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方艺术设计教育比较.docx
8页中西方艺术设计教育比较最近一段时期,国内的设计教育进展得格外快,艺术设计教育学生学费高于一般专 业,因而刺激了各种类型的大学都纷纷开设这类专业 这么短时间开了这么多设计学院, 应当怎样办,其实很混乱从 1980 年月开头到现在,设计学院应当如何进展照旧是争论不断,从来没有达成一个国内根本认同的教育构造的共识,就连很多根本的概念,比方 是叫“设计”,还是叫做“艺术设计”,是叫“平面设计”,还是叫“传达设计”,也没有一个根本的共识设想一个高等教育的学科, 30 年内还没有一个根本大家认同的学科构造,还处在摸索之中,是有点惊异的无论是理工医农,还是文史哲,或者音乐戏剧美术,都 有相对稳定的学科构造就是这个现代设计,迄今为止,也仅仅是用 “创意”来取代了学科的构造全国 1400 多个大学内开设设计专业,在校学生超过 150 万人,看起来确实很有些奇异了1998 年,教育部修订《一般高等学校专业名目》,将原属工艺美术设计的环境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装潢艺 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 7 个专业合并为艺术设计专业随着 1999 年高校的扩招,艺术设计专业快速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除了原有的各大艺术院校外,其他综合类高校和理、工、农、 外语等高等院校,以及各类职业技术学院也相继开设了该专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 国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院校有近 1400 所,每年招收生几十万人,并且规模仍在连续扩大中国专业艺术院校大局部是在解放前的各种艺术专科学校的根底上建立的,因此大多数都有几十年的办学历史,在视觉艺术设计教育专业根底和办学方面有肯定的阅历, 虽然对现代设计缺乏全面的生疏,但是这些院校一般都拥有比较完整的视觉艺术方面的教师队伍,学院的硬件也能够应付一般性的设计教学需要近年来,尽管因设计教育规模急剧扩大而消灭各种问题,但是还是能够比较快速的做出调整,应付设计教育的一般性要求而大量的非艺术院校,包括综合大学中、专业大学中在这些年创办的设计专业,问题就更加严峻了与艺术院校相比,非艺术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时间普遍不长,在快速进展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我这些年回国,老是遇到这类问题:西方的艺术设计教育是怎么办的有时候一下子也解释不清楚,我最近正在修改我的《世界现代设计史》这本书,在第一章里面正好有一段表达西方艺术设计教育的局部,我整理了一下,在博客上把这局部文章分段给大家看看,可能可以解释清楚一些困惑大家的问题西方艺术教育体系的形成从历史来看,西方的艺术与设计教育是从传统艺术教育延长出来的,它的根底曾经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艺术的教育根底,而传统艺术教育,就是写实型的绘画训练根底, 我们称之为“学院派”,起因是出自 17 世纪中期形成这个训练、教育的法兰西皇家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教育在西方开头于视觉艺术,所谓 “视觉艺术”,也就是我们传统的绘画和雕塑早期与设计有关的教育,主要是传统工艺品的设计,包括首饰设计、陶瓷、编织、染织这些行业,后来消灭的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影视设计〔包括电影、摄影、录像〕,再进展到消遣设计、界面设计〔 interactive design 〕,多媒体设计、电脑艺术等等很多的学科来现代设计形成于工业革命的后期,或许在 1850 年月以后,到 1980 年月由于电脑、数码技术的进展,促使现代设计的内容发生巨大的变化,整个历程已经有一个半世纪以上了艺术教育开头于欧洲,是通过师徒制度来传授的,也就是说早年的艺术教育,仅仅 是类似中国旧私塾类型的画室,一个画师带假设干徒弟,没有教学大纲、没有教学体系, 学徒每天去画画,师傅指导,画得差不多了就可以结业了,这种体制,在外文中叫做 “ the atelier Method system” ,在整个西方国家艺术教育史中都曾经有过早年的画室师徒形式的作坊传授,是一种技艺传授,到后来,规模比较大一些,来学习的学徒也多了,期望有个较为统一的行业协会来协调,因此就进入到其次个阶段,叫做行会形式〔 guild〕教育,其实也是师徒传授方式,但是有行会来治理,这类行会,主要是传授手工艺设计方 面的技艺,好比石匠行会、金匠行会、画匠行会这类,言传身教、传授技艺。
