生物体内可烷)的先质角鲨烯有微弱香气,在生物体内可烷)的先质角鲨烯有微弱香气,在生物体内可烷)的先质角鲨烯有微弱香气,在生物体内可转化为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角鲨烯角鲨烯( (五五) )三萜类三萜类 (六)四萜和多萜β-胡萝卜素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在动物和人体内酶的催化下能氧化成维生素A1,因此是一种前维生素 三.理化性质 ( ( ( (一一一一) ) ) )性状性状性状性状 低分子量的萜类化合物如单萜、倍半萜多为具有特殊香低分子量的萜类化合物如单萜、倍半萜多为具有特殊香低分子量的萜类化合物如单萜、倍半萜多为具有特殊香低分子量的萜类化合物如单萜、倍半萜多为具有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具有挥发性;分子量较高的萜类化合物多为气的油状液体,具有挥发性;分子量较高的萜类化合物多为气的油状液体,具有挥发性;分子量较高的萜类化合物多为气的油状液体,具有挥发性;分子量较高的萜类化合物多为白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白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白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白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不具挥发性,味极苦,又称苦味素。

      不具挥发性,味极苦,又称苦味素不具挥发性,味极苦,又称苦味素不具挥发性,味极苦,又称苦味素大多数具有手性碳大多数具有手性碳大多数具有手性碳大多数具有手性碳, , , ,有光学活性有光学活性有光学活性有光学活性 (二)溶解性(二)溶解性(二)溶解性(二)溶解性: : : : 萜类化合物难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醇、易溶解于乙醚萜类化合物难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醇、易溶解于乙醚萜类化合物难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醇、易溶解于乙醚萜类化合物难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醇、易溶解于乙醚, , , ,氯仿氯仿氯仿氯仿, , , ,乙酸乙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乙酸乙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乙酸乙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乙酸乙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 (二二)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1.1.1.1.双键及羰基加成反应双键及羰基加成反应双键及羰基加成反应双键及羰基加成反应  双键可  双键可  双键可  双键可与卤化氢、溴、亚硝酰氯等加成;与卤化氢、溴、亚硝酰氯等加成;与卤化氢、溴、亚硝酰氯等加成;与卤化氢、溴、亚硝酰氯等加成;  羰基可与亚硫酸氢钠、硝酸苯肼等加成。

        羰基可与亚硫酸氢钠、硝酸苯肼等加成  羰基可与亚硫酸氢钠、硝酸苯肼等加成  羰基可与亚硫酸氢钠、硝酸苯肼等加成§ (1). (1). 与卤化氢的加成反应与卤化氢的加成反应与卤化氢的加成反应与卤化氢的加成反应§                萜类化合物中的双键能与氢卤酸类在冰醋酸萜类化合物中的双键能与氢卤酸类在冰醋酸萜类化合物中的双键能与氢卤酸类在冰醋酸萜类化合物中的双键能与氢卤酸类在冰醋酸溶液中反应,于冰水中析出结晶性加成产物溶液中反应,于冰水中析出结晶性加成产物溶液中反应,于冰水中析出结晶性加成产物溶液中反应,于冰水中析出结晶性加成产物 (2)与溴的加成反应§萜类化合物中的双键在冰醋酸或乙醚与乙萜类化合物中的双键在冰醋酸或乙醚与乙醇的混合液中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在冰醇的混合液中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在冰冷却下析出结晶性加成产物冷却下析出结晶性加成产物 (3)与亚硝酰氯加成反应与亚硝酰氯加成反应§ §              许多不饱和的萜类化合物能与亚硝酰氯许多不饱和的萜类化合物能与亚硝酰氯许多不饱和的萜类化合物能与亚硝酰氯许多不饱和的萜类化合物能与亚硝酰氯(Tilden (Tilden 试试试试剂剂剂剂)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亚硝基氯化物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亚硝基氯化物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亚硝基氯化物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亚硝基氯化物( (多呈蓝色~绿色多呈蓝色~绿色多呈蓝色~绿色多呈蓝色~绿色) )。

