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管理史晓飞杨建清.docx
6页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管理史晓飞杨建清 摘要:该文提出了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PMS)、营销管理系统(CMS)、用采运行监控系统(EDCM)、线损精细化平台、配电负荷监测系统提供的台区数据分析线损率不合理台区出现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台区低压互联、台区总表、台区用户采集成功率的分析,整理出台区线损排查清单根据现场台区排查实际案例,提出具体台区线损排查思路基于信息系统的台区线损排查提升了台区的线损合理率,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并为下一步台区线损智能化管理平台的研发累积了经验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台区线损管理;数据分析1线损相关信息系统概述1.1信息系统功能目前山西电力公司已经普及了PMS系统、CMS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EDCM系统、线损精细化平台、配电负荷监测系统系统这些信息系统提供了台区的基础档案数据、供电侧电量、售电侧电量、台区的同期线损和统计线损等PMS系统提供了台区关联的用户信息,CMS系统提供了用户的基础信息和用户的出账电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提供用户表计的冻结电量、计量装置故障监测和反窃电应用,EDCM系统提供台区的同期线损(利用冻结电量的数据,使得电量数据来源周期一致),线损精细化平台提供了台区的统计线损(利用了用户出账电量),配电负荷监测系统提供总表的倍率、电压、电流、功率等数据。
1.2信息系统关联关系排查台区线损要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相关数据,也要清楚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关系在使用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复杂台区线损问题的时候,只有比对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才能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台区线损排查分析2.1台区低压互联排查(1)杆变台区低压互联排查某供电公司处于线损监控范围内的杆变台区一共是7100个左右,先用系统数据对台区低压互联进行大致的分析,再去现场排查,既提升工作效率又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工作中用得最多的两个线损分析系统是用采运行监控平台(EDCM)和线损精细化平台这两个系统中用户的台区拓扑结构是由PMS系统同步过来的,同时PMS系统的台区拓扑结构也同步推送到CMS系统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用户归属也是由CMS系统同步的,但是在长期的采集运维工作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用户的台区归属实际情况发生了变化PMS系统的台区用户拓扑关系:台区—供电点—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用户拓扑关系:台区—集中器—用户通过比对PMS系统和用采系统用户低压台区互联的差异性,找出台区的用户归属不一致的,形成用户台区归属不一致的差异清单这些差异清单上用户的台区归属需要去现场进行排查由于50kW以上的低压非居民用户的台区归属只存在于CMS系统中,不能通过系统的数据比对台区归属。
在用台区用户差异清单排查低压互联的同时可以把50kW以上的低压非居民用户的台区归属也一起排查了通过对台区归属不确定的用户进行现场排查,在PMS系统中修改用户的台区归属,使得用户在系统中的台区归属和现场一致2)配变台区低压互联排查在配变中大部分配电房中包含两个变压器,并且两个变压器供电有相同的供电点,这样的配变称为双配变一个小区中有两个变压器同时供电,也就有两个不同的台区共同供电,在实际中可能会有一个高层门栋的低层是由一号配变供电,而这个门栋的高层则是由二号配变供电配电间中公建中的电梯可能由一号配变供电,而公建中的水泵是由二号配变供电一个小区也有可能由不在同一个配电房中的变压器供电,即配变供电的区域中供电点的重叠性高通过对配变台区线损率的分析发现,很多双配变台区单个台区的线损率是不合理的,但是两者的总加线损是合理的所谓的总加线损合理,就是把双配变中的两个变压器供电的供电量之和作为供电量,售电的售电量之和作为售电量,根据加和得到的售电量和供电量得到的线损率在-1%-10%(山西电力公司的要求)的范围在EDCM系统中从后台中拉出所有线损率不合理的配变台区,结合PMS系统找出邻近的台区中有重叠供电点的,归为双配变台区。
根据双配变台区总加线损大致合理等判断规则,筛选出重点区域配变台区排查清单(共1162个配变台区)非双配变的配变台区低压互联的排查按照杆变排查低压互联的思路进行2.2总表接线和倍率排查通过对EDCM系统中负线损台区的同期周线损进行跟踪分析以及对现场排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台区产生负线损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总表侧的接线问题和CT的倍率不准引起的在EDCM系统中负线损台区可批量获取,在派发总表消缺清单前,可以在配电负荷监测系统中查看总表相关数据在配电负荷监测系统中,每15min采集一次总表的相关量,一天一共有96个点的值查找台区总表的倍率、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因素的数据大致判断该总表是否发生失压、失流、跨接等情况依据配电负荷监测系统中的数据比对再批量发清单用于现场总表消缺总表消缺包括:跨接、电流反相、电流缺相、电压缺相、电流虚接、电压虚接、系统变比错误、电表故障以及现场检查正常无需消缺其中,跨接是指总表接线中A、B、C三相电流电压接线组错联,比如:A相电流接线错搭B相电压接线在总表接线消缺方面总结了一套有效且基本通用的检验方法:消缺后,第一,检查三相电压是否已恢复正常;第二,察看三相电流是否均为正;第三,三相cosφ是否均大于0.8;第四,电表是否未显示逆相序;第五,验证三相变比是否等于系统中流变变比。
对现场总表排查的结果进行汇总统计,为各类总表侧问题积累经验,用以提升配电负荷监测系统数据分析总表的准确性2.3采集失败用户排查(1)专变用户采集消缺:专变用户消缺清单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得采集失败用户和从CMS系统获得采集失败专变用户台区获得这是由专变终端用户的用电量大和专变终端消缺运维的特殊性决定的2)集抄用户采集消缺:利用EDCM系统和线损精细化平台,把同期周线损率不合理且月营销出账电量/月冻结售电量的比值大于1.1的台区批量整理,当比值大于1.1就大概认为该台区采集不成功的因素对台区线损影响较大,再通过需要采集消缺的台区比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得到采集消缺用户清单根据以上两条原则分别形成批量专变用户采集消缺清单和集抄用户采集消缺清单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分析、使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检查,对出现问题的数据及时的排查解决是保障采集与分析到的数据完整性的必要措施首先,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合理化的排查,在发现问题的数据系统会自动预警;其次,对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第三,对得出的数据结果依据相关的储备管理规章制度分类的储存和管理,从而形成完整的数据共享库;第四,完善数据的查询功能,为使用用户查询信息提供便捷性。
结束语通过实际的排查案例充分说明了信息系统在台区线损管理和实践方面的便捷性和必要性但是现在使用的台区线损相关的信息系统不能对每个台区进行长期的线损跟踪和智能化运维,所以未来应该研发出线损智能化管理平台,针对线损率不合理的台区自动地找出原因并派发给相关工作人员消缺,对所有的台区实行智能化监控和运维参考文献:[1]郑松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3.[2]韩勇,刘柳,顾博等.电力用户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软件设计[J].江西电力,2013,36(04):80-86.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