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秋天上课教案.doc
7页4 秋天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写一段话◆教学准备:师:PPT 生:观察秋天,阅读描写秋天的美文预习课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会认读8个二类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1.板书课题:秋天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如:秋高气爽 秋风萧瑟 秋实累累 丹桂飘香 秋雨绵绵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秋菊傲霜)3.教师相机适当点播上面词语的意思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5.有一位山东作家,叫王宜振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
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听课文朗读,相机屏显跟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2.说说听读后心目中的秋天是个 的季节如:美丽、迷人、丰收等)3.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①读准字音,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②读顺句子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试着结合先前展示的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3.检查预习: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②学习生字词桂”用熟字“挂”记忆 “肠”用熟字“扬”“杨”“场”“汤”记忆 “苹”用熟字“平”“烦”用熟字“项”“顶”记忆 “恼”用熟字“脑”记忆“酒”用熟字“洒”记忆“柔”用熟字“矛”记忆 “梳”用熟字“疏”记忆 ③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注意:老师不是叫你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真懂了④读课后习题3中的几个词语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5.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6.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7.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作者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第一次板书:稻穗 向日葵 野菊花 牛羊 苹果 葡萄 玉米 高粱……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屏显:(成熟的\金黄的)稻穗(成熟的\低头弯腰的)向日葵(喷香的)野菊花(肥肥的)牛羊 (涨红了脸的\红通通的)苹果 (披着紫袍的\紫色的)葡萄 (举着红缨的\成熟的)玉米(红着脸的\成熟的)高粱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1.老师现在有一种冲动——我也想当诗人,写一些儿童诗奉献给你们。
不信,你们听:(老师根据板书,说——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能看到金黄的稻穗……)你们觉得怎样?2.引导学生和课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抓住其中一种景物做对比)3.教师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很有情趣,也饱含深情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否则一个个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4.学习第一小节: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师点击放大“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两行②我刚刚说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③引导学生交流屏显“更”字)④为什么说“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空气更甜更好”?你能结合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吗?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5、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课后自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明天我们课上交流。
四)布置作业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课文2、预习思考:细细地读慢慢地品,选择一到两处地方,品出些味道,然后做些记录3、抄写词语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3.能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1.昨天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点击喇叭配音)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和丰收之乐(2—6小节)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作者笔下的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它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板示:秋风来到 ,在那儿 。
2.指名结合课文回答,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生活中,你们也一定发现了秋的其它足迹来说一说好吗?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5.引导学生交流★“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你★你是怎么理解第六小节这两句话的?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
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6.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使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7.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8.指名学生分小节(第二、三、四、五、六小节)朗读三、品析言外之意,体会作者感情1.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2. 指名交流再小结:“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他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3.练习读好最后一个小节四、练习感情朗读全文(配乐《秋日的私语》),指导背诵并尝试背诵(配相关图片,同时看板书提示)五、写话训练,读写结合1.秋天的景色是那样的迷人,这不,有一个同学学了这首诗歌以后,情不自禁地用自己诗一样的语言,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了这样一段话:秋天到了,稻子脱掉了 ,换上了 的稻穗好像 ,低下了头。
一阵秋风吹来,满田的稻子都开始 远远望去, 正前赴后继地朝近处涌来,那“沙沙沙”的声音多像 多么美丽的田野呀!我情不自禁地想: 2.他想考考你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故意空了一些语句,你们会填吗?(参考答案:绿衣裳、金衣裳、颗粒饱满、害羞的小姑娘、舞蹈、金色的稻浪、甜美的歌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农民真了不起!)3. 出示相关画面,让学生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稻田除外)提示要从形、色、味等多角度,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特点来,写出感情来4.指名汇报,点评六、拓展延伸,增长积累1.秋天是个迷人的季节,丰收的季节,这点我们从古诗词中找到出示诗句,齐读: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出示古诗,齐读: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欣赏一篇写秋天的美文机动)(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3.修改课堂上写的一段话4.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4 秋天打滚 奔跑 抓 涂掉 低头弯腰 拟人嚷着 要穿 嚷着 要披 举着 乐了 忘掉 红着脸儿笑了 如同 如同 比喻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