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基强夯施工方案及对策(DOC 27页).doc

27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74031258
  • 上传时间:2023-05-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9.50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 目 录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3一、编制说明3二、编制依据3三、编制原则3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4一、工程概况:4二、工程特点及设计要求:4第三章 主要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5一、施工准备工作计划51、技术准备52、施工现场准备5二、强夯试夯方案6三、施工方法71、施工参数72、施工工艺流程83、 强夯施工主要施工工序8四、主要的技术组织措施101、技术措施102、组织措施113、雨季施工措施11五、施工机械技术装备12第四章 施工进度计划121、施工工期122、工期保证措施133、劳动力安排计划144、劳动力配置计划14第五章 质量措施及质量保证体系14一、建立质量管理机构14二、施工组织机构高效运作保障措施15三、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技术要求和措施16四、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技术要求和措施17五、施工操作中的质量控制18六、 质量控制措施19第六章 确保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19一、安全生产目标19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20三、机械操作安全措施23四、应急预案23附图一 彩墨江南文化创意产业园7~10#厂房及周边道路强夯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25 地基强夯施工方案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一、编制说明:根据《彩墨江南文化创意产业园地勘报告》、设计图纸、以及强夯地基处理后的要求及现场勘踏,编制本施工方案,本施工方案就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地基处理技术方案、安全措施及安全保证体系、施工质量措施及质量保证体系、文明施工措施、机械设备配备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及部署。

      各项措施是依据相关规和本工程实际情况,并结合以往工程施工经验综合制定的二、编制依据1、《地基处理技术规》(JGJ79-2012)2、《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CECS 279:2010)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16)4、《工程测量规》(GB50026-2016)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8、《施工现场临时施工用电安全技术规》JG46-2005三、编制原则确保质量、安全,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确保工期,实现工程在规定工期完成;确保文明施工,确保工程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的规定,达到合格标准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彩墨江南文化创意产业园7~10#厂房及周边道路强夯2、建设单位:朗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XX3、工程地址:市点军区桥边镇 4、强夯面积: 约11000m2 5、质量要求:经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fak≥150Kpa二、工程地质特点工程场址位于市点军区桥边镇,原始地貌为山地桔园,场地中分布 2 条农田灌溉沟渠。

      部分场地已进行过开挖、回填、平整,现场地地势较平坦,在距建筑物北侧为拟建的天台北路,现为回填的空场地;西侧为已建的长宁路;南侧为已建的天台路;东侧为空地,红线外东北侧为正在场平的空地预计场平高程为 89.50m,将在红线处与本场地将形成 0.9m~8.9m 的边坡在红线围场地地面高程为 76.15-86.96m 之间,最大相对高差 10.81m场地为低山-丘陵山间河流沉积堆积地貌单元三、 工程特点及要求:我单位主要施工此彩墨江南文化创意产业园7~10#厂房及周边道路的强夯工程,根据地勘报告得知:1、 本场地自上而下土层为第①-1 层杂填土、第①-2 层耕表土、第②层粉质粘土、第③层圆砾、第④层粉砂岩2、①-1 杂填土:层厚 0~9.4 米,平均厚 3.7 米,该层杂色、稍湿,表层多为原场地开挖整平时滞留的浮土、岩石碎块及少量建筑垃圾,其下主要由粘性土混岩石碎块、碎屑、圆砾及少量淤泥质土等组成,均匀性差,结构松散,为人工近期任意堆填物,堆积年限不到一年,自重固结性差,属高压缩性土 3、从地勘报告的剖面图得知、7#厂房与周边道路地势起浮较大,最大高差达2m,8~10#厂房与周边高差也均达1m,强夯施工前需对此区域场平进行处理。

      第三章 主要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根据设计要求(经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fak≥150Kpa)并结合现场强夯面积,我方决定采用40t履带式强夯机1台,25t夯锤、直径2.2m,锤提升高度10~12m,单击能量可达到2500~3000KN.m以上,有效加固深度可达到5-6m,影响深度达到10m以上一、施工准备工作计划1、技术准备1.1全面熟悉施工图纸、技术要求、施工规等有关资料文件,深入了解施工现场及周围的地形、水文、气象、水源、电源、交通运输、通信联络以及环境保护等情况1.2施工前应查明施工场地围的地下电缆,管网以及有关设施的位置、走向以及埋设深度和结构情况等1.3将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工程施工特点,质量标准以及工期要求等逐级向施工人员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2、施工现场准备2.1道路修筑对施工机具、运输车辆和设备必须通过的道路、桥梁等承载能力、转弯半径等进行调查,不符合要求处应予以加宽或加固,场区施工时,施工设备的转移道路将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设定2.2施工用水用电强夯施工机械的用水、用电量不大,根据甲方指定的给水管网处接引,用电从甲方指定的供电线路上接引,并安装电表、空气开关以及漏电保护器夜间施工采用活动灯架,每个灯架安装500W小太阳照明灯,现场配备配备2个活动灯架,在开工前完成接引工作。

