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胡塞尔现象学中主体性主题的含义.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08290219
  • 上传时间:2022-06-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1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胡塞尔现象学中主体性主题的含义 论胡塞尔现象学中主体性主题的含义 【作 者】崔伟闳在胡塞尔为他的《观念Ⅰ》所作的说明性评述中,把现象学称为“纯粹的和先验的现象学”,并认为这门崭新科学所涉及和努力达到的是“先验主体性”领域①因此,人们似乎有很充分的理由把现象学看成一种主体性哲学并将它归入笛卡尔以来的欧洲主体主义传统确实,胡塞尔在几乎每一部作品中都强调了他的思考与近代主体性主题的联系他甚至从目的论历史还原立场指出:“现象学可以说是一切近代哲学的隐秘的憧憬,具有令人惊异的深刻性的笛卡尔的基础性思考已迫近现象学;然后它又出现在洛克学派的心理主义中;休谟几乎已踏上了它的领域……而第一位正确地发现它的人是康德……”②但是,胡塞尔并不想从历史细密繁芜的体系中爬梳出自己的理论,相反,他认为现象学意味着一种素朴性的“哲学冲动”的复苏根据这种冲动,哲学成为“以实际的自律自主而且依据它自身所产生的终极明证性来塑造自己的科学,因此也是绝对地自我负责的哲学③现象学作为这种原创意义上的哲学就决不是“一种目的只在于回答历史上唯心主义问题的理论,它是一门以自身为根据,绝对独立甚至唯一独立的科学④胡塞尔甚至明确的表示,虽然他沿用近代哲学中的主体性概念,但这只是“用一个旧词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⑤那么,这个“新的意义”何在?如果确如P·利科所说的它只是一个与近近主体性“同音异义”的概念,⑥胡塞尔又为何要冒着人们对现象学“彻底新颖之处”误解的风险而一仍其旧地沿用这个充满歧义性的概念?胡塞尔费尽心力重新阐释的这个所谓新主体性直接导致了现象学之后西方哲学中主体性主题的衰落,这又是为什么?我们只能从胡塞尔本身的心路历程中来寻找答案早期,胡塞尔并不热衷谈论自我和主体性这些概念,相反,他在逻辑科学的本性和基础问题上所持的实在论立场针锋相对于在同一问题中的经验论立场,而恰恰是这种经验论立场诞生于并不断地在发展和巩固着近代的自我学为捍卫逻辑科学的客观性和有效性,胡塞尔明确地反对各种对逻辑科学的主观性的解释,在他看来这种主观性立场的典型就是把心理学视为逻辑学的基础心理主义是十九世纪后半期到本世纪初兴起的一股思潮作为对德国唯心论的反动,心理主义在实证主义总的时代精神的支配下构筑着一种所谓科学的认识论,并企图以此提供一个对欧洲近代以来有关认识来源和知识有效性基础等问题的彻底解决方案心理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包括J·st·穆勒、利普斯、西格沃特、冯特以及赫夫勒与迈农等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早期胡塞尔深受这股思潮的影响。

      在《算术哲学》一书中他运用心理主义方法来探讨数学的基础问题,甚至以此对G·弗雷格在《算术基础》中的反心理主义观点进行了批判但到了1901年的《逻辑研究》第一卷中,胡塞尔放弃了心理主义观点并转而对十九世纪以来的心理主义思潮进行彻底的清算,以致心理主义从此丧失了哲学主流的地位并走向衰落在《逻辑研究》中,胡塞尔转述了心理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J·st·穆勒在反驳汉密尔顿的文章中写道:“逻辑学不是一门独立于心理学并与之相对应的科学,逻辑学作为一门学科乃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与心理学一方面是部分与整体的不同,另一方面是技艺与科学的区别,它的理论与基础都借自心理学……”⑦利普斯认为“逻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特殊的学科,正是这一点才将两者足够明确地区分开来⑧冯特在他的《逻辑学》中提出:“逻辑学的思维规律从心理学的思维规律中产生出来……心理学的思维始终是更广泛的形式⑨胡塞尔认为心理主义对逻辑科学和纯粹数学基础的主观主义解释是一种十分“粗陋有害的做法”,它损害了纯粹观念科学的严格性逻辑学的对象是观念的关系和形式,它研究的是思维的规范规律,而心理学所从事的是思维的自然规律胡塞尔指出由于逻辑学研究的思维的逻辑关系乃是一种观念的规则,“因此,人们在这里谈论的总是同一个真理、同一个推理和论证,同一个理论和理性学科,无论是谁在思维‘它们’,它们都是同一个。

