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消费环境对广州城市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docx
21页关于消费环境对广州城市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 在经济发展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优化消费环境、提升居民消费是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实现经济结构再平衡的重要途径,因此,改善消费环境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 消费环境和居民消费的变迁运用1980~2012年相关数据[1],本文首先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州消费环境和居民消费变迁的阶段性特征、关键性转折、方向性趋势,进行系统性梳理、回顾,并提出前瞻性预判一)消费环境的变迁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居民消费的市场环境日趋优化,文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保障环境逐步完善,物质基础环境不断提升,虚拟消费环境方兴未艾,对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文化的滋养、习惯的改变、质量的提高产生深远影响1.市场环境优化,丰富了居民消费物质供给经济发展为广州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夯实了基础,价格信号反映供求关系的市场机制得以确立和完善,为丰富居民消费的物质供给奠定了制度性基础1)经济发展为居民消费夯实物质基础1981~2012年广州GDP年均增长13.8%,经济持续30多年高速发展成为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保证一方面,保证了居民当期收入的快速增长1981~2012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5%,为消费快速增长提供了现实的购买力(见图1);另一方面,为居民收入增长预期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05~2011年收入预期调查数据,发现经济持续增长会带来预期收入增长的居民比例为20.0%~43.0%图1 1981~2012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速走势(2)价格闯关成功为居民消费确立了市场机制1988年,跟随全国物价闯关步伐,广州物价双轨制向单轨制转轨,商品价格逐步放开市场价格经历急起急落的阵痛阶段,至1993年,由行政定价转为由市场定价的价格机制基本确立随后价格稳步回落,从1997年开始,市场进入低通胀的物价稳定阶段(见图2)价格闯关成功,为居民消费确立了市场机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居民消费品供给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居民消费迎来崭新阶段图2 1981~2012年广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2.文化环境影响渗入居民当期和远期消费储蓄文化引导居民把当期消费累积至远期消费,信贷文化则引导居民将远期消费提前至当期消费在储蓄文化和信贷文化的相互作用下,1980~2012年,广州居民的储蓄和消费呈现出三个阶段性特征(见图3),分别为:一是1980~1988年,为消费高峰阶段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影响,开放市场物质供给的扩大激发了压抑已久的居民需求。
这期间,居民年均消费率[2]高达94.5%,在消费高峰年份(1988年)甚至达到98.3%的水平同时,居民储蓄率[3]则仅维持在年均4.9%的较低水平,储蓄率低谷年份(1988年)仅为1.7%二是1989~2006年,为储蓄抑制消费阶段受物价闯关期间价格大起大落和教育、医疗、养老以及国企转制职工下岗等一系列社会改革影响,居民预防性储蓄需求增强,居民储蓄率攀升至年均14.1%的高位同期,居民消费率波动回落到年均84.8%的水平,低谷时期(2002~2006年)甚至跌破80.0%的低位三是2007~2012年,为消费信贷融入带动消费阶段2012年居民个人短期消费信贷和中长期消费信贷分别是2006年的15.5倍和2.7倍,居民消费率再次回升到80.0%以上的稳定水平图3 1980~2012年广州城市居民消费率、储蓄率走势3.社会保障环境走上正轨并日益完善1980~2012年,广州经历了消费安全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居民消费不断提高的过程,社会保障环境呈现两个阶段性特征,分别为:一是1980~2005年,为社会保障环境较弱阶段巨大人流、物流的涌入给广州带来一系列治安问题,消费安全环境颇受考验。
期间,广州刑事案件立案数和治安案件受理数年均增速分别高达9.8%和6.4%据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数据,2005年仅有11.0%的居民对社会治安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居民安全感比较缺乏二是2006年至今,为社会保障环境大幅改善阶段期间,居民社会安全感不断提高,2014年,有41.0%的居民对社会治安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比2005年提升了30.0个百分点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与2005年相比,2012年,广州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数增长65.8%,居民失业保险参保比例提升了16.3个百分点,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比例提升了61.1个百分点政府惠民政策取得显著成效,居民消费的社会环境安全网迅速织起,居民消费顾虑减少,消费率走高,2012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2005年增长了110.7%4.物质基础环境发展迅速,提供了居民消费必要的硬件支撑物质基础环境的发展,扩大了居民消费的地理范围,夯实了居民消费硬件设施基础,为居民消费提速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条件1)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疏通了居民消费“提速”的路径1981~2012年,广州道路建设长度年均增长9.5%,道路面积年均增长11.1%近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发展迅速,呈现两大亮点:一是市内交通配给能力增强。
