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清肠开胃汤.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84502285
  • 上传时间:2021-06-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8.0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清肠开胃汤   章浩军,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岩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十二五”国家重点中医专科——脾胃病专科学科带头人、福建省名中医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30余载,善用经方治疗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胃痞(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疾病)、胃脘痛(胃溃疡)、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杂症主持并参与省、市科研课题8项,主编《伤寒心悟》《六经辨治脾胃病》等专著,并在国家级、省级公开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  组成:栀子5克,淡豆豉10克,姜厚朴10克,焦山楂10克,炒鸡内金10克,寒水石10克,石膏10克,琥珀6克,姜半夏10克,黄芩10克,黄连3克,干姜10克,茯苓20克,白术20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大枣10克,甘草10克  功效:清利肠热,健脾开胃,调和营卫,平调寒热  主治:厌食病,证属太阳表虚、阳明热盛临证多以汗出、心烦不寐、胃脘痞闷、不思饮食、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白为主要表现  用法:以上诸药,加水浸过药面,浸泡1小时,武火煎开,文火煎煮20~30分钟,倒出药液,加水如上述煎法再煎第二煎,混合两次药液,分早晚饭后1小时温服。

        方解:本方由栀子豉汤、桂枝汤、半夏泻心汤加减化裁而来伤寒大家柯琴谓栀子豉汤为治疗阳明病的起手三法之一《伤寒论》第228条云:“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此乃无形邪热居于上焦,热扰胸膈而导致的心烦不得眠予栀子、豆豉清宣胸中郁热栀子苦寒,清透郁热,解郁除烦;豆豉气味清薄,既能解表宣热,载栀子于上,又能和降胃气于中二药相伍,清中有宣,宣中有降此类患者或出现腹满,虽有腹满,但尚未出现潮热、手足濈然汗出等症,非阳明腑实证,不可用下法,故予厚朴下气除满同时予石膏、寒水石、琥珀三种矿物质药物,以清肠道积热患者素体表虚,面色白,易汗出,易外感,予桂枝汤调和营卫,营卫和则阴阳合此时再配以半夏泻心汤和胃消痞、平调寒热正如《伤寒论》第154条所述:“伤寒五六日……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在本方中用半夏泻心汤可使中焦气机升降得以调畅,脾胃得运,再辅以焦山楂、炒鸡内金开胃消食,白术、茯苓健脾开胃,三方化裁,共奏清利肠热,健脾开胃,调和营卫,平调寒热  临证加减:饮食积滞者,可加麦芽、山药;中焦气滞甚者,可加柴胡、砂仁;心烦不寐者,可加龙骨、牡蛎。

        验案举证:张某,男,13岁自幼食欲不佳,性格好动,无法集中注意力平素食后易感胃脘部胀闷不适,大便次数较多,质稀溏,夜间无法安睡,舌红苔黄微腻,脉弦,诊断认为其肠道内有实热,外有脾寒,中焦外寒内热,气机升降失常,治以清肠健脾、消食开胃,予清肠开胃汤  处方:淡豆豉10克,厚朴10克,栀子5克,炒鸡内金10克,焦山楂10克,石膏10克,寒水石10克,琥珀6克,柴胡10克,姜半夏10克,黄芩10克,黄连3克,干姜10克,大枣1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白芍2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山药10克,麦芽1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生姜10克患者服药半月后,诸症基本缓解,故以前方制膏续服,以固其效  (福建中医药大学杜思霖整理 章浩军指导)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D)-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