在西方,假设追根溯源,最早的艺术学校是在公元前 400 年左右在希腊建立的,这件事在帕拉图的著作中有所提及,帕拉图仅仅是简洁的提了一句,说有画室教学徒,但 是这学校当时具体如何,除了帕拉图的提到的一两句之外,在古希腊的经典中则完全没 有其他记载了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教育是在意大利进展得比较成熟,画室,在意大 利称之为“工作室”〔studio〕,由于当时经济进展,坊间、教会都需要很多艺术装饰的专业技工,因而工作室丛生,学画画,学雕塑,学建筑,也学各种各样的装饰技法,文艺 复兴时期形成了传统绘画的三个技法系统:透视学、人体解剖、颜色学,也就通过这些 工作室传授给学生,这就形成了比较有系统的教学方法, 不再是在画室里面简洁的仿照、涂鸦了17 世纪中叶,法国建立了皇家美术学院,在巴黎塞纳河的左岸,和法兰西学院连为一体,学院里建立了绘画、雕塑、建筑三个学院,有更加明细的分工不过,虽然 规模大了,也建立了很讲究的校园,教育方法也还是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画室制度 相像,照旧是以视觉描绘技法训练为核心,这个制度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到 18 世纪, 欧洲大多数国家都设立了类似的美术学院,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典、波兰、德国、 奥地利,始终到俄罗斯,都有美术学院的建立,并且根本都直属皇家治理,显示艺术服 务的对象是皇室、贵族。
由于皇室、贵族对艺术品、工艺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而在 19 世纪中期都增加了与设计有关的专业,这些设计专业,主要是手工艺类型,比方家具 设计、灯饰设计、室内装饰、园林设计、首饰设计、陶瓷设计、编织和印染设计等等 到 19 世纪中期之后,再有进展,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the Arts and Crafts 〕,到欧洲的“艺术”〔 Art Nouveau〕运动,逐步进展到现代设计教育,在 1920 年月前后,逐步在欧洲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特别是在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苏联的福库特马斯设计学院 中,奠定了根底课、理论课、设计专业课三个教学构造的根底课程组群,经受其次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美国的进展、普及与成熟化,在 1960 年月,美国艺术中的抽象表现主义衰退,波普艺术、概念艺术逐步抬头,美术学院中的绘画教育逐步衰败,设计教育日益坐大,到20 世纪后期,世界上大局部的艺术学院教育进入设计为主的阶段,而造型艺术教育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专业,并且教育内容模糊不清、处在一种混沌进展的状态中,前景不明巴黎美术学院西方的艺术教育,分为培育艺术家、设计师的精英型教育,和给一般民众供给美育 目的的群众化艺术教育两个类型。
精英型艺术教育,由独立的艺术学院为主负责,而民 众型的美育,作为选修课在众多的综合性大学、社区大学的艺术系内进展美育是人的 素养教育的重要构成局部,因此,艺术教育在的欧洲是不分年龄对象的,什么人都可以 学艺术,小孩、青年、成年、老年人都可以学习由于是美育,接触得越多,人的修养 好文化越高,因此导致西方的艺术教育的场所多元化,包括独立的艺术设计学校、综合 性大学内的艺术学院好艺术系、博物馆附设的学校、独立工作室、私人画室、甚至一些 消遣场所、社区效劳中心,还有就是众多的职业训练中心和职业学校都有艺术课可以上,现在有些西方的监狱里都组织艺术学习,概念是认为文化修养、学问水平、艺术修养可以改造人艺术这个词,在英语中是 art,但是大多数艺术学院往往用复数形式,称之为 arts, 由于泛意的 arts 包括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等等众多的范畴,假设仅仅是视觉艺术,就叫做fine art ,也就是我们从日本沿用过来的 “美术”的说法,不过,从 1960 年月以来,美术不再是“唯美之术”,“fine art ”不“fine”,因而越来越多的院校往往用笼统的 art 来称艺术,也有一些学院用“视觉艺术”来代替“艺术”这个简洁的称谓。