      可用于分离和鉴定氯化亚硝基衍生物还可进一步与伯可用于分离和鉴定氯化亚硝基衍生物还可进一步与伯可用于分离和鉴定氯化亚硝基衍生物还可进一步与伯可用于分离和鉴定氯化亚硝基衍生物还可进一步与伯胺或仲胺缩合生成亚硝基胺类,亚硝基胺类具有一定的胺或仲胺缩合生成亚硝基胺类,亚硝基胺类具有一定的胺或仲胺缩合生成亚硝基胺类,亚硝基胺类具有一定的胺或仲胺缩合生成亚硝基胺类,亚硝基胺类具有一定的结晶形状和物理常数,在萜类成分的鉴定上颇有价值结晶形状和物理常数,在萜类成分的鉴定上颇有价值结晶形状和物理常数,在萜类成分的鉴定上颇有价值结晶形状和物理常数,在萜类成分的鉴定上颇有价值 与羰基的加成与羰基的加成§ §       (1)       (1)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 §                含有甲基酮或醛基的化合物可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甲基酮或醛基的化合物可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甲基酮或醛基的化合物可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甲基酮或醛基的化合物可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结晶性加成物,复加酸或碱可使其分解生成原来的产物。

      生成结晶性加成物,复加酸或碱可使其分解生成原来的产物生成结晶性加成物,复加酸或碱可使其分解生成原来的产物生成结晶性加成物,复加酸或碱可使其分解生成原来的产物但反应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可使双键发生加成并形成不可逆但反应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可使双键发生加成并形成不可逆但反应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可使双键发生加成并形成不可逆但反应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可使双键发生加成并形成不可逆的双键加成产物的双键加成产物的双键加成产物的双键加成产物 (2)与硝基苯肼加成与硝基苯肼加成 (3)与吉拉德试剂加成与吉拉德试剂加成§吉拉德试剂是一类带有季铵集团的酰肼 ,常用的有Girard T 和 P 2.2.氧化反应氧化反应3.3.脱氢反应脱氢反应 四、 提取分离提取:提取:§溶剂提取法:甲醇或乙醇提取,减压回收溶剂提取法:甲醇或乙醇提取,减压回收溶剂,再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依次萃取溶剂,再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依次萃取§碱提取酸沉淀法:适于提取倍半萜内酯化碱提取酸沉淀法:适于提取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内酯在热碱中开环成盐而溶于水,合物内酯在热碱中开环成盐而溶于水,酸化后闭环析出酸化后闭环析出§吸附法:活性炭、大孔树脂吸附法:活性炭、大孔树脂。

      分离:分离:§结晶法结晶法§柱层析法柱层析法 五、萜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萜类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性质各异, 萜类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性质各异, 萜类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性质各异, 萜类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性质各异,因而其生理活性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因而其生理活性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因而其生理活性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因而其生理活性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1.1.1.1. 抗生育活性:芫花酯甲、乙均为引产药 抗生育活性:芫花酯甲、乙均为引产药 抗生育活性:芫花酯甲、乙均为引产药 抗生育活性:芫花酯甲、乙均为引产药2.2.2.2. 抗白血病、抗肿瘤活性:雷公藤内酯 抗白血病、抗肿瘤活性:雷公藤内酯 抗白血病、抗肿瘤活性:雷公藤内酯 抗白血病、抗肿瘤活性:雷公藤内酯3.3.3.3. 驱蛔虫和杀虫活性:如川楝素 驱蛔虫和杀虫活性:如川楝素 驱蛔虫和杀虫活性:如川楝素 驱蛔虫和杀虫活性:如川楝素4.4.4.4. 抗疟活性:如青蒿素 抗疟活性:如青蒿素 抗疟活性:如青蒿素 抗疟活性:如青蒿素5.5.5.5. 神经系统作用:治疗神经分裂症的马桑内酯类。