广州公共汽(电)车营运线路从2006年的441条发展到2012年的937条,年均增长13.4%,营运长度从2006年的8157公里发展到2012年的14990公里,年均增长10.7%;年末营运出租汽车从2006年的16889辆发展到2012年的19943辆,年均增长2.8%;已建成开通地铁线路从2006年的4条发展到2012年的8条,年均增长26.0%,地铁总线路长度从2006年的108公里发展到2012年的236公里,年均增长37.4%二是市外交通运输能力提升广州新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从2006年的2622万人次发展到2012年的4831万人次,年均增长12.8%;目前广深、广珠、广汕、广新、武广、京广等多条城际动车、高铁已经投入运营,贵广高铁也即将开通市内和市外交通全方位地发展有效扩大了居民消费的地理范围,缩短了消费里程,疏通了居民消费“提速”的路径2)生活性基础设施全面发展,为居民消费奠定硬件基础1981~2012年,广州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速高达20.3%,为居民消费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随着近年来一户一表供水改造、江河污水处理、管道油制气升级天然气改造、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等一系列争创活动,广州供水管道长度从2006年的12495公里发展到2012年的16739公里,年均增长5.0%;天然气供气管道长度从2006年的188公里发展到2012年的5875公里,年均增长77.5%;城市绿化覆盖面积从2006年的122332公顷发展到2012年的140974公顷,年均增长2.4%。
市政等生活性消费配套环境明显改善,为提升居民消费质量和水平创造了优质的硬件环境5.虚拟消费环境成居民消费新宠互联网络化使虚拟消费环境以有限的虚拟空间容纳并展示无数实体空间的货物,突破了实体空间的局限,扩充了居民消费的空间性;同时,B2C[4]模式的成熟,缩短了居民与消费商品和服务的距离,延展了消费的时空界限一个地区的虚拟消费环境,均为当地和异地居民消费提供无差别的服务因此,对虚拟消费环境变迁的考量不应局限于广州,而应立足于全国[5]1)互联网基础资源迅速搭建全国域名[6]和网站[7]建设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一是1997~2005年,为快速发展期;二是2006~2009年,为急剧上升期;三是2010~2012年,为控制调整期(见图4)从域名总量上看,全国域名数量从1997年的0.41万发展至2012年的873万,年均增长66.7%从网站总量上看,全国网站数从1997年的0.15万发展至2012年的250万,年均增长64.0%,均呈快速增长态势图4 1997~2012年全国域名和网站数量走势(2)居民对虚拟消费环境体验不断深入网络基础资源的搭建,为居民虚拟消费提供了体验平台全国网民数量呈快速上升走势,从1997年的42万人扩大至2012年的5.4亿人,年均增长61.2%;网民比例以年均2.6个百分点的升幅,从1997年的0.03%快速攀升至2012年的39.7%。
随着互联网设施的完善和网上内容的爆炸性增长,网民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也在持续增加,每周上网时长从2001年8.7个小时提升至2012年的19.9个小时,年均增长7.8%从广州的情况看,居民对互联网络体验和使用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广州网民规模已达到735万人,宽带网民占98.5%,网络普及率为71.1%,每百人宽带网民占70.0%,网民平均上网时长23.9小时/周3)网购消费模式兴起成居民消费新潮流消费体验的增强,催生了网络消费的新模式随着网络基础资源的进步和消费者体验的深入,网上购物因选择种类多、价格可比性强,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全国网民网购比例从2001年的8.0%逐年提升至2012年的39.0%从广州的情况看,2010年广州每百人网络购物网民占28.7%;个人网络消费指数为28.0;在互联网络商务消费中网络购物占40.4%,网上支付占27.9%,网上银行占26.9%,旅行预订占15.7%,网络炒股占15.4%,团购占8.5%据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消费环境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问卷调查[8]和个案访谈显示(简称专项调查显示,下同),至2014年,广州城市居民网购普及率已达55.8%,比2010年提升了11.4个百分点;月人均网购额接近300.0元,约占消费支出的一成左右;部分热衷网购的居民在访谈中反映,其月均网购次数已超过15次,月均网购额已接近消费支出的四成。
随着唯品会、梦芭莎、岭南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和淘商城电子商务创意产业园等电商发展带动网络消费飞速发展,2013年,广州限额以上[9]网上商店零售额316.9亿元,增长64.5%可见,网络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最耀眼的时代性特征二)居民消费的变迁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善,广州城市居民消费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消费支出持续快速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消费质量显著提升1.居民消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为居民消费升级积累了量变基础从总量上看,广州城市居民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年人均消费支出从1980年的521元上升到2012年的30490元[10],按可比口径计算[11],年均增长13.4%(见图5)图5 1980~2012年广州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走势2.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消费质量显著提升从广州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变迁看,恩格尔系数[12]从1980年的70.4%下降到2012年的34.0%,居民生活从贫穷走向相对富裕,消费质量显著提升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考量看,根据1980~2012年消费支出指标的相关关系对八大类消费支出指标聚类分析[13]的结果显示,居民消费支出指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生存型消费为主的指标,包括居住、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另一类是以发展和享受型消费为主的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衣着、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见图6)。
消费支出指标聚类结果反映了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衣着这一原属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型消费的指标,却与娱乐文教服务等享受型消费指标归为一类,表明广州城市居民对衣着的需求已超越传统保暖御寒之需,更多转向审美愉悦和自我展示的享受需求;二是居住在聚类中的组间距离最长,与其他消费指标的相关性相对较小,表明广州城市居民对居住消费需求的独立性较强,居住消费除具有生存型的基本特性之外,还兼具安居追求的享受型新特性图6 广州城市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指标聚类图(Pears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