从传统进展来看,艺术教育的第一大范畴是 “视觉艺术教育 ”〔visual arts education 〕, 这个名词其实在西方也包括了表演艺术在内,表演艺术,叫做 performing art ,一方面包括了演艺在内,但是在“纯艺术”〔art〕里面,也自成一体,是一种类型的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教育有几个比较公认的特点:教育有标准;有教学指导程序,有核心课程〔the core curriculum〕,核心课程的内容是艺术技巧、审美阅历、文化修养 三方面构成的在设计课程中,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训练和启发这几个特点,也就是 专业艺术与设计艺术教育的原则艺术和设计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教育差异化大, 全世界的艺术院校的方式都有共同点, 美国 36 家独立艺术学院,每家都不一样,但是有一样是大家都遵循的,就是上面提到的几个特点,或者叫做原则都教授艺术技巧〔虽然什么是技巧,各自所教的不同〕,都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阅历,都留意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在设计过程中,更加留意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在这个根底上培育学生制造性思维的力量,也就是我们寻常 说的“创意力量”〔creativity〕虽然大原则一样,但是在教学上也都有自己的差异性。
估量在全部高等教育学科中,和其他文科、理科、工科、医科、商科教育比较,艺术和 设计教育最庞杂、最不统一、最具有多元化特点了从文艺复兴以来,比较固定的课程 是素描、绘画、造型训练,现在则更多侧重于观看、解释、觉察、解决问题这方面的训 练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经受了现代艺术与设计教育进展的百年过程,有些国家、地区也体会到缺乏统一体 系造成的教育质量保证的困难,因此努力成立一些根本的要求,防止艺术教育的过分自 由化进展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努力,有一些成果表达,我们称之为比较固定的 “艺术教育模式:〔Prominent models 〕,所见到比较多的这种系统,或许有如下几个:加拿大政府和加拿大的艺术院校之间通过反复的协商和争论,提出六个〔三对〕重 点,是加拿大艺术类院校都根本认同和遵循的,在教学上突出的贯彻执行,他们分别是:1、制造性-生产性〔Creative-Productive ,这个生产性翻译未必准确,由于在英语中, 创作出产品,要制作出来,就叫做 productivity,因此也可以翻译为 “创意力量-制作力量”〕;2、文化性-历史性〔 Cultural-Historical 〕;3、批判性-反响性〔 Critical-Responsive〕;美国状况与加拿大不同,由于美国教育体系比较浩大,有独立的艺术院校几十所, 还有几百所大学、社区大学里面有艺术学院或者艺术系,并且美国的大学没有联邦政府的治理,全部是依靠大学之间形成的学术协会、学术委员会这样的自律机构来掌握质量的,因此,要形成一套统一的系统,很困难。
在 1970 年月,美国一局部学院中的教育家提出了 “艺术行为教育”〔Teaching for Artistic Behavior ,简称 TAB〕理论,原则是要通过两类型的教育 ——艺术技法课程、艺术批判〔包括史论〕课程——培育学生成为艺术家的方法突出强调艺术行为教育, 要充分给学生了解艺术和设计史、广泛了解艺术和设计状况这套方法是培育艺术家、设计家的精英教育方法,在给群众型的美育中则不太适用美国 1980-90 年月制定的艺术教育原则〔 Discipline Based Art Education ,简称DBAE〕,对艺术教育中的技法、艺术批判、艺术史有比较严格的规定由于形成和贯 彻这套 DBAE 原则的时间我正好在美国的艺术学院教书,因而对贯彻有肯定的了解,困难在于这套系统是很粗略的,而艺术教育和设计教。