       神经系统作用:治疗神经分裂症的马桑内酯类 神经系统作用:治疗神经分裂症的马桑内酯类 神经系统作用:治疗神经分裂症的马桑内酯类 6.6.6.6. 抗菌痢和抗钩端螺旋体活性:如穿心莲内酯 抗菌痢和抗钩端螺旋体活性:如穿心莲内酯 抗菌痢和抗钩端螺旋体活性:如穿心莲内酯 抗菌痢和抗钩端螺旋体活性:如穿心莲内酯7.7.7.7. 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免疫功能 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免疫功能 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免疫功能 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免疫功能 8. 8. 泻下作用:如栀子苷泻下作用:如栀子苷泻下作用:如栀子苷泻下作用:如栀子苷9. 9. 促进肝细胞再生活性:如齐墩果酸促进肝细胞再生活性:如齐墩果酸促进肝细胞再生活性:如齐墩果酸促进肝细胞再生活性:如齐墩果酸10. 10. 防治肝硬化、肝炎的活性:如葫芦素防治肝硬化、肝炎的活性:如葫芦素防治肝硬化、肝炎的活性:如葫芦素防治肝硬化、肝炎的活性:如葫芦素B B、、、、E E11. 11. 抗阿米巴原虫活性:如鸦胆子中的萜苷抗阿米巴原虫活性:如鸦胆子中的萜苷抗阿米巴原虫活性:如鸦胆子中的萜苷。

      抗阿米巴原虫活性:如鸦胆子中的萜苷 12. 12. 降血压活性:降血压活性:降血压活性:降血压活性:13. 13. 降血脂、降血清总胆固醇活性:如泽泻萜醇降血脂、降血清总胆固醇活性:如泽泻萜醇降血脂、降血清总胆固醇活性:如泽泻萜醇降血脂、降血清总胆固醇活性:如泽泻萜醇14. 14. 抗菌消炎活性:如雪胆甲、乙素抗菌消炎活性:如雪胆甲、乙素抗菌消炎活性:如雪胆甲、乙素抗菌消炎活性:如雪胆甲、乙素15. 15. 降低转氨酶活性:如山芝麻酸甲酯降低转氨酶活性:如山芝麻酸甲酯降低转氨酶活性:如山芝麻酸甲酯降低转氨酶活性:如山芝麻酸甲酯16. 16. 毒鱼活性:如二萜醛毒鱼活性:如二萜醛毒鱼活性:如二萜醛毒鱼活性:如二萜醛(sacculatal)(sacculatal) 17.17.17.17. 昆虫拒食活性 昆虫拒食活性 昆虫拒食活性 昆虫拒食活性18.18.18.18. 可作甜味素:甜菜素具有蔗糖 可作甜味素:甜菜素具有蔗糖 可作甜味素:甜菜素具有蔗糖 可作甜味素:甜菜素具有蔗糖600-800600-800600-800600-800倍甜倍甜倍甜倍甜  度,罗汉果甜素  度,罗汉果甜素  度,罗汉果甜素  度,罗汉果甜素V(mogroside V)V(mogroside V)V(mogroside V)V(mogroside V)的的的的0 0 0 0....02020202%水%水%水%水溶液比蔗糖甜约溶液比蔗糖甜约溶液比蔗糖甜约溶液比蔗糖甜约250250250250倍,可作调味剂。