      这个形式的统一是规律的有效性统一”⑩而心理学作为研究心理体验的自然科学,它的任务在于对这些体验的自然条件加以研究数学和逻辑活动的特殊经验实在状态属于心理学的范围,而它们的观念关系和规律则构成一个独立王国这个王国是在一般命题中由概念构建的,这些概念不是心理行为的类概念,而是观念性概念(本质概念)”11)心理学的症结在于,它把逻辑科学与数学的概念以及联结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推理等看成是心理活动的产物,把一切思想的、观念的内容和一切知识的基础看作是建立在心灵表象活动基础上的其荒谬性在于把数学和逻辑观念及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逻辑结构看成了与颜色、声音甚至痛苦和痒诸感觉观念本质上无异的东西心理主义把思想内涵还原为心理,又把心理还原为生理甚至物理,其动机是把思想、认识、思维活动建立在心理质料和生理机制这些所谓客观、实证的“硬事实”上,而实际的结果是使思想、观念成为私人主观随意和偶然的东西从而丧失了普遍性、明证性追求实证主义的目的最终跌入相对主义的陷阱,这是心理主义必然的自我讽刺在胡塞尔看来,心理主义力图突破传统形而上学困境而为哲学认识论寻找出路,并在原则上与时代的总的实证主义精神相适应应该说心理主义所做的否定工作是正当的,而它所肯定的东西则是虚妄的。

      心理主义企图把心理学作为解决哲学认识论和逻辑观念科学基础问题的可靠方案以使哲学成为同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而胡塞尔则认为自然科学只拥有有限的权利:“当实际的自然科学在说话时,我们是乐于倾听并甘当学生的但当自然科学家说话并不总相当于自然科学在说话时,而且当他们在谈论‘自然哲学’和‘作为自然哲学的认识论’时,就肯定不是自然科学在说话了而当他们企图使我们相信作为一切公理表达的一般自明之理(象‘a+1=1+a’……)肯定是经验(心理——笔者加)事实的表达时,这就尤其不是自然科学在说话了12)因此,逻辑学作为观念科学,其逻辑的种概念和由判断所联结的概念的逻辑关系、逻辑结构决不能归结为一个经验的主体,一个人类学或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的实际心理发生过程的产物心理学做为一门事实科学,它不但不能成为逻辑、数学等观念科学(本质科学)的基础,相反,它恰恰是一个如同一切自然科学一样其基础需要澄清、需要奠定的学科胡塞尔认为,在与心理主义的争论中,“最终的澄清说到底首先也依赖于对最根本的认识论区别,即对实体之物与观念之物的区别的正确认识13)也就是严格地区分思想的东西与心理的东西问题不仅在于了解两者的区别,因为“甚至像休谟这样极端的经验主义者也完成了对‘观念的关系‘(relations ofideas)与‘实际的事情’(matters of fact)之间的基本区分,而这个划分在他之前已经由伟大的唯心主义者莱布尼兹在‘理性真理’(véritěs de raison)和‘事实真理’(véritěs de fait)的标题下给予指明。

      14)问题在于完成了这种划分还必须正确地把握住这种划分的认识论根据具体来讲就是必须明确地理解观念之物自身是什么? 正是在对观念之物本质的界定中,胡塞尔展示了自己哲学思想的崭新的东西在他看来,观念之物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经验观念即对外感觉和内感觉的摹本,也不是唯名论意义上无内涵的“名称”、“标记”既不是康德意义上的空形式,也不是柏拉图立场上形而上学的独立实在胡塞尔认为:“记号”(Zeichen)与“所指”(Referent)对应,它起的作用只是标志,记号虽然标识着所指物,本身却无内容,而“表达”(Ausdruck)与“意义”(Bedeutung)相应,表达则不是单纯记号,而是表达出意义,因而有内容但这个“内容”作为“意义”,则不同于“所指”比如同一个三角形(所指)可以有不同的意义,即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胡塞尔要说明观念科学的本质和基础,就要把观念科学同事实科学区别开来,但又不能把观念科学等同于抽象形式科学,关键在于说明观念科学“内容”的独特性来观念科学既不能没有内容(与形式科学不同),但有的又不是“所指”这种内容(与事实科学不同),这个“内容”就是“意义”,因而观念科学在某种角度上讲就是关于意义的科学。

