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高考古诗文复习资料汇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df
123页高考古诗文复习必背资料汇编(二)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读记资料集萃(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一、文言词句释义子路、曾皙、冉有、公 西 华 侍 坐(在尊长近旁陪坐)子曰:“以(介词,因为)吾 一 日(一两天)长 乎(于)尔(你们),毋 吾 以(同“已”,是“止”的意思)也居(平日、平时)则曰:不吾 知(了解)也!(句式:宾语前置句)如(假如)或(有人)知尔,则 何 以(用,做)哉?(句 式:宾 语 前 置 句)”子 路 率 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 当 于“然”)而对日:“千 乘 之 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摄(夹处)乎大国之间,加(加到之上)之以师旅(指军队),因(接续)之 以 饥 僮(泛指饥荒);由 也 为(治)之,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且 知 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也夫 子 哂(微笑)之求!尔 何 如(怎么样)?”对日:“方(计量面积用语,纵横)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至于)其礼乐,以 俟(等待)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 曰 能(胜任、能做到)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或者)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端(古代的一种礼服,在这里做动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在这里做动词),愿 为(做)小 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小相”是公西华的谦辞)焉点!尔何如?”鼓 瑟 希(同“稀”,稀疏),铿 尔(铿的一声,指止瑟声),舍(放下)瑟 而 作(起身、站起来),对日:“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子曰:“何 伤(何妨,意思是有什么关系呢)乎?亦各言其志也日:“莫(同“暮”)春者,春 服 既(已经)成,冠 者(成年人)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 乎 沂(句式:状语后置句),风(动词,吹风)乎 舞 零(句 式:状 语 后 置 句),咏(唱歌)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 与(赞成)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日:“夫子何哂由也?”日:“为 国 以 礼(句式:状语后置句),其 言 不 让(谦让),是故哂之唯(句首发语词)求 则 非 邦(国,这里指国家的事)也与?”“安 见(怎见得)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 也 为(介词,给,替)之 小(形容词作动词,做小相),孰(谁)能 为 之 大(形容词作动词,做大相)?”二、作文素材提炼与运用(一)论语名言1、德不孤,必有邻。
一 一 论语里仁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一 一 论语学而4、子谓一 一 韶:“尽善矣,尽美矣一 一 论语八僧(尽善尽美)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 一 论语颜渊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一 一 论语卫灵公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 一 论语述而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 一 论语子罕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1 0、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1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 一 论语里仁1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一 一 论语述而1 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1 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一 一 论语颜渊1 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 一 论语雍也1 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 一 论语泰伯1 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一 一 论语卫灵公1 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一 一 论语季氏1 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 一 论语里仁2 0、君子不器一 一 论语为政2 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一 一 论语子罕2 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一 一 论语宪问2 3、见义不为,无勇也一 一 论语为政2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 一 论语子罕25、孝 弟(t i 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一 一 论语学而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 一 论语为政27、朝闻道,夕死可矣一 一 论语里仁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一 论语 学而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一 一 论语子路3 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 一 论语为政3 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 一 论语宪问3 2、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一 一 论语子张3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 一 论语子路3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一 一 论 语 为政3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一 一 论 语 微子3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 一 论 语 