      倍,可作调味剂倍,可作调味剂倍,可作调味剂19.19.19.19. 昆虫保幼激素:如天蚕蛾保幼激素 昆虫保幼激素:如天蚕蛾保幼激素 昆虫保幼激素:如天蚕蛾保幼激素 昆虫保幼激素:如天蚕蛾保幼激素20.20.20.20. 昆虫性引诱剂及昆虫驱避物质:倍半萜丙二 昆虫性引诱剂及昆虫驱避物质:倍半萜丙二 昆虫性引诱剂及昆虫驱避物质:倍半萜丙二 昆虫性引诱剂及昆虫驱避物质:倍半萜丙二    烯酮,对蚂蚁及其他昆虫有驱避作用    烯酮,对蚂蚁及其他昆虫有驱避作用    烯酮,对蚂蚁及其他昆虫有驱避作用    烯酮,对蚂蚁及其他昆虫有驱避作用21.21.21.21. 其他:如挥发油中的单萜和倍半萜成分,不 其他:如挥发油中的单萜和倍半萜成分,不 其他:如挥发油中的单萜和倍半萜成分,不 其他:如挥发油中的单萜和倍半萜成分,不    少具有祛痰、止咳、平喘、驱风、健     少具有祛痰、止咳、平喘、驱风、健     少具有祛痰、止咳、平喘、驱风、健     少具有祛痰、止咳、平喘、驱风、健     胃、解热及镇痛等活性有些是香料、      胃、解热及镇痛等活性有些是香料、      胃、解热及镇痛等活性。

      有些是香料、      胃、解热及镇痛等活性有些是香料、      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u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泛,据不完全统计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泛,据不完全统计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泛,据不完全统计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泛,据不完全统计萜类化合物超过了萜类化合物超过了萜类化合物超过了萜类化合物超过了22000220002200022000多种u存在最多的是种子植物,尤其是被子植物存在最多的是种子植物,尤其是被子植物存在最多的是种子植物,尤其是被子植物存在最多的是种子植物,尤其是被子植物u萜类化合物经常与树脂、树胶并生,与生物碱相萜类化合物经常与树脂、树胶并生,与生物碱相萜类化合物经常与树脂、树胶并生,与生物碱相萜类化合物经常与树脂、树胶并生,与生物碱相排斥u水生植物很少分布有挥发油水生植物很少分布有挥发油水生植物很少分布有挥发油水生植物很少分布有挥发油u某些菌类和苔藓类植物可合成一些萜类某些菌类和苔藓类植物可合成一些萜类某些菌类和苔藓类植物可合成一些萜类某些菌类和苔藓类植物可合成一些萜类。

      u近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了大量的萜类化合物近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了大量的萜类化合物近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了大量的萜类化合物近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了大量的萜类化合物 六、萜类化合物的分布 第二节 挥发油 一、概述一、概述1 1、概念:又称精油,是一类具有芳香气、概念:又称精油,是一类具有芳香气   味油状液体的总称常温能挥发、   味油状液体的总称常温能挥发、   可随水蒸汽蒸馏、与水不混溶   可随水蒸汽蒸馏、与水不混溶  2.2.存在:植物的腺毛、油室、油管、分存在:植物的腺毛、油室、油管、分   泌细胞或树脂道中   泌细胞或树脂道中  3 3、分布:菊科、芸香科、伞形科、唇形、分布:菊科、芸香科、伞形科、唇形   科、樟科、木兰科等   科、樟科、木兰科等 4、药理作用§香柠檬油香柠檬油——抗菌消炎抗菌消炎§柴胡挥发油柴胡挥发油——退热退热§丁香油丁香油——局麻、止痛局麻、止痛§土荆芥油土荆芥油——驱虫驱虫§薄荷油薄荷油——清凉、驱风、消炎、局麻清凉、驱风、消炎、局麻§茉莉花油茉莉花油——兴奋兴奋 1.1.萜类: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萜类: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2.2.芳香族小分子化合物,多为苯丙素酚类芳香族小分子化合物,多为苯丙素酚类3.3.脂肪族小分子化合物脂肪族小分子化合物4.4.其它类:小分子生物碱等其它类:小分子生物碱等二、化学组成 1.1.1.1.颜色:多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颜色:多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颜色:多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颜色:多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2.2.2.2.气味:多具香气或其它特异气味,有辛辣烧灼的感觉气味:多具香气或其它特异气味,有辛辣烧灼的感觉气味:多具香气或其它特异气味,有辛辣烧灼的感觉气味:多具香气或其它特异气味,有辛辣烧灼的感觉3.3.3.3.形态:常温下为透明液体形态:常温下为透明液体形态:常温下为透明液体形态:常温下为透明液体脑脑脑脑”—”—”—”—挥发油在低温下析挥发油在低温下析挥发油在低温下析挥发油在低温下析出的结晶物出的结晶物出的结晶物出的结晶物4.4.4.4.挥发性:常温下易挥发,具有浓烈的香味,涂在纸上不挥发性:常温下易挥发,具有浓烈的香味,涂在纸上不挥发性:常温下易挥发,具有浓烈的香味,涂在纸上不挥发性:常温下易挥发,具有浓烈的香味,涂在纸上不留痕迹,可留痕迹,可留痕迹,可留痕迹,可与脂肪油区别与脂肪油区别与脂肪油区别与脂肪油区别。