      二、强夯试夯方案(一)试夯的目的1、确定夯点的最佳夯击次数2、承载力(二)试夯容1、本工程根据强夯施工平面图选定试夯区一个,面积20m×20m,确定强夯参数三)试夯方法1、单点夯试验单点试夯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强夯对周围的影响及合理选择夯击数,在试夯区选择进行强夯施工,详细观测每次夯沉量,并作出夯击数N与沉降S的曲线图2、群夯试验群夯试验的目的是判断强夯的适宜性和夯后的地基所能达到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控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满足设计要求,使地基土在水平与垂直方向均得到有效加固群夯试验过程中得到的施工参数将是指导施工的依据,大面积强夯施工的程序与群夯施工程序完全一致3、 强夯试验检测试夯时,需在试夯区布设空隙水压力计进行空压测量,确定孔压消散时间,从而确定两遍夯击的间隔时间(本工程两遍夯点之间间隔2天)试夯结束后3天,由经监理及业主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相关检测,提供书面检测报告通过强夯试验的检测,最终确定试夯区强夯技术参数,对比夯前、夯后的有关数据,从而科学合理的确定各项施工参数三、施工方法1、施工参数锤重25t、直径2.2m,落距为10~12m,根据图纸要求点夯单击能量可达到2500~3000KN/m。

      采用两遍点夯(先打夯点编号为1、3、5,再打2、4、6)、一遍满夯施工第一、二遍夯点呈三角形布置,夯点间距取6mX6m,初设夯点单击次数为4~6击(以试夯结果为准),满夯2击,满夯单击能量1500KN.m2、施工工艺流程平整场地 测量放线 点夯 回填夯坑并推平高程测量 满夯 推平夯坑 高程测量 地基承载力检测 竣工验收3、 强夯施工主要施工工序本工程拟使用的强夯专用设备为YTQH400型履带式起重机、25t的铁锤提升到预定高度后,通过自动脱钩装置脱钩,使铁锤产生自由落体运动,对地基土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以达到压缩土的体积,增大土的密度和均匀性,迅速改变场地不均匀沉降因素锤重和落距:锤重和落距是决定加固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本工程特点,锤重选用25t、直径2.2m,履带式起重机,提升高度控制在10~12m,单击能量可达到2500~3000KN/m,落距根据梅纳修正式计算所得h≌a√WH h:有效加固深度(m) a:修正系数取0.4~0.8, w:锤的重量(t) H:锤的提升高度即落距 3.1清理并平整场地;根据试夯的最佳参数及检测结果,采取二遍点夯、一遍满夯施工。

      夯点布置及间距(具体见附图),第一、二夯点呈三角型布置,夯点间距取6mX6m3.2做好控制桩,将控制基准点设在固定不易改变的位置,用石夯标出每一夯击点的夯锤外围轮廓线,点夯的夯点布置为三角形,间距6mX6m,并测量场地高程3.3夯机就位,起吊吊钩至设计落距高度,将吊钩牵引钢丝绳固定,锁定落距;3.4将夯锤平稳提起至于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3.5起吊夯锤至预设高度,夯锤自动脱钩下落夯击击点,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3.6测量锤顶高程,记录夯坑下沉量;3.7重复步骤3.5,按试夯参数及控制标准(最后两击夯沉量≤5cm)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3.8夯锤移位到下一个夯点,重复步骤3.3~3.5,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3.9用推土机推平夯坑,用方格网测量场地高程,计算本遍场地夯沉量3.10按间隔3天,进行第二遍夯点夯打,步骤重复同上4、满夯施工工序:4.1测量场地高程,放出满夯基准线;4.2起重机就位,将夯锤置于基准线端;4.3按照夯印搭接1/3锤径的原则逐点夯击(两击),完成全部夯击数;4.4逐排夯击,完成满夯;4.5场地整平,测量场地高程;5、停夯及收锤标准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照试夯取得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曲线确定,并同时满足下列条件:a、最近两击的平均沉降量≤5cm。

      b、夯坑周围地面不应有过大隆起c、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6、停7天后,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四、主要的技术组织措施1、技术措施1.1强夯区域下的地下管线,在施工前要调查清楚,与相应部门取得联系,该拆除的要拆除,该改道的应改道,防止事后造成损失及安全事故的发生,经现场堪察本工程强夯区域附近无地下管网1.2当强夯施工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观测点,并采取挖防震沟等隔震或防震措施1.3搞好建筑物四周的排水及沟渠设置,防止雨水进入强夯区1.4对建筑物放线时,要在四大角设置控制桩或龙门桩,并用有效措施加于保护,引测到强夯区以外,施工作业不受影响的地方,并用石灰撒出强夯施工区域,确定无误后再进行施工1.5点夯完成后应测量场地下沉量1.6强夯施工时,加固顺序按照从边缘到中间,起重机直线行走,从一端向另一端,回填土深度不一样时,按照先深后浅的顺序,即先加固深土层,再加固中土层,最后加固表层土1.7做好现场原始施工记录,容包括施夯日期,落距、夯击次数、每击夯沉量、原始地面标高、总夯沉量、记录人等2、组织措施2.1施工前在施工图上对夯点进行编号,施工中对号进行夯打,防止漏夯2.2夯锤落距由测量员确定,并做标识,由质检员复测,施工过程中由测量员控制。

      2.2夯击数由测量员控制,并如实填写《强夯施工记录》,经质检员签字确认后,方可作为核算完成工程的依据2.3质检员按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13)的有关要求,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每遍夯点的保证项目及一般项目进行检查3、雨季施工措施3.1强夯前及时将地表水清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