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中唐其他诗派和诗人.ppt
28页中唐其他诗派和诗人第一节、韩愈、孟郊及其诗派一、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l韩孟诗派是以韩愈、孟郊为领袖的诗人群体成员主要有:李贺、贾岛、卢仝、刘叉、马异等1)内容上重视主观感受的传达,提倡“不平则鸣”,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2)形式上追求创新出奇,不愿从俗趋易提倡“笔补造化” ;(3)在创作态度上讲究炫才或苦吟,注重互相欣赏,不注重社会接受韩孟诗派整体评价艺术特点:l崇尚雄奇怪异之美:追求力量的雄大、词语的险怪、造境的奇特是一种全新的审美取向;l以散文的章法、句法入诗,既有诗之优美,复具文之流畅内容特点:l寒士不平之鸣,愤世嫉俗、偏狭狷介;l失去浪漫幻想与开朗心境二、韩愈(768-824)(一)生平字退之,谥号文公,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韩柳”并称,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二)雄奇险怪诗风之形成生性“尚奇”,喜欢“搜奇” 步入官场之后,因刚直不屈而屡受打击遭贬之后,荒僻险怪的南国景观进入视野2、艺术个性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羁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1)新颖奇崛、笔补造化的艺术意境(2)以文为诗的结构笔法(3)劲拔险坳的语言韵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论佛骨表:“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褛以观,升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香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骨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巨不怨悔 (二)孟郊(751-814)l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l早年屡试不第,漫游南北,流寓苏州及过中年,始中进士,五十岁应东都选,授溧阳尉,以吟诗废务,被罚半俸。
河南尹郑馀庆辟为水陆转运判官,定居洛阳郑馀庆移镇兴元军,任为参军赴镇途中暴疾而卒性格狷介孤傲,一生沉沦下僚,郁郁寡欢l元好问对其有“诗囚”之称(论诗三十首),又与贾岛齐名,苏轼谓“郊寒岛瘦” (祭柳子玉文) l又作“岛瘦郊寒”,以苦吟著称,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似;l寒指清寒枯槁,瘦指瘦硬僻涩:郊、岛描写穷愁苦楚的人生感受;l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l意象多幽僻、清冷、苦涩楚怨秋入楚江水,独照汨罗魂手把绿荷泣,意愁珠泪翻九门不可入,一犬吠千门 列女操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苦寒吟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苦调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明钟惺唐诗归:“高作寒,深作寒,勿作贫寒一例看”第二节、李贺一、李贺生平(790-816)虽为唐宗室郑王后裔,但家境贫寒;虽怀壮志,却被现实粉碎精神始终处于极度抑郁、苦闷之中年仅二十七岁即因病而逝他用诗写鬼怪,写死亡,写游仙,写梦幻,巧妙营造虚幻意象;造语奇特,想象怪异,诗境幽奇冷艳,形成了凄艳诡激的诗风自信少年心事当拿云焦灼我有迷魂招不得忧郁雨冷香魂吊书客二、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1、内容怨恨悲愁2、艺术特色()虚荒幻诞的艺术境界;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 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 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 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诗歌语言瑰美奇峭;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色彩上鲜亮与黑暗的反差感觉上压抑与高扬的对比金铜仙人辞汉歌魏明帝青龙九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蛑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设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词句奇峭而又妥帖绵密 第三节、刘禹锡、柳宗元l刘、柳二人一同参加“永贞革新”(805年),一同遭到贬谪,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荒远的贬所度过的,抒写内心苦闷,表现斗争精神是他们诗歌的主要内容l但因二人性格不同,诗歌风貌也有明显的差异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一、“诗豪”刘禹锡(一)生平:(772-842):字梦得。
因参加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失败后被贬朗州司马,此后长期过着逐客生活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和白居易唱和最多诗以讽刺诗、怀古诗和根据民歌曲调创作的七言绝句三类最著名二)诗歌1、政治讽刺诗:玄都观桃花绝句2、怀古诗;西塞山怀古:被誉为中唐的“秋兴”石头城乌衣巷3、他模仿民歌竹枝词而成“竹枝”一体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以桃喻新贵,看花者喻趋炎附势之徒,种桃道士比喻打击永贞改革的当权者,刘郎自喻桃花意象l时序:春天吴融桃花“满树如花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l生命意蕴青春李白长干行“自怜十五余,颜色桃李红韦庄女冠子“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爱情:崔护题都城南庄l伤春与惜春l道德意蕴与人格象征l隐逸情怀与道家风韵西塞山怀古:被誉为中唐的“秋兴”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通过六朝第一朝东吴灭亡之事说明兴废由人事、山川不足恃的道理,怀古而见今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l将亘古如斯的自然现象和不断变化的人事对照,浑厚悲凉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l今昔对比,无限感慨寄托在飞燕的去向上,暗示深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l在贬谪23年后,得返洛阳,故人已尽,恍如隔世l“沉舟”一联从自然现象中抽绎出生动的形象对比,说明新旧更替的规律,富有哲理启示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二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其九山上层层桃李花, 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 长刀短笠去烧畲北宋黄庭坚说:“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清代翁方纲评说刘禹锡“以竹枝歌谣之调,而造老杜诗史之地位二、柳宗元的山水诗1、生平:字子厚,河东人王叔文集团革新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湖南零陵),在沉重的打击下,三十三岁的他开始由实现政治抱负到致力文学辞章的转变后又应召回京,放为柳州刺史,在任颇多美政,为当地人们赞颂怀念,世称“柳柳州”2、散文与韩愈齐名,诗歌与韦应物并称,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苏轼评其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虽以慵疏遭物议,却将文字占时名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山水诗:楚骚情调与大谢章法结合孤冷幽静的意境,清峻孤高的格调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展示了纯洁、寂静之景,一尘不染,万籁无声 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渔翁依山傍水、行宿无常的生活,与云水同归于自然l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先须具有一种特殊素质:这个诗人必定有顽强的生命活力,必定有一种兀傲不驯的人格力量唯其如此,当他身处怪石、老树、野溪、幽谷之中时,那些自然生命中兀傲不驯的形式,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人格生命的表现形态;那些自然形态中充满刺激、充满紧张意味的因素,亦自然而然转换成他生命中自强不息的张力因素l 万川之月123页,胡晓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