      5.5.5.5.溶解性:挥发油呈中性或酸性,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溶解性:挥发油呈中性或酸性,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溶解性:挥发油呈中性或酸性,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溶解性:挥发油呈中性或酸性,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难溶于水难溶于水难溶于水难溶于水6.6.6.6.物理常数:沸点在物理常数:沸点在物理常数:沸点在物理常数:沸点在70707070—300 ℃—300 ℃—300 ℃—300 ℃,大多数挥发油比水轻,,大多数挥发油比水轻,,大多数挥发油比水轻,,大多数挥发油比水轻,具有光学活性,并具有折光性少数比水重(如丁香油)具有光学活性,并具有折光性少数比水重(如丁香油)具有光学活性,并具有折光性少数比水重(如丁香油)具有光学活性,并具有折光性少数比水重(如丁香油)7.7.7.7.稳定性:挥发油对光线、空气及温度较敏感,易氧化分稳定性:挥发油对光线、空气及温度较敏感,易氧化分稳定性:挥发油对光线、空气及温度较敏感,易氧化分稳定性:挥发油对光线、空气及温度较敏感,易氧化分解及变质,所以应低温、密闭、避光保存解及变质,所以应低温、密闭、避光保存解及变质,所以应低温、密闭、避光保存解及变质,所以应低温、密闭、避光保存。

      三、理化性质 酸值: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的含量以中和酸值: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的含量以中和酸值: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的含量以中和酸值: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的含量以中和1g1g1g1g挥发挥发挥发挥发油中含有的游离羧酸和酚类所需要的油中含有的游离羧酸和酚类所需要的油中含有的游离羧酸和酚类所需要的油中含有的游离羧酸和酚类所需要的KOHKOHKOHKOH毫克数来表示毫克数来表示毫克数来表示毫克数来表示酯值:代表酯类成分的含量以水解酯值:代表酯类成分的含量以水解酯值:代表酯类成分的含量以水解酯值:代表酯类成分的含量以水解1g1g1g1g挥发油中所含酯所需挥发油中所含酯所需挥发油中所含酯所需挥发油中所含酯所需要的要的要的要的KOHKOHKOHKOH毫克数来表示毫克数来表示毫克数来表示毫克数来表示皂化值:等于酸值和酯值之和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皂化值:等于酸值和酯值之和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皂化值:等于酸值和酯值之和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皂化值:等于酸值和酯值之和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和结合态酯总量的指标以皂化类和结合态酯总量的指标以皂化类和结合态酯总量的指标。