雍也3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 语 季氏3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 一 论 语 卫灵公3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一 一 论语子路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一 一 论 语 泰伯(二)素材运用片 段 1露湿春草,竹叶滴音风轻轻地一舞,便掠起泥土氤氯的生气,清新而纯净莺歌穿柳,燕尾毛剪窗邛日光肆意地一洒,便铺下空中弥散的春意,勃勃而盎然身着春服的五六个青年,和六七个欢笑奔跑的稚童,在沂水边踏青他们昂首引颈,神采奕奕,正唱着一曲动听的歌,迈步而行他们走在一片绿色的春意里,哼唱着张扬而充满活力的歌曲与莺歌燕鸣相牵相绕,织成一首春的交响曲,在广阔的春天里凝成一片深重辽远的童音片 段 2语文课上,老师在找人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桌轻声对我说,她最讨厌曾皙,讨厌他没志向,只想着在春天和大人小孩在河里游泳玩耍我笑笑,不置可否我一直没告诉她,我最向往的就是曾皙这“暮春游乐图”似的生活境界,不需要太多的钱,没有琐事缠身,静静地握着自己喜欢的书,或 诗经,或唐诗宋词,在心情愉悦时可以抛下一切跑到山顶,只为了看一次日出很多人说我傻,起个大早仅仅是为了看那个每天早晨都会升起的大火球,唐诗宋词读再多也不能当饭吃,我也只是微微一笑,只 一 句“我喜欢”堵住众人喋喋不休的嘴我喜欢刺激,更向往平淡我对所有人说,他们很惊讶地看着我,这根本是矛盾的,我又笑了,人本身就是矛盾的啊。
三、文言知识归纳1.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连词,如果如其礼乐,以 俟 君 子 连 词,至于宗庙之 事,如 会 同 连 词,或者2.方方六七十,如 五 六 十 名 词,方圆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名词,道,指是非准则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副词,正,才3.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动词,赞成 遂 与 外 人 隔 绝 介 词,和 唯 求 则 非 邦 也 与 语 气 词,通“欤”,古文中的感叹词4.尔以吾一日长乎尔 代词,你们 尔 何 如 代 词,你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 当 于“然”铿尔,舍 瑟而作助词,放在象声词或形容词后面5.作铿尔,舍 瑟 而 作 动 词,起 身、站起来 其 中 往 来 种 作 动 词,劳作困于心,衡于虑,而 后 作 动 词,振作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动 词,当作6.乎以吾一日长乎尔 介词,于 风 乎 舞 零 介 词,在 何 伤 乎 语 气 词,呢7 .以以吾一日长乎尔 介词,因为 毋 吾 以 也 介 词,用 则 何 以 哉 介 词,用、做 以 俟 君 子 连 词,表 顺 承,来8.文言句式宾语前置不吾知也(“吾知”即“知吾”)则何以哉(“何以”即“以何”)尔何如(“何如”即“如何”)何伤乎(“何伤”即“伤何”)毋吾以也(“吾以”即“以吾”)状语后置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加之以师旅”即“以师旅加之”“因之以饥谨”即“以饥僮因之”)为国以礼(“为国以礼”即“以礼为国”)异乎三子者之撰(“异乎三子者之撰”即“乎三子者之撰异”)以吾一日长乎尔(“长乎尔”即“乎尔长”)浴乎沂(,浴乎沂”即“乎沂浴”)四、文化常识梳理1、孔 子,名 上,春 秋 时 期 鲁 国 人,是 儒 家 学 派 的 创 始 人,是 伟 大 的 思 想 家、教育 家、政 治 家。
被 尊 称 为 圣 人,思 想 核 心 是 上,政 治 上 主 张 礼 治,鼓 励 人 们 入仕,即“出 来 做 事”曾 周 游 列 国,晚年整理了“六 经”(诗 、书 、礼 、浸、乐 、春 秋 )到 汉 代 以 后,孔 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 思 想他 出 身 在 没 落 地 贵 族 世 家,曾短期在鲁国做官,又 周 游 许 多 诸 侯 国,想推行自己地政治主张,但 未 被 采 纳,后 来 回 到 鲁 国 致 力 于 教 育 工 作 和 整 理 古 典 文 献相 传 他 地 弟 子 有 三 千 多 人孔 子 思 想 的 主 要 内 容 是 提 倡 礼 乐 和 仁 义礼乐是孔子提 出 来 的 维 护 社 会 秩 序 的 规 范,仁 义 是 他 提 倡 的 立 身 处 世 的 道 德 标 准他提出了“有 教 无 类”,“因 材 施 教”,“教 学 相 长”等等许多教学理论.也是中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位 创 办 私 学 的 人.儒 家 经 过 不 断 的 完 善 最 终 成 为 封 建 思 想 的 正统,影 响 深 远孔 子 一 生 都 在 追 求“礼”,实 施“礼”正 所 谓“名 不 正 则 言 不 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法措手足”。
2、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 儒 把 大学 中 庸 论语和 孟子合 称 为“四书”论语共2 0篇,4 9 2章,1 2 7 0 0字五经是 指 诗 书 礼 易 春秋3、名字常识古人有名有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 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 子1 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古人起名取字方式虽多种多样,但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其一:取字最常见的方法是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彼此能起解释的作用例如屈原,其名平,字原;尔雅释地中解释“广平日原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班固,字孟坚,固和坚都有“坚定不可动摇”的意思;杜甫,字子美,“甫”的解解释则是“古代美男子的称呼”;北宋散文家曾巩,字子固,巩和固意义相同再如毛泽东,字润之,“泽”与“润”含义也 相近其二:名与字所取文字的含义正好相反相对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字退之,愈的意思是“痊愈、越来越好”之意;北宋词人晏殊,字同叔,“殊与同”就是意义相反;再如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其名熹,字元晦,“熹”明亮之意,而“晦”则是昏暗的意思。
黄损,字益之,徐退,字进之,“损”与“益”,“退”与“进”,都正好可组成反义词,这类虽然不多,但细细品味也别有一番意思其三:由此及彼,于联想中识雅趣如关羽,字云长,由鸟儿的羽毛连想到天空的浮云贾岛,字浪仙,由岛想到浪花的洁白自由陆龙,字在田;钱谦,字受益;高明,字则诚;李宗仁,字德邻.这一种又是根据某一成语而来:此类成语 分 别 是:“见 龙 在 田”,“谦 受 益”,“明 则 诚”,“德 不 孤,必有邻”名与字的连带关系构成有以下几种:同义互训I.诸葛亮字孔明,屈原名平字原,亮与明,平与原,都是同义词,可以互相注释反义相对.韩愈字退之,黄损字益之,愈与退,损与益,都是反义词联义推想.关羽字云长,是由羽毛推想到云的.赵家驹字千里,由驹而及千里联义指实.赵云字子龙,陆云字士龙,由云联想而指出实物龙辨物统类.如范泰横字宗山,周鼎字伯器,泰衡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