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内生金属矿床聚矿构造简介.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40789320
  • 上传时间:2018-05-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37.4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内生金属矿床聚矿构造简介潘龙驹(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1 0 0 0 1 2 )世纪之交,我国在改革开放中经济迅猛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有增无减,地质勘查工 作正引起国家和( 矿山) 企业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九十年代中期( 1 9 9 5 - - 1 9 9 7 ) 笔者为了提高找矿成功率从多年勘查工作实践中,提出了聚矿构造的概念来拓宽找矿思路,力争获得 更多更好的找矿效果,这几年经找矿实践的验证,已初见成效因此有必要把有关聚矿构造 问题作一系统的总结和论述,以利交流学术思想,促进找矿事业的发展所谓聚矿构造,简而言之就是能使成矿物质聚集成矿床的构造空间这种构造空间应具 有圈闭性( 封闭或半封闭体系) ,能使成矿流体进入并积淀而不逸散,矿床因此而定位聚矿构造的概念首先是从石油地质中“储油构造”的概念引申过来的大家知道,石油 是液体和气体状的可燃性矿产资源寻找石油就是要找到被圈闭而不逸散的构造环境——储 油构造,这样才有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内生有色及贵金属矿产与石油相比,一种是固体矿产资源,一种是液体,气体等流体状矿产资源,差别的确很大但是上述矿产是 如何形成的呢? 矿床学中占很重要地位的热液矿床及其它除机械沉积矿床之外的矿床大都与流体的运动,交代( 充填) 停积有关。

      特别是研究较深入的热液矿床普遍认为固体金属矿 床的形成是靠含矿热液运动,交代( 充填) ,有用矿物沉淀而形成固体金属矿床的形成普遍是流体成矿( 即含大量矿质的热液流体其中包含气液组分) 这样石油地质学的有关论述 就和金属矿床形成前的状况相似了金属矿床形成前,要不断有大量的含矿热流体的提供~ 一即物源充足,要有可圈闭( 封闭或半封闭) 的构造空间,要有相当稳定的应力场条件,促 使含矿流体能充分与围岩进行化学反应,金属矿物不断沉淀,最后固化成矿因此固体金属 矿床形成过程中,流体成矿由一些条件与石油矿产是由可比性的,故我们将导致固体金属矿产形成的构造空间,称为“聚矿构造”可以说聚矿构造是基于流体成矿说而提出来的,它 的基础理论应该是流体成矿 此外,聚矿构造的概念是找矿勘查实践中,矿床学与勘查学相结合的产物众所周知,矿床学主要研究矿床学的成因与分类,研究成矿模式,但对于矿床在构造运动的历史发展过 程中如何形成和定位并不特别加以强调和研究( 近几年也有学者对矿床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 类似的看法) ,而勘查学则要求查明矿床( 或矿体) 的定位问题,只有解决了定位问题才能 使勘查工作见矿率相应提高聚矿构造的理论和实践就是要通过各种地质成矿条件的研究, 确定其是否定位于某种类型的聚矿构造中,并按其找矿标志布置工程加以揭露以达到勘查的目的。

      在勘察工作中这类例证相当多利润也:黑龙江省宾县弓棚子铜锌矿,属燕山期矽卡 岩型热液矿床,6 0 年代勘查初期,对近s N 向构造含矿带进行深部工程验证,效果不好,后 根据地质及物探推断近E W 向构造是主要成矿构造,经验证发现近E w 走向之8 号矿体从而发 现并探明了中型弓棚子铜锌矿床而E w 向构造恰是张扭性构造,符合聚矿构造条件,因此勘查在最后取得成功又如内蒙古新右旗甲乌拉与查干布拉根银铅锌矿属于次火山热液脉状 矿床,主要受控于N N W 及N w 向,具张扭性的迭加构造控制,因此勘查工作仅经过4 - 5 年就 探明为大型矿床而N N W 及N w 方向之构造为张性,张扭性扩容性构造,符合聚矿特征,因 此矿床之定位较准确,勘查工程见矿率较高又如江西德兴朱琳金矿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属金山一细蒋金矿带之一部分其特点是含矿构造岩性带产状平缓矿体稳定1 9 9 8 年找 矿工作向外围扩展,向南西方向勘查发现含矿带产状变陡,矿化减弱消失,比预想的效果差 这是因为整个含矿构造岩性层走向与区域压性面方向一致,产状平缓时因附近深大断裂的垂 直升降的牵引,韧性剪切带出现扩容空间,故而矿化稳定,但当产状变陡时,整个构造面处于挤压状态,含矿热水是向外迁移的,不具容矿与聚矿特征故矿化消失或减弱,因此找矿效 果差。

      还有很多这类例子,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从聚矿构造的角度看,对矿床的成因问题不是特别在意,而是对矿床的形成和演变的历 史,在构造运动中的时空定位特别重视,它研究的矿床成因是“活”的成因,不是“死”的 成因,即研究矿床形成的历史演变及最后定位的问题,解决定位的构造与岩性标志3 3 5聚矿构造的形成条件分析起来主要有5 点:1 控制矿床及矿体的构造,多数是具有伸展性,扩容性的构造如张性,张扭性断裂,背 斜向斜轴部虚脱部位或褶皱翼部层间滑动面,岩浆侵入接触构造面,火山机构中的扩容构造等 2 要有丰富的物源,一种是附近有深部构造系统,沿一定通道不断上涌丰富的成矿物质, 另一种是围岩为矿源层或矿源岩,可就地淬取3 容矿地层或岩性层序具有封闭或半封闭性质,如不透水性岩层的组合,不透水性岩层与 可溶性岩石的组合,柔性地层夹脆性地层( 柔性地层具不透水性) 的组合等等 4 上述岩性层序与构造面组合形成的圈闭条件如容矿岩性层序与断裂的组合,与背斜或穹窿或向斜的组合等 5 应力场条件保持相当长时间不变是形成中大型矿床的重要条件,一般成矿时限应在:1 0 x1 0 6 a 一3 0 x1 0 6 a 以上只有这样每次构造震动才能使物质聚散在应力场决定的方向上运动,才能使成矿物质( 含矿热流体) 多次大量地向容矿空间聚集形成为工业所利用的大中型, 甚至特大型矿床。

      如果应力场在时间上不稳定,则成矿物质( 含矿热流体) 将向新的应力场 决定的扩容性空间迁移初始形成的矿床是否能保存下来,也将决定于此,故而时间的因素 具有重要的意义聚矿构造的研究要重视野外观察,宏观地质调查,并结合室内岩矿测试及地,物,化, 遥大量资料的综合研究,然后才能分析出聚矿构造类型和找矿标志,并运用这些标志指导找 矿和工程施工施工的结果应反馈回来,再认识原来确定的聚矿构造是否确实存在和正确, 然后将上述认识进一步修改完善再指导下一轮的工程施工,并以此完成:实践一认识一再实 践一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过程 聚矿构造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在于提供了新的找矿思路,提供了提高找寻矿产资源成功 率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大中型金( 银) 铜多金属矿的找矿预测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要想快捷而有效的找到能为工业所利用的矿产资源不可不研究聚矿构造问题3 3 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