      以皂化类和结合态酯总量的指标以皂化1g1g1g1g挥发油所需要的挥发油所需要的挥发油所需要的挥发油所需要的KOHKOHKOHKOH毫克数来表示毫克数来表示毫克数来表示毫克数来表示羰值:以中和羰值:以中和羰值:以中和羰值:以中和1g1g1g1g挥发油与盐酸肟酸铁反应释放出的盐酸所需挥发油与盐酸肟酸铁反应释放出的盐酸所需挥发油与盐酸肟酸铁反应释放出的盐酸所需挥发油与盐酸肟酸铁反应释放出的盐酸所需KOHKOHKOHKOH毫克数来表示毫克数来表示毫克数来表示毫克数来表示化学常数化学常数 功能基团的鉴定§1.1.酸碱性反应酸碱性反应酸碱性反应酸碱性反应§2.2.酚类酚类酚类酚类        将少许挥发油溶于乙醇中,加入将少许挥发油溶于乙醇中,加入将少许挥发油溶于乙醇中,加入将少许挥发油溶于乙醇中,加入FeClFeCl3 3的乙醇溶液,如产生蓝色、蓝紫色或绿色,的乙醇溶液,如产生蓝色、蓝紫色或绿色,的乙醇溶液,如产生蓝色、蓝紫色或绿色,的乙醇溶液,如产生蓝色、蓝紫色或绿色,则表明挥发油中含有酚类成分则表明挥发油中含有酚类成分则表明挥发油中含有酚类成分则表明挥发油中含有酚类成分§3.3.羰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用含用含用含用含AgNOAgNO3 3的氨溶液检查挥发的氨溶液检查挥发的氨溶液检查挥发的氨溶液检查挥发油油油油, ,如产生银镜反应,则表明含醛类化合物;如如产生银镜反应,则表明含醛类化合物;如如产生银镜反应,则表明含醛类化合物;如如产生银镜反应,则表明含醛类化合物;如用苯肼等试剂,如产生结晶性的衍生物,则表明用苯肼等试剂,如产生结晶性的衍生物,则表明用苯肼等试剂,如产生结晶性的衍生物,则表明用苯肼等试剂,如产生结晶性的衍生物,则表明含羰基化合物。

      含羰基化合物含羰基化合物含羰基化合物§4.4.内酯类化合物内酯类化合物内酯类化合物内酯类化合物        向挥发油的吡啶溶液中加入向挥发油的吡啶溶液中加入向挥发油的吡啶溶液中加入向挥发油的吡啶溶液中加入亚硝酰铁氰化钾试剂及亚硝酰铁氰化钾试剂及亚硝酰铁氰化钾试剂及亚硝酰铁氰化钾试剂及NaOHNaOH溶液,如出现红色溶液,如出现红色溶液,如出现红色溶液,如出现红色并消失,表明含内酯类化合物并消失,表明含内酯类化合物并消失,表明含内酯类化合物并消失,表明含内酯类化合物 1.1.1.1.蒸馏法:共水蒸馏、水蒸气蒸馏法蒸馏法:共水蒸馏、水蒸气蒸馏法蒸馏法:共水蒸馏、水蒸气蒸馏法蒸馏法:共水蒸馏、水蒸气蒸馏法 2.2.2.2.溶剂提取法:石油醚、乙醚等提取,再用乙醇溶溶剂提取法:石油醚、乙醚等提取,再用乙醇溶溶剂提取法:石油醚、乙醚等提取,再用乙醇溶溶剂提取法:石油醚、乙醚等提取,再用乙醇溶解浸膏,经降温除去不溶物,回收乙醇得净油解浸膏,经降温除去不溶物,回收乙醇得净油解浸膏,经降温除去不溶物,回收乙醇得净油解浸膏,经降温除去不溶物,回收乙醇得净油 3.3.3.3.压榨法压榨法压榨法压榨法: : : :用于含挥发油较高的新鲜植物。

