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数的初步认识.doc
14页《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案例与反思一、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按照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基本精神本节课试图把各知识点教学用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的参与数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实现课堂上学生自身多种感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立体的多维互动这一指导思想二、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分数”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教师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在用各种图形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这一实践活动中,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几分之一,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 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过程与方法:通过折纸游戏,加深对几分之一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五、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演示法、引探法学法: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六、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圆片、正方形、长方形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故事引入:熊大熊二去野餐,熊大准备了四个面包,两瓶水、一个西瓜师:把面包公平的分给熊大熊二怎样分?(生:每个熊分2个面包)师:这样的分法我们叫什么分?(生:平均分)师:那把水平均分给它们怎么分?(生:平均分成两份,没人一瓶师:那一个西瓜要怎样分?(生:分成两半师:怎样的两份?(生:平均分成相等的两份。
小结:把一个西瓜公平的分给两只熊,就要平均分现在它们可以享用大西瓜了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常见的分西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过渡语:熊大熊二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分好了西瓜,熊二是个很爱动脑经的熊,它又有一个问题啦二)探究新知1.认识二分之一师:熊二手里的半个西瓜该怎样表示? 生:一半、1/2师:在我们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我们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这就是1/2师:刚才我们把一个西瓜怎么分成两份?生:平均分成两份师:这一份怎么表示?生:1/2师:谁的1/2?生:西瓜的师:剩下的一份呢?生:也是1/2师:谁的1/2?生:西瓜的师:那你们现在能不能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呢?学生:举手回答2.活动:折出纸片的二分之一师:刚才我们找到了西瓜的二分之一,现在你能不能找出你手中纸片的1/2呢?生:能学生选择喜欢的形状(圆、长方形、正方形),折出他们的1/2,涂上颜色并且说一说你是怎样折出纸片的二分之一的思考几个问题: 1.怎样折出纸片的二分之一?(强调平均分) 2.哪部分是纸片的二分之一?谁的二分之一?展示:选择不同形状的纸片,贴到黑板上,说一说怎样折出纸片的1/2?学生:把纸片对折,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纸片的二分之一。
师:折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学生:都是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教师展示熊二折的圆片的1/2,学生发现问题学生:没有平均分,两个半圆不相等小结:一定要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才是它的1/23.拓展探究1/4,1/3,1/51)认识1/4教师:折完了纸,熊大熊二也吃完了西瓜这时候,来了像个小伙伴瞧,谁来了?学生:嘟嘟和小松鼠教师:嘟嘟手里拿的是什么?学生:月饼教师:嘟嘟不想一个人吃月饼,想要跟小伙伴一起分享月饼,现在要怎样分呢?学生:平均分成四份教师:那嘟嘟手里拿的那份怎么表示?学生:1/4教师:谁的1/4?学生:月饼的教师:熊大拿的这份呢?学生:1/4教师:谁的1/4?学生:月饼的1/4教师:熊二、小松鼠的呢?学生:月饼的1/4教师:那你们现在能补充完整这句话吗?学生:能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一份都是月饼的1/42)认识1/3教师:吃完了月饼,熊二说还没有吃饱,嘟嘟又拿出一个月饼,这时候小松鼠说不喜欢吃月饼三个人分,怎么分?学生:平均分成3份教师:他们每个人拿到的月饼怎么表示?学生:1/3教师:谁的1/3?学生:月饼的教师:老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这一份怎么表示?学生:1/3。
教师:谁的1/3?学生:圆的1/3教师:其他部分呢?学生:都是圆的1/3教师:那你们能不成完整这句话吗?学生: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都是这个圆的1/33)找出1/5教师:同学们真聪明那你们能找出这个长方形的1/5吗?学生:能教师:老师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请同学们找出这个长方形的1/5学生指出长方形的1/5.教师: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都是这个长方形的1/54.认识分数中的几分之一教师:像1/2、1/4,1/3,1/5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你能再举出这样的分数吗?学生举例教师:同学们真棒,举出了这么多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分数中的几分之一教师:同学们刚才观察了老师写的时候,先写的是什么?学生:横线、2、1教师:分数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哪位同学知道这三部分的名称?学生:分数线、分母、分子5.分数各部分的意义教师:谁能说一说1/2怎么得来的?学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2教师:谁能说一说1/4怎么得来的?学生: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这个月饼的1/4教师:谁能说一说1/3怎么得来的?学生: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都是这个月饼的1/3。
教师:谁能说一说1/5怎么得来的?学生: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都是这个长方形的1/5教师:分母跟平均分成的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教师:也就是说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那分子1表示什么?学生:其中的每一份教师:分数线呢?学生:平均分6.折出正方形的1/4教师:刚才认识了分数中的几分之一,那你现在能不能折出正方形的1/4,并标出1/4.学生:折出正方形的1/4并说出怎么折的展示:不同折法的1/4问:为什么同样的正方形折出的形状不同,但都是1/4?学生:都是平均分成四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4三)巩固练习1.课本练习教师:同学们不仅折的好,说的也棒接下来我们做一下练习课本91页做一做第一题学生完成汇报2.生活中的分数教师:分数不仅在我们的数学课本上,在生活中也有分数的影子,下面就跟老师一起去找一找从国旗中找出分数,并说清楚哪一部分是谁的1/2,1/3,1/4.(四)课堂小结教师:看来只要用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很多分数的影子这节课快结束了,熊大他们的野餐也快结束了今天,他们的收获特别多,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说收获教师:看来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的很多熊大今天很开心不仅是学到了知识,而且今天是熊大的生日,所以熊大准备了一个大大的蛋糕,要跟同学们分享。
那要是把这个蛋糕跟一个小组的同学分,要怎样分?学生:平均分成8份教师:没人得到蛋糕的几分之一?学生:八分之一教师:熊大说同学们今天都帮助了它,所以,这个蛋糕要分给咱们班每一位同学怎样分?学生:平均分成75份教师:每个同学手里拿到蛋糕的几分之一?学生:七十五分之一教师:平均分给8个人,没人分到的蛋糕多,还是分给75个人,没人分到的蛋糕多?学生:8或75教师:这是我们下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八、反思在我们学校组织的说课、评课活动中,我作为一名新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熊大熊二分食物,在分食物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西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后,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从辨别阴影部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自己创造出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
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二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再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一半,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本节课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通过直接操作认识理解分数还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一开始我用熊二分西瓜的故事对“如何表示半块西瓜”这一新的问题进行了大胆尝试、猜想这样设计,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储备,重视了生活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力,尊重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意识,使课堂成为多层面、交互式活动的窗口,探索成果异彩纷呈,学习热情高涨5、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