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4自考】03708自考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常考论述题汇总.pdf

38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43111552
  • 上传时间:2018-06-0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19.09K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论述 1 第一章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工业革命的发生1640 年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美国、法国等相继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发生了工业革命高效率的大机 器生产取代了原来的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 (2)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 和产品市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殖民主义的 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其资本主义市场的 一部分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及其关系 对比封建社会的一对矛盾,近代中国社会增加了一对表达为: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矛 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贯穿于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 两对矛盾的关系: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 主要解决的对象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有时呈现出阶级 矛盾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

      有时二者勾结一 道,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 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论述 2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 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 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 决生产关系问题; 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 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 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 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 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 4、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上朝天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 程是:(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 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论述 3 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洋务运动中 有马建忠、 王韬、 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 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 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 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 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 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 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中国各 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 第二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试述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 基1)从规模、持续时间(14 年之久)、影响的深度上看,均大 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2)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 清起义风起云涌(如天地会起义,捻军起义及各族起义等)加速了 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 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1)最高峰: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 地的渴望2)新特点:《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论述 4 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 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严厉批判孔子及儒家经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 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联系封建社会特点中的文化特征理解)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 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 压太平天国时,太平天国将士们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第五,在 19 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 争也属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 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 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 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 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 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 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 学的书籍, 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 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 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论述 5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 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3、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却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国难当头、 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 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最早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 改革运动冲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鼓吹民权,提倡 设议院,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尽管维新运动未能 成功,但在(新的角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 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批判 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在维 新派的推动下,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 极作用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 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第三章 第三章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1、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论述 6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 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 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 主作为革命对象 (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理论上解决了革命目的问题但 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人民 的真正权利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 .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 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 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 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2、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 总: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 分: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具体表表现: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 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 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 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论述 7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 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 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辛亥革命后,有的主 张解散同盟会, 有的另建党派、 自立山头 “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失败的原因和经验: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 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 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 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第四章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试论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具有以辛 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 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 的水平线上 (2)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 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论述 8 备一方面,工人阶级运东促进知识分子寻找同其结合的方式另一 方面,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实际斗争中逐步转变成为 马克思主义者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发 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中国革命逐渐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 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 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特点:中国共产党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具 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原汁原味”)是直接承继列宁主义而来,没有收到修正主义 影响。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她所接受的是 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 论,是在斗争中同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 科学社会主义 (“根正苗红”)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 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 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所以,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 思想的党, 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 党 3、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论述 9 总: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使中国 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分: (1)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仅 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 益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使中国工人 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比较以往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政党)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 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 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 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比较以往农民阶级和资 产阶级指导理论)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 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 使中 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以往是以资本主义为奋斗目标和前途) 4、二大的内容及其及其意义是什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