      橘、柑、用于含挥发油较高的新鲜植物橘、柑、用于含挥发油较高的新鲜植物橘、柑、用于含挥发油较高的新鲜植物橘、柑、柠檬等 4.4.4.4.吸收法:吸收法:吸收法:吸收法:5.5.5.5.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一种物质在临界温度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一种物质在临界温度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一种物质在临界温度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一种物质在临界温度和压力下形成的流体进行提取的方法常用二氧化压力下形成的流体进行提取的方法常用二氧化压力下形成的流体进行提取的方法常用二氧化压力下形成的流体进行提取的方法常用二氧化碳作为超临界流体提取挥发油能防止氧化热解,碳作为超临界流体提取挥发油能防止氧化热解,碳作为超临界流体提取挥发油能防止氧化热解,碳作为超临界流体提取挥发油能防止氧化热解,制得的芳香挥发油保持原有的芳香气味制得的芳香挥发油保持原有的芳香气味制得的芳香挥发油保持原有的芳香气味制得的芳香挥发油保持原有的芳香气味 三、挥发油的提取 1 1、冷冻析晶法、冷冻析晶法 将挥发油置于将挥发油置于0 0℃℃下,必在时可降至下,必在时可降至-20℃℃,继续放置。

      取出析出的结晶,再经重,继续放置取出析出的结晶,再经重结晶可得纯品如将薄荷油冷至结晶可得纯品如将薄荷油冷至-10℃℃,放置,放置12小时,析出第一批脑,将油再置于小时,析出第一批脑,将油再置于-20℃℃冷冷冻冻24小时,又析出第二批脑小时,又析出第二批脑 2 2、分馏法、分馏法 因挥发油的组分不同,还因萜类的双键因挥发油的组分不同,还因萜类的双键数目、位置及含氧官能团的不同,因而各组数目、位置及含氧官能团的不同,因而各组分的沸点也不同分的沸点也不同四、挥发油的分离 3、化学分离法: (1) (1) (1) (1)碱性成分碱性成分碱性成分碱性成分 将挥发油溶于乙醚,加将挥发油溶于乙醚,加将挥发油溶于乙醚,加将挥发油溶于乙醚,加10%10%10%10%盐酸或盐酸或盐酸或盐酸或1%1%1%1%硫酸萃取,分取酸硫酸萃取,分取酸硫酸萃取,分取酸硫酸萃取,分取酸水层碱化,用乙醚萃取,蒸去乙醚,得碱性成分水层碱化,用乙醚萃取,蒸去乙醚,得碱性成分水层碱化,用乙醚萃取,蒸去乙醚,得碱性成分。

      水层碱化,用乙醚萃取,蒸去乙醚,得碱性成分 (2) (2) (2) (2)酸性成分酸性成分酸性成分酸性成分: : : :先用碳酸氢钠萃取,分出碱水层后加稀酸先用碳酸氢钠萃取,分出碱水层后加稀酸先用碳酸氢钠萃取,分出碱水层后加稀酸先用碳酸氢钠萃取,分出碱水层后加稀酸酸化,乙醚萃取,蒸去乙醚得到酸性成分,再用酸化,乙醚萃取,蒸去乙醚得到酸性成分,再用酸化,乙醚萃取,蒸去乙醚得到酸性成分,再用酸化,乙醚萃取,蒸去乙醚得到酸性成分,再用2%2%2%2%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萃取,分取碱水层酸化,乙醚萃取萃取,分取碱水层酸化,乙醚萃取萃取,分取碱水层酸化,乙醚萃取萃取,分取碱水层酸化,乙醚萃取, , , ,蒸去乙醚,可得酚类或蒸去乙醚,可得酚类或蒸去乙醚,可得酚类或蒸去乙醚,可得酚类或其它酸性成分其它酸性成分其它酸性成分其它酸性成分 ((((3 3 3 3)羰基化合物的分离)羰基化合物的分离)羰基化合物的分离)羰基化合物的分离                    ①①①①亚硫酸氢钠法亚硫酸氢钠法亚硫酸氢钠法亚硫酸氢钠法                    ②②②②吉拉德试剂法吉拉德试剂法吉拉德试剂法吉拉德试剂法 ((((4 4 4 4)醇类成分的分离)醇类成分的分离)醇类成分的分离)醇类成分的分离 (3)醇类成分的分离 将挥发油与邻苯二甲酸酐或丙二酸反应生成酯,将挥发油与邻苯二甲酸酐或丙二酸反应生成酯,将挥发油与邻苯二甲酸酐或丙二酸反应生成酯,将挥发油与邻苯二甲酸酐或丙二酸反应生成酯,再将生成物转溶于碳酸钠溶液中,用乙醚洗去未发再将生成物转溶于碳酸钠溶液中,用乙醚洗去未发再将生成物转溶于碳酸钠溶液中,用乙醚洗去未发再将生成物转溶于碳酸钠溶液中,用乙醚洗去未发生反应的挥发油,将碱液酸化,再用乙醚萃取所生生反应的挥发油,将碱液酸化,再用乙醚萃取所生生反应的挥发油,将碱液酸化,再用乙醚萃取所生生反应的挥发油,将碱液酸化,再用乙醚萃取所生成的酯,蒸去乙醚,残留物经皂化即可得原有的醇成的酯,蒸去乙醚,残留物经皂化即可得原有的醇成的酯,蒸去乙醚,残留物经皂化即可得原有的醇成的酯,蒸去乙醚,残留物经皂化即可得原有的醇类成分。

