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docx
1页胡适与新文化运动1891 年胡适出生于安徽绩溪上庄,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因受到达尔文学 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影响,故改名为胡适,字适之胡适是新文化运动“首举义旗的急先锋”,文学革命成就突出1901 年《辛丑条约》签 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家动荡,胡适等先进中国人开始寻求救国的新道路1910 年 胡适努力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先学农科,后改学文科,1914 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 的影响1917 年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积极参加 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胡适提出了反对文言,提倡白话;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等主张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 出了文学改良八点主张:“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 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 俗字俗语1918 年又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把“八不主义”归为四条:“一、要有话 说,才说话;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 别人的话;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并且他身体力行,1920 年出版中国新 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中国新诗的开山祖《尝试集》属于新诗试验阶段, 按照今天的标准是并不成熟,但他的诗行文自由,意象清新,诗意浅露,对当时根深蒂固旧 文学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另外他在学术、治学也颇有建树在学术上,他曾致力于白话文学史的研究和章回小说 的考证工作,其中所著的《红楼梦考证》,否定了索隐派的旧红学,开创了《红楼梦》研究 的新红学派在治学方法上,他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对学术界影响深远 所有这些,使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初期成了领袖式的代表人物1919 年李大钊为《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登了《马克思学说》等 文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走向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导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胡适与李大钊等发生了分化,两人开始走上不同的道路 1919 年7 月,胡适担任《每周评论》的主编后,鉴于当时空谈马克思主义的多,研究实际问题的 少,率先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指出:“现在中 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卖淫 问题到卖官卖国问题;从解散安福部问题到加入国际联盟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 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他认为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应该首先考虑当时中 国的社会需要是什么,而不要只空谈好听的“主义”,主张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 地解决问题。
作为反应,李大钊随后于8月也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 文,他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截然分开,“研究实际的问题”与“宣传理想的主义” 是交互为用、并行不悖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实质是改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论战,论战 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知识分子,以胡适等人为代 表的部分学者逐渐转向自由主义总之,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尽管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后期走上了保守的自由主义 道路,但是历史无法忽视胡适对新文化运动做出的巨大贡献:一是提倡以白话文替代文言文, 掀开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新篇章;二是开创了《红楼梦》研究的新红学派;三是提出严谨 的治学方法;四是强调政府重视民生,少谈虚无的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