      仅仅这样讲在胡塞尔看来还不充分,要理解这个“内容”的独特性还必须了解这个内容是怎么来的胡塞尔认为,通过“意义的意向作用(die Bedeutungsintention)和“意义的充实作用”(die Bedeutungserfüllungen),我们就得到“意向的意义”(derintendierends Sinn)和“充实的意义”(dererfüllends Sinn)它们合成为意义统一体在此,胡塞尔就把观念科学建立在“意向性”(Intentionalitat)这个概念基础上,意向性包括了“意向作用”(Noesis)和“意向内容”(Noema)两个倾面,意向作用包括了意向构成和充实两种引起意义的行为,意向内容包括了意向的意义和充实的意义在内的意义统一体作为意义统一体的意向内容Noema与实在对象的关系就是前述意义与所指的那种关系不能把意向对象看成是实在对象在心中的“代表”和影像”影像”与实在对象的关系是建立在心灵的感性表象活动基础上的,因而作为“影像”的观念是心理性的经验观念,胡塞尔称之为“实在的内在”而意向对象则是建立在意向作用和充实作用即意向性行为基础上的,因而作为Noema的观念就不是心理性观念而是“一般的内在”。

      作为“一般的内在”,胡塞尔认为它是明证性的“绝对被给予事态”(Selbstgegebenheit)因而是本质性的观念实在的内在”与实在对象的关系乃是康德意义上的现象与物自体的关系,尽管现象在康德那里也包含了先天形式的因素,但仍摆脱不了它作为物自体代表的身份通过感性直观成为先天形式所统摄的质料而胡塞尔的这个“一般的内在”,根本就不是实在对象和实在本质的现象和名义本质,它本身即是本质直观(ideierend)的意向性行为中所显现的本质因此胡塞尔把这种作为意义统一体的意向内容又视为“意义式的本质”(bedeutungsmaoiges wesen)而这一本质同时也被叫做“现象”(Хατγòμευου)本质与现象在意向性中是完全二合而一的事态(sachverhalt)至此,胡塞尔所关心的逻辑和观念科学的本性和基础问题便通过意义理论和意向性理论的提出而得到解答:一方面,作为观念科学的内容和对象的“观念”完全是某种独特的东西,是思想性的对象而非心理性的对象,这种思想性的对象虽然是意向行为的关联项和所属,但却比“客观的”实在对象,比作为它(们)“客观反映”的影像要更客观胡塞尔把这种明证性的本质直观所获观念看成是一种“新客观性”,(15)逻辑和其它观念科学正是建立在这种“新客观性”基础上并使自身成为本质科学,从而与事实科学划清界限。

      另一方面,《逻辑研究》在通过对观念科学的对象和内容的独特性的揭示中,也涉及了意识的本性问题即主体性问题表达”、“意向作用”、“充实作用”、“本质直观”、“显现”等作为“观念化作用”(Ideation)(16)反映了意识的某种不同于心理活动的行为特征因此胡塞尔认为,《逻辑研究》不止于提出一种崭新的科学内容理论和体现一种科学实在论立场,它还第一次将“一切心理(Psychi,指精神)生活的基础本质,即把意识作为关于某物的意识提到了哲学的研究中心”,并且“将它作为创造性的心理生活的本质特性,从内在的经验之自明性中描述性地提取出来17)因此,意识的本性问题或曰主体性主题就决不是一个逻辑和观念科学与之无关的问题,相反对后者的探寻必然要深入到前者《逻辑研究》第二卷提出了从描述现象学的角度对意识加以分析的工作问题在于,重新回到意识分析是不是意味着重新回到心理主义立场上?我们看到,《逻辑研究》在对意识的描述分析中所提出的“现象学自我”确实局限于把意识理解为可在经验中发现的那种在体验流中结合的心理体验,进而把意识理解为对自己体验的内在感知,即对体验加以体验,最后意识便成为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