      类成分 ((((4 4 4 4)羰基化合物的分离)羰基化合物的分离)羰基化合物的分离)羰基化合物的分离                    ①①①①亚硫酸氢钠法亚硫酸氢钠法亚硫酸氢钠法亚硫酸氢钠法                    ②②②②吉拉德试剂法吉拉德试剂法吉拉德试剂法吉拉德试剂法 4. 4.色谱分离法色谱分离法 (1) (1)硅胶或氧化铝:石油醚或正己烷;石硅胶或氧化铝:石油醚或正己烷;石油醚油醚: :乙酸乙酯做展开剂乙酸乙酯做展开剂 (2) (2)硝酸银络合色谱:根据挥发油分子中硝酸银络合色谱:根据挥发油分子中双键的数目和位置不同双键的数目和位置不同, ,与硝酸银形成与硝酸银形成ππ络合络合物难易程度和稳定性不同而得到分离物难易程度和稳定性不同而得到分离 含挥发油(薄荷油),油中含含挥发油(薄荷油),油中含含挥发油(薄荷油),油中含含挥发油(薄荷油),油中含l- l-薄荷醇薄荷醇薄荷醇薄荷醇(薄荷脑(薄荷脑(薄荷脑(薄荷脑l-metholl-methol),),),),l- l-薄荷酮(薄荷酮(薄荷酮(薄荷酮(l-menthonel-menthone)等。

      等[ [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 [ [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 含挥发油含挥发油5-85-8%,油中主要成分为%,油中主要成分为茴香脑,茴香脑,d-d-小茴香酮,甲基胡椒酚等此外,小茴香酮,甲基胡椒酚等此外,尚含脂肪油,蛋白质,黄酮类化合物及香豆素尚含脂肪油,蛋白质,黄酮类化合物及香豆素类化合物类化合物d d- -小茴香酮小茴香酮 茴香脑茴香脑 甲基胡椒酚甲基胡椒酚 茴香醛茴香醛[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本品挥发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本品挥发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 能排除肠内气体;并有祛痰作用能排除肠内气体;并有祛痰作用 [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1.生物碱生物碱 主要含有川芎嗪主要含有川芎嗪((chuanxiongzine)2.挥发油约含挥发油约含1%,主成分为藁本内酯,主成分为藁本内酯((ligustilide)等)等 3.酚类及有机酸类:川芎酚、阿魏酸等酚类及有机酸类:川芎酚、阿魏酸等 4.多糖多糖 含挥发油含挥发油0.25%%-1.42%,油中主成分为:%,油中主成分为:苍术酮(苍术酮(atractylon),不含苍术素),不含苍术素[ [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苍术酮苍术酮                       R=H3-b b-羟基苍术酮羟基苍术酮         R=OH3-b b-乙酰氧基苍术酮乙酰氧基苍术酮  R=